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地方性克汀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研究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地方性克汀病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测定,了解地方性克汀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为其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2014年9-10月,以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地方性克汀病患者188人为病例组(根据病理类型进一步分为神经型、黏液水肿型、混合型组,分别为144、19、25人),当地健康者121人为对照组,地方性克汀病病例组的母亲125人为母亲组,所有研究对象抽取3 ml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研究对象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游离甲状腺素(FT4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 )7项甲状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

神经型、黏液水肿型、混合型克汀病患者和对照组4组人群甲状腺功能5项指标(T3、T4、FT3、FT4、TS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22.92、42.58、38.84、56.31、103.29,P均< 0.05),神经型地方性克汀病患者T3、T4、FT3、FT4[(2.41±0.48)、(118.72±20.92) nmol/L,(5.25±0.98)、(15.81±2.60)pmol/L]均明显高于黏液水肿型地方性克汀病患者[(1.51±0.73)、(39.25±16.95 )nmol/L,(3.02±1.05)、(6.42±1.99)pmol/L,P均< 0.05],TSH低于黏液水肿型患者[(2.26±1.04)比(58.56±24.83) mU/L,P< 0.05];混合型地方性克汀病患者T3、T4、FT3、FT4 [(2.38 ± 0.38)、(120.77±21.55)nmol/L,(5.14±0.83)、(15.58±2.99)pmol/L]均明显高于黏液水肿型地方性克汀病患者(P均< 0.05),TSH低于黏液水肿型患者[(2.83±0.91) mU/L,P< 0.05];黏液水肿型患者T3、T4、FT3、FT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3±0.50)、(121.93±22.01 )nmol/L,(5.49±0.82)、(15.93 ± 2.76) pmol/L,P均< 0.05],而TSH高于对照组[(2.94 ± 1.17)mU/L,P< 0.05]。神经型患者TSH [(2.05±1.45 )mU/L]明显低于其母亲组[(2.27±1.63 )mU/L,t= 10.57,P< 0.05];黏液水肿型患者T3、T4、FT3、FT4[(1.81 ± 0.66)、(56.73±29.56)nmol/L,(2.97 ± 1.34)、(5.95±2.74 )pmol/L]均明显低于其母亲组[(2.16±0.35)、(125.48±24.78)nmol/L,(4.29±0.42)、(14.90±2.38 )pmol/L],而TSH [(57.72 ± 44.69 )mU/L]高于其母亲组[(2.35±0.56 )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59、7.07、16.07、10.95、245.23,P均< 0.05]。3种类型的克汀病患者及对照组4组人群A-TG、A-TPO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60、3.64,P均> 0.05)。

结论

3种类型的地方性克汀病患者中神经型患者和混合型患者具有正常的甲状腺功能,黏液水肿型患者表现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低。

其他文献
氟中毒病变复杂多样,主要分为骨相损害和非骨相损害,其中以骨相损害为重,骨骼损害表现为氟骨症,包括骨硬化、骨软化、骨质疏松、骨周软组织化骨以及软骨和关节的退行性改变,氟骨症的发病机制困扰医学界多年.其中成骨活跃和骨转换加速是氟骨症的病理基础[1-2].氟中毒对骨骼的损伤机制主要与骨组织代谢密切相关的蛋白因子如核心结合因子α1(又称Runx2)、骨形态发生蛋2(BMP-2)、核转录因子抗体Osteri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切除交叉互补基因6(ERCC6)、着色性干皮病基因(XPA)的多态性与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贵州省205例砷中毒患者和187例健康人群的ERCC6 A3368G、ERCC6 C-6530G、XPAA23G的基因多态性,计算发病风险(比值比,OR).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ER
目的 分析2002-2012年宁夏碘缺乏病网络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为碘缺乏病流行病学监测和防治决策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质量保障.方法 收集2002-2012年宁夏的省、市、县三级碘缺乏病实验室盐碘和尿碘外质控考核数据.结果 省级实验室盐碘和尿碘连续11年反馈率和合格率为100%.市级实验室盐碘连续11年反馈率和合格率也为100%;尿碘反馈率自2005年以后均为100%,合格率自2007年以后连续6年
广西德保县属于大石山区,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历史上曾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流行.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预防控制碘缺乏病措施,全县碘缺乏病得到有效控制,为评估德保县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掌握其流行规律,为下一步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对2007-2012年全县碘缺乏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内容:①2007年对全县12个乡(镇)185个行政村2~ 1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鼠疫的发生有一定的静息期,在静息期内没有或者仅有较少病人出现,这样会给人们一个错误的认识:鼠疫已被消灭或者根除.而当野生啮齿动物与家园周围的动物接触后,鼠疫就有可能发生.事实上鼠疫的复燃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行为
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因清楚,致病途径明确,长期慢性摄入过量氟后,可造成机体多器官、多系统的广泛性损伤,这种现象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地氟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清楚,对地氟病的有效防治和药物研发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关注地氟病发病机制研究,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关键词:氟中毒;发病机制;科学研究
目前,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标志,一是地方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以说现已基本根除重症地方病的发生;二是地方病防治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尤其针对病因明确的碘缺乏病、饮水型和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生的致病因素逐步消除,发病范围逐步缩小,病情越来越轻,大部分病区连续多年未见新发.面对这样的喜人形式,一方面,我们应考虑未来我国地方病防治事业如何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