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 新成就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skysky094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处在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期,如何发掘人才,尤其是如何培养人才是关系到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国服装青年企业家们既是未来中国服装界的新一代掌门人与领导者,又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
  青年企业家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未来中国服装业调整转型的重要核心和基础。尤其是青年一代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决定了整个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


  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强调,青年企业家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全行业都应该重视这批新崛起的企业家,在更多方面给这些企业家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理解、尝试机会。
  总结这些青年企业家的特点,王茁表示,这批青年企业家有更好的教育基础,更好的国际视野,更好的创新性思维,这些实际上是前一辈企业家所不具备的优势。与此同时,青年企业家欠缺系统的操作经验,缺乏行业经验和行业高度,缺少具体操作的系统性和准确度,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磨砺。因此,青年企业家在具备优势的同时,非常需要锻炼的机会和施展优势的实践。
  “如何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关注,给他们理解和支持,如何有更好的上升空间让他们去操作和运作,对他们来说,未来是更重要的。整个行业都应多关注青年企业家的成长,让他们多进行一些尝试与创新,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关注和支持青年企业家,就是帮助了行业的未来发展。相信这些青年企业家一定会给行业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更好的回报。”王茁说。
  王茁指出,沙龙平台的建立更着重于转型调整期以后行业未来的发展。同时,这一平台的搭建,让青年企业家们在如何做服装企业、采用何种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等方面逐步找到一种更新的创新性探索和思维,通过交流管理经验,又能够使这些交流碰撞的想法付诸实践,从而最终促进和引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茁告诉记者,基于沙龙成员的特点,沙龙在建立之初便形成一种不同于其他组织的特征:沙龙力争使每一位参与者得到认可,其内部成员之间共同协商和协作,采用“圆桌式管理”的模式,通过协商与协作达到统一,同时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沙龙成员充分发表各自意见,思维活跃,交流充分;成员之间和谐交流,相互促进,以共同成长、促进行业未来发展为目标。
  人才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
  “沙龙是中国服装行业未来精英人才的代表,而中国服装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行业人才。”
  沙龙2013年第一次会议上,青年企业家们着力讨论了当前服装行业面临的人才危局以及应对之策并达成“成都共识”,积极为行业未来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这一共识使沙龙创立之初就站在了行业的高度切实去做,主动实践,通过沙龙平台,企业家们开始承担责任,通过一些具体活动和举措促进整个服装行业人才的发展和人才的进步,这一点来说,沙龙在成立不久便选择了行业内比较重要的方向,这是值得肯定的。共识让大家在同一个方向上共同努力,是非常准确和符合青年企业家的思考和定位的。”对“成都共识”,王茁这样说道。
  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胡冬梅表示:沙龙是一个非常有特色,具有创新意识,健康有序,适合青年企业家成长和交流的平台。共识中以人才发展为抓手,注重行业发展方向,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坚信只要持续和坚持做下去,对行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加有意义。
  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青年企业家上海堡尼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汪荣泽感慨道:人不是成本,人是资源,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离开了人,一切都没有意义。尤其是中层管理人才在企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青年企业家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是顺应企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汉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敏在肯定共识重要性时强调,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应建立在社会对青年企业家的信任基础上,因此沙龙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首先树立起青年企业家在社会中的形象。
  谈到“成都共识”的意义,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表示,人才是企业的根本。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要从生产大国转为时尚强国的关键不是资金、不是厂房设备而是人才。未来,中国服装青年企业家应继续以“不同的思维”来延续中国服装行业的蜕变,引领一个“新的角色”;不断发挥自身优势,采用跟国际接轨的营销手法,同时秉持“中国自有的文化特色”,以消除传统意义的“假冒伪劣”的形象,让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雷迪波尔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安炯谈到“成都共识”的必要性时认为,“人才比较稀缺,素质比较低下不仅是某个公司和企业的问题,更是整个行业的。青年一代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最好的方式就是出新。打破旧有传统的东西,发掘创新思维,打破固有模式,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
  后记
  青年企业家以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抓住人才培养建设的核心,这正体现出他们为行业为社会做贡献的勇气与自信。在行业转型发展的机遇期,中高级人才是企业和行业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纺织强国的希望所在。加强对青年企业家的关注与支持,加强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坚信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指日可待。
