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管理模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也使其不能适应“90后”大学生的需求。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0-02
一、“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相关概念界定
1.“90后”大学生的含义
所谓“90后”是相对于“80后”而言的。“80后”作为一个代际符号最初是由少年作家龚小兵提出的,是指“出生于1980——1989年之间的青年作家”[1]。后来又被冠以各种后缀来形容出生于这个年龄段的各类群体,如“80后”房奴、“80后”啃老族、“80后”作家、“80后”工薪族等等。通常所说的“80后”是指在1980年1月1日至198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也称为80一代或泛一代。“90后”则是“80后”的派生词,这一概念目前主要在网络、杂志等媒体中流行,是指1990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公民。据统计“我国出生于90年代的人口约2.64亿,其中在校学生约为1亿”[2]。“90后”这一群体,涉及的人群比较广泛,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群并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本文中所指的“90后”大学生是指90年代出生的在读大学生群体,自2008年以来,每年升入大学的新生绝大多数为“90后”,这也意味着“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体。
2.“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把党和国家对年轻一代政治思想、法纪、道德和心理的规范或要求,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教育,使之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者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采用一定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与塑造,使其更符合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端正学生的行为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主要表现在: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2.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凸显以“90后”大学生为本,真正体现对“90后”大学生的人文关怀;3.帮助“90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
3.“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含义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3]。对“90后”大学生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弄清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深刻剖析“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90后”大学生实际情况、教育新媒介、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改进策略,从而提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存在的不足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形式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由教育部主管部门指定专家统一编写的,有着理论阐述透彻,逻辑结构严谨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课程体系的设置传统,教学内容和中学课程有所重复的缺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90后”大学生的知识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拓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内容重复、陈旧,已无法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求。通过访谈发现,“90后”大学生普遍认为现行教材的缺陷在于理论叙述过多,事例过少,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容易读下去;而且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够紧密,有空洞感。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和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课堂效果低下。
当前,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教师受到自身成长、学习环境的影响,对一些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常常是泛泛之谈,只要求学生课后识记或背诵;有的教师不注重对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不考虑学生实际,不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形式,特别是不能及时联系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而“90后”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较高的关注热情,他们希望通过课堂及时了解最新的实际情况和得到透彻的分析讲解,思想政治理论课还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受到挑战
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曾被称为“家长式管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完全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强调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管理者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和中心,学生多数情况下只有服从领导和参与活动的义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管理模式重教育轻指导,重管理轻服务,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他们的实际需求。“90后”大学生由于受到其成长环境的影响,其个性特点、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很不一样,呈现出鲜明的务实性特征。他们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努力争取自身的利益,对自身发展有利的集体活动才有参与的积极性。宽松的社会用人机制,也给他们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他们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條件或愿望去选择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或途径。他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追求,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尤为关心能够为其提供这种条件的机会。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传统的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相对单一落后
“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不拘泥刻板的生活和教育模式,然而在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单向教学方法仍然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只是采取“满堂灌”的形式,进行简单的理论宣讲,导致课堂教学苍白无力。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充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依然采取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这对于生活在网络时代,对电脑依赖性很高的“90后”大学生来说不合适,单一的教学手段影响他们的思考和选择的活跃度和多样性,很难达到教学目标。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难以增强教学吸引力。
三、提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措施
1.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90后”大学生和以往的“70后”、“80后”大学生一样,都会遇到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共同的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基本内容,对“90后”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现行教材的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许多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在教材中不能及时体现。如果任然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材来教育“90后”大学生,就会缺乏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因此,在讲解教材的同时,要增添能够体现时代性的新的内容,以弥补教材存在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4] 。 “90后”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动手能力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组织指导社会实践,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真正统一。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渠道,满足“90后”大学生较为强烈的参与意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利用假期时间为“90后”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勤工助学以及“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长才干的目的。
2.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要从“90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普遍关心的问题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服务。尊重每一个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对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加强心理疏导。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而且关注他们的生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能不能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覆盖面、影响力等方面。对于在网络伴随下成长的“90后”大学生而言,上网已经成为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及时了解学生信息,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积极主动的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可以通过手机短信、QQ群、博客、飞信、MSN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的问题;可以通过“校园论坛”、“公开点题”等发布消息;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及时公布校园新闻、学生活动、规章制度等等,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校园动态,同时可以在网上征询“90后”大学生的意见或建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以便更好的为“90后”大学生服务。
3.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90后”大学生关注新技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希望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学习知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积极推进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借以提高教学效果。要鼓励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将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等综合起来,用以表达客观事物,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给学生带来的听觉和视觉疲劳,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传统教学手段加之运用恰当的新媒体教学手段将会是新颖的、高效的教学形式,会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90后”大学生真正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偏向认同“双主体”论,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两者都是这一过程的主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晓敏《论“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2.
[2]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统计公告,2006-3-16.
[3]《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6.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5] 伍揆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21.
[6]张耀灿,郑永廷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余亚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胡锦涛.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1-19.
[11]周國华,王振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实践和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7(12).
