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生产民俗音乐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鄂伦春族传统音乐历经了风风雨雨,却依然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在现代文化那咄咄逼人的攻势下,它以生产民俗为土壤,重新煥发了生命的力量。其缠绕在鄂伦春人心中的情结,似乎是那样绵长。
  【关键词】鄂伦春族;生产民俗;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鄂伦春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期的以原始狩猎为主的生存方式产生了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与活动,这些民俗文化与活动以音乐这种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可以说鄂伦春族的音乐作品涉及人们生产民俗的各个层面。
  一、鄂伦春族生产民俗音乐是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从《打猎之歌》的第2段“野兽们看见我都发抖啊”可以充分体现出鄂伦春人对自己的捕猎技术自信满满。而出猎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兽皮兽肉是衣食的主要来源,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使得鄂伦春人在自然条件恶劣或猎物减少时,生活的温饱都难以保障。“打不到猎物哪有心唱歌”,也让我们感受到鄂伦春人生活艰难、落后的一面。鄂伦春人一般都由每个家庭中的壮年男性成员出猎,女性是不能打猎的。在鄂伦春人看来,月经期的女性碰猎枪是很不吉利的事,会三年打不到猎物。从《猎歌》中“老人寡妇都有份”可以看出,那些没有壮年男性成员的家庭,也会获得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鄂伦春人对于“乌力楞”内的鳏寡孤独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都予以格外照顾,认为这是大家应尽的义务。鄂伦春族这种按户平均分配猎物的方式,延续时间很久,一直到清末明初在许多地方还可见到这种分配方式的痕迹。即使后期平均分配方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逐步被个人占有所替代,但是平均分配和个人占有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在个人占有的同时还保留着一些平均分配的遗风,鄂伦春人普遍认可慷慨善良,他们相信猎物是山神“白纳恰”赐予的,因此不能独吞,而应由大家共同享用。
  从事狩猎生产不仅要有纯熟的本领和技艺,狩猎工具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猎人们的狩猎成果,鄂伦春人对自己的坐骑和猎犬是十分珍爱的。
  鄂伦春猎马个头小,但灵巧,速度快,尤其擅长在塔头甸子上、密林中穿行。猎人为打到猎物经常要吃很多苦,撵鹿有时要连续跑几天,一直到把鹿撵得筋疲力尽为止,这时人和马也都筋疲力尽了。鄂伦春人对于自己的猎马常年精心伺候,宁可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将马伺候好,一般每个猎人都饲养一两匹好马,多的达三四匹,供不同的季节骑用,鄂伦春人甚至放马都放出了心得。《放马山歌》中总结出“兔虎马放在塔头甸上”、“沙丽马放在阴坡上”、”打猎黑马好隐蔽”、“花马的性子最急”、“银鬃马最识途”。
  猎狗更是狩猎时须臾不可缺的工具,它可帮助猎人撵猎物,在猎人受到猛兽袭击时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与野兽搏斗。一条训练好的猎狗是猎人的好帮手,因此有“好狗不换马”的说法。
  二、鄂伦春族生产民俗音乐是生产民俗活动的充分体现
  鄂伦春族早期的狩猎生产方式对于男女的分工明确。在早期的狩猎生产中,男子专心于与狩猎相关的事务而不干家里的活计,而女人则负责对儿童和家畜的照顾,为全家人熟皮子做衣服、采集和捕鱼等。
  鄂伦春族的狩獵生产组织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乌力楞”为单位的集体狩猎,以“阿额”为单位的小组狩猎和以个体为主的单独狩猎三种形式。由于狩猎环境的艰苦,深入到高山密林中狩猎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早期狩猎多众人结伴而行,既能保证人身安全,也可以互相支援。《赛马歌》中充分体现了多人结伴互相赛马来排遣野外狩猎时的寂寞。
  每到“红围”的季节,一般是由一个人发起,邀请几人一起出猎。在集体狩猎过程中,砍柴、晒肉干、搭帐篷等大的活儿一般都是一起动手,尤其是年轻人为照顾年老体弱者尽量多干一些。到山上之后,基本上有物大家用,有饭大家吃,不分你我。
  除了狩猎生产之外,捕鱼也是鄂伦春族的原始生产方式之一。鄂伦春族作为最古老的渔猎民族之一,也很早就懂得了捕鱼及捕鱼的方法。过去鄂伦春人多居住在里龙江沿岸,黑龙江及两岸的呼玛河、宽河、逊河等支流盛产各种鱼类。呼玛县的歌曲《吃了大马哈》就是有关于鄂伦春人捕食大马哈鱼的记述。
