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犯罪刑事案件逐年上升,高校学生犯罪率的提高成为引发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伤害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这也对高校学生安全防护敲响了警钟。我国高校纷纷建立大学生犯罪预防体系的建设,来保障学生犯罪被害的及时防治。高校学生犯罪被害体系的建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高校加强学生犯罪防控以及防护学生被害的有力措施,在高校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以及培训方面,需要本求时效性原则,使学校各部门在教学与生活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切实可行的整体性犯罪被害预防机制。
关键词 高校教育 犯罪预防体系 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关于高校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基本定义阐释可以理解为“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中的高校犯罪预防,主要体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犯罪被害预防教育、管理及高校为防止大学生犯罪被害而采取犯罪情景预防措施两方面。”其中对于大学生情景犯罪预防方面的措施也属于高校大学生被害预防工作的防治范畴,这方面包括了大学生基本的自我保护教育以及大学基础保护设施的建设方面,高校应当分别从硬件建设和防护意识传授等软件方面强化大学生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高校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具有综合性任务指标的活动,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看待预防体系建设的关系。因此对于高校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需要分别就学生日常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与加强学校安保工作等方面进行,学校各部门需要缜密配合,具体指导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工作。
一、高校学生犯罪动因分析
由于高校大学生在年龄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都趋于成熟,但对于社会的阅历不足,没有形成稳定的是非观,加之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学生也存在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犯罪预防体系的建设首先应该从大学生犯罪动因方面入手分析。
(一)家庭因素。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是学生先天具有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家庭情况有关,家庭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与性格特征;外部因素主要指后天在参与到社会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所见到和学到的。家庭中,学生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对于自身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对于学生的关心形式,家庭气氛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在现代社会来看,如果家庭过于溺爱子女,忽视对子女行为的纠正,就可能放纵子女的不端行为肆意发展,最终造成青少年横行霸道、蛮横无理等性格的产生。另一方面,如果家庭环境中存在家庭暴力的行为,则会导致子女性格偏激、孤僻。
(二)社会文化因素。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开放的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然而很多社会不良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广泛传播,污染了社会文化环境,如暴力、淫秽等音像制品以及粗制滥造的各类电影电视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作用。
(三)自身因素。
学生的自身因素属于内在因素,而内在因素具有多样性。首先,大学生在心里和生理发育方面都在18—25岁这个阶段上,这个时期是青少年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候,通常也与“青春期”有关,学生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或者极端实现等,表现出易怒、暴躁或者脆弱、自卑等情绪的产生,如果再加上不良外因的作用,学生就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次,学生在这个年龄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和是非观,看待事物比较偏激,比较突出的表现是现代社会充斥着“拜金”主义的浮躁心理,各种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情况时有发生,就可能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最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淡薄,对于犯罪的界定没有充分的了解,做事不考虑后果,往往就会触犯法律。
二、高校学生被害预防体系的内容分析
高校学生被害预防体系的建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预防体系的时间性方面来说,高校学生被害预防体系分为提前预防、被害中预防和被害后预防三个方面,提前预防主要是增强学生的防范心理,对犯罪行为具有提前预防的心理准备;而受害中预防主要是指学生在收到侵害的过程中,如何施救,通过怎样的手段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等;被害后预防主要指学生受到伤害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并对连续犯罪的侵害做好防范准备。其次,从预防对象方面,大学生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也要从两方面考虑:集体预防与个体预防。所谓集体预防,是将大学生看做一个行为整体,大学生对于社会来说属于弱势群体,需要进行整体预防教育;个体预防是对容易受到侵害的特例进行预防,如女生、性格孤僻者等。
三、高校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
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多部门组织配合来实施,切实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和保护工作。学校政治教育部门、辅导员、保卫部门等要联合拟定学生犯罪被害预防计划,并结合课程教育教师、心理疏导员等加入到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制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各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切实做好本职工作:辅导员要加强学生的普法教育和法律意识强强化工作,定期召开普法学习大会,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学校政教部门要加强对学生思想规范和社会道德意识方面的教育,如开展高校德育教育,开展学生党员、团员的先进性教育等,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学校保卫部门要切实履行好高校安全的保卫职责,一方面加强对校园安全的建设,通过增加保卫设施或者指定保卫巡逻计划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日常安全的督导,落实校园安全教育的普及。
