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家教育交流分享会上,我给家长们介绍倾听孩子的方式,谈到了打骂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分享结束时,一位妈妈义愤填膺地站起来说:“我看是因为你生了个乖巧懂事的女儿,才说什么不打不骂!”我愕然:“我生的是男孩啊。”那位妈妈愣了一下,又说:“那是你命好!”
过了一会儿,她又转了回来,对我说:“在院子里玩的那个孩子就是你儿子吧?我也没看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啊。”这次换我愣住了:“是啊,他就是一个普通孩子啊。您为什么生这么大气呢?”她没回答我就走了,但她的话却引起了我的深思。我的孩子,需要成为我作为一个合格母亲的证明吗?甚至要成为检验一种育儿理念的标本吗?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崇尚“唯成功论”“唯结果论”,孩子的成功等同于父母的成功,孩子的荣耀等同于父母的荣耀。更有人直言不讳:“要知道一种理念是好是坏,就看在这种理念下成长出来的孩子是不是比其他孩子更优秀,是否个个都有成就。”
在这种论调下,孩子变成了父母的“军功章”。更有甚者,孩子成为了父母好坏的“证明”。如果你的孩子不比别人家的优秀,那么你就没资格谈论什么“爱与自由”“无条件养育”“安全感”这些理论。
这个论调的背后是一个简单粗暴的逻辑:你宣讲新教育理念,那么你的孩子每一个当下的状态就都是这个教育理念水平的反映。所以,你的孩子应该通情达理、深明大义、懂事自律、成绩优异。而这样的评估标准背后,实际上是随机的、片面的。我们不可能从一个片段来推测一个孩子的状态,从而去评判他的家庭教育模式。
但是,这样的想法长期存在于某些人心里,看上去无懈可击。难道不是吗?一种教育模式好不好,就应该看孩子的状态,看孩子的成就,看孩子结出什么样的果子。可惜,很少有人愿意给孩子足够长的时间,用客观的标准,以及毫无执念的眼光去看他们。父母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期待他们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以证明父母的选择是正确的。只有这样,父母才相信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可是,一旦去追求“证明”,便会执着于结果,固着于成败。于是父母们战战兢兢,不断地提醒自己责任和目标,认为孩子表现如何,取决于家长也代表了家长。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如果没有达到,就是教育失败。如果总是有这样的自我期待和定义,父母的压力和担心就会很多,害怕自己不是个好家长,无法放松,对未来充满恐惧。
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成长着,即便有失误,即便有倒退,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庭教育,始终在其成长的轨迹之上。我们选择某种育儿方式,并不是为了培养什么“神童”,而是因为这是我们的生活准则,是我们的价值观。有一天孩子会不那么需要我们,有一天我们此刻的生活会成为回忆。那些让我们感念的,一定不是某一个荣耀是否达成,而是我们和孩子相处时的趣味和温情。
过了一会儿,她又转了回来,对我说:“在院子里玩的那个孩子就是你儿子吧?我也没看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啊。”这次换我愣住了:“是啊,他就是一个普通孩子啊。您为什么生这么大气呢?”她没回答我就走了,但她的话却引起了我的深思。我的孩子,需要成为我作为一个合格母亲的证明吗?甚至要成为检验一种育儿理念的标本吗?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崇尚“唯成功论”“唯结果论”,孩子的成功等同于父母的成功,孩子的荣耀等同于父母的荣耀。更有人直言不讳:“要知道一种理念是好是坏,就看在这种理念下成长出来的孩子是不是比其他孩子更优秀,是否个个都有成就。”
在这种论调下,孩子变成了父母的“军功章”。更有甚者,孩子成为了父母好坏的“证明”。如果你的孩子不比别人家的优秀,那么你就没资格谈论什么“爱与自由”“无条件养育”“安全感”这些理论。
这个论调的背后是一个简单粗暴的逻辑:你宣讲新教育理念,那么你的孩子每一个当下的状态就都是这个教育理念水平的反映。所以,你的孩子应该通情达理、深明大义、懂事自律、成绩优异。而这样的评估标准背后,实际上是随机的、片面的。我们不可能从一个片段来推测一个孩子的状态,从而去评判他的家庭教育模式。
但是,这样的想法长期存在于某些人心里,看上去无懈可击。难道不是吗?一种教育模式好不好,就应该看孩子的状态,看孩子的成就,看孩子结出什么样的果子。可惜,很少有人愿意给孩子足够长的时间,用客观的标准,以及毫无执念的眼光去看他们。父母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期待他们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以证明父母的选择是正确的。只有这样,父母才相信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可是,一旦去追求“证明”,便会执着于结果,固着于成败。于是父母们战战兢兢,不断地提醒自己责任和目标,认为孩子表现如何,取决于家长也代表了家长。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如果没有达到,就是教育失败。如果总是有这样的自我期待和定义,父母的压力和担心就会很多,害怕自己不是个好家长,无法放松,对未来充满恐惧。
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成长着,即便有失误,即便有倒退,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庭教育,始终在其成长的轨迹之上。我们选择某种育儿方式,并不是为了培养什么“神童”,而是因为这是我们的生活准则,是我们的价值观。有一天孩子会不那么需要我们,有一天我们此刻的生活会成为回忆。那些让我们感念的,一定不是某一个荣耀是否达成,而是我们和孩子相处时的趣味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