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客观记载,其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但是,目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会计信息的失真,造成了一些企业的长期潜亏,误导了经济行为,引起经济犯罪,使企业的投资风险加大,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本文深入分析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各个因素以及由此带来的危害程度,针对防范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
在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会计信息是一种客观的经济信息,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会计主体的价值经营状况进行客观的反映。会计信息失真最直观地表现为所记载的信息背离了企业真实的经营数据,包括营业数据、现金流数据和财务统计信息。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有:
1.信息流向失实
例如,常见的有虚增利润或虚增成本,前者将应当计入生产成本的支出叠加到在建工程中;后者将应计入利润的部分转计到生产成本中,以达到隐瞒利润的目的。
2.信息流量造假
损益分期计算的特性为人为操作提供了可能性,可以错配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支出和收入。例如,待摊费用任意摊销,任意分配周期内已完工产品和在生产产品间的费用,故意错乱计提预提费用总额。目前,经济飞速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要,不管是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还是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们,都是基于会计信息了解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快速做出决策和投资行为。设立现代会计制度的目标就是要为这些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提供真实、客观、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危害
1.导致各方利益受损
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入账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相等,可能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上导致各方利益受损。每项经济业务的入账价值应与其实际价值相吻合或出入不大,如若不然则可推断为不正当的购销活动,甚至存在贪腐的可能性。企业想要推迟缴纳税款时间,就会隐瞒收入、降低利润,推迟销售收入确认时间。会计处理还受到经济利益的支配,为了某种利益的需要,改变折旧的计提方法、费用的摊销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等。另外,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所有会计主体的利益均可得到保护,达到一种平衡,如果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必然影响债权人等其他主体的利益。常见的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有:偷税、漏税,损害国家的利益;加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伪造资产负债表侵害债权人的利益;通过错乱计提时间、摊销生产成本方式侵害广大职工的利益。
2.导致错误的经济行为
会计信息的影响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包括利益分配的决策、投资、融资等。例如企业要进行一项投资决策,就要分析其成本和利润,这些数据要是建立在虚假的会计信息基础上,就会使企业造成错误的判断。从宏观层面来看,失真的会计信息会误导经济政策的制定,由于应有的社会福利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引起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
3.造成经济秩序混乱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伪造会计票据、虚开发票、不按规定确认收入、乱摊成本、减少利润、逃避缴纳税款、私设“小金库”等。这些行为会产生经济犯罪,并且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企业经营决策失误;还会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预算收支出现方向性错误,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国家宏观调控失效。
三、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滞后
人事管理制度是职工感受最直接的制度,影响着劳动者的行为甚至意识形态。领导在评估企业经营状况时,最看重企业的整体利润,会计信息失真很大程度上受到领导主观意志的左右。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领导意志很容易渗透进会计核算工作中,造成最终的会计信息偏离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数据。
2.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1)从企业自身来看,一些企业内控意识不强,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表现在: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权责不明,未启动内部审计程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从社会监督来看,企业外部有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外部监督力量。但是在整個会计主体中,社会审计是一种有偿的经济行为,付费方一般为被审计的主体,加之社会审计机构之间激烈的竞争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最终造成人为审计质量的降低,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停留在表面,对发现的问题不能深入调查、避重就轻。
3.有法不依、执法力度不够
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频发的会计行业顽疾,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部法律,诸如《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公司法》、《会计法》等。但执法过程却难以落到实处,执法不严、处置不力进一步助长了相关人员对法律的不严肃态度,难以起到惩治的威慑力。执法机构和人员在处置类似事件时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应法律条款办事,往往支付一定數量的罚金了事;企业相关责任人并未因此而担负法律责任;个别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违规操作成为了日常工作的常态,这些情况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一步恶化。
4.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1)业务能力不高
会计人员更新知识速度较慢,知识结构老化,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估计变更、政策变更判断不清,导致业务处理偏差较大,未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消极对待工作,没有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参加学习进修的意识不强。
(2)道德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教育对会计道德素质教育重视不够,一些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对违法违纪、营私舞弊等行为非但未禁止,还参与其中,伪造报表数据。在进行会计实践过程中,没有设置核算和监督人员,或相关人员未能履行职责。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于提供完整、合法、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法》对此也作了相同的表述。当前经济持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1.调整人事管理制度
