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与不像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月演过主席之后,所有银幕上、银屏上扮演主席的演员们,都给我一种山寨无比的感觉,即便是唐国强也不例外。那些梳着大背头、明显割了双眼皮的家伙,拙劣地操着主席的家乡话,一身绝不合体的军服下,强烈地透着一股不自信:他们首先都没有说服自己就是“主席”,如何能说服我们?
  当然,古月也是山寨。只不过,他更符合我们对于那个原型的想象。今天,我们判断银幕上出现的又一个“主席”像不像,其实不是和真正的原型相比,而是和古月比。这个人如果距离古月都差好几条横马路,我们怎么会陪他入戏呢。
  照片上的领袖群像,摄于22年前。仅从领袖形象的塑造上,《开国大典》是迄今为止最靠谱的一部电影。古月的毛泽东,孙飞虎的蒋介石,黄凯的周恩来,均是特型演员中不可多得的异数——至少在观影的大多数时间里,他们让我们相信他们就是那几个人。照片摄于本市新华医院的大院内,古月魁梧的身躯占据了照片横向的五分之三,另五分之二留给了略显纤弱的“蒋委员长”。从表情看,古月已经完全沉浸在主席的气场里,而“委员长”明显有些气短,仿佛在讪讪地解释着什么。
  两位背后的一些“领袖们”,在那一瞬间的行状也颇有趣味:“陈毅”亲昵地搭着“刘少奇”的肩膀,两人的表情有点严肃,不知在说些什么。“陈老总”腰间系的皮带大约是舶来品,上边粗大的几个英文字母清晰可见:MIKE。我用PHOTOSHOP放大照片仔细再看了一遍,的确是MIKE,不是NIKE。这两位的斜后方,两名我说不上角色是何人的男子面对面,其中一位在仔细端详另一位的领带。他们的身后,“周总理”沉静而带一点点忧郁地看着这一切,那著名的剑眉微微上扬。表情、气质,和我想象中的基本一致,只是比真实人物脸颊稍稍胖一点。
  我很好奇,22年前这次饶有趣味的观众与“领袖”的见面,为何会选在一所医院里。据拍摄者老崔回忆,那是1989年9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国庆献礼片《开国大典》在全国上映,影片中的主创人员来到上海举行首映活动。不知为何,首映活动过程中安排了这档慰问医患的插曲。这给了老崔良机——当演员们来到新华医院时,整个医院都沸腾了,操场上、病房的窗口边、阳台上都挤满了病人和医护人员。“毛主席来了!”“周总理来了!”“毛主席万岁!”很多病人和医护人员都叫了起来。这时,演员们的情绪也都比较兴奋。当“领袖”们从大楼台阶走下时,只见走在最前面的古月与孙飞虎连连握手,谈笑风生。孙飞虎风趣地对古月说:“你到哪里都受欢迎,而我就不一样了。”古月也笑着说:“没办法,人心所向啊!”这时其他“领导人”也跟随走下台阶,整个场面气氛和谐,自然。老崔不失时机按下了快门。“革命领袖”与“人民公敌”窃窃私语,携手穿越,这是多么激动人心而又奇幻的场景啊。
  古月几年前因病去世。而作为阿拉上海人的孙飞虎,已经很多年没有在银幕上以“委员长”的形象出现。我们最近一次在银幕上看到的“委员长”扮演者是张国立。张的其他银幕形象太为人熟悉,这让我们在观影时,无论如何说服不了自己:这就是“委座”。游离的形象,加上世间已无古月,安排唐国强和张国立站一块儿,历史感没有,纠结感很多。看得出演员很努力,造型化妆也很精心,但像古月和孙飞虎那种淡淡的、看似不费力却很到位的感觉,却再也找不到了。
  中国和领袖有关的电影,从未在故事上抓住观众的心。所以坐在下边看戏的人,只能把“像与不像”作为一个标准。从这个意义上,古月和孙飞虎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特型演员中,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两位。哪一天,说故事的能吸引到我了,具体谁扮演谁像不像谁,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到那一天,也许“领袖”们集体出现在我们中间时,再也难以找到22年前那种HIGH到极点的感觉了。也许,那一天,早已不兴这种COSPLAY了。
其他文献
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暨惠民演出在南京莫愁湖公园抱月楼广场举行,上海艺术家们获多项中国曲艺牡丹奖。其中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余红仙荣获终身成就奖,上海评弹团演员吴新伯、高博文获表演奖,上海人民滑稽剧团陈靓、潘前卫表演的独脚戏《爸爸去哪儿了》获节目奖,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钱懿表演的上海说唱《壮志凌云》获节目特别奖。获奖演员们表示将以此为新起点,抓住繁荣发展曲艺事业的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
