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线上教育的持续升温,美术线上教育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成为主流,线上教育有着便捷、易用等优点,但无法忽视,美术线上教育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师资、课堂情境性等现实性问题。绘画是一种技能,而美术教育所培养的是一种素养,而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授。
关键词:美术教育;线上教育;美术
一、线上美术教育发展的背景
线上教育即远程在线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传播媒体实施教学的教育形式[1]。随着城市校外学习的持续升温,参加校外辅导的学生人数持续增加,一些培训机构抓住家长想要让孩子在与同龄人的竞争中取得优胜的心理,不断扩大教育范围,提供从一对一教学到小班化教学的多种教学模式。网络思维进入教育领域,对教育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众多线上教育机构不断涌现,线上教育的课程也从语文、数学一类的“正科”逐渐扩大到美术、音乐等学科。美术线上教育正基于网络的发展而蓬勃发展。
在2019年的“双十一”,某线上美术教育应用单日成交额高达1750万元,这一数据相比2018年提升了10倍。究其原因,随着80后、90后父母的增多,许多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注重早教,注重对儿童的审美、创造技能进行培养,对于儿童的教育投入逐渐增加。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教育模式也逐渐趋于科技化,校外培训从线下发展到线上,于是美术教育类应用应运而生,但市场上的美术教育类应用是否能真正满足儿童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需求,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不可否认,首先,线上的美术教育应用便捷、易用,许多家长不用去学习特定应用的操作方法就能操作上课,用户体验极佳。家长只需要在家中通过带有摄像头的能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就可以满足孩子足不出户在家中接受美术教育的需要。一对一的教学更是为不少学生带来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其次,这一类应用的娱乐性强,能较快地吸引低年龄段儿童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儿童对于主动学习的需要。再次,这一类应用一般都能通过试听课来帮助家长决定是否要让孩子接受线上的美术教育,家长可以通过孩子试听课的效果、反应来判断孩子是否需要报名参加这一类的课程。
然而,这其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线上美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课堂环境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培训内容不符合教育规律等问题。
二、线上美术教育现今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方面
现在许多年轻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美育,但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中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或学生的课外辅导培训是艺术专业教育的基础,是培养造就完全人格的基础。这是一种误解,而这种误解也造成了现在课外美术培训线上线下非常火爆这一现象。家长往往对于美术教育的期望就是教师能够教会孩子画一张画,对于这张画的标准要求往往是符合其自身的审美标准。当欣赏儿童作品时,成人往往以所画的画面与生活中某一物体或某一场景像不像为评价标准,这对儿童的创造思维的发展是巨大的限制,而教导孩子要好好临摹教师给出的范画,导致儿童的机械重复,这样符合了家长的审美却背离了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
为了迎合这样一种需要,教育机构盲目追求取得家长所期望的艺术成果,使得现代课外美术教育为追求成效快,常常多采用手工、绘画课形式,偏重于动手出成果,而忽视审美艺术鉴赏。艺术品只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美术线上教育的教学往往是通过这一类的模仿性课程来进行,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从儿童画到素描等,几乎涵盖了大多数的美术形式,但究其结果是否真正符合艺术教育的目的,不得而知。
(二)辅导机构方面
辅导机构师资水平存在问题,学科类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学能力。一些美术线上教育软件为了吸引用户,只注重自身的利益,过于关注于技术应用的人性化、便捷化,而忽视了教育的育人本质。多数的美术教育软件对于教师的门槛并不高,从专科至研究生,只要是接受过美术专业教育,求职者投过简历多数都能成功入职。其教育偏重于美术技能,而这其中不乏一些能力不足老师教授儿童复制简笔画的形式。这些教师对于教育学的了解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懂得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一类的基础科目以及针对各个年龄层学生需施以何种恰当易接受的教学手段、方法。这种机械化的复制方法本身就违背了美术教育的初衷。吕澂曾在《艺术和美育》中说:“艺术的真际是依美的态度开展的人生事实;而美育呢,在根本态度不同的人生里依着人间曾经有和能够有的艺术事实——艺术品的制作和美的鉴赏的启示、引导,转移了人生态度,……普遍地实现了艺术的人生,这是美育的唯一目的。”[2]
美术教育应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
(三)社会监管方面