人事管理部门着力营造宽松的人才市场流动环境,引入充分的竞争机制,用人单位严格按照企业制度和程序开展招聘工作。在企业经营者能力和业绩评测工作中,逐步建立、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而不再单纯依靠罗列的数据,这些数据大部分是未经核实的。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使会计人员不用按照领导的意图和领导的业绩工作,而是按照真实的会计数据进行会计核算,这样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
2.建立健全内部、外部控制制度
优化企业主体的内部管理流程,以强化内部控制能力,强化整个会计管理体系的内部核心管理能力,可以采取建立财务监管和稽查制度的手段。强化企业内部环境的管理,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绩效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使企业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意识。此外,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是强化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使会计监管工作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和公证职能。同时可按单位规模、性质决定是否需要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才有效,对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和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供基础。持续推动注册会计师制度,强化对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力量,以确保社会审计工作的顺利推行。同时依靠政府监管机构和相关行业协会对注册会计师的活动进行监管,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注册会计师队伍。
3.严格执法,提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会计法》是一部针对性极强的法规,用以规范和调整会计事务中的各种经济关系,会计事务主要指针对各社会经济主体的经营行为、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的检查、管理工作。《会计法》明确了违规违法经济活动的法律责任,用法律手段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成败关键在于执法阶段。相关政府管理、监督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发现一件,处理一件,绝不纵容。审计人員在进行审计时不应仅对报表数据进行审核,还应对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对相关的财产物资进行实地查验。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各企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要定期进专业技能培训和再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从技术层面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思想层面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电气化水平,依托互联网提供更加全面、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相关从业人员应加强自我學习,跟得上技术的发展。
五、结论
通过前文的论述和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且呈现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持续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主要方面:企业主体、从业人员、监管机构,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提高相关主、客体的会计信用思维是一个共性的基础,辅以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形成合力。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用信息服务于市场经济活动,服务于企业经营决策者,服务于政府监管部门,推动会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新动向.会计研究,2005.12.
[2]郭常平.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第4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
在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会计信息是一种客观的经济信息,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会计主体的价值经营状况进行客观的反映。会计信息失真最直观地表现为所记载的信息背离了企业真实的经营数据,包括营业数据、现金流数据和财务统计信息。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有:
1.信息流向失实
例如,常见的有虚增利润或虚增成本,前者将应当计入生产成本的支出叠加到在建工程中;后者将应计入利润的部分转计到生产成本中,以达到隐瞒利润的目的。
2.信息流量造假
损益分期计算的特性为人为操作提供了可能性,可以错配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支出和收入。例如,待摊费用任意摊销,任意分配周期内已完工产品和在生产产品间的费用,故意错乱计提预提费用总额。目前,经济飞速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要,不管是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还是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们,都是基于会计信息了解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快速做出决策和投资行为。设立现代会计制度的目标就是要为这些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提供真实、客观、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危害
1.导致各方利益受损
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入账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相等,可能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上导致各方利益受损。每项经济业务的入账价值应与其实际价值相吻合或出入不大,如若不然则可推断为不正当的购销活动,甚至存在贪腐的可能性。企业想要推迟缴纳税款时间,就会隐瞒收入、降低利润,推迟销售收入确认时间。会计处理还受到经济利益的支配,为了某种利益的需要,改变折旧的计提方法、费用的摊销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等。另外,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所有会计主体的利益均可得到保护,达到一种平衡,如果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必然影响债权人等其他主体的利益。常见的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有:偷税、漏税,损害国家的利益;加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伪造资产负债表侵害债权人的利益;通过错乱计提时间、摊销生产成本方式侵害广大职工的利益。
2.导致错误的经济行为
会计信息的影响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包括利益分配的决策、投资、融资等。例如企业要进行一项投资决策,就要分析其成本和利润,这些数据要是建立在虚假的会计信息基础上,就会使企业造成错误的判断。从宏观层面来看,失真的会计信息会误导经济政策的制定,由于应有的社会福利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引起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
3.造成经济秩序混乱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伪造会计票据、虚开发票、不按规定确认收入、乱摊成本、减少利润、逃避缴纳税款、私设“小金库”等。这些行为会产生经济犯罪,并且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企业经营决策失误;还会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预算收支出现方向性错误,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国家宏观调控失效。
