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听起来很像一部励志电影:一个电影行业的门外汉,白手起家,在这个失败率极高的行业,每次出手都能像快投手一样准确命中高票房,每一部作品都大卖,短短几年就声名鹊起。更加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他创立的公司最近以15亿元的价格被上市公司收购,而这一年他年仅32岁。
今年夏天的《老男孩》大电影中,《小苹果》一夜之间成为如空气一般无法避开的“洗脑神曲”,而在很多人高唱着“你是我的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时,也有人默默地把钱给挣了。
《老男孩》的制片人柯利明,原本是一个金融行业的“投行男”,却转身成为电影门口的“野蛮人”,用一把投资人的尺子称量出商业价值,并将其成功贩卖给资本市场,成为“80后一夜暴富神话”背后的主角。
看似荒诞,又符合当下时代的特征,这是一个浮躁又充满机会的年代,而解读柯利明的故事,你可以发现一个真实的“老男孩”,是怎么在这个黄金年代抓住机会长袖善舞,成为幕后赢家的。在电影行业逐渐被资本操盘的时代,这个故事在未来还会不断复制吗?
五年磨出的《老男孩》
《老男孩猛龙过江》是柯利明旗下“儒意影业”联合乐视影业、优酷出品等投资方投资拍摄的首部电影,他没想到的是,这部看似轻松有趣的喜剧电影竟耗去漫长的五年时光,以至于公司的第二部电影《致青春》上映经年有余,才姗姗来迟,尘埃落定。柯利明坦言,五年间自己曾有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因为各种原因,一度陷入严重的焦虑之中,多次想要放弃影片的拍摄;看不到尽头的长跑,更是让团队成员流失严重,一些合作伙伴认定他是在忽悠,干脆不辞而别,不接他的电话,要和“疯子”彻底划清界限;更“离谱”的是,作为投资制片人,他和导演肖央有时因为艺术上的分歧吵架,几个星期都不说话,双方都想,算了算了,不做了。但冷静下来,大家还是因为对电影共同的激情和真诚而走到一起,就像影片打打闹闹的两位主人公一样,一路跌跌撞撞,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有了这部天马行空又笑泪齐备的《猛龙过江》。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具有海归金融投资高学历背景的新锐制片人,柯利明承认自己“由理转文”后,之前的金融业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让他拥有很多同行不具备的优势。在他看来,虽然艺术创作讲究灵感和感性,但其背后的制作流程却需要理性的计算和精准的制造,文理结合恰是一种理想的工作状态。“金融就是讲效率,讲方式方法,讲究大量精算,讲求投入产出比,讲求金钱和时间成本的管控,通过非常严谨的数据化处理和计算,我每一个项目成本都控制得很好”。
虽然如此,看似“精于算计”的柯利明依然愿意花上别人看来无法想象的五年时间,去做一部充满情怀又酣畅淋漓的电影,哪怕这五年的感受就是四个字“挫折挫折”,直接收获就是“每年都瘦好几斤”——“很多时候别人不认可你,说你什么都不是,没有光环,没有背景,没有资历,甚至工作人员也满腹狐疑,你这剧本又是歌舞,又是武打,又是黑帮,又是情怀,又是青春,又是理想的,这叫一个乱,能实现吗?你也没有太多的钱,请不起大明星,成本有限,却又要死磕品质,按照好莱坞标准生产。我们唯一有的,就是靠热情不断地去说服别人——这个电影真的很好。”
五年间,从到处见各类投资人,到反复讨论敲定故事剧本,从边学边拍日夜排练摸索武术歌舞,到完成跨国拍摄多国作业,从各种奇思妙想容量爆棚,到适合院线放映的120分钟标准影片长度——柯利明和肖央以及公司的兄弟姐妹经历了一个个疯狂的关口,两人也成为在电影上志同道合的好哥们。“肖央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导演,跟好多所谓新锐导演不同,他对生活有一个理解之后,还能用一种尊重观众的方式呈现出来。他的专业能力远在我之上,我只是去帮助他完成梦想,就像帮助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一样,我就是搭配猪八戒、孙猴子这些帮手,来帮助他去完成这个任务。导演肩负的事情特别多,但你如果真的是在搞创作而不是搞钱,那我一定也会全力以赴!”
