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从这句话中能够充分看出,建筑和音乐两种艺术,实质上是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相互融合的。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构建针对“音乐是数的和谐”理论,并继续延伸为“美是和谐与比例”的美学思想系统至今,这个理论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正是从那时起,“数”的概念发展为学者研究建筑和音乐同构关系的出发点,从而对西方音乐的全面进步产生了一定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音乐;建筑;艺术;交融
建筑和音乐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相对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独立于时间的空间和独立于空间的时间都是不存在的,二者就好比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它们实则是合二为一的。音乐是一长串音符依照既定的节奏持续运动,组成前段和后段有序衔接的时间序列,因此音乐是一门富有时间特点的艺术;建筑则是典型的富有空间特点的艺术,音乐和建筑的本质紧密联系,符合“逻辑与存在”的基本法则。建筑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关系,就类似于建筑是几何学、音乐是代数学,它们作为两种独立的语言,从表层来看,是有差异的,但是事实上却能够自如转化,对于双方的发展都具备积极意义。可以说,一部交响曲或协奏曲实质上来讲就是音符这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堆砌成的艺术,堪称经典。
所有艺术种类都有一定的相容性,它们内在都有潜在相容的韵律与节奏。歌能够表达人的志向,物能够表达人的情感,艺术最基础的功能就是表达情感志向,再现生活。无论是建筑,还是音乐,都能够再现生活、表达情感,它们的抒情特点主要来自它们自身的特点和具有特殊性的表现方式。音乐借助有组织的声调变化、乐音、旋律、节奏把握,直达人的内心深处;建筑则依据本身的质地、颜色、空间、结构、形体等来表达感情,是具有特殊性的空间造型艺术,在空间范围内建构,借助空间的重复与连续,表现出清晰、简单的节奏,也借助间隔、虚实、疏密、起伏、高低规律变化,来表现律动感,这和音乐中的休止、重复、高潮、拓展、序曲非常类似,韵律感都非常强,且能够迎合人的内心感受。所以,艺术家们能够借助建筑与音乐的艺术表现方式,用无形的声音来展示丰富的形象,用有形的建筑来阐释声音,虽然它们的形式有差异,但是彼此之间的影响则非常深刻。建筑和音乐都注重形象和主体的平衡,讲究色调和色彩、风格和个性、变化和重复、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调和和对比等基本的艺术准则,它们之间紧密联系,融会贯通。
正因为音乐和建筑之间相互影响和融合,所以西方很多著名的建筑师与作曲家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对方的直接影响。例如,作曲家创作乐曲的过程中会受到建筑影响,当然,建筑师假如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那么在设计建筑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更多灵感,拓展设计的自由性。下面,笔者先以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建筑作为实例,解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巴洛克建筑语言的创新特点表现为偏爱华美的装饰,追求华丽、炫彩的艺术感觉。设计师波罗米尼设计的圣·卡罗教堂是巴洛克教堂建筑最典型的代表,在这个建筑的上方,有一个非常长的波浪形状曲面,提升了建筑的律动感。巴洛克风格建筑师们喜欢各种曲线与几何图形,包含梅花形状、椭圆形状等,巴洛克建筑有一种“绝对建筑”的韵味,这种韵味对后期的巴洛克作曲家们产生直接影响,为他们提供广泛的创作思路。
在中国,音乐和传统建筑的相通、相容和西方有显著差异。西方音乐和古典建筑的相通、相容大多是立足“和谐·比例·数”的角度来解释的;虽然我国古代很关注“和”与数理机制,但是和西方的理念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我国传统艺术理念并非过度关注静态和谐比例的问题,反之,我国传统艺术审美中渗透和融入了很多动态时间要素,所以各种艺术能够借此机会展开联系和沟通。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先秦迄汉代典籍中有具体的记录,其中对音乐和建筑的相通、相容影响最大的是度量和乐律之间的联系。汉晋发展阶段,算学与律学取得了全面进步,为之后宋朝、清朝依据黄钟律尺来构建建筑尺寸模数奠定根基。与此同时,我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和几何语言对我国的音乐语言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在颐和园长廊中发现了具有和谐特点的节奏,如站在景山最顶端,低头看北京故宫建筑群时,能够清晰地看到我国古建筑的中轴线,也能够体会到我国古建筑中音乐的对位法与旋律感。
