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我国现时期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努力改变儿童美术创造活动是势在必行的。“美术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因为全人类都创造了美术,成为一种文化实体的一部分,所以不断提高全民的审美素质,是基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相对的可行性和紧迫性。创造教育是当今现代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 创造力 个性发展 自学
在一次教学课上,我要求学生画命题画《一次喜欢的活动》,结果许多学生画的不是放风筝,就是跳绳等一些老掉牙的题材。他们实在想不出什么有趣的事。也难怪,现在的孩子生活空间太小,自由支配时间太少,成天关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里,每天学校家庭二点一线,假日大部分时间又被作业、各种培训班所占据,余下一点自由时间又大都与电视、电脑、游戏机为伴了。我们的生存空间都被“现代文明”所覆盖,以前充满灵性的山没了,溢满情趣的小河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人工建筑的公园、喷泉、花坛等,家长们又成天疲于生计,也没有过多精力带孩子出去走走,于是孩子们跟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更少了,使得他们的童年失去了斑斓的色彩。现实生活的机械性、单调性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孩子创造力的发挥。由于长期浸润于卡通人物中,过分的甜美,使孩子画出的图形都带有明显的卡通痕迹,缺乏阳刚之气和一种古朴稚拙的生命本色。所以,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比如欣赏非洲的图腾柱,让孩子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让孩子感受色彩的艳丽;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让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剌激,从而开拓思维,启发创造。
一、想象天性,遵循发展
儿童开始画画时,他们看见自己画的痕迹时非常高兴,但他们似乎并未想到一种主题或目的。这种愉快活动的痕迹加强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个人成就感的重要源泉,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满足感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创作中对自己的不断认同和其他人对他们的认同,就会大大地影响他的创作。所以,学校的美术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还以原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活动,海阔天空的想象,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
根据著名美术教育家V.罗思菲德,关于儿童绘画的心理描述和心理学家丁.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描述来比较,会看出这一阶段儿童以自我中心、自我的空间思维的中心是理智的现实主义,一幅画中可以同时出现一连串事件。想象是这一阶段的灵魂。所以,根据这一发展规律,不断从现行教材出发,挖掘教材中可行之处,一般训练课往往要加上一节想象课,充分扩展儿童的想象天地。
加强儿童装饰画的教学,使他们的想象画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在装饰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对图形、对色彩的想象,画成一幅幅耐人寻味、趣味横生的作品。接着,教师在画的一个空间上画一笔(是随意的,不规则的符号),然后,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接下来让几个同学一起在画上画出自己所想的、所知道的东西。(在环境的选择中,创作了非凡的想象)。最后,教师采用声、形的方法不断出示一些比较大胆的儿童画,以及播放动物、流水、自行车、汽车的声音(增加学生的遐想)。在这样的自学中进行审美创作活动,使儿童在不经意中体会到美术创作的自主性,从而逐步奠定了儿童的美术创作基础。
二、选择途径,强调个性
以自己特有的速度进行创作,他们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不大,以他们自己的语言和个人方式完成美术作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改变美术中评定好差的衡量标准,提出美术是“无错误学科”,这样能使儿童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的展示,并且可以从儿童的创造中分析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类型和成熟水平,然后在提出作业要求时就应区别对待,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选择途径,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最佳途径。
1.玩学习法
玩做能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展示的教学途径中,玩做学习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玩做中锻炼了儿童的手工技巧,逐步发展了儿童的心理活动,并且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比如教学《美丽的树林》时,教师发给学生很多的彩色纸,让他们撕撕、玩玩,然后再把撕成的各种形状一个个组合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树林画,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这样,美丽的树林不再是三角形、圆形呆板组合了。
2.画学习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特意设计了心画学习法,让学生排除一切外来的干扰,使学生在一种肃静的环境中完成自己的心画,毫无掩饰地表现出心中的图式。首先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闭目静思,片刻,让学生去看心中的画,看到了心中的画,然后把所看到的图像在画面中表现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心画越来越丰富,在流畅的线条中领悟到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在艳丽的色彩中看到了学生的美好愿望。无论通过怎样的教学方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身促成儿童健康成长。
三、创设自学,完善交流环境
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的,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最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我们屡见一些儿童在一起边画、边叫、边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他们的这种表现方法越来越远离他们,所以,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这一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儿童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体验。
以学校教育为“大气候”,直接影响学生的艺术创作这个“小气候”。在校园中,不定期地开展儿童画展,使学生的创作体验得到证明,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命题作画比赛,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的绘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也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使比赛成为创建学校艺术氛围的粘合剂。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的时间内创设学生进行绘画的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开设课堂画廊,是增加课堂自学的有效途径。在课堂画廊中,先让创作者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让学生来欣赏、评估。在评估中,各抒己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
综上所述,小学儿童的绘画目的,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种发展由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或自我形象的变化显示出来。每一个少年儿童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愿望。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针对每个少年儿童的素质要求,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儿童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陶行知,《创造宣言》. 中国教育出版社. 1992.02.