做真实好看的电影
“我骨子里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柯利明说。这是柯利明和他的哥哥柯久明创立的儒意欣欣影业被A股上市公司中技控股以15亿价格收购以来首次对媒体发声。
如今对电影如此痴情的柯利明,用“拜金”形容自己进入行业之前的人生状态。出生于湖北黄冈的柯利明在国内读书时严重偏科,初中时英语只考了9分,数学成绩却一直保持着全年级第一的记录。高中就开始去国外读书的他,一度认定干金融能挣很多钱,银行就是钱堆儿的代名词,所以就报考了货币银行学。成绩优异的他,毕业后如愿进入渣打银行实习,后来又到香港一家对冲基金管理公司干起了数据分析师。那几年市场很好,好得有些疯狂,他从一个穷学生,跟着一些优秀的分析师和基金经理,做了各种金融上的操盘,获利丰厚,年纪轻轻的他,一度拥有千万身家。
没想到的是,2009年一场毫无征兆的金融海啸瞬间席卷亚洲,身边有着多年经验的金融高手,有的是一起毕业的学长和他尊敬的师长,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他们每天都在朝九晚五地工作,突然来这么一下,人也崩溃了,因为当你赔掉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而且不是你自己钱的时候,那种感觉是很残酷的。”
遭受打击的朋友有的选择了自杀,更多则彻底消失在这个行业。一度消沉抑郁的柯利明从迷茫中逐渐醒来,他发现,金融并不是自己真心热爱的行业,加上从小喜欢电影和文学艺术,27岁这年,他做了一个决定:逃离,然后去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毅然辞职回到北京投身于影视行业,带领儒意影业从电视剧入行到主攻电影,从加磅投资到主导项目,一路走到今天。“儒意就是想以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作为我们的一个价值观。”
起步之初的儒意,不可能像大公司那样有丰厚的演员人脉资源,也缺乏行业的丰富经验,如何生存下去,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柯利明仔细研究好莱坞大公司之后发现,他们的成功之作大多改编自热门小说或漫画。受此启发,2011年他成立儒意图书,专门从事图书策划、出版,并陆续推出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晚秋》、《爱情公寓》、《纸牌屋》等系列畅销书。短时间内,公司一举创下码洋过亿、单品均量破4万册的行业佳绩。柯利明的经营思路非常明确,即通过儒意图书为儒意影业发掘优秀的影视剧项目版权,儒意影业再将这些畅销书做成高品质的电影,以实现图书影视联动的效应。“儒意永远会做真实好看的电影。”柯利明说,“也许有一天我会被淘汰掉,因为我不是一个很商业的人,但我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很多公司在讲内容研发,我真的是在做内容。”眼下柯利明手上有非常多畅销作品的版权,儒意的目标是做“中国很好的独立制片公司”,希望将来能够跟全世界资深的制片公司合作,“我把项目研发出来我负责制片,他们负责很好地推广和投资”,“我不会把版权攥在手里,我一定会跟任何好的制片公司合作,因为对每一本小说而言,在这个行业,需要找到正确的人,正确的导演和正确的公司。” 让柯利明引以为荣的是,儒意的电影团队都很年轻,平均年龄二十五六岁,一水儿理想主义的热血青年。很多人以前都不是这一行的,比如“负责宣传的经理,以前是建行某支行的副行长,有的人是公司副总裁、上市公司的律师,年薪都是几十万、上百万,到我这儿来,每个月就是一点生活费而已,但大家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电影,就是要做跟这个时代有关系的、创新的电影。”
将一切量化分析
以15亿卖掉“儒意影业 ”,柯利明一夜之间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出生于1982年,柯利明和他的哥哥以“生力军”的身份杀入了电影圈,很多人看到的是柯利明取得的成绩,但实际上这些年勤奋坚韧的努力自然是功不可没,柯利明表示,五年来他从未休过假。
