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捐助伤了人心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lower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一本杂志的封二看到一张照片,是支教教师与民工小学的孩子的合影。四位教师站在最后面,前面站了三排小学生,最前面的一排学生手中捧着受捐助的衣服。从表情上看,四位老师满面笑容,而学生脸上则毫无喜悦,甚至个别学生表现出的是不情愿。
  孩子们有了新衣服为什么还不高兴呢?
  我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个故事,说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孩子拒绝别人的捐助,问原因,她说:“因为不喜欢他们借捐助孤儿的名义炒作,不喜欢我们必须在台上以谦卑的姿态接受施舍。我不需要施舍!”
  我猜想,民工小学的孩子是需要这些衣服的,是喜欢这些衣服的,但他们也有自尊(甚至更强),也要过有尊严的生活,他们不想展示自己的贫穷,不想自己的贫穷成为别人慈悲、慷慨的反衬,因为贫穷是他们的伤疤。这样看来,让他们和捐给他们衣服的老师公开亮相,并且还是留影,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尴尬的事情!
  由此,我又想到很多年前,人们指责一些接受捐助的大学生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回报。其实,我们的捐助者和旁观者何曾设身处地地为接受捐助的大学生考虑过?我不排除有少数大学生品质有问题,但大部分贫穷的大学生心理上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他们在内心是知道感激的,也想回报,但是,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的窘境,不想让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在接受捐助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何尝不痛苦?
  在一些慈善晚会上,捐助者经常会流着泪说:“看到这些孩子过着可怜的生活,我很难过,一定要尽微薄之力,给他们更多关怀……”煽情的主持人则会一脸慈悲地问孤儿:你有没有想爸爸妈妈,或者没有亲人的你,夜深人静的时候会不会哭湿枕头?孤儿们原本脆弱的心灵被活生生地撕开一个口子。
  捐助本是善事,为什么不得圆满呢?
  对给孩子捐衣服的教师,我想问:你们在日常的教育中是否懂得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稚嫩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他们做到这点了吗?他们关爱学生,这是在施恩吗?恐怕不能这么说。就像医生治病救人,就像军人保家卫国一样,教师关爱学生,不管付出多少,这都是他的天职,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爱是教育的固有之义。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
  对社会上的捐助者,我想问:你们捐助是出于真心吗?如果本是出自真心,只是不了解受助者的心理,还是情有可原的,怕的是把捐助作为了沽名钓誉的手段,一味作秀,那就是可恨的,不道德的。你们是不是把捐助当作了交易,非要求得到回报呢?如果是那样,还是别捐助了,去经商吧。西塞罗曾说:“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深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
  既是善事就应圆满些。勿让捐助伤了人心。
  
  【作者单位:安徽省潜山中学,安徽潜山,246300】
  
  责任编辑/刘 烨
其他文献
英格兰  如海水般清澈的天  还有那飘忽不定的美丽云彩  让我的心很甜     繁华的首都伦敦  热闹的小镇牛津  还有那宁静的北林肯郡  一点一滴都让我留恋  12天的英国之旅是短暂的,却是不能忘记的。  我们拜访了“万城之花”伦敦,大学城牛津、剑桥,宁静的小镇北林肯郡,参观了威严的白金汉宫,美丽的泰晤士河,宏伟的大英博物馆,还有著名的伦敦眼与大本钟、塔桥与伦敦塔。  这是一个别样的国度,处处体
我家前面,有一排民房,那有一个特别会种花草的老奶奶,我们是好朋友。  一日黄昏,我到老奶奶家去玩。老奶奶正在生火做饭,她烧的是豆秸。她每往灶里添一把豆秸之前,都要把豆秸放在耳边摇一摇,如果有响声,她就从满把豆秸中,仔细找出有豆的豆荚,把豆剥出来。老奶奶眼前的锅台上,放着一个缺了口的小白瓷碗,里面已经有了半碗豆。  我和老奶奶聊天的时候,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进来了。小女孩长得很漂亮,但穿得一般,手里
在班主任工作的路上,有困惑、有无奈甚至有伤痛……当然,慢慢地也有了一些欣慰,一些快乐,甚至是幸福感。每每想到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一点一点在成长,我都会露出满足的笑容,那一张张灿烂笑容背后积淀的一段段的教育故事,都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专业”的含量。其间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常常会激起我心中的波澜,让我对班主任“专业”有了更多的思考与理解。    一、伤痛,让我不断深思    4月1日,是西方的愚
一所学校的大牌子上面刻着这样一行镏金大字:“如果爱自己的孩子,你是人;如果爱别人的孩子,你是神。”读着这句话,心中油然升起一股酸酸的感觉:教师,你为什么总是和“神”联系在一起呢?教师是神吗?  说教师工作重要,我并不反对,说教师职业光荣,我也赞同,但不能由此就把教师看成“神”,要求教师能够像神一样“能力无边”“不能有闪失”“不能有丝毫差错”,这就叫我无法认同了。  教师是活生生的人,是肉体凡胎,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