  长期的渔猎生活,使鄂伦春人熟知各种鱼类的活动规律,《什么时候最得意》唱到“鳌花鱼游在浅水里……细鳞鱼游在深水里”,《喜欢》中也有“花翅的鱼儿喜欢,喜欢在浅水游”這样的描述。据说早先在奇克居住的二十几户鄂伦春人,有的打猎,有的捕鱼,也充分说明了捕鱼业在鄂伦春人生产活动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依赖于自然资源的狩猎、捕鱼、采集生产,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气候及猎物资源等自然条件,鄂伦春族广为流传的生产民俗歌曲,描绘了在不同的季节中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既是鄂伦春族在生产劳动中世代总结出来的珍贵经验,同时也是鄂伦春人社会生产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向德彩.民间歌谣的社会史意涵[J].浙江学刊,2009(04) .
  [2]曹丽艳,苏都毕力格.鄂伦春族民的音乐特点和演唱形式[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作者简介:关志英(1977—),女,黑龙江爱辉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其他文献
择业观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决定了个人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因此,自觉适应国家社会建设发展需要,以社会
刘老师是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上“锦上添花”(重庆大学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1.2图像处理)一课时,她利用Moodle平台制作了一个在线学习课程。经过学生的学习,刘老师发现这个课程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如果只是通过聊天室或讨论区来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更感兴趣,效率是很低的。如何才能在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中建立“反向通道”呢?经过搜索,笔者发现Hot-questi
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的文化构成既有中亚西亚的伊斯兰教的成分,也受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方式,让回族成为了我国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西
向加压流化床(PFB)锅炉稳定、高效地供给燃料和石灰石是PFBC联合循环电站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该文阐述了PFBC给料系统的有关设计方法,其中包括输送管路设计、喷射器设计及供料器选型。
【正】在河南有线网络集团数字电视的发展战略中,推广36元/月收视套餐对于大幅提升用户ARPU值、加速有线电视整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营业厅是发展36元套餐的前沿阵地,如何
以胡椒醛(6)和邻香草醛(1)为初始原料,共经过九步反应得到了合成3-芳基异喹啉生物碱的关键中间体1,2-二芳基乙酮(11),以胡椒醛为起始原料计算,总收率达50.4%
【摘要】杨易禾老师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曾在《艺苑》上发表《音乐演奏艺术中几个美学问题》一文,单独提炼了其书《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中的几个美学问题。以西方心理学家的一个公式将音乐表演前的准备、正式演出、总结三个阶段的问题引入,在不破坏作曲家创作意图和背景的前提下根据自身主观能动性呈现出一部完美的作品,现作者在此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音乐演奏;美学问题;二度创作  一、事先准备  演奏者
[摘要]钢琴和舞蹈是天生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是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能够让演奏者和欣赏者体会到不同的美感。如何让两者做到具体的结合是当前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对钢琴演奏进行认知,更需要对舞蹈进行了解,可以按照不同的舞蹈风格进行更加用心的安排,并且体现出舞蹈的已有特色。基于此,本文对如何用钢琴演奏诠释舞蹈中的韵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舞蹈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
作者提出了睛种全新的煤粉点火稳燃技术,即电热管法煤粉多级点火稳燃技术。该技术是利用中心电热管点燃一股煤粉气流,着火后的煤粉火焰又点燃同轴流动的二级煤粉气流,从而以少量
该文介绍了循环流化床(简称CFB)返料器的基本原理、运行分析以及反实器的运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