孙美兰, 《艺术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03.
吴东梁,《小学美术教材教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0.
杨 桐,《小学美术教学用书》.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06.
[关键词] 创造力 个性发展 自学
在一次教学课上,我要求学生画命题画《一次喜欢的活动》,结果许多学生画的不是放风筝,就是跳绳等一些老掉牙的题材。他们实在想不出什么有趣的事。也难怪,现在的孩子生活空间太小,自由支配时间太少,成天关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里,每天学校家庭二点一线,假日大部分时间又被作业、各种培训班所占据,余下一点自由时间又大都与电视、电脑、游戏机为伴了。我们的生存空间都被“现代文明”所覆盖,以前充满灵性的山没了,溢满情趣的小河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人工建筑的公园、喷泉、花坛等,家长们又成天疲于生计,也没有过多精力带孩子出去走走,于是孩子们跟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更少了,使得他们的童年失去了斑斓的色彩。现实生活的机械性、单调性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孩子创造力的发挥。由于长期浸润于卡通人物中,过分的甜美,使孩子画出的图形都带有明显的卡通痕迹,缺乏阳刚之气和一种古朴稚拙的生命本色。所以,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比如欣赏非洲的图腾柱,让孩子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让孩子感受色彩的艳丽;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让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剌激,从而开拓思维,启发创造。
一、想象天性,遵循发展
儿童开始画画时,他们看见自己画的痕迹时非常高兴,但他们似乎并未想到一种主题或目的。这种愉快活动的痕迹加强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个人成就感的重要源泉,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满足感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创作中对自己的不断认同和其他人对他们的认同,就会大大地影响他的创作。所以,学校的美术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还以原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活动,海阔天空的想象,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
根据著名美术教育家V.罗思菲德,关于儿童绘画的心理描述和心理学家丁.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描述来比较,会看出这一阶段儿童以自我中心、自我的空间思维的中心是理智的现实主义,一幅画中可以同时出现一连串事件。想象是这一阶段的灵魂。所以,根据这一发展规律,不断从现行教材出发,挖掘教材中可行之处,一般训练课往往要加上一节想象课,充分扩展儿童的想象天地。
加强儿童装饰画的教学,使他们的想象画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在装饰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对图形、对色彩的想象,画成一幅幅耐人寻味、趣味横生的作品。接着,教师在画的一个空间上画一笔(是随意的,不规则的符号),然后,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接下来让几个同学一起在画上画出自己所想的、所知道的东西。(在环境的选择中,创作了非凡的想象)。最后,教师采用声、形的方法不断出示一些比较大胆的儿童画,以及播放动物、流水、自行车、汽车的声音(增加学生的遐想)。在这样的自学中进行审美创作活动,使儿童在不经意中体会到美术创作的自主性,从而逐步奠定了儿童的美术创作基础。
二、选择途径,强调个性
以自己特有的速度进行创作,他们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不大,以他们自己的语言和个人方式完成美术作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改变美术中评定好差的衡量标准,提出美术是“无错误学科”,这样能使儿童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的展示,并且可以从儿童的创造中分析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类型和成熟水平,然后在提出作业要求时就应区别对待,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选择途径,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最佳途径。
1.玩学习法
玩做能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展示的教学途径中,玩做学习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玩做中锻炼了儿童的手工技巧,逐步发展了儿童的心理活动,并且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比如教学《美丽的树林》时,教师发给学生很多的彩色纸,让他们撕撕、玩玩,然后再把撕成的各种形状一个个组合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树林画,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这样,美丽的树林不再是三角形、圆形呆板组合了。
2.画学习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特意设计了心画学习法,让学生排除一切外来的干扰,使学生在一种肃静的环境中完成自己的心画,毫无掩饰地表现出心中的图式。首先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闭目静思,片刻,让学生去看心中的画,看到了心中的画,然后把所看到的图像在画面中表现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心画越来越丰富,在流畅的线条中领悟到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在艳丽的色彩中看到了学生的美好愿望。无论通过怎样的教学方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身促成儿童健康成长。
三、创设自学,完善交流环境
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的,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最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我们屡见一些儿童在一起边画、边叫、边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他们的这种表现方法越来越远离他们,所以,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这一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儿童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体验。
以学校教育为“大气候”,直接影响学生的艺术创作这个“小气候”。在校园中,不定期地开展儿童画展,使学生的创作体验得到证明,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命题作画比赛,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的绘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也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使比赛成为创建学校艺术氛围的粘合剂。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的时间内创设学生进行绘画的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开设课堂画廊,是增加课堂自学的有效途径。在课堂画廊中,先让创作者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让学生来欣赏、评估。在评估中,各抒己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
综上所述,小学儿童的绘画目的,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种发展由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或自我形象的变化显示出来。每一个少年儿童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愿望。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针对每个少年儿童的素质要求,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儿童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陶行知,《创造宣言》. 中国教育出版社. 1992.02.
孙美兰, 《艺术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03.
吴东梁,《小学美术教材教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0.
杨 桐,《小学美术教学用书》.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