学校还要不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人文品位。环境对于人会起到一定把个的影响,尤其是文化环境,高校要明确自身办学路线,校园文化体制工程必须充分反映出高校学术文化氛围,从而激发和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高校工作应将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提上工作日程当中,学校各部门必须严格落实和履行防治体系的建设工作,对学校提出的制度要严格遵守,在通过对学校各部门联合防治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整合之后,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犯罪受害预防体系建设。其次,学校需要加强工作人员值班考勤与学生课业考勤制度,防止学生肆意逃课逃学,各学科老师要认真履行学生在校期间的考勤管理,保证出勤记录完整,辅导员老师尤其需要对学生夜间活动做好考勤,避免学生夜间独自出行受到侵害。最后,要建立一套受害补偿机制,对已经发生的学生侵害事件进行应急补偿,补偿要从两方面进行,经济和生活上的补偿以及心理疏导。 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多部门组织配合来实施,切实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和保护工作。学校政治教育部门、辅导员、保卫部门等要联合拟定学生犯罪被害预防计划,并结合课程教育教师、心理疏导员等加入到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制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各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切实做好本职工作:辅导员要加强学生的普法教育和法律意识强强化工作,定期召开普法学习大会,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学校政教部门要加强对学生思想规范和社会道德意识方面的教育,如开展高校德育教育,开展学生党员、团员的先进性教育等,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学校保卫部门要切实履行好高校安全的保卫职责,一方面加强对校园安全的建设,通过增加保卫设施或者指定保卫巡逻计划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日常安全的督导,落实校园安全教育的普及。
学校还要不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人文品位。环境对于人会起到一定把个的影响,尤其是文化环境,高校要明确自身办学路线,校园文化体制工程必须充分反映出高校学术文化氛围,从而激发和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高校工作应将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提上工作日程当中,学校各部门必须严格落实和履行防治体系的建设工作,对学校提出的制度要严格遵守,在通过对学校各部门联合防治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整合之后,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犯罪受害预防体系建设。其次,学校需要加强工作人员值班考勤与学生课业考勤制度,防止学生肆意逃课逃学,各学科老师要认真履行学生在校期间的考勤管理,保证出勤记录完整,辅导员老师尤其需要对学生夜间活动做好考勤,避免学生夜间独自出行受到侵害。最后,要建立一套受害补偿机制,对已经发生的学生侵害事件进行应急补偿,补偿要从两方面进行,经济和生活上的补偿以及心理疏导。
四、结语
只有从多方位、多角度建立高校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才能真正发挥该体系的保护和预防的作用。高校学生犯罪被 害预防体系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有机整体,体系中的任何一部 门都是这个体系要良好运转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不可偏废。□
(作者:湘潭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学)
参考文献:
[1]李欣容.关于高校学生犯罪防控机制的思考.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1):30-33.
[2]王健.高校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研究.科教导刊,2011(14):178-178,201.
[3]李进.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高校学生犯罪心理问题浅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245-245.
关键词 高校教育 犯罪预防体系 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关于高校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基本定义阐释可以理解为“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中的高校犯罪预防,主要体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犯罪被害预防教育、管理及高校为防止大学生犯罪被害而采取犯罪情景预防措施两方面。”其中对于大学生情景犯罪预防方面的措施也属于高校大学生被害预防工作的防治范畴,这方面包括了大学生基本的自我保护教育以及大学基础保护设施的建设方面,高校应当分别从硬件建设和防护意识传授等软件方面强化大学生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高校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具有综合性任务指标的活动,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看待预防体系建设的关系。因此对于高校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需要分别就学生日常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与加强学校安保工作等方面进行,学校各部门需要缜密配合,具体指导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工作。
一、高校学生犯罪动因分析
由于高校大学生在年龄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都趋于成熟,但对于社会的阅历不足,没有形成稳定的是非观,加之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学生也存在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犯罪预防体系的建设首先应该从大学生犯罪动因方面入手分析。
(一)家庭因素。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是学生先天具有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家庭情况有关,家庭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与性格特征;外部因素主要指后天在参与到社会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所见到和学到的。家庭中,学生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对于自身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对于学生的关心形式,家庭气氛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在现代社会来看,如果家庭过于溺爱子女,忽视对子女行为的纠正,就可能放纵子女的不端行为肆意发展,最终造成青少年横行霸道、蛮横无理等性格的产生。另一方面,如果家庭环境中存在家庭暴力的行为,则会导致子女性格偏激、孤僻。
(二)社会文化因素。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开放的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然而很多社会不良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广泛传播,污染了社会文化环境,如暴力、淫秽等音像制品以及粗制滥造的各类电影电视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作用。
(三)自身因素。
