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思想的深入使得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采用的终结性、形成性评价也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机结合,从横向和纵向双方面考查学生以创建高效课堂。本文从评价主体、评价手段、评价用语和评价内容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有效实施教学评价。
关键词:初中英语;多元评价;有效实施;教学策略
英语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科目,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都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作为国际性交流语言工具,教师要重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内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评价,由于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有效巩固学习效果,促进英语综合素养的全面养成。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积极更新多元化评价理念,不斷创新思路探索多元化评价策略,在有效的实施过程中为教育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 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思维表达
传统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师主导下的单一、封闭式评价,教师主观性强、学生参与度低,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评价中除了做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可以强化自评、互评,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肯定,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成果。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过程即学生的自我反思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学习过程,加深知识记忆,也可以让学生在反省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解到自己当下的学习状况,还可以及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比如,在预习学习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有疑惑的知识点划上不同的符号表示疑惑,对于学过的知识,在做作业时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了解哪些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其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互评,比如在课堂上针对拓展性较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独立思考后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在班级展示学习成果时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这样,学生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在相互学习中提升水平。
二、 评价手段多元化,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在聆听教诲时产生厌倦心理,评价效能不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形式的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正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肢体动作评价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教师评价中感受到教室的关注,全面提升评价效能。
以肢体语言为例,这是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课堂上巧妙运用肢体语言评价能促进师生间愉快地交流形成和谐教学气氛。比如,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表现教师可以用点头肯定,表示在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时自己有在认真听;又如,针对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采用微信、QQ、邮箱等电子评改方式进行批改,在回复中可以利用表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在教学评价后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在多样评价中提升课堂实效。
三、 评价用语多元化,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的评价是反馈给学生看的,如果教师的评价用语单一,学生听来就有种敷衍塞责的感觉,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有较大的挫伤刺激,不利于学生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用语上要注意推敲,包含温情和鼓舞,在客观公正的评价中激励学生进步。
针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教师除了赞美学生,还要准确指出学生的优秀体现在什么地方,比如,在英语朗读中,可以从学生朗诵声音洪亮、发音准确等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适当评价;教师使用的评价用语要准确客观,比如在听写英语单词时,有的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单词拼写错误的问题,教师可以说:“真是粗心大意,难道忘了老师说的写完作业要检查吗?以后做作业要用心、仔细,如果经常这样,老师可是要好好跟你谈谈咯。”这样,在毫无批评意味的话语中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养成良好的检查作业的习惯。
四、 评价内容多元化,强化学生自我认知
传统的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进步过程,不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进步成长。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结果,还要全面了解过程,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大小、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积极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丰富评价内容,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
比如,教师在一个阶段的考查评价中可以从学生近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程度和进步大小等多方面进行鼓励,教师可以从班级层面的整体表现和小组学习情况及个人表现分层评价,针对个人评价还可以从不同方面出发,不仅要关注后进生的进步,还要对中等及优秀学生的试卷也进行详细的个性分析,在有效的分析中促进学生进步。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多元化教学评价能够积极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在评价过程中为学生营造更加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全方位开展评价,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采取评价多元化,定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丽轩.初中英语教学多元评价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4):375.
[2]张林成.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84-85.
作者简介:
杨忠平,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新慧谷学校
关键词:初中英语;多元评价;有效实施;教学策略
英语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科目,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都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作为国际性交流语言工具,教师要重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内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评价,由于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有效巩固学习效果,促进英语综合素养的全面养成。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积极更新多元化评价理念,不斷创新思路探索多元化评价策略,在有效的实施过程中为教育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 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思维表达
传统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师主导下的单一、封闭式评价,教师主观性强、学生参与度低,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评价中除了做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可以强化自评、互评,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肯定,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成果。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过程即学生的自我反思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学习过程,加深知识记忆,也可以让学生在反省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解到自己当下的学习状况,还可以及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比如,在预习学习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有疑惑的知识点划上不同的符号表示疑惑,对于学过的知识,在做作业时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了解哪些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其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互评,比如在课堂上针对拓展性较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独立思考后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在班级展示学习成果时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这样,学生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在相互学习中提升水平。
二、 评价手段多元化,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在聆听教诲时产生厌倦心理,评价效能不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形式的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正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肢体动作评价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教师评价中感受到教室的关注,全面提升评价效能。
以肢体语言为例,这是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课堂上巧妙运用肢体语言评价能促进师生间愉快地交流形成和谐教学气氛。比如,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表现教师可以用点头肯定,表示在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时自己有在认真听;又如,针对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采用微信、QQ、邮箱等电子评改方式进行批改,在回复中可以利用表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在教学评价后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在多样评价中提升课堂实效。
三、 评价用语多元化,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的评价是反馈给学生看的,如果教师的评价用语单一,学生听来就有种敷衍塞责的感觉,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有较大的挫伤刺激,不利于学生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用语上要注意推敲,包含温情和鼓舞,在客观公正的评价中激励学生进步。
针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教师除了赞美学生,还要准确指出学生的优秀体现在什么地方,比如,在英语朗读中,可以从学生朗诵声音洪亮、发音准确等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适当评价;教师使用的评价用语要准确客观,比如在听写英语单词时,有的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单词拼写错误的问题,教师可以说:“真是粗心大意,难道忘了老师说的写完作业要检查吗?以后做作业要用心、仔细,如果经常这样,老师可是要好好跟你谈谈咯。”这样,在毫无批评意味的话语中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养成良好的检查作业的习惯。
四、 评价内容多元化,强化学生自我认知
传统的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进步过程,不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进步成长。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结果,还要全面了解过程,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大小、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积极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丰富评价内容,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
比如,教师在一个阶段的考查评价中可以从学生近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程度和进步大小等多方面进行鼓励,教师可以从班级层面的整体表现和小组学习情况及个人表现分层评价,针对个人评价还可以从不同方面出发,不仅要关注后进生的进步,还要对中等及优秀学生的试卷也进行详细的个性分析,在有效的分析中促进学生进步。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多元化教学评价能够积极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在评价过程中为学生营造更加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全方位开展评价,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采取评价多元化,定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丽轩.初中英语教学多元评价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4):375.
[2]张林成.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84-85.
作者简介:
杨忠平,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新慧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