在政府及社会职能机构方面,对于线上教育的管控基本属于管控的盲区,一方面,线上教育机构作为教育机构,本应该受到当地教育局的监管审批,对于其管控也要参照线下机构监管执行。但由于线上教育的独特性,它超越了空间、时间的限制,教育局无法对这一类的教育机构做出切实的监管。另一方面,线上教育机构的蓬勃飞速发展已远远超过了规范性文件的发布,规范性文件只能在出现新兴的问题之后才开始整改实施。有些培训机构从线下转到线上,利用实施方案发布晚、难以有效落实的特点钻空子。
在系统平台方面,一般的线上教育软件对于学生的年龄并没有明显的限制,多数美术教育机构都以应用平台给出的年龄最低标准为限,即使是针对艺考学生的应用软件的年龄限制也是3岁及以上。对于此类App内容的管控、时长的限制缺乏明确的规定,平台缺乏控制。
(四)科技局限
课堂环境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情境性问题。对于某些针对低年龄层儿童的美术教育软件,儿童往往没有完全的动手能力或思维能力操控,一旦遇上软件運行或实践操作困难中的某些问题,儿童往往只能求助于身边的成人家长。而在线下的美术课堂之中,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教师帮忙来完成。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被打断,师生双方的互动转变成师生及儿童、家长三方之间互动,课堂的节奏被打乱,带来的是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无法达成。教师的受众不再是儿童一人,而是儿童和成人两个年龄段的独立个体,教师如果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能够产生相同的教学效果,是难以把控的。 在线下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常常可以通过问答法、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课堂中的问答不是为了让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而是在不断地发问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能力,借鉴别人的优点长处,取长补短,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合作力。
电子屏幕的图像不断快速变化会对儿童的视觉神经发育造成影响,长期盯着电子屏幕会刺激眼睛,造成视觉疲劳,特别是对于4岁左右的儿童来说,他们的眼睛还处于发育不稳定的阶段,近距离用眼不应超过30分钟。一般机构的上课时长都在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一幅作品,期间一般不设置固定的课间休息时间。
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美术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最大一个特点在于借助材料来进行创作,材料的运用就带来了材料的选择、材料的触摸尝试、材料的运用、材料的操作训练,这是美术线上教育在目前的科技下所无法触及的,它忽视了美术教育中的触感体验。例如在低年龄段的儿童美育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选用太空泥,对于太空泥的触感体验是一个师生交互的过程,通过屏幕声像的交流无法满足儿童对于嗅觉触觉发展表达的需求。此外,素描纸的厚薄好坏、材料的特性,都需要美术教师给出一个亲身的正确的示范引导。
简单的触控交互操作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接触真实世界的需要,同样也无法真正起到锻炼儿童手脑协调的作用。就美术教育来说,美术教育中常常伴随着写生的教育环节,写生是让学生基于自己对大自然、社会的亲身感知来描绘,将这一类感觉、触觉、听觉、嗅觉等转化为平面形象,这也是线上教育无法触及的。艺术鉴赏应教会学生欣赏生活中美的事物,启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忽视艺术创作应由对生活的美的态度、感受而展开,空有绘画、手工制作的技艺而脱离生活,是工匠教育,而不是艺术教育。每一个艺术家都应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三、发展与展望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坚持育人为本,推动校外线上培训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培训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宜性;坚持依法规范,依法依规对校外线上培训进行监管,促进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加强行业自律、有序开展培训业务;坚持协同治理,建立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采取‘互联网+监管’新模式,积极稳妥推进。”[3]对于规范线上培训已经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其中明确规定每节课的培训时长不得超过4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21点前必须停止线上培训活动。
解决现在美术线上教育的乱象问题,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于学生上课的时常、休息制度都要用互联网的方法来解决互联网的问题,不能一味依靠线下监管的教育部门。在监管上也要能够看到长远时间内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预防整治,做到短期与长期兼顾,坚持制度与措施并行,加强管控力度。
未来的美术线上教育必然会朝着更规范化的发展,但对于教育中的切实问题,仍需要一线的教育专家与各教育机构紧密合作,提供指导,充分发挥线上教育对课堂教育的补充作用,起到真正发展促进儿童审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江波,余洋林,包含,等.“互联网+”背景下线上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改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36):79-80,94.