无论是创作音乐,还是构建建筑,都必然会经历感性升华到理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感性经验需要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就需要创作者不断加强彼此的联系。建筑师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对空间要有敏感的洞察力,同时善于观察;而音乐创作者则需要有扎实的乐理知识,还要不断提升对节奏的把握,听力必须非常敏感。各种艺术门类之间都是相容的,假如建筑师的乐感非常强,那么就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创作建筑作品的旋律,而假如音乐家能够通过观察建筑感受到时空性和美感,那么也就能够充分表现音乐的立体感,创作出直击人心、具有强大震撼力的作品。
黑格尔是这样叙述建筑和音乐之间的联系的:“建筑与音乐之间非常接近,因为音乐和建筑类似,将其创造置于一定的机构与比例中。”确实是这样,建筑是典型的造型艺术,并不是简单将水泥、钢筋组合在一起,它实际上能够激发听音乐的内心激荡。而在音乐中,我们可以从乐曲结构中找到建筑的美感。通过以上介绍能够充分看出,建筑和音乐是相互感染、相互融合、相互提炼、相互影响的艺术门类,它们共同丰富了艺术的价值,促进艺术朝着更完善、更丰富的方向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赵鑫珊.音乐与建筑: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和音乐解释学[M].文汇出版社,2010.
[2]于秀娥.音乐与建筑关系漫谈[J].作家杂志,2009(2).
[3]于秀娥,兰璐璐.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J].作家杂志,2008(8).
[4]中国传统建筑与音乐共通性史例探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音乐与建筑之比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4).
[6]申波.实体与虚空的交响——音樂与建筑的文化同构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3).
[7]施建文.建筑空间序列与音乐曲式相关性[J].华侨大学学报,2006,27(3).
关键词:音乐;建筑;艺术;交融
建筑和音乐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相对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独立于时间的空间和独立于空间的时间都是不存在的,二者就好比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它们实则是合二为一的。音乐是一长串音符依照既定的节奏持续运动,组成前段和后段有序衔接的时间序列,因此音乐是一门富有时间特点的艺术;建筑则是典型的富有空间特点的艺术,音乐和建筑的本质紧密联系,符合“逻辑与存在”的基本法则。建筑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关系,就类似于建筑是几何学、音乐是代数学,它们作为两种独立的语言,从表层来看,是有差异的,但是事实上却能够自如转化,对于双方的发展都具备积极意义。可以说,一部交响曲或协奏曲实质上来讲就是音符这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堆砌成的艺术,堪称经典。
所有艺术种类都有一定的相容性,它们内在都有潜在相容的韵律与节奏。歌能够表达人的志向,物能够表达人的情感,艺术最基础的功能就是表达情感志向,再现生活。无论是建筑,还是音乐,都能够再现生活、表达情感,它们的抒情特点主要来自它们自身的特点和具有特殊性的表现方式。音乐借助有组织的声调变化、乐音、旋律、节奏把握,直达人的内心深处;建筑则依据本身的质地、颜色、空间、结构、形体等来表达感情,是具有特殊性的空间造型艺术,在空间范围内建构,借助空间的重复与连续,表现出清晰、简单的节奏,也借助间隔、虚实、疏密、起伏、高低规律变化,来表现律动感,这和音乐中的休止、重复、高潮、拓展、序曲非常类似,韵律感都非常强,且能够迎合人的内心感受。所以,艺术家们能够借助建筑与音乐的艺术表现方式,用无形的声音来展示丰富的形象,用有形的建筑来阐释声音,虽然它们的形式有差异,但是彼此之间的影响则非常深刻。建筑和音乐都注重形象和主体的平衡,讲究色调和色彩、风格和个性、变化和重复、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调和和对比等基本的艺术准则,它们之间紧密联系,融会贯通。
