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篇是学生感知语言内涵、提高语言技能、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过度关注词句教学、语法讲解、解读表面化等问题。教师可通过挖掘语篇背后的现实意义,设置有思维含量的提问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并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语篇教学;文本解构;思维品质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維的载体,语言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语篇教学作为每个单元的核心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教师不仅要通过语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更要深刻挖掘语篇背后的现实含义,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分析、辩证、批判性思考等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到目标语言的教学,过度强调语法知识的操练,教学过程模式化,大大降低了语言学习的思维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枯燥。
译林版《英语》6A Unit7 Protect the Earth中Story time的语篇内容围绕地球上淡水、煤炭和石油、树木以及塑料等资源和材料的用途及使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它们的现状提出保护地球的一些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本文将以这篇语篇教学课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在语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读前启思
读前环节的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已有的、与语篇教学相关的知识储备,为学生建构知识、提高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1.绘本铺垫,奠定基调
在上课前两天,教师选择《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中的White Ghost一书让学生先行阅读,感知海洋生物的生存现状,初步了解地球生态危机,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基调。
2.视频渲染,导入主题
课堂伊始,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海洋生态圈被塑料侵蚀的动画短片,帮助学生回忆复现了绘本的大致内容,并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到海洋生物生存现状上;接着通过图片展示地球上存在的种种环境问题,让学生用There is/are... There isn’t/aren’t...进行描述,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输出中感受地球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体会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并顺势导出本单元主题Protect the Earth。
二、读中促思
读中环节是学生学习语篇的核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清文本脉络、理解语篇内容和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语篇内涵,深度解构与分析文本,允许学生融入自己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1.初步感知,把握主体框架
在正式进入语篇学习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了解语篇是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保护地球。学生提炼出Save water,Save energy,Save trees,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四个方面,从而对语篇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
视频观看是一种多模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听力与视觉画面以及合理联想能较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从而初步预知语篇的主要内容。
2.解构文本,逐步放手
(1)教师引领,深挖内涵
在学生对语篇的结构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来到第一个版块Save water并提出第一个问题Why should we save water?师生共读这个版块,学生思考后找出两个关键句,并对这两个理由进行深入分析。在通过图片了解到地球上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后,学生再度明确了节约用水的必要性;紧接着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What should we do to save water?学生两人合作再读文本找出相关措施,并深挖reuse一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作答,提高思维的品质。
对于这个版块的语篇处理,教师使用两个核心问题Why should we save water?和What should we do to save water?来引领学生深度思考节约用水的原因与措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能够准确捕捉文本信息,同时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有效输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2)学生提问,拓宽思维
在教师引领学习了第一版块之后,二、三版块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输出已有的知识储备,摒弃了模式化的教学,让学生自主提问、小组共学,学生的思考和提问来源于两个核心问题(Why? What?)却不囿于此,小组共学的形式也能更好的激发不同思维的碰撞,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在学习完这两个版块之后教师的追问,让学生在思考更多措施的同时也有了保护地球的责任感,提升了学生的共情能力。
(3)辩证思考,思行合一
对于语篇最后一个版块的处理,教师并没有以传统的阅读、分析文本来帮助学生学习语篇知识,而是以问题“Is plastic good or bad?”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塑料的利弊,学生阐述不同观点的过程就是建构语言的过程。本板块的教学跳脱了文本的局限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合理设计问题,为学生搭建了问题支架,挖掘了语篇中塑料资源与生活、地球的深层关系,为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大门,促使学生借助思维探索语言,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了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对于语篇中四个板块的处理,教师并没有采用单一的“阅读—提炼信息”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语篇知识;而是通过设计三个有梯度的活动“教师引领,深挖内涵—学生提问,拓宽思维—辩证思考,思行合一”,将文本解构的过程逐渐放权给学生,将语篇的核心问题(Why? What?)逐步内化为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对“保护地球”这个话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丰富的语言输出;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读后拓思
读后环节是检验学生对语篇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语篇内容的情况下,依照单元主题语境准确输出语言,促使学生在内化语篇语言的过程中拓展语言,有效发展思维品质。
在结束语篇的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思考更多保护地球的措施,让学生感知到保护地球、改善环境不是纸上谈兵,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接着教师通过“一句承诺”的活动让学生在输出语言的同时强化“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的情感。
四、结束语
语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语篇为依托,以单元主题为目标,以多种思维活动为抓手,让学生以学促思,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沈国峰.在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