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学期,我承担的本科生课程中有一门是关于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法的,因此我和学生们花了很多时间来探讨与信息技术教学法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年轻的信息技术学科虽然具有先天的技术先进性,但它不会自动地带来教学的先进性。正如现在很多人都在研究如何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泛在学习,实现智慧教育,然而技术只是达成目标的外在手段,真正的泛在学习、智慧教育还是存在于教师的理念与教学的方法里。所以在这期的文章里,我还是想重温经典的教育思想,来反思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根基。
回顾中外教育史,有许多关于教学方法的真知灼见。黄甫全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中提到,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就教学法的流弊与他所在的南京师范学校教务部门进行辩论,主张由当时通行的教授法改称为教学法,并发表了题为《教学合一》的名篇。可惜的是陶先生虽极力主张,并力辩两个小时以推广其观点,却未能达成所愿,于是他愤而辞去该校教育专修科主任的职务。直到两年以后苏州师范学院开始使用教学法一词,中国教育界才慢慢接受从教授转向教学的概念转换。然而时至今日,当年陶先生极力反对的教学法弊病仍在课堂中屡见不鲜。
比如,陶先生认为学校里负责教学的人被称为教师,教师所做的事情叫做教书,教学所用的方法叫做教授法,有的教师就把学生当作书架子、纸篓子,只是一味地讲授式教学。学生们每天就读的地方,论起名字来叫学校,但实际上却成了教校。这是因为重教太过,把教和学分离了。陶先生认为教与学应当是合一的,有三个理由:
第一,教师的责任不在自己教,而是要让学生“学”。指导学生发现解决方法,使用最短的时间,达成类似的经验,类似的理想,用以解决别的问题;第二,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方法。教师不应追求怎么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而是要想想一个从没接触过某个知识领域的人会遇到什么问题,会有哪些可能的尝试,根据学习方法来设计教学方法,学生才会有乐学的可能;第三,教师要把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教师不是小贩,不能把别人的知识直接搬过来贩卖给学生,而应结合自身思考与实践,提出有独创性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可被称之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呢?很多教育大师回答过这个问题。比如杜威认为,有效就是指利用材料去达到一个目的时花费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最少。方法会与漫无目的、考虑不周的行动相对立。那么怎样才能是有目的、考虑周到的教学行动?奥苏伯尔认为要探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据此开展教学,这是达成有意义学习最有效的方法。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那么,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情绪,才是教师期望的境界呢?朱熹曾以“涵泳”来比喻读书和学习的理想状态。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致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辞海》对于涵的解释是沉浸,泳就是游于水中。涵泳是指学习时心理状态从容不迫,沉潜其中,不断玩索,自有所得。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更是把涵泳解释得十分透彻,他说“涵泳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庶可得之于意之表”。他把读书时的反复诵读品味,形象地比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也就是全身心地沉浸于学习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让学生沉浸学习之乐,这才是所有教学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的根基啊。
(扫描此二维码,观看本期专栏海报《信息技术教学法之大师谈》)
回顾中外教育史,有许多关于教学方法的真知灼见。黄甫全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中提到,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就教学法的流弊与他所在的南京师范学校教务部门进行辩论,主张由当时通行的教授法改称为教学法,并发表了题为《教学合一》的名篇。可惜的是陶先生虽极力主张,并力辩两个小时以推广其观点,却未能达成所愿,于是他愤而辞去该校教育专修科主任的职务。直到两年以后苏州师范学院开始使用教学法一词,中国教育界才慢慢接受从教授转向教学的概念转换。然而时至今日,当年陶先生极力反对的教学法弊病仍在课堂中屡见不鲜。
比如,陶先生认为学校里负责教学的人被称为教师,教师所做的事情叫做教书,教学所用的方法叫做教授法,有的教师就把学生当作书架子、纸篓子,只是一味地讲授式教学。学生们每天就读的地方,论起名字来叫学校,但实际上却成了教校。这是因为重教太过,把教和学分离了。陶先生认为教与学应当是合一的,有三个理由:
第一,教师的责任不在自己教,而是要让学生“学”。指导学生发现解决方法,使用最短的时间,达成类似的经验,类似的理想,用以解决别的问题;第二,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方法。教师不应追求怎么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而是要想想一个从没接触过某个知识领域的人会遇到什么问题,会有哪些可能的尝试,根据学习方法来设计教学方法,学生才会有乐学的可能;第三,教师要把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教师不是小贩,不能把别人的知识直接搬过来贩卖给学生,而应结合自身思考与实践,提出有独创性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可被称之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呢?很多教育大师回答过这个问题。比如杜威认为,有效就是指利用材料去达到一个目的时花费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最少。方法会与漫无目的、考虑不周的行动相对立。那么怎样才能是有目的、考虑周到的教学行动?奥苏伯尔认为要探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据此开展教学,这是达成有意义学习最有效的方法。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那么,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情绪,才是教师期望的境界呢?朱熹曾以“涵泳”来比喻读书和学习的理想状态。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致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辞海》对于涵的解释是沉浸,泳就是游于水中。涵泳是指学习时心理状态从容不迫,沉潜其中,不断玩索,自有所得。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更是把涵泳解释得十分透彻,他说“涵泳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庶可得之于意之表”。他把读书时的反复诵读品味,形象地比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也就是全身心地沉浸于学习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让学生沉浸学习之乐,这才是所有教学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的根基啊。
(扫描此二维码,观看本期专栏海报《信息技术教学法之大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