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针对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内容及特点,笔者通过多年讲授《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材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是振兴地方经济的有力武器,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高职的培养目标为: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掌握高新技术, 能参与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过硬、应用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建筑材料》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高职院校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应用、建筑材料的性能以及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技能等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如何根据《建筑材料》课程内容及特点,统筹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培养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符合当今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无疑成为我们目前最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建筑材料》课程内容及特点
建筑材料是指修建建筑工程所用的材料,如土、石、砖、木、金属材料、混凝土以及各种防水材料、绝热材料、吸声材料等。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它的品种、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功能和耐用年限,而且也制约着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法。《建筑材料》课程在高职院校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是通往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桥梁,也是决定学生专业面宽窄以及毕业后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学习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和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奠定基础。《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1)内容庞杂且散,其中讲述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涉及许多学科或课程,其名词、概念和专业术语较多,各种建筑材料相对独立。(2)该课程中公式推导较少,而大部分内容以叙述为主,许多内容为实践规律的总结。这使得部分学生在习惯了数学、物理这些逻辑性较强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后,学习方法转不过弯,不得要领,逐渐失去了学好《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信心。甚至有部分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同学干脆就不听,在玩手机,听歌,吃零食,睡觉,看小说,甚至讲话,教学效果不理想。(3) 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组织好教学重点内容,科学地规划课时分配,在课时减少的前提下,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使得《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现代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高等专业技术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较高层次,它所培养的建设行业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综合素养和丰富的专业技能。高职教育的对象为高中毕业生或者具有高中同等学力的学生群体,属于高中后教育形式。针对高职院校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原有《建筑材料》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教学大纲编写力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突出认真细致、创新意识,强调动手能力,内容翔实,实例丰富,实现所学即所用、所用即所学。同时,应及时地了解有关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的要求以及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信息反馈,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调整《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对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前《建筑材料》这门课程仍然采用课堂讲解与课外实验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之上,缺乏感性认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各类建筑材料的应用以及工程实际应用的建筑材料了解得较少, 进而使得部分高职毕业的学生不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缺乏创新精神,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建筑材料》课程是一门与社会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这就要求任教《建筑材料》课程的我们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少讲些,学生要做到多做些。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熟。目前《建筑材料》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材中高新技术含量低,尤其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工艺不断出现的今天,建筑材料品种多达几十类上百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和施工中的工艺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进行泛泛地讲授,学生是难以掌握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根据《建筑材料》教材的内容, 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 对教材中的材料的基本性能部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2) 对教材中的传统材料与新材料部分采用讲授、参观和实验相结合教学方法;(3) 对教材中的材料检测手段采用实验考核的教学方法。总的来说, 任教于《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师要以市场为导向,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信息的变化,在教学中重视以市场需求和实用性为主,及时向学生传导新信息、传授新工艺,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行业需要的、够用的建筑材料知识,使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发挥专业技术特长。
4 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培养建设行业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己任,这已成为高职教育界同仁的共识。教学内容是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针对《建筑材料》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庞杂且散、涉及方面多,缺乏系统性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教材的选择方面, 教材的选择要有专业针对性,要选择一本好的、适合高职教育层次的教材。目前,高职院校开设《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专业很多,我们不能为了贪图方便,而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一本同样的《建筑材料》教材。适合的教材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自学。(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突出重点内容,在重点内容讲解透彻的同时,简单介绍其他一般内容。(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大部分是生产一线的施工员、试验员、质量员和材料员。因此,结构材料知识的学习应以强度为主,墙体材料的功用以维护功能为主。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工艺等发展速度快,而教材的编写与更新往往滞后于高新科技的发展,不能适应建筑产业及技术的不断调整和发展需要。为此,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學内容,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需求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内容要体现建筑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反映现行规范(规程)、标准及工程技术发展动态,使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5 考核方式的改革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教学效果,即学生毕业以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所具备的能力,而且关注的是学生的水平能否达到行业中具体的能力标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把《建筑材料》课程作为考试课, 期末一张试卷,即为该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一张试卷的考核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理论的掌握,忽视高职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查。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未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而且,考核形式单一、枯燥,无法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质,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就必须将《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 即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结合起来,突出技能考核;个人实训考核与集体实训考核结合起来以及考核评分与考核评语结合起来。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更重要的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把考核重点放在实践技能上,把考核重点放在教学工作中。考核方式采取突出能力、灵活多样的方式。对理论性强的内容,采取学期末考试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对操作技能性较强的内容,则对学生平时上课的态度、完成作业的情况、试验过程的表现以及单项技能实际操作、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等综合方式进行考核。
随着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材料》课程建设还须不断地探索与完善,以满足社会对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相信只要师生齐心合力,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实践,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红芳,陈蓉琳. 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改进措施及转变方向[J].教育与职业,2014, (2):23—24.
[2]穆忠绵. 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74—75.
[3]季 翠 华,吴 琛.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探讨[J].职教通讯,2013,(15):25--26.
[4]李雯霞.建筑材料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8):59—60.