期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正是程乃珊的文字最走红的时候,来自上海一间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师,以描写老上海的风物故事横空出世。那时的我正上高中,尚不知张爱玲为何方神圣。母语阅读上,刚从金庸梁羽生古龙的金戈铁马中拔出身来,又投入了琼瑶岑凯伦的甜腻和三毛的天涯别绪,突然间,就见到了程乃珊。  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与她文字的邂逅,大约算一个分水岭,它让我从江湖的虚幻与塑料花般苍白的小情愫中一个激灵醒过来,开始觉得
期刊
作为一名东方人,我对马戏团的全部想象都来自于另一名东方人——动画大师宫崎骏监制的动画片《雨中马戏团》里的描述:华丽丽的大帐篷一路迁徙,花瓣衣领的小丑踩着独轮车,空中飞人在沸腾的观众头顶上嗖嗖地穿梭,而那些全身裹满彩带和亮片的柔术演员们,她们几乎可以把身体扭得打出一个蝴蝶结……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只是热爱欧洲元素的宫崎骏如实照搬了欧洲的流动马戏团全景而已。在欧洲,马戏团就是以这样一种流动的梦境般的形式存
期刊
上海纪实频道获批“上星”,此乃上海文化的重大事件。这是中国第一家地方台纪录片专业频道成为覆盖全国的纪实频道,从中可见“纪录片重镇”的实力。当然,上星仪式的“盛宴”过后,喜上眉梢很快将被愁锁眉头替代,因为从此之后,无论是对节目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将提出更高要求。这就构成新的挑战:比如内容定位上“地域特色”与“神州视野”如何平衡融合,比如经营方式上“国营强势”与“民营优势”如何扬长避短……总之,围绕“打
期刊
上海作协副主席、诗人赵丽宏还清晰地记得,二十多年前参加过一个网络文学聚会,其中有一位很有名的教授扬言,网络出现以后文学会发生革命,原来的文学创作手段都会被网络上新的创作手段替代。七八年前,《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在给一个网络作家学习班做完讲座结束后,有一个网络作家拉住他说,我们就是要一点一点把你们(传统文学)蚕食掉。多年过去了,那些危言耸听的言论并没有实现,但不得不承认,随着一
期刊
上了年纪总喜欢看点搞笑的节目,让自己每天都能乐一乐。不知怎么搞的,打开电视好多节目让我乐不起来,只好不断地换台。现在和小孙女常常看“潮童天下”,孩子们的天真和童趣,让我乐得十分开心。说真的,现在的喜剧、相声、滑稽戏真得好好向前辈们学习学习。我常常会想起我心目中的喜剧大师——韩非。看他当年的喜剧电影有百看不厌之感。他的表演认真、自然,又是那么的明快、健康,让人由衷地发出内心的喜悦,使人开怀大笑,不媚
期刊
北京人民藝术剧院日前演出《雷雨》公益场,发生学生观众于不适当处“哄堂大笑”,让周朴园的饰演者杨立新深感不满一事,成为当下热门话题。笔者不在现场,也没有看过北京人艺近期的《雷雨》演出,对当日演出无法评论。不过就“笑场”此一现象,倒是可以提供身在台湾的观察。  首先,演出时是否可能发生表演者难以理解的“笑场”?  2013年我在戏院看电影《爱慕》(Amour)。导演汉内克(Michael Haneke
期刊
1991年底,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个人电影回顾展,在他的家乡浙江上虞举行。主办者出于接待和经费的缘故,没有邀请摄影记者。但老崔是何等敬业的“摄记”?不邀请也得去,于是他自掏腰包,直奔上虞。到上虞的时候已是傍晚,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老崔背着沉重的摄影包首先去找住的地方。因为没有被邀请,接待的同志让他住招待所,招待所离谢晋下榻的宾馆有一段路。老崔不认得路,只好叫了一辆三轮车赶到那里。只见海内外赶来
期刊
做跑电影线的记者,好处是可以提早几天看到电影,可以提早几天预测电影的好坏,通常这种预测对国产片不太灵,有时我们看好的电影却卖得不好,有时我们不看好的电影却卖得很好。《后会无期》就是这样一部记者们基本不看好的电影,北京比广州早一天点映,消息出来是“这不就是一个微博段子集么?”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部微博段子集居然获得了超五亿元的票房,只能说这是一个电影井喷的大时代,只能说韩寒有着超高的人气,只能说他运气
期刊
“贝公馆”就是上海解放前的贝当路10号(即今天的衡山路10号),地处法租界,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投降派贝当命名。巨大的门墙,飞檐高啄,饰着古朴的砖雕艺术,两边是红砖高墙,恢宏迤逦,威严得像一只蟠踞的巨兽,张着黑洞洞的大嘴。里面庭院深邃,林木掩映,别墅式的楼房鳞次栉比。门楣上挂着檀木雕刻牌子,“贝公馆”三字篆书其间,笔力苍劲古朴。这里原来是美国侨民子弟学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进入租界,贝当路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