学生的自身因素属于内在因素,而内在因素具有多样性。首先,大学生在心里和生理发育方面都在18—25岁这个阶段上,这个时期是青少年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候,通常也与“青春期”有关,学生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或者极端实现等,表现出易怒、暴躁或者脆弱、自卑等情绪的产生,如果再加上不良外因的作用,学生就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次,学生在这个年龄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和是非观,看待事物比较偏激,比较突出的表现是现代社会充斥着“拜金”主义的浮躁心理,各种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情况时有发生,就可能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最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淡薄,对于犯罪的界定没有充分的了解,做事不考虑后果,往往就会触犯法律。
二、高校学生被害预防体系的内容分析
高校学生被害预防体系的建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预防体系的时间性方面来说,高校学生被害预防体系分为提前预防、被害中预防和被害后预防三个方面,提前预防主要是增强学生的防范心理,对犯罪行为具有提前预防的心理准备;而受害中预防主要是指学生在收到侵害的过程中,如何施救,通过怎样的手段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等;被害后预防主要指学生受到伤害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并对连续犯罪的侵害做好防范准备。其次,从预防对象方面,大学生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也要从两方面考虑:集体预防与个体预防。所谓集体预防,是将大学生看做一个行为整体,大学生对于社会来说属于弱势群体,需要进行整体预防教育;个体预防是对容易受到侵害的特例进行预防,如女生、性格孤僻者等。
三、高校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
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多部门组织配合来实施,切实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和保护工作。学校政治教育部门、辅导员、保卫部门等要联合拟定学生犯罪被害预防计划,并结合课程教育教师、心理疏导员等加入到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制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各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切实做好本职工作:辅导员要加强学生的普法教育和法律意识强强化工作,定期召开普法学习大会,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学校政教部门要加强对学生思想规范和社会道德意识方面的教育,如开展高校德育教育,开展学生党员、团员的先进性教育等,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学校保卫部门要切实履行好高校安全的保卫职责,一方面加强对校园安全的建设,通过增加保卫设施或者指定保卫巡逻计划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日常安全的督导,落实校园安全教育的普及。
学校还要不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人文品位。环境对于人会起到一定把个的影响,尤其是文化环境,高校要明确自身办学路线,校园文化体制工程必须充分反映出高校学术文化氛围,从而激发和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高校工作应将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提上工作日程当中,学校各部门必须严格落实和履行防治体系的建设工作,对学校提出的制度要严格遵守,在通过对学校各部门联合防治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整合之后,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犯罪受害预防体系建设。其次,学校需要加强工作人员值班考勤与学生课业考勤制度,防止学生肆意逃课逃学,各学科老师要认真履行学生在校期间的考勤管理,保证出勤记录完整,辅导员老师尤其需要对学生夜间活动做好考勤,避免学生夜间独自出行受到侵害。最后,要建立一套受害补偿机制,对已经发生的学生侵害事件进行应急补偿,补偿要从两方面进行,经济和生活上的补偿以及心理疏导。 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多部门组织配合来实施,切实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和保护工作。学校政治教育部门、辅导员、保卫部门等要联合拟定学生犯罪被害预防计划,并结合课程教育教师、心理疏导员等加入到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制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各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切实做好本职工作:辅导员要加强学生的普法教育和法律意识强强化工作,定期召开普法学习大会,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学校政教部门要加强对学生思想规范和社会道德意识方面的教育,如开展高校德育教育,开展学生党员、团员的先进性教育等,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学校保卫部门要切实履行好高校安全的保卫职责,一方面加强对校园安全的建设,通过增加保卫设施或者指定保卫巡逻计划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日常安全的督导,落实校园安全教育的普及。
学校还要不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人文品位。环境对于人会起到一定把个的影响,尤其是文化环境,高校要明确自身办学路线,校园文化体制工程必须充分反映出高校学术文化氛围,从而激发和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高校工作应将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建设提上工作日程当中,学校各部门必须严格落实和履行防治体系的建设工作,对学校提出的制度要严格遵守,在通过对学校各部门联合防治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整合之后,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犯罪受害预防体系建设。其次,学校需要加强工作人员值班考勤与学生课业考勤制度,防止学生肆意逃课逃学,各学科老师要认真履行学生在校期间的考勤管理,保证出勤记录完整,辅导员老师尤其需要对学生夜间活动做好考勤,避免学生夜间独自出行受到侵害。最后,要建立一套受害补偿机制,对已经发生的学生侵害事件进行应急补偿,补偿要从两方面进行,经济和生活上的补偿以及心理疏导。
四、结语
只有从多方位、多角度建立高校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才能真正发挥该体系的保护和预防的作用。高校学生犯罪被 害预防体系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有机整体,体系中的任何一部 门都是这个体系要良好运转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不可偏废。□
(作者:湘潭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学)
参考文献:
[1]李欣容.关于高校学生犯罪防控机制的思考.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1):30-33.
[2]王健.高校学生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研究.科教导刊,2011(14):178-178,201.
[3]李进.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高校学生犯罪心理问题浅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24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