[5]杜旭斌,贾宝玲,孙玉齐.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J].陕西教育,2013,(10):77—80.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材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是振兴地方经济的有力武器,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高职的培养目标为: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掌握高新技术, 能参与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过硬、应用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建筑材料》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高职院校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应用、建筑材料的性能以及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技能等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如何根据《建筑材料》课程内容及特点,统筹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培养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符合当今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无疑成为我们目前最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建筑材料》课程内容及特点
建筑材料是指修建建筑工程所用的材料,如土、石、砖、木、金属材料、混凝土以及各种防水材料、绝热材料、吸声材料等。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它的品种、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功能和耐用年限,而且也制约着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法。《建筑材料》课程在高职院校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是通往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桥梁,也是决定学生专业面宽窄以及毕业后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学习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和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奠定基础。《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1)内容庞杂且散,其中讲述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涉及许多学科或课程,其名词、概念和专业术语较多,各种建筑材料相对独立。(2)该课程中公式推导较少,而大部分内容以叙述为主,许多内容为实践规律的总结。这使得部分学生在习惯了数学、物理这些逻辑性较强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后,学习方法转不过弯,不得要领,逐渐失去了学好《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信心。甚至有部分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同学干脆就不听,在玩手机,听歌,吃零食,睡觉,看小说,甚至讲话,教学效果不理想。(3) 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组织好教学重点内容,科学地规划课时分配,在课时减少的前提下,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使得《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现代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高等专业技术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较高层次,它所培养的建设行业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综合素养和丰富的专业技能。高职教育的对象为高中毕业生或者具有高中同等学力的学生群体,属于高中后教育形式。针对高职院校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原有《建筑材料》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教学大纲编写力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突出认真细致、创新意识,强调动手能力,内容翔实,实例丰富,实现所学即所用、所用即所学。同时,应及时地了解有关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的要求以及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信息反馈,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调整《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对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前《建筑材料》这门课程仍然采用课堂讲解与课外实验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之上,缺乏感性认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各类建筑材料的应用以及工程实际应用的建筑材料了解得较少, 进而使得部分高职毕业的学生不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缺乏创新精神,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建筑材料》课程是一门与社会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这就要求任教《建筑材料》课程的我们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少讲些,学生要做到多做些。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熟。目前《建筑材料》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材中高新技术含量低,尤其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工艺不断出现的今天,建筑材料品种多达几十类上百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和施工中的工艺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进行泛泛地讲授,学生是难以掌握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根据《建筑材料》教材的内容, 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 对教材中的材料的基本性能部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2) 对教材中的传统材料与新材料部分采用讲授、参观和实验相结合教学方法;(3) 对教材中的材料检测手段采用实验考核的教学方法。总的来说, 任教于《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师要以市场为导向,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信息的变化,在教学中重视以市场需求和实用性为主,及时向学生传导新信息、传授新工艺,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行业需要的、够用的建筑材料知识,使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发挥专业技术特长。
4 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培养建设行业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己任,这已成为高职教育界同仁的共识。教学内容是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针对《建筑材料》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庞杂且散、涉及方面多,缺乏系统性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教材的选择方面, 教材的选择要有专业针对性,要选择一本好的、适合高职教育层次的教材。目前,高职院校开设《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专业很多,我们不能为了贪图方便,而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一本同样的《建筑材料》教材。适合的教材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自学。(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突出重点内容,在重点内容讲解透彻的同时,简单介绍其他一般内容。(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大部分是生产一线的施工员、试验员、质量员和材料员。因此,结构材料知识的学习应以强度为主,墙体材料的功用以维护功能为主。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工艺等发展速度快,而教材的编写与更新往往滞后于高新科技的发展,不能适应建筑产业及技术的不断调整和发展需要。为此,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學内容,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需求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内容要体现建筑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反映现行规范(规程)、标准及工程技术发展动态,使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5 考核方式的改革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教学效果,即学生毕业以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所具备的能力,而且关注的是学生的水平能否达到行业中具体的能力标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把《建筑材料》课程作为考试课, 期末一张试卷,即为该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一张试卷的考核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理论的掌握,忽视高职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查。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未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而且,考核形式单一、枯燥,无法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质,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就必须将《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 即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结合起来,突出技能考核;个人实训考核与集体实训考核结合起来以及考核评分与考核评语结合起来。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更重要的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把考核重点放在实践技能上,把考核重点放在教学工作中。考核方式采取突出能力、灵活多样的方式。对理论性强的内容,采取学期末考试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对操作技能性较强的内容,则对学生平时上课的态度、完成作业的情况、试验过程的表现以及单项技能实际操作、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等综合方式进行考核。
随着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材料》课程建设还须不断地探索与完善,以满足社会对技能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相信只要师生齐心合力,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实践,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红芳,陈蓉琳. 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改进措施及转变方向[J].教育与职业,2014, (2):23—24.
[2]穆忠绵. 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74—75.
[3]季 翠 华,吴 琛.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探讨[J].职教通讯,2013,(15):25--26.
[4]李雯霞.建筑材料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8):59—60.
[5]杜旭斌,贾宝玲,孙玉齐.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J].陕西教育,2013,(10):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