柯利明的业余生活也像一个老人,平时最经常干的事是在公园散步,“因为这个行业太浮躁,而宁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柯利明的投行工作经历让他练就了一番“将一切量化分析”的看家本领。“为什么儒意影业能这么快被买,因为我们效率很高,你看到很多公司成立很早但是他们的效率很低,他们可能成功的概率更低。”
在投资电视剧的过程中,柯利明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一套评估体系,首先是题材吸引度。里面包括很多细项,比如人物、情感、桥段吸引度,还有最重要的题材新鲜度。这些数据基本上出来以后,就像大盘的相关指数一样,大盘的标准指数是多少,而同行业的相关性是多少,“就完全按照股票的分析方式来操作。”
柯利明还总结了一个热门IP(注: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思是知识产权)的“八字决”,就是“生与死、贫与富、爱与恨”,再加上一个“困与达”,就像薛宝钗和王宝钏,一个富家女嫁给一个穷小子这是典型的戏剧结构,后来穷小子发达了不要她了,又会发生另外一个戏剧转折,“我曾经那么不嫌弃你愿意跟你寒窑虽破,可是有一天你发达了以后怎么办?当时那么多人反对,果然,这些人反对是对的。”这类桥段从古代戏曲开始就是经典中的经典,而柯利明用这简单的“八字决”去审视一部作品,如果以上标准都符合,那么“大多数情况下这部作品将会极其精彩。”
而如果判断作品到达了以上评估体系的“7分”以上,柯利明又会马上启动另外一套程序,就是导演的“数据库”,里面囊括了国内的一线二线导演和潜在的导演。在每个导演中列出优缺点,是擅长于拍人物还是擅长叙事,他过去卖的电视剧收视率总体情况。通过这些数据,柯利明大概知道这个导演对这个项目的完成度是多少,如果导演开到一个什么价格他是能够赚钱的。
不难发现,以上这些思维方式是传统电影行业从业者缺少的,那就是投资人的视角。“我从来不会定义自己是一个电影人,我是一个投资人。”柯利明说,“很多时候投资讲的是投人,这是一个感性的说法,但是对我来讲首先我要考虑我的回报率的问题,多长时间有多大的回报,以及投入产出比的问题,我投多少钱能够回报多少,那么有好多项目可能一看都觉得回报率很高,但是对于我来讲是投资的性价比好不好。”
《致青春》是柯利明的“牛刀小试”之作。从购买原著作者辛夷坞的版权,到找到赵薇来担当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导演,他是背后的操盘手。而柯利明也在寻找导演上积累了自己独特的一个经验,“往往一个新导演的处女作会特别惊艳。”
从商业上看,《致青春》和《老男孩》这两部电影都非常成功。《致青春》的投资大约是六千万,而最后的票房是7.2亿,“回报率非常惊人。”柯利明表示。
卖掉公司以后,柯利明还要用实际能力来证明自己:他和哥哥柯久明对公司2014年到2016年的业绩做出了承诺,净利润必须达到7500万元、 1.3亿元、1.85亿元,否则用现金向上市公司补偿。当然这点利润补偿对于15亿元的现金收购来说微不足道,但柯利明很有信心,“我们已经拿到了很多热门的IP,都是出版了千万册以上的超级畅销书,比如《回到明朝当王爷》、《史上第一混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再加上正在开发的《致青春2》和《 老男孩2》,“儒意影业的价值还未完全显示出来,接下来的三五年将会成为行业的一匹黑马。”柯利明信心十足地表示。
今年夏天的《老男孩》大电影中,《小苹果》一夜之间成为如空气一般无法避开的“洗脑神曲”,而在很多人高唱着“你是我的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时,也有人默默地把钱给挣了。
《老男孩》的制片人柯利明,原本是一个金融行业的“投行男”,却转身成为电影门口的“野蛮人”,用一把投资人的尺子称量出商业价值,并将其成功贩卖给资本市场,成为“80后一夜暴富神话”背后的主角。
看似荒诞,又符合当下时代的特征,这是一个浮躁又充满机会的年代,而解读柯利明的故事,你可以发现一个真实的“老男孩”,是怎么在这个黄金年代抓住机会长袖善舞,成为幕后赢家的。在电影行业逐渐被资本操盘的时代,这个故事在未来还会不断复制吗?
