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要素,改进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以养成教育、发展性的观点建立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强调过程控制、多方为主体的评价方式,细化素质考核项目,对高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 实践教学 职业素质 考核方式 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续永刚(1965- ),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闫志波(1965- ),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赵晓平(1977- ),女,河北邢台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河北石家庄05008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2-0163-02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强调实用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其中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形式,也是学校培养适合企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职业素质教育落后于职业技能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一直存在单一性、实效性差等问题。结合企业文化因素来制定考核标准对高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也是校企联合发展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一、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的必然关系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风俗、精神风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与活动等。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得到广泛认可。虽然各个企业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理念,但有许多共同的内容,如创新精神、以人为本、客户至上、质量第一等。将企业的理念融入职业教育中,对学生来说,就是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文明法纪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等。学校将企业文化精神渗透到学校活动的各个环节,把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规章融入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之中,通过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为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提供理想的场所。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的熏陶,领悟到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尽快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二、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机制的不足
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然而,在当前的实践教学中,质量评价机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评价内容形式单一。大多数按照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忽视专业技能和以企业文化为背景的综合素质考核,尤其是缺乏多规格、多样化的素质考核细化标准。二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不够全面和客观,与学生的实习环境和过程脱节。实践教学更多是与实习单位、企业员工的接触,这些人员的评价更实际合理。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不能很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使学生自主调节能力得不到发挥。三是大多数评价重视鉴定功能,弱化了激励和教育的养成功能。职业教育是人人成才的教育,评价应以发展的眼光、正确的导向为基础,积极鼓励每个人成才。青年学生可塑性强,自我约束性差,以鉴定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重新制定考核标准。
三、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确立
(一)基本原则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对实践教学中考核标准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养成、鼓励发展性原则。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教育养成、鼓励发展性评价观,评价是为了发展,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破除为评价而评价的思想;评价不是为了区分优劣,而要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有效途径;要注重过程的培养,精心设计培养细节,避免只重视最终结论性的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要形式。其次,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角度收集评价信息,多用肯定性评价和导向性评价,根据学生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最后,激发主体自我发展的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通过这种评价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
2.多元化的原则。所谓多元化,是指学生评价要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动态性出发,多视角、多层面、多侧面地认识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地收集信息,以达到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目的。多元化评价主要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手段、评价主体等方面的多元化。从评价内容来说,从原来只注重知识和一般技能的考核拓展到知识以外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能力的发展。在评价标准、手段上,坚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上,包括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学生小组、家长等,学生与教师互动,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包括用人单位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
(二)标准的确立
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要体现反映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职业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使学生更好地就业、创业,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在实践教学的评价形式上,采用以教育养成、鼓励发展性评价为主导,“过程控制评价”“指标量化评价和模糊指导评价结合”和“多元主体评价”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能够量化的标准尽量量化,任务定额、创新建议、纪律记录、完成零件加工质量指标、成本核算等指标采用表格量化评价。对一些不易量化的指标采用模糊控制评价,评价学生素质发展情况,给出指导性的评价和努力方向。建立由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企业、社会家庭等为主体的评价体系。
1.职业技能的考核标准。首先,要把实践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考核。专业技能培养采用模块化教学,分解专业技能知识,细化模块,细节量化考核,为过程控制提供标准,参考技能等级标准,制定一定的分阶段考核标准和最终达到的技能标准。
2.职业素质的考核标准。通过对多家企业的调研,综合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作为学生职业素质评价的标准:(1)吃苦耐劳作风的培养、考核与评价。通过对平时表现、劳动态度等信息的收集,利用互评、他评等形式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措施加以锻炼和培养。(2)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考核与评价。注重在实践教学中与同学、工友、师傅的合作关系,合作关系中角色起的作用等。(3)创新意识的考核与评价。对从事岗位的认识,建议以及合理的改进意见,积极钻研技术的态度,通过由学生、教师、技术人员参与的讨论进行评价。(4)质量成本意识考核与评价。产品效益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学生应该在此方面有初步认识;根据操作设备、原材料以及加工零件的价格、利润率,让每个学生进行计算,培养这方面的意识。(5)纪律意识的培养与考核。按企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上岗要求等进行记录考核。(6)安全意识的考核与评价。对安全制度的了解与执行程度,采用安全检查员制度,对违反的程度次数进行记录,进行相应的教育和惩罚制度。(7)环保意识的考核与评价。对加工的废水、废料的处理,对原料的合理利用,强调对能源的节约意识,采用专业知识教育和平时的检查相结合进行考查。(8)诚信观念养成的考核与评价。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诚信记录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教育。(9)专业认知程度的评价。通过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对专业的认识程度,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建议和指导性的发展方向。(10)对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的评价与考核。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成熟,需要加强培养与锻炼承受失败的能力。通过确立各项指标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方式,建立起由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主体参与的评价形式,以发展的观点建立学生的评价档案,结合各分项指标综合给出指导性的评价和建议,指出不足与努力方向,从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总之,结合企业文化的要素,建立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标准,突出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考核和指导,重点强调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促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激发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对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方程,黄崇本,陶剑文.高职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2]卿中全,韩齐生.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控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3]罗宁,高洪琦.试述企业文化战略与职业教育[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5).