[12]周彩云.浅析“90 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方法[J].学理论,2009 (18).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0-02
一、“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相关概念界定
1.“90后”大学生的含义
所谓“90后”是相对于“80后”而言的。“80后”作为一个代际符号最初是由少年作家龚小兵提出的,是指“出生于1980——1989年之间的青年作家”[1]。后来又被冠以各种后缀来形容出生于这个年龄段的各类群体,如“80后”房奴、“80后”啃老族、“80后”作家、“80后”工薪族等等。通常所说的“80后”是指在1980年1月1日至198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也称为80一代或泛一代。“90后”则是“80后”的派生词,这一概念目前主要在网络、杂志等媒体中流行,是指1990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公民。据统计“我国出生于90年代的人口约2.64亿,其中在校学生约为1亿”[2]。“90后”这一群体,涉及的人群比较广泛,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群并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本文中所指的“90后”大学生是指90年代出生的在读大学生群体,自2008年以来,每年升入大学的新生绝大多数为“90后”,这也意味着“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体。
2.“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把党和国家对年轻一代政治思想、法纪、道德和心理的规范或要求,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教育,使之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者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采用一定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与塑造,使其更符合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端正学生的行为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主要表现在: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2.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凸显以“90后”大学生为本,真正体现对“90后”大学生的人文关怀;3.帮助“90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
3.“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含义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3]。对“90后”大学生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弄清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深刻剖析“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90后”大学生实际情况、教育新媒介、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改进策略,从而提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存在的不足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形式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由教育部主管部门指定专家统一编写的,有着理论阐述透彻,逻辑结构严谨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课程体系的设置传统,教学内容和中学课程有所重复的缺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90后”大学生的知识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拓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内容重复、陈旧,已无法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求。通过访谈发现,“90后”大学生普遍认为现行教材的缺陷在于理论叙述过多,事例过少,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容易读下去;而且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够紧密,有空洞感。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和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课堂效果低下。
当前,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教师受到自身成长、学习环境的影响,对一些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常常是泛泛之谈,只要求学生课后识记或背诵;有的教师不注重对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不考虑学生实际,不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形式,特别是不能及时联系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而“90后”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较高的关注热情,他们希望通过课堂及时了解最新的实际情况和得到透彻的分析讲解,思想政治理论课还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受到挑战
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曾被称为“家长式管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完全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强调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管理者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和中心,学生多数情况下只有服从领导和参与活动的义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管理模式重教育轻指导,重管理轻服务,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他们的实际需求。“90后”大学生由于受到其成长环境的影响,其个性特点、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很不一样,呈现出鲜明的务实性特征。他们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努力争取自身的利益,对自身发展有利的集体活动才有参与的积极性。宽松的社会用人机制,也给他们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他们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條件或愿望去选择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或途径。他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追求,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尤为关心能够为其提供这种条件的机会。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传统的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相对单一落后
“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不拘泥刻板的生活和教育模式,然而在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单向教学方法仍然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只是采取“满堂灌”的形式,进行简单的理论宣讲,导致课堂教学苍白无力。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充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依然采取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这对于生活在网络时代,对电脑依赖性很高的“90后”大学生来说不合适,单一的教学手段影响他们的思考和选择的活跃度和多样性,很难达到教学目标。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难以增强教学吸引力。
三、提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措施
1.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90后”大学生和以往的“70后”、“80后”大学生一样,都会遇到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共同的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基本内容,对“90后”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现行教材的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许多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在教材中不能及时体现。如果任然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材来教育“90后”大学生,就会缺乏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因此,在讲解教材的同时,要增添能够体现时代性的新的内容,以弥补教材存在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4] 。 “90后”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动手能力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组织指导社会实践,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真正统一。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渠道,满足“90后”大学生较为强烈的参与意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利用假期时间为“90后”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勤工助学以及“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长才干的目的。
2.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要从“90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普遍关心的问题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服务。尊重每一个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对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加强心理疏导。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而且关注他们的生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能不能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覆盖面、影响力等方面。对于在网络伴随下成长的“90后”大学生而言,上网已经成为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及时了解学生信息,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积极主动的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可以通过手机短信、QQ群、博客、飞信、MSN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的问题;可以通过“校园论坛”、“公开点题”等发布消息;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及时公布校园新闻、学生活动、规章制度等等,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校园动态,同时可以在网上征询“90后”大学生的意见或建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以便更好的为“90后”大学生服务。
3.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90后”大学生关注新技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希望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学习知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积极推进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借以提高教学效果。要鼓励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将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等综合起来,用以表达客观事物,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给学生带来的听觉和视觉疲劳,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传统教学手段加之运用恰当的新媒体教学手段将会是新颖的、高效的教学形式,会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90后”大学生真正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偏向认同“双主体”论,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两者都是这一过程的主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晓敏《论“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2.
[2]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统计公告,2006-3-16.
[3]《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6.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5] 伍揆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21.
[6]张耀灿,郑永廷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余亚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胡锦涛.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1-19.
[11]周國华,王振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实践和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7(12).
[12]周彩云.浅析“90 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方法[J].学理论,2009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