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可目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一直徜徉在“向左走,向右走”的缺失中,从设立到落实与最优化相距甚远。下面,笔者结合杨小艳老师设计的《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目标谈谈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1 向左走——“可有可无”式的教学目标定位
学校开展课堂评优活动,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当问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他们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或者有教学目标,但却是按教参一字不漏抄写的;甚至有的三维目标只是抄在备课本上的摆设,根本没有花费心思去领会,因此教学过程很少体现教学目标,造成课时教学目标“可有可无”。这样的结果导致教学“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随意性很大,翻阅教参,会奇怪地发现一二年级138篇课文,116篇的表述是如此雷同:
第一条:认识( )字,会写( )字。
第二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条:了解( ),懂得( )。
此类目标是放之哪一课都可用的“万金油”式的泛口标,与教师不重视教学目标的定位有关,也是课堂教学低效的一大原因。
准确的目标应该是在深入解读文本基础上制订的。分析杨小艳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除了任何一篇课文都适用的教学目标外,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体现该文独特的个性价值的教学目标: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运用;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2 向右走——“坐跷跷板”式的教学目标定位
有的教师虽然重视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的定位却如“坐跷跷板”——偏难或偏低。崔峦先生在“加强语文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建议”中指出:当前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阶段性目标不清,各年段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阅读教学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的倾向明显。要么“胡子眉毛一把抓”,为了给听课者留个好印象,追求课的花哨,三维目标有意扩大,课外知识大量扩充,喧宾夺主;也有些肤浅、过于简单的目标,为的是追求热闹的课堂氛围。
分析杨小艳老师设计的教学,不难发现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读贯穿整堂课: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并由“少年卖木雕,送木雕”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整体感知,渗透详写、略写的知识:用关联词说说我不买象墩的原因;仿照课文第四段用上“说是…其实……”介绍木雕;积累四字词语并拓展同类词语但这些教学内容却并没有都在杨小艳老师给《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得到体现,教学内容似与教学目标脱节。按照杨小艳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重新定位教学目标:①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运用。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③初步学会概括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④通过比较文中描写瀑布的句子与引入资料,初步了解详写、略写。⑤能仿照课文第四段用上“说是……其实……”介绍木雕。⑥了解中非友谊,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制订的教学目标粗看起来好像还不错,既有知识、能力方面的目标,又有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但仔细推敲,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制订还存在如下问题。
3.1 三维目标有意扩大。这一堂课如果最后让孩子抄完四字词语,至少需要45分钟,这与教师教学贪多求全、三维目标有意扩大分不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阶段中长期的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莫若改为“认识11个生字,要强化哪些字的读音”(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牿写14个字,重点指导哪个字的书写”,这样在教学中就能突出重点。
我们应该追求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所收获,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如此。今天得这“点”,明天得那“点”,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几年下来,直至小学毕业,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何愁不能全面达成呢。
3.2 阶段性目标不清,如“整体感知,通过比较文中描写瀑布的句子与引人资料,初步了解详写、略写”,这是高段目标。只有明确年段教学目标.教师才能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才能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向左走、向右走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我们只有求得和谐统一,才能解决左右摇摆的问题。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明确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如轮船在大海上航行有了航向标,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 向左走——“可有可无”式的教学目标定位
学校开展课堂评优活动,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当问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他们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或者有教学目标,但却是按教参一字不漏抄写的;甚至有的三维目标只是抄在备课本上的摆设,根本没有花费心思去领会,因此教学过程很少体现教学目标,造成课时教学目标“可有可无”。这样的结果导致教学“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随意性很大,翻阅教参,会奇怪地发现一二年级138篇课文,116篇的表述是如此雷同:
第一条:认识( )字,会写( )字。
第二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条:了解( ),懂得( )。
此类目标是放之哪一课都可用的“万金油”式的泛口标,与教师不重视教学目标的定位有关,也是课堂教学低效的一大原因。
准确的目标应该是在深入解读文本基础上制订的。分析杨小艳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除了任何一篇课文都适用的教学目标外,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体现该文独特的个性价值的教学目标: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运用;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2 向右走——“坐跷跷板”式的教学目标定位
有的教师虽然重视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的定位却如“坐跷跷板”——偏难或偏低。崔峦先生在“加强语文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建议”中指出:当前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阶段性目标不清,各年段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阅读教学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的倾向明显。要么“胡子眉毛一把抓”,为了给听课者留个好印象,追求课的花哨,三维目标有意扩大,课外知识大量扩充,喧宾夺主;也有些肤浅、过于简单的目标,为的是追求热闹的课堂氛围。
分析杨小艳老师设计的教学,不难发现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读贯穿整堂课: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并由“少年卖木雕,送木雕”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整体感知,渗透详写、略写的知识:用关联词说说我不买象墩的原因;仿照课文第四段用上“说是…其实……”介绍木雕;积累四字词语并拓展同类词语但这些教学内容却并没有都在杨小艳老师给《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得到体现,教学内容似与教学目标脱节。按照杨小艳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重新定位教学目标:①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运用。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③初步学会概括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④通过比较文中描写瀑布的句子与引入资料,初步了解详写、略写。⑤能仿照课文第四段用上“说是……其实……”介绍木雕。⑥了解中非友谊,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制订的教学目标粗看起来好像还不错,既有知识、能力方面的目标,又有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但仔细推敲,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制订还存在如下问题。
3.1 三维目标有意扩大。这一堂课如果最后让孩子抄完四字词语,至少需要45分钟,这与教师教学贪多求全、三维目标有意扩大分不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阶段中长期的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莫若改为“认识11个生字,要强化哪些字的读音”(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牿写14个字,重点指导哪个字的书写”,这样在教学中就能突出重点。
我们应该追求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所收获,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如此。今天得这“点”,明天得那“点”,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几年下来,直至小学毕业,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何愁不能全面达成呢。
3.2 阶段性目标不清,如“整体感知,通过比较文中描写瀑布的句子与引人资料,初步了解详写、略写”,这是高段目标。只有明确年段教学目标.教师才能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才能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向左走、向右走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我们只有求得和谐统一,才能解决左右摇摆的问题。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明确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如轮船在大海上航行有了航向标,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