[关键词]企业文化 实践教学 职业素质 考核方式 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续永刚(1965- ),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闫志波(1965- ),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赵晓平(1977- ),女,河北邢台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河北石家庄05008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2-0163-02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强调实用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其中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形式,也是学校培养适合企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职业素质教育落后于职业技能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一直存在单一性、实效性差等问题。结合企业文化因素来制定考核标准对高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也是校企联合发展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一、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的必然关系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风俗、精神风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与活动等。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得到广泛认可。虽然各个企业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理念,但有许多共同的内容,如创新精神、以人为本、客户至上、质量第一等。将企业的理念融入职业教育中,对学生来说,就是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文明法纪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等。学校将企业文化精神渗透到学校活动的各个环节,把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规章融入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之中,通过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为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提供理想的场所。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的熏陶,领悟到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尽快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二、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机制的不足
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然而,在当前的实践教学中,质量评价机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评价内容形式单一。大多数按照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忽视专业技能和以企业文化为背景的综合素质考核,尤其是缺乏多规格、多样化的素质考核细化标准。二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不够全面和客观,与学生的实习环境和过程脱节。实践教学更多是与实习单位、企业员工的接触,这些人员的评价更实际合理。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不能很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使学生自主调节能力得不到发挥。三是大多数评价重视鉴定功能,弱化了激励和教育的养成功能。职业教育是人人成才的教育,评价应以发展的眼光、正确的导向为基础,积极鼓励每个人成才。青年学生可塑性强,自我约束性差,以鉴定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重新制定考核标准。
三、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确立
(一)基本原则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对实践教学中考核标准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养成、鼓励发展性原则。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教育养成、鼓励发展性评价观,评价是为了发展,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破除为评价而评价的思想;评价不是为了区分优劣,而要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有效途径;要注重过程的培养,精心设计培养细节,避免只重视最终结论性的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要形式。其次,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角度收集评价信息,多用肯定性评价和导向性评价,根据学生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最后,激发主体自我发展的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通过这种评价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
2.多元化的原则。所谓多元化,是指学生评价要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动态性出发,多视角、多层面、多侧面地认识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地收集信息,以达到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目的。多元化评价主要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手段、评价主体等方面的多元化。从评价内容来说,从原来只注重知识和一般技能的考核拓展到知识以外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能力的发展。在评价标准、手段上,坚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上,包括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学生小组、家长等,学生与教师互动,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包括用人单位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
(二)标准的确立
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要体现反映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职业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使学生更好地就业、创业,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在实践教学的评价形式上,采用以教育养成、鼓励发展性评价为主导,“过程控制评价”“指标量化评价和模糊指导评价结合”和“多元主体评价”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能够量化的标准尽量量化,任务定额、创新建议、纪律记录、完成零件加工质量指标、成本核算等指标采用表格量化评价。对一些不易量化的指标采用模糊控制评价,评价学生素质发展情况,给出指导性的评价和努力方向。建立由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企业、社会家庭等为主体的评价体系。
1.职业技能的考核标准。首先,要把实践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考核。专业技能培养采用模块化教学,分解专业技能知识,细化模块,细节量化考核,为过程控制提供标准,参考技能等级标准,制定一定的分阶段考核标准和最终达到的技能标准。
2.职业素质的考核标准。通过对多家企业的调研,综合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作为学生职业素质评价的标准:(1)吃苦耐劳作风的培养、考核与评价。通过对平时表现、劳动态度等信息的收集,利用互评、他评等形式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措施加以锻炼和培养。(2)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考核与评价。注重在实践教学中与同学、工友、师傅的合作关系,合作关系中角色起的作用等。(3)创新意识的考核与评价。对从事岗位的认识,建议以及合理的改进意见,积极钻研技术的态度,通过由学生、教师、技术人员参与的讨论进行评价。(4)质量成本意识考核与评价。产品效益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学生应该在此方面有初步认识;根据操作设备、原材料以及加工零件的价格、利润率,让每个学生进行计算,培养这方面的意识。(5)纪律意识的培养与考核。按企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上岗要求等进行记录考核。(6)安全意识的考核与评价。对安全制度的了解与执行程度,采用安全检查员制度,对违反的程度次数进行记录,进行相应的教育和惩罚制度。(7)环保意识的考核与评价。对加工的废水、废料的处理,对原料的合理利用,强调对能源的节约意识,采用专业知识教育和平时的检查相结合进行考查。(8)诚信观念养成的考核与评价。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诚信记录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教育。(9)专业认知程度的评价。通过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对专业的认识程度,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建议和指导性的发展方向。(10)对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的评价与考核。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成熟,需要加强培养与锻炼承受失败的能力。通过确立各项指标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方式,建立起由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主体参与的评价形式,以发展的观点建立学生的评价档案,结合各分项指标综合给出指导性的评价和建议,指出不足与努力方向,从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总之,结合企业文化的要素,建立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标准,突出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考核和指导,重点强调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促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激发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对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方程,黄崇本,陶剑文.高职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2]卿中全,韩齐生.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控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3]罗宁,高洪琦.试述企业文化战略与职业教育[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