[2]俞玉滋,张援.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 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
[3]教育部等六部門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J].基础教育参考,2019(15):79-80.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关键词:美术教育;线上教育;美术
一、线上美术教育发展的背景
线上教育即远程在线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传播媒体实施教学的教育形式[1]。随着城市校外学习的持续升温,参加校外辅导的学生人数持续增加,一些培训机构抓住家长想要让孩子在与同龄人的竞争中取得优胜的心理,不断扩大教育范围,提供从一对一教学到小班化教学的多种教学模式。网络思维进入教育领域,对教育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众多线上教育机构不断涌现,线上教育的课程也从语文、数学一类的“正科”逐渐扩大到美术、音乐等学科。美术线上教育正基于网络的发展而蓬勃发展。
在2019年的“双十一”,某线上美术教育应用单日成交额高达1750万元,这一数据相比2018年提升了10倍。究其原因,随着80后、90后父母的增多,许多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注重早教,注重对儿童的审美、创造技能进行培养,对于儿童的教育投入逐渐增加。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教育模式也逐渐趋于科技化,校外培训从线下发展到线上,于是美术教育类应用应运而生,但市场上的美术教育类应用是否能真正满足儿童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需求,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不可否认,首先,线上的美术教育应用便捷、易用,许多家长不用去学习特定应用的操作方法就能操作上课,用户体验极佳。家长只需要在家中通过带有摄像头的能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就可以满足孩子足不出户在家中接受美术教育的需要。一对一的教学更是为不少学生带来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其次,这一类应用的娱乐性强,能较快地吸引低年龄段儿童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儿童对于主动学习的需要。再次,这一类应用一般都能通过试听课来帮助家长决定是否要让孩子接受线上的美术教育,家长可以通过孩子试听课的效果、反应来判断孩子是否需要报名参加这一类的课程。
然而,这其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线上美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课堂环境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培训内容不符合教育规律等问题。
二、线上美术教育现今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方面
现在许多年轻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美育,但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中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或学生的课外辅导培训是艺术专业教育的基础,是培养造就完全人格的基础。这是一种误解,而这种误解也造成了现在课外美术培训线上线下非常火爆这一现象。家长往往对于美术教育的期望就是教师能够教会孩子画一张画,对于这张画的标准要求往往是符合其自身的审美标准。当欣赏儿童作品时,成人往往以所画的画面与生活中某一物体或某一场景像不像为评价标准,这对儿童的创造思维的发展是巨大的限制,而教导孩子要好好临摹教师给出的范画,导致儿童的机械重复,这样符合了家长的审美却背离了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
为了迎合这样一种需要,教育机构盲目追求取得家长所期望的艺术成果,使得现代课外美术教育为追求成效快,常常多采用手工、绘画课形式,偏重于动手出成果,而忽视审美艺术鉴赏。艺术品只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美术线上教育的教学往往是通过这一类的模仿性课程来进行,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从儿童画到素描等,几乎涵盖了大多数的美术形式,但究其结果是否真正符合艺术教育的目的,不得而知。
(二)辅导机构方面
辅导机构师资水平存在问题,学科类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学能力。一些美术线上教育软件为了吸引用户,只注重自身的利益,过于关注于技术应用的人性化、便捷化,而忽视了教育的育人本质。多数的美术教育软件对于教师的门槛并不高,从专科至研究生,只要是接受过美术专业教育,求职者投过简历多数都能成功入职。其教育偏重于美术技能,而这其中不乏一些能力不足老师教授儿童复制简笔画的形式。这些教师对于教育学的了解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懂得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一类的基础科目以及针对各个年龄层学生需施以何种恰当易接受的教学手段、方法。这种机械化的复制方法本身就违背了美术教育的初衷。吕澂曾在《艺术和美育》中说:“艺术的真际是依美的态度开展的人生事实;而美育呢,在根本态度不同的人生里依着人间曾经有和能够有的艺术事实——艺术品的制作和美的鉴赏的启示、引导,转移了人生态度,……普遍地实现了艺术的人生,这是美育的唯一目的。”[2]
美术教育应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
(三)社会监管方面
在政府及社会职能机构方面,对于线上教育的管控基本属于管控的盲区,一方面,线上教育机构作为教育机构,本应该受到当地教育局的监管审批,对于其管控也要参照线下机构监管执行。但由于线上教育的独特性,它超越了空间、时间的限制,教育局无法对这一类的教育机构做出切实的监管。另一方面,线上教育机构的蓬勃飞速发展已远远超过了规范性文件的发布,规范性文件只能在出现新兴的问题之后才开始整改实施。有些培训机构从线下转到线上,利用实施方案发布晚、难以有效落实的特点钻空子。