正因为音乐和建筑之间相互影响和融合,所以西方很多著名的建筑师与作曲家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对方的直接影响。例如,作曲家创作乐曲的过程中会受到建筑影响,当然,建筑师假如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那么在设计建筑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更多灵感,拓展设计的自由性。下面,笔者先以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建筑作为实例,解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巴洛克建筑语言的创新特点表现为偏爱华美的装饰,追求华丽、炫彩的艺术感觉。设计师波罗米尼设计的圣·卡罗教堂是巴洛克教堂建筑最典型的代表,在这个建筑的上方,有一个非常长的波浪形状曲面,提升了建筑的律动感。巴洛克风格建筑师们喜欢各种曲线与几何图形,包含梅花形状、椭圆形状等,巴洛克建筑有一种“绝对建筑”的韵味,这种韵味对后期的巴洛克作曲家们产生直接影响,为他们提供广泛的创作思路。
在中国,音乐和传统建筑的相通、相容和西方有显著差异。西方音乐和古典建筑的相通、相容大多是立足“和谐·比例·数”的角度来解释的;虽然我国古代很关注“和”与数理机制,但是和西方的理念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我国传统艺术理念并非过度关注静态和谐比例的问题,反之,我国传统艺术审美中渗透和融入了很多动态时间要素,所以各种艺术能够借此机会展开联系和沟通。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先秦迄汉代典籍中有具体的记录,其中对音乐和建筑的相通、相容影响最大的是度量和乐律之间的联系。汉晋发展阶段,算学与律学取得了全面进步,为之后宋朝、清朝依据黄钟律尺来构建建筑尺寸模数奠定根基。与此同时,我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和几何语言对我国的音乐语言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在颐和园长廊中发现了具有和谐特点的节奏,如站在景山最顶端,低头看北京故宫建筑群时,能够清晰地看到我国古建筑的中轴线,也能够体会到我国古建筑中音乐的对位法与旋律感。
无论是创作音乐,还是构建建筑,都必然会经历感性升华到理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感性经验需要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就需要创作者不断加强彼此的联系。建筑师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对空间要有敏感的洞察力,同时善于观察;而音乐创作者则需要有扎实的乐理知识,还要不断提升对节奏的把握,听力必须非常敏感。各种艺术门类之间都是相容的,假如建筑师的乐感非常强,那么就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创作建筑作品的旋律,而假如音乐家能够通过观察建筑感受到时空性和美感,那么也就能够充分表现音乐的立体感,创作出直击人心、具有强大震撼力的作品。
黑格尔是这样叙述建筑和音乐之间的联系的:“建筑与音乐之间非常接近,因为音乐和建筑类似,将其创造置于一定的机构与比例中。”确实是这样,建筑是典型的造型艺术,并不是简单将水泥、钢筋组合在一起,它实际上能够激发听音乐的内心激荡。而在音乐中,我们可以从乐曲结构中找到建筑的美感。通过以上介绍能够充分看出,建筑和音乐是相互感染、相互融合、相互提炼、相互影响的艺术门类,它们共同丰富了艺术的价值,促进艺术朝着更完善、更丰富的方向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赵鑫珊.音乐与建筑: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和音乐解释学[M].文汇出版社,2010.
[2]于秀娥.音乐与建筑关系漫谈[J].作家杂志,2009(2).
[3]于秀娥,兰璐璐.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J].作家杂志,2008(8).
[4]中国传统建筑与音乐共通性史例探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音乐与建筑之比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4).
[6]申波.实体与虚空的交响——音樂与建筑的文化同构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3).
[7]施建文.建筑空间序列与音乐曲式相关性[J].华侨大学学报,200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