五年磨出的《老男孩》
《老男孩猛龙过江》是柯利明旗下“儒意影业”联合乐视影业、优酷出品等投资方投资拍摄的首部电影,他没想到的是,这部看似轻松有趣的喜剧电影竟耗去漫长的五年时光,以至于公司的第二部电影《致青春》上映经年有余,才姗姗来迟,尘埃落定。柯利明坦言,五年间自己曾有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因为各种原因,一度陷入严重的焦虑之中,多次想要放弃影片的拍摄;看不到尽头的长跑,更是让团队成员流失严重,一些合作伙伴认定他是在忽悠,干脆不辞而别,不接他的电话,要和“疯子”彻底划清界限;更“离谱”的是,作为投资制片人,他和导演肖央有时因为艺术上的分歧吵架,几个星期都不说话,双方都想,算了算了,不做了。但冷静下来,大家还是因为对电影共同的激情和真诚而走到一起,就像影片打打闹闹的两位主人公一样,一路跌跌撞撞,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有了这部天马行空又笑泪齐备的《猛龙过江》。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具有海归金融投资高学历背景的新锐制片人,柯利明承认自己“由理转文”后,之前的金融业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让他拥有很多同行不具备的优势。在他看来,虽然艺术创作讲究灵感和感性,但其背后的制作流程却需要理性的计算和精准的制造,文理结合恰是一种理想的工作状态。“金融就是讲效率,讲方式方法,讲究大量精算,讲求投入产出比,讲求金钱和时间成本的管控,通过非常严谨的数据化处理和计算,我每一个项目成本都控制得很好”。
虽然如此,看似“精于算计”的柯利明依然愿意花上别人看来无法想象的五年时间,去做一部充满情怀又酣畅淋漓的电影,哪怕这五年的感受就是四个字“挫折挫折”,直接收获就是“每年都瘦好几斤”——“很多时候别人不认可你,说你什么都不是,没有光环,没有背景,没有资历,甚至工作人员也满腹狐疑,你这剧本又是歌舞,又是武打,又是黑帮,又是情怀,又是青春,又是理想的,这叫一个乱,能实现吗?你也没有太多的钱,请不起大明星,成本有限,却又要死磕品质,按照好莱坞标准生产。我们唯一有的,就是靠热情不断地去说服别人——这个电影真的很好。”
五年间,从到处见各类投资人,到反复讨论敲定故事剧本,从边学边拍日夜排练摸索武术歌舞,到完成跨国拍摄多国作业,从各种奇思妙想容量爆棚,到适合院线放映的120分钟标准影片长度——柯利明和肖央以及公司的兄弟姐妹经历了一个个疯狂的关口,两人也成为在电影上志同道合的好哥们。“肖央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导演,跟好多所谓新锐导演不同,他对生活有一个理解之后,还能用一种尊重观众的方式呈现出来。他的专业能力远在我之上,我只是去帮助他完成梦想,就像帮助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一样,我就是搭配猪八戒、孙猴子这些帮手,来帮助他去完成这个任务。导演肩负的事情特别多,但你如果真的是在搞创作而不是搞钱,那我一定也会全力以赴!”
做真实好看的电影
“我骨子里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柯利明说。这是柯利明和他的哥哥柯久明创立的儒意欣欣影业被A股上市公司中技控股以15亿价格收购以来首次对媒体发声。
如今对电影如此痴情的柯利明,用“拜金”形容自己进入行业之前的人生状态。出生于湖北黄冈的柯利明在国内读书时严重偏科,初中时英语只考了9分,数学成绩却一直保持着全年级第一的记录。高中就开始去国外读书的他,一度认定干金融能挣很多钱,银行就是钱堆儿的代名词,所以就报考了货币银行学。成绩优异的他,毕业后如愿进入渣打银行实习,后来又到香港一家对冲基金管理公司干起了数据分析师。那几年市场很好,好得有些疯狂,他从一个穷学生,跟着一些优秀的分析师和基金经理,做了各种金融上的操盘,获利丰厚,年纪轻轻的他,一度拥有千万身家。
没想到的是,2009年一场毫无征兆的金融海啸瞬间席卷亚洲,身边有着多年经验的金融高手,有的是一起毕业的学长和他尊敬的师长,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他们每天都在朝九晚五地工作,突然来这么一下,人也崩溃了,因为当你赔掉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而且不是你自己钱的时候,那种感觉是很残酷的。”
遭受打击的朋友有的选择了自杀,更多则彻底消失在这个行业。一度消沉抑郁的柯利明从迷茫中逐渐醒来,他发现,金融并不是自己真心热爱的行业,加上从小喜欢电影和文学艺术,27岁这年,他做了一个决定:逃离,然后去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毅然辞职回到北京投身于影视行业,带领儒意影业从电视剧入行到主攻电影,从加磅投资到主导项目,一路走到今天。“儒意就是想以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作为我们的一个价值观。”