其他文献
2013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旨在搭建纺织服装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发展的国际交流平台,沟通国际先进供应链管理理念,交流行业最前沿供应链管理思路和趋势,探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品牌管理和创新方法。  供应链是行业发展晴雨表  中国纺织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定要关注供应链的变化和发展,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产业竞争力的变化来判断整个供应链的变化。某一产业或某一链段竞争力的下降,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纺织整个供应链的
期刊
在今年3月举行的2013年中国麻纺行业年会上,黑龙江延寿县被中国麻纺行业协会授予“振兴亚麻产业特殊贡献奖”,这是继去年该县荣获“中国亚麻纺织历史名城”称号之后,再次获得的一项殊荣。  亚麻纺织是延寿的传统产业,更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自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国亚麻纺织历史名城”称号之后,续写中国亚麻纺织历史名城精彩华章成为延寿县的一大重要目标。为了解延寿县将如何续写亚麻辉煌,本刊记者专访
期刊
“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要同时进行专业和行政的工作,并且两项工作都要进行考核,工作量确实不小。好在我家里基本没有负担,所以能够全神贯注地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其实,周永凯平时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的,每天早上7点左右到校,晚上8点下班,虽然与朝九晚五的工作相比他更像是满负荷,但对于这种能潜心于工作的生活方式他仍乐此不疲。当然,他的孜孜不倦也为他收获了累累硕果,他获得了2012年度“纺织之光”教师奖。 
期刊
河北高阳县纺织产业历史悠久,早在2009年就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毛巾·毛毯名城”荣誉称号,该县有纺织企业4000余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59家,年产值超亿元的33家,超10亿元的2家。高阳拥有各类纺织机械近4万台(套),从业人员约12万人。2012年,纺织业销售收入达210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65.1%。  提质量 培育品牌  “产品质量档次不高、类型大众化
期刊
距2013年高校毕业生离校只有一个月时间,毕业生求职周期已逐渐步入尾声。面临所谓“史上最难就业季”,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们大都在“背水一战”,冀望于搭上就业的末班车。  2012年底,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第一次出现下降,就在很多人认为我国人口红利出现拐点,担心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时候,2013年的毕业季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实在让人始料未及。  出现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分
期刊
日前,全国服装行业统计工作会议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来自安徽繁昌县的“中国出口服装加工名镇”孙村获评中国服装协会颁发的“2012~2013年度服装行业统计工作先进集群”。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服装协会总结了2012-2013年服装行业统计工作、部分重点地区及产业集群地区代表通报当前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同时对今后“重点地区及产业集群服装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季报表”及“服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一览表”填
期刊
“老师的想法很简单,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三观。而学生的思维也并不复杂,他们有热情、有想法,唯一不同的是,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相左时,年轻人往往容易以一种比较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双方着想,能够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为他们排忧解难,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双方打开一扇理解的大门。”初次见面就向记者侃侃而谈的,正是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院长李晓慧,虽然只是第一次见面,但她的话匣子一开
期刊
近日,记者从中国服装协会获悉,第二届“中国服装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进入推优报名阶段,最终的“年度人物”发布及表彰将于10月举行。  为推进中国服装行业人才建设的步伐,突出人力资源在中国服装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服装协会从2012年起在行业内开展了“中国服装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该项活动的成功举办,引起了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广泛共鸣,让更多的行业从业人员认识到“弘扬行业精神、树立行业榜样”的重要意义,并
期刊
棉花等天然纤维的供应已成为制约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瓶颈,为了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我国纺织科技工作者正在加紧棉花替代品——超仿棉的科技攻关,争取早日实现棉花等天然纤维的替代。  应用基础研究是科技突破的前提。由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领衔的攻关团队正在进行仿棉聚酯纤维分子层面的研究,以为大规模仿棉聚酯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该项目已被列入2012 年“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计划,由纺织之光科教基金会投入资
期刊
江苏国际服装节暨中国江苏国际服装家纺面料博览会自1999年开始举办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江苏省纺织服装业的盛会。15年来,展出面积由最初的80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近4万平方米,展位数由原来的500多个发展到现在的1200多个,参展商由100多家发展到如今的400多家中外知名企业。回顾15年的发展历程,江苏国际服装节通过品牌展示、经贸交流和时尚引领,为江苏省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令人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