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物理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纳入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中,明确提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去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创新意识。”这为物理教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要深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思维能力;质疑;提问;实验
现代的高中物理学习方式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单向教导为主,没有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对高中物理应用问题的研究,设计好课堂要提出的问题,提高问题的创新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兴趣。针对学生本人的高中物理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高效开展,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课堂的创新性。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材很重视对学生在这方面的教育,在绪论中就主要通过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和老师例举大量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引出物理学,把观察和物理学习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每次做实验之前,老师一定要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要观察什么?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老师还应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设计思想,理解实验装置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使学生明白实验意图,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观察的主要事物中去,充分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完整、分层分步进行,不能操之过急。进行演示实验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成功性。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亲身感受物理现象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只有确保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如果演示不成功,学生对老师的讲解会不信任和失去兴趣。②直观性。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演示的现象要清楚直观。③简便性。演示实验要简便易行,仪器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得出结论的推论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④改革性。演示实验改良必须赶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要不断总结经验与创新,针对具体情况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使教学效果逐步提高。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是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通过学生的质疑,教师还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不断的调整教学,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不断维持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并认真的对待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时,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除电阻外,电容、电感对直流和交变电流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紧接着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感抗与交变电流的频率的关系;②感抗与自感系数的关系;③与交变电流电压的关系;④容抗与交变电流频率的关系;⑤容抗与电容C的关系。通过这样设问不仅活跃了学生思维,而且还有利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出来,而要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同时在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不能急于求成,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倾向,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做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的理解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1.设计情境式的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物理的教学一般前后内容是紧密联系的,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的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急切的想“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的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同时,学生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2.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就向我反映一个困扰他们长久的问题,那就是“上课听得懂,但是一做题又不懂”,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思维缺乏灵活性。通过对优等生和后进生的解题过程比较发现,优等生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设想,一旦一种设想思维受阻該生能立刻转换思维方式。而后进生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的设想不仅单一而且缓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常说要使这些学生“头脑开窍”就是要培养这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根据同一道题设计一些发散式的问题,讲解一些一题多解和多变的习题并让学生尝试练习一个题目用多种途径解答,进而学生自己设计题目,来增强思维发散和知识交叉,增强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3.设计探究问题,提高学生思维
“探究其实就是发现,教师通过成功的启发诱引,使学生亲自参与,经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主动去发现概念、规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了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满堂灌”,在充分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教师可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式问题系列,依次在课堂上提问,让学生沿着问题一个一个的被解决,思维也步步深入。
四、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学科,物理实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诱导深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巧妙的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一个有探索意义的实验,其中不仅包含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还包含了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散思维发展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具有探索意义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设计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活跃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长久工程。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向我们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它需要我们物理教师积极参与、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新江.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8).
[2]李书梅.高中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中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高中物理;思维能力;质疑;提问;实验
现代的高中物理学习方式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单向教导为主,没有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对高中物理应用问题的研究,设计好课堂要提出的问题,提高问题的创新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兴趣。针对学生本人的高中物理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高效开展,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课堂的创新性。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材很重视对学生在这方面的教育,在绪论中就主要通过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和老师例举大量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引出物理学,把观察和物理学习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每次做实验之前,老师一定要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要观察什么?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老师还应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设计思想,理解实验装置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使学生明白实验意图,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观察的主要事物中去,充分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完整、分层分步进行,不能操之过急。进行演示实验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成功性。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亲身感受物理现象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只有确保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如果演示不成功,学生对老师的讲解会不信任和失去兴趣。②直观性。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演示的现象要清楚直观。③简便性。演示实验要简便易行,仪器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得出结论的推论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④改革性。演示实验改良必须赶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要不断总结经验与创新,针对具体情况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使教学效果逐步提高。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是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通过学生的质疑,教师还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不断的调整教学,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不断维持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并认真的对待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时,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除电阻外,电容、电感对直流和交变电流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紧接着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感抗与交变电流的频率的关系;②感抗与自感系数的关系;③与交变电流电压的关系;④容抗与交变电流频率的关系;⑤容抗与电容C的关系。通过这样设问不仅活跃了学生思维,而且还有利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出来,而要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同时在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不能急于求成,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倾向,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做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的理解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1.设计情境式的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物理的教学一般前后内容是紧密联系的,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的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急切的想“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的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同时,学生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2.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就向我反映一个困扰他们长久的问题,那就是“上课听得懂,但是一做题又不懂”,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思维缺乏灵活性。通过对优等生和后进生的解题过程比较发现,优等生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设想,一旦一种设想思维受阻該生能立刻转换思维方式。而后进生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的设想不仅单一而且缓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常说要使这些学生“头脑开窍”就是要培养这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根据同一道题设计一些发散式的问题,讲解一些一题多解和多变的习题并让学生尝试练习一个题目用多种途径解答,进而学生自己设计题目,来增强思维发散和知识交叉,增强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3.设计探究问题,提高学生思维
“探究其实就是发现,教师通过成功的启发诱引,使学生亲自参与,经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主动去发现概念、规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了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满堂灌”,在充分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教师可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式问题系列,依次在课堂上提问,让学生沿着问题一个一个的被解决,思维也步步深入。
四、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学科,物理实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诱导深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巧妙的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一个有探索意义的实验,其中不仅包含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还包含了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散思维发展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具有探索意义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设计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活跃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长久工程。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向我们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它需要我们物理教师积极参与、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新江.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8).
[2]李书梅.高中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中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