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它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对于提高教师教学及促进学生学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的实效有赖于教师在其中作用的合理。教师的作用包括组织领导、操作辅导、评价励导等。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师 作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本文就我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起的作用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课堂上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地让学生合作学习,这样不能正真提高教学和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刻苦钻研教材、教法,知道本课、本单元,乃至本册书及本阶段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进行课外的延伸是什么?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是否能回答,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有些老师上课,既不根据教学内容,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简单地把学生围坐在一起。这能是合作学习吗?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合作”,而不是“围坐”。围坐在一起的学生真的合作了吗?关键的问题是老师交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使“合作”不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把教材作为例子,从学会了到会学了,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达到由课内的获取到课外的提升。从而真实地体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讨论也有价值,小组合作学习才会落到实处。
二、教师要合理选择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鼓励每个学生,所有的学生都会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成为活跃分子,真正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根据班里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能力大小、性别、兴趣、刻苦程度等异质情况科学的分组,做到: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新的分组秩序,小组构成多元化,常分常新。每小组一般5人。如:教学中一些简单的实验可以先自己猜想,再同桌讨论。对较难的问题考虑到同桌中较好的同学有可能得不到帮助,可以四人一组乃至更多的人讨论,让好同学之间得到交流,从中得到启发,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
三、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一是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针对学生争持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老师必须介入,及时点拨,排除思维障碍。
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一些学生平时基础差一些,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处于弱势,自己想到的总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不被其他组员所接受,而其他组员的意见更具代表性,受到大家的重视,因而产生了自己说不如不说,自己想不如听的惰性观念,常此以往,就会懒于思考,也不会思考了。笔者调查了一下,在同组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中总有一两位同学在扮演着听众的角色,其中绝大部分是不愿独立思考的。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多么必要的工作。
三是小组活动中,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在扮演听众角色的学生中,还有一小部分是进行过思考,却不愿发言的。笔者曾询问过部分学生:你会吗?(学生答:会。)你为什么不参与他们的讨论?学生的回答要么是 “我不想说”,要么是“他们都说了,我没什么好说的”,再要么就是沉默。这说明,他们的表达欲望不强。在发言中还有另一种现象,学生虽理解并愿意说,但表达不得要领,说了半天,也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既浪费时间,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说,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能力及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四是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就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保证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求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
五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四、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机制
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洽”,还会使学生得到鼓励和精神支持。合作学习结束后,当各学习小组汇报或以不同方式呈现学习成果时,教师的评价和总结不能仅限于合作学习的结果,还应当充分关注和重视合作学习的態度、过程、方法等。
参考文献:
1.《新编教学工作技能训练》.郑金洲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合作学习论》.王坦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师 作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本文就我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起的作用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课堂上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地让学生合作学习,这样不能正真提高教学和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刻苦钻研教材、教法,知道本课、本单元,乃至本册书及本阶段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进行课外的延伸是什么?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是否能回答,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有些老师上课,既不根据教学内容,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简单地把学生围坐在一起。这能是合作学习吗?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合作”,而不是“围坐”。围坐在一起的学生真的合作了吗?关键的问题是老师交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使“合作”不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把教材作为例子,从学会了到会学了,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达到由课内的获取到课外的提升。从而真实地体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讨论也有价值,小组合作学习才会落到实处。
二、教师要合理选择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鼓励每个学生,所有的学生都会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成为活跃分子,真正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根据班里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能力大小、性别、兴趣、刻苦程度等异质情况科学的分组,做到: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新的分组秩序,小组构成多元化,常分常新。每小组一般5人。如:教学中一些简单的实验可以先自己猜想,再同桌讨论。对较难的问题考虑到同桌中较好的同学有可能得不到帮助,可以四人一组乃至更多的人讨论,让好同学之间得到交流,从中得到启发,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
三、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一是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针对学生争持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老师必须介入,及时点拨,排除思维障碍。
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一些学生平时基础差一些,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处于弱势,自己想到的总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不被其他组员所接受,而其他组员的意见更具代表性,受到大家的重视,因而产生了自己说不如不说,自己想不如听的惰性观念,常此以往,就会懒于思考,也不会思考了。笔者调查了一下,在同组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中总有一两位同学在扮演着听众的角色,其中绝大部分是不愿独立思考的。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多么必要的工作。
三是小组活动中,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在扮演听众角色的学生中,还有一小部分是进行过思考,却不愿发言的。笔者曾询问过部分学生:你会吗?(学生答:会。)你为什么不参与他们的讨论?学生的回答要么是 “我不想说”,要么是“他们都说了,我没什么好说的”,再要么就是沉默。这说明,他们的表达欲望不强。在发言中还有另一种现象,学生虽理解并愿意说,但表达不得要领,说了半天,也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既浪费时间,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说,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能力及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四是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就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保证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求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
五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四、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机制
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洽”,还会使学生得到鼓励和精神支持。合作学习结束后,当各学习小组汇报或以不同方式呈现学习成果时,教师的评价和总结不能仅限于合作学习的结果,还应当充分关注和重视合作学习的態度、过程、方法等。
参考文献:
1.《新编教学工作技能训练》.郑金洲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合作学习论》.王坦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