起步之初的儒意,不可能像大公司那样有丰厚的演员人脉资源,也缺乏行业的丰富经验,如何生存下去,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柯利明仔细研究好莱坞大公司之后发现,他们的成功之作大多改编自热门小说或漫画。受此启发,2011年他成立儒意图书,专门从事图书策划、出版,并陆续推出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晚秋》、《爱情公寓》、《纸牌屋》等系列畅销书。短时间内,公司一举创下码洋过亿、单品均量破4万册的行业佳绩。柯利明的经营思路非常明确,即通过儒意图书为儒意影业发掘优秀的影视剧项目版权,儒意影业再将这些畅销书做成高品质的电影,以实现图书影视联动的效应。“儒意永远会做真实好看的电影。”柯利明说,“也许有一天我会被淘汰掉,因为我不是一个很商业的人,但我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很多公司在讲内容研发,我真的是在做内容。”眼下柯利明手上有非常多畅销作品的版权,儒意的目标是做“中国很好的独立制片公司”,希望将来能够跟全世界资深的制片公司合作,“我把项目研发出来我负责制片,他们负责很好地推广和投资”,“我不会把版权攥在手里,我一定会跟任何好的制片公司合作,因为对每一本小说而言,在这个行业,需要找到正确的人,正确的导演和正确的公司。” 让柯利明引以为荣的是,儒意的电影团队都很年轻,平均年龄二十五六岁,一水儿理想主义的热血青年。很多人以前都不是这一行的,比如“负责宣传的经理,以前是建行某支行的副行长,有的人是公司副总裁、上市公司的律师,年薪都是几十万、上百万,到我这儿来,每个月就是一点生活费而已,但大家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电影,就是要做跟这个时代有关系的、创新的电影。”
将一切量化分析
以15亿卖掉“儒意影业 ”,柯利明一夜之间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出生于1982年,柯利明和他的哥哥以“生力军”的身份杀入了电影圈,很多人看到的是柯利明取得的成绩,但实际上这些年勤奋坚韧的努力自然是功不可没,柯利明表示,五年来他从未休过假。
柯利明的业余生活也像一个老人,平时最经常干的事是在公园散步,“因为这个行业太浮躁,而宁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柯利明的投行工作经历让他练就了一番“将一切量化分析”的看家本领。“为什么儒意影业能这么快被买,因为我们效率很高,你看到很多公司成立很早但是他们的效率很低,他们可能成功的概率更低。”
在投资电视剧的过程中,柯利明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一套评估体系,首先是题材吸引度。里面包括很多细项,比如人物、情感、桥段吸引度,还有最重要的题材新鲜度。这些数据基本上出来以后,就像大盘的相关指数一样,大盘的标准指数是多少,而同行业的相关性是多少,“就完全按照股票的分析方式来操作。”
柯利明还总结了一个热门IP(注: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思是知识产权)的“八字决”,就是“生与死、贫与富、爱与恨”,再加上一个“困与达”,就像薛宝钗和王宝钏,一个富家女嫁给一个穷小子这是典型的戏剧结构,后来穷小子发达了不要她了,又会发生另外一个戏剧转折,“我曾经那么不嫌弃你愿意跟你寒窑虽破,可是有一天你发达了以后怎么办?当时那么多人反对,果然,这些人反对是对的。”这类桥段从古代戏曲开始就是经典中的经典,而柯利明用这简单的“八字决”去审视一部作品,如果以上标准都符合,那么“大多数情况下这部作品将会极其精彩。”
而如果判断作品到达了以上评估体系的“7分”以上,柯利明又会马上启动另外一套程序,就是导演的“数据库”,里面囊括了国内的一线二线导演和潜在的导演。在每个导演中列出优缺点,是擅长于拍人物还是擅长叙事,他过去卖的电视剧收视率总体情况。通过这些数据,柯利明大概知道这个导演对这个项目的完成度是多少,如果导演开到一个什么价格他是能够赚钱的。
不难发现,以上这些思维方式是传统电影行业从业者缺少的,那就是投资人的视角。“我从来不会定义自己是一个电影人,我是一个投资人。”柯利明说,“很多时候投资讲的是投人,这是一个感性的说法,但是对我来讲首先我要考虑我的回报率的问题,多长时间有多大的回报,以及投入产出比的问题,我投多少钱能够回报多少,那么有好多项目可能一看都觉得回报率很高,但是对于我来讲是投资的性价比好不好。”
《致青春》是柯利明的“牛刀小试”之作。从购买原著作者辛夷坞的版权,到找到赵薇来担当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导演,他是背后的操盘手。而柯利明也在寻找导演上积累了自己独特的一个经验,“往往一个新导演的处女作会特别惊艳。”
从商业上看,《致青春》和《老男孩》这两部电影都非常成功。《致青春》的投资大约是六千万,而最后的票房是7.2亿,“回报率非常惊人。”柯利明表示。
卖掉公司以后,柯利明还要用实际能力来证明自己:他和哥哥柯久明对公司2014年到2016年的业绩做出了承诺,净利润必须达到7500万元、 1.3亿元、1.85亿元,否则用现金向上市公司补偿。当然这点利润补偿对于15亿元的现金收购来说微不足道,但柯利明很有信心,“我们已经拿到了很多热门的IP,都是出版了千万册以上的超级畅销书,比如《回到明朝当王爷》、《史上第一混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再加上正在开发的《致青春2》和《 老男孩2》,“儒意影业的价值还未完全显示出来,接下来的三五年将会成为行业的一匹黑马。”柯利明信心十足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