三、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滞后
人事管理制度是职工感受最直接的制度,影响着劳动者的行为甚至意识形态。领导在评估企业经营状况时,最看重企业的整体利润,会计信息失真很大程度上受到领导主观意志的左右。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领导意志很容易渗透进会计核算工作中,造成最终的会计信息偏离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数据。
2.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1)从企业自身来看,一些企业内控意识不强,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表现在: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权责不明,未启动内部审计程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从社会监督来看,企业外部有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外部监督力量。但是在整個会计主体中,社会审计是一种有偿的经济行为,付费方一般为被审计的主体,加之社会审计机构之间激烈的竞争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最终造成人为审计质量的降低,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停留在表面,对发现的问题不能深入调查、避重就轻。
3.有法不依、执法力度不够
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频发的会计行业顽疾,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部法律,诸如《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公司法》、《会计法》等。但执法过程却难以落到实处,执法不严、处置不力进一步助长了相关人员对法律的不严肃态度,难以起到惩治的威慑力。执法机构和人员在处置类似事件时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应法律条款办事,往往支付一定數量的罚金了事;企业相关责任人并未因此而担负法律责任;个别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违规操作成为了日常工作的常态,这些情况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一步恶化。
4.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1)业务能力不高
会计人员更新知识速度较慢,知识结构老化,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估计变更、政策变更判断不清,导致业务处理偏差较大,未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消极对待工作,没有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参加学习进修的意识不强。
(2)道德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教育对会计道德素质教育重视不够,一些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对违法违纪、营私舞弊等行为非但未禁止,还参与其中,伪造报表数据。在进行会计实践过程中,没有设置核算和监督人员,或相关人员未能履行职责。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于提供完整、合法、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法》对此也作了相同的表述。当前经济持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1.调整人事管理制度
人事管理部门着力营造宽松的人才市场流动环境,引入充分的竞争机制,用人单位严格按照企业制度和程序开展招聘工作。在企业经营者能力和业绩评测工作中,逐步建立、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而不再单纯依靠罗列的数据,这些数据大部分是未经核实的。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使会计人员不用按照领导的意图和领导的业绩工作,而是按照真实的会计数据进行会计核算,这样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
2.建立健全内部、外部控制制度
优化企业主体的内部管理流程,以强化内部控制能力,强化整个会计管理体系的内部核心管理能力,可以采取建立财务监管和稽查制度的手段。强化企业内部环境的管理,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绩效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使企业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意识。此外,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是强化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使会计监管工作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和公证职能。同时可按单位规模、性质决定是否需要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才有效,对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和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供基础。持续推动注册会计师制度,强化对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力量,以确保社会审计工作的顺利推行。同时依靠政府监管机构和相关行业协会对注册会计师的活动进行监管,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注册会计师队伍。
3.严格执法,提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会计法》是一部针对性极强的法规,用以规范和调整会计事务中的各种经济关系,会计事务主要指针对各社会经济主体的经营行为、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的检查、管理工作。《会计法》明确了违规违法经济活动的法律责任,用法律手段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成败关键在于执法阶段。相关政府管理、监督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发现一件,处理一件,绝不纵容。审计人員在进行审计时不应仅对报表数据进行审核,还应对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对相关的财产物资进行实地查验。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各企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要定期进专业技能培训和再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从技术层面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思想层面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电气化水平,依托互联网提供更加全面、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相关从业人员应加强自我學习,跟得上技术的发展。
五、结论
通过前文的论述和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且呈现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持续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主要方面:企业主体、从业人员、监管机构,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提高相关主、客体的会计信用思维是一个共性的基础,辅以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形成合力。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用信息服务于市场经济活动,服务于企业经营决策者,服务于政府监管部门,推动会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新动向.会计研究,2005.12.
[2]郭常平.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