在系统平台方面,一般的线上教育软件对于学生的年龄并没有明显的限制,多数美术教育机构都以应用平台给出的年龄最低标准为限,即使是针对艺考学生的应用软件的年龄限制也是3岁及以上。对于此类App内容的管控、时长的限制缺乏明确的规定,平台缺乏控制。
(四)科技局限
课堂环境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情境性问题。对于某些针对低年龄层儿童的美术教育软件,儿童往往没有完全的动手能力或思维能力操控,一旦遇上软件運行或实践操作困难中的某些问题,儿童往往只能求助于身边的成人家长。而在线下的美术课堂之中,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教师帮忙来完成。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被打断,师生双方的互动转变成师生及儿童、家长三方之间互动,课堂的节奏被打乱,带来的是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无法达成。教师的受众不再是儿童一人,而是儿童和成人两个年龄段的独立个体,教师如果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能够产生相同的教学效果,是难以把控的。 在线下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常常可以通过问答法、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课堂中的问答不是为了让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而是在不断地发问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能力,借鉴别人的优点长处,取长补短,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合作力。
电子屏幕的图像不断快速变化会对儿童的视觉神经发育造成影响,长期盯着电子屏幕会刺激眼睛,造成视觉疲劳,特别是对于4岁左右的儿童来说,他们的眼睛还处于发育不稳定的阶段,近距离用眼不应超过30分钟。一般机构的上课时长都在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一幅作品,期间一般不设置固定的课间休息时间。
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美术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最大一个特点在于借助材料来进行创作,材料的运用就带来了材料的选择、材料的触摸尝试、材料的运用、材料的操作训练,这是美术线上教育在目前的科技下所无法触及的,它忽视了美术教育中的触感体验。例如在低年龄段的儿童美育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选用太空泥,对于太空泥的触感体验是一个师生交互的过程,通过屏幕声像的交流无法满足儿童对于嗅觉触觉发展表达的需求。此外,素描纸的厚薄好坏、材料的特性,都需要美术教师给出一个亲身的正确的示范引导。
简单的触控交互操作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接触真实世界的需要,同样也无法真正起到锻炼儿童手脑协调的作用。就美术教育来说,美术教育中常常伴随着写生的教育环节,写生是让学生基于自己对大自然、社会的亲身感知来描绘,将这一类感觉、触觉、听觉、嗅觉等转化为平面形象,这也是线上教育无法触及的。艺术鉴赏应教会学生欣赏生活中美的事物,启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忽视艺术创作应由对生活的美的态度、感受而展开,空有绘画、手工制作的技艺而脱离生活,是工匠教育,而不是艺术教育。每一个艺术家都应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三、发展与展望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坚持育人为本,推动校外线上培训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培训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宜性;坚持依法规范,依法依规对校外线上培训进行监管,促进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加强行业自律、有序开展培训业务;坚持协同治理,建立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采取‘互联网+监管’新模式,积极稳妥推进。”[3]对于规范线上培训已经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其中明确规定每节课的培训时长不得超过4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21点前必须停止线上培训活动。
解决现在美术线上教育的乱象问题,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于学生上课的时常、休息制度都要用互联网的方法来解决互联网的问题,不能一味依靠线下监管的教育部门。在监管上也要能够看到长远时间内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预防整治,做到短期与长期兼顾,坚持制度与措施并行,加强管控力度。
未来的美术线上教育必然会朝着更规范化的发展,但对于教育中的切实问题,仍需要一线的教育专家与各教育机构紧密合作,提供指导,充分发挥线上教育对课堂教育的补充作用,起到真正发展促进儿童审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江波,余洋林,包含,等.“互联网+”背景下线上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改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36):79-80,94.
[2]俞玉滋,张援.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 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
[3]教育部等六部門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J].基础教育参考,2019(15):79-80.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