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分阶段掌握基础口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口算能力,强化估算训练,整理错题类型, 是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 计算 能力 教学 方法 策略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数学基本能力,是贯穿整个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计算准确性和计算速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小学低年级数学是从简单的计算开始的,是学生计算能力打基础的时期,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呢?
一、分阶段训练,掌握基础口诀
总结计算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口诀是提升计算能力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首先解决。
第一阶段:督促学生背熟2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家长可参与);同桌抽背;组长检测;老师检测。
第二阶段:打乱顺序抽口诀,学生须快速的说出结果,出错的口诀连读5遍(家长可参与);同桌抽查;组长抽查;老师抽查。
第三阶段:全班检测,用老师做好的口算卡片以接龙的形式抽查,出错的口诀抄写5遍;全班听写,打乱顺序听写口诀,出错的口诀抄写3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是粗心、马虎、字迹潦草、不按照格式要求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训练时,学生必须要做到一看、二思、三算、四检验。
1.看:就是认真读题。数字抄错了,结果又怎会正确呢?所以,做题时,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必须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看错运算符号。这一步,要做到三点:(1)抄题后与原题核对;(2)笔算时数字和符号与横式上的数字和符号核对;(3)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思:就是认真审题。在做计算题时,不可读完题目就开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有没有简便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
3.算:就是注意書写、认真计算。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注意,必须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本上的竖式也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等号线必须用直尺画。计算时应注意力集中,先求准、再求快。
4.检验:就是认真检查。计算完成后,第一步应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第二步应检查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或漏写;第三步应对计算中每一步的得数和最后的得数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主要是靠思维、记忆,直接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口算能力
1.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字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一对数(20和30,45和25,64和36,90和10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仅能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而且加快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安排2~4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形式多样变换练。 例如:听算训练、口算接龙、视算训练、“接力赛”、“对抗赛”等等,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强化估算训练
估算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加深学生对“运算”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预判,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在计算时,可以教授一些“巧”方法,让学生快速作出判断。例如:教会学生看计算结果的个位,如个位是4和7, 相加结果的个位肯定就是1,相乘结果的个位就一定是8;如判断两位数加两位数结果可能是几位数,可以先找出下限是几位数(选出两个最小的两位数相加),再找出上限是几位数(选出两个最大的两位数相加);如判断15×27的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五、整理错题类型,对症下药
根据学生作业反馈,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些错误容易纠正和克服,但是一些错误已经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及时了解、收集、整理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典型错例,带着学生一起分析、交流,让学生自己跟随老师寻找解决办法。通过集体“会诊”,从而达到既能“防病”又能“治病”的目的。对于一些相似又容易出错的试题,则采用对比练习的方式,克服思维定势导致的消极作用,提高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对于错题练习课,我一般这样设计:学生观察→独立判 断对错→找出错误之处→同桌交流分析错误原因→改错→同桌合作总结预防此类错误的方法。课上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可以进行单项练习,如医生诊脉、判断题、改错题等等;也可以做综合练习;可以将收集的各类错题打印出来,让学生进行改错训练;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错题本,对错题重新分析、改正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应该将计算能力的培养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功夫下的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和完善,认真收集学生在计算中出错的类型,挖掘学生出错的原因,进行巩固性、针对性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关文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黑河教育,2020.45-46.
[2]李永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68.
[3]张艳忠.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37.
[4]熊光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方法研究[A].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2019.121.
关键词:低年级 计算 能力 教学 方法 策略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数学基本能力,是贯穿整个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计算准确性和计算速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小学低年级数学是从简单的计算开始的,是学生计算能力打基础的时期,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呢?
一、分阶段训练,掌握基础口诀
总结计算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口诀是提升计算能力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首先解决。
第一阶段:督促学生背熟2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家长可参与);同桌抽背;组长检测;老师检测。
第二阶段:打乱顺序抽口诀,学生须快速的说出结果,出错的口诀连读5遍(家长可参与);同桌抽查;组长抽查;老师抽查。
第三阶段:全班检测,用老师做好的口算卡片以接龙的形式抽查,出错的口诀抄写5遍;全班听写,打乱顺序听写口诀,出错的口诀抄写3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是粗心、马虎、字迹潦草、不按照格式要求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训练时,学生必须要做到一看、二思、三算、四检验。
1.看:就是认真读题。数字抄错了,结果又怎会正确呢?所以,做题时,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必须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看错运算符号。这一步,要做到三点:(1)抄题后与原题核对;(2)笔算时数字和符号与横式上的数字和符号核对;(3)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思:就是认真审题。在做计算题时,不可读完题目就开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有没有简便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
3.算:就是注意書写、认真计算。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注意,必须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本上的竖式也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等号线必须用直尺画。计算时应注意力集中,先求准、再求快。
4.检验:就是认真检查。计算完成后,第一步应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第二步应检查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或漏写;第三步应对计算中每一步的得数和最后的得数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主要是靠思维、记忆,直接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口算能力
1.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字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一对数(20和30,45和25,64和36,90和10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仅能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而且加快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安排2~4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形式多样变换练。 例如:听算训练、口算接龙、视算训练、“接力赛”、“对抗赛”等等,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强化估算训练
估算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加深学生对“运算”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预判,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在计算时,可以教授一些“巧”方法,让学生快速作出判断。例如:教会学生看计算结果的个位,如个位是4和7, 相加结果的个位肯定就是1,相乘结果的个位就一定是8;如判断两位数加两位数结果可能是几位数,可以先找出下限是几位数(选出两个最小的两位数相加),再找出上限是几位数(选出两个最大的两位数相加);如判断15×27的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五、整理错题类型,对症下药
根据学生作业反馈,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些错误容易纠正和克服,但是一些错误已经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及时了解、收集、整理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典型错例,带着学生一起分析、交流,让学生自己跟随老师寻找解决办法。通过集体“会诊”,从而达到既能“防病”又能“治病”的目的。对于一些相似又容易出错的试题,则采用对比练习的方式,克服思维定势导致的消极作用,提高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对于错题练习课,我一般这样设计:学生观察→独立判 断对错→找出错误之处→同桌交流分析错误原因→改错→同桌合作总结预防此类错误的方法。课上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可以进行单项练习,如医生诊脉、判断题、改错题等等;也可以做综合练习;可以将收集的各类错题打印出来,让学生进行改错训练;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错题本,对错题重新分析、改正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应该将计算能力的培养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功夫下的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和完善,认真收集学生在计算中出错的类型,挖掘学生出错的原因,进行巩固性、针对性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关文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黑河教育,2020.45-46.
[2]李永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68.
[3]张艳忠.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37.
[4]熊光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方法研究[A].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20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