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对于什么是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凡是能够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值得借鉴和推崇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广大师生和众多教学工作者的共同探索和辛勤努力之下,许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打破传统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填鸭”式、“独角戏”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多维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与“问题”或者“任务”紧密结合,通过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热情。
任务驱动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一个个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不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不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获求欲望,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特点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来自于中学时期的学困生,学习成绩一般不理想,对各科知识的掌握并不好,更缺乏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但他们并不缺少创新探索精神,他们喜欢追求新事物,获得新体验,头脑足够灵活,动手能力足够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来说,要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这些“纨绔子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就必须让课堂变得有吸引力,变得精彩生动,甚至像一部悬疑大片一样,步步牵动着学生的神经。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一方面可以将课堂上零散的知识点和教学步骤衔接在一起,让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前后连贯、首尾呼应的有机整体,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能够熟悉掌握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从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环节(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和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导入、讲授新课、作业布置等)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讲授《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以下简称《基》)这一课为例,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入任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疑问无疑是一次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特别是电工基础这样的理科课堂,相对于语文、历史那样的文科课堂,本身就显得枯燥单调。因此,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提出的任务(问题)必须让学生感兴趣,能触动学生的思考神经,让学生一开始就追着“任务”走。无论是联系实际、引用事例,还是道具使用,实验展示,目的都是为学生布置好的学习任务。
为了在第一时间就把学生吸引住,笔者在《基》这一课导入阶段进行了一段简单而有趣的情境展示——在一个空水瓶底挖一个小孔,然后用两个烧杯同时往瓶中灌水,水从瓶底小孔流出,让学生比较流入的水与流出的水体积重量是否相同,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如果将水换成电流,那么当它们通过同一节点时,前后大小也会不变吗?”
(二)设定任务。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后,学生往往会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希望自己亲身体验一把。这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这个大任务,合理设定一些过程性小任务,引导学生层层推进、由浅入深,像拨洋葱一样,寻找问题的答案,完成自己的任务,让学生获得破解知识密码的快乐。
笔者在《基》这一课讲授阶段先后设定了三个小任务:一是总结旧知识得出新结论(即由之前学过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特点展开学习);二是通过实验亲身领会所学(即按图连接实际电路,测出电阻大小,确定电流方向,计算电流之和);三是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即按图写出电流方程、已知电流方向求电流大小),先学后做再巩固。三个小任务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一个也不能少。
(三)完成任务。结果往往比过程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师设定的教学任务最关键。这既是一个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的过程,又是一个体现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生全身心投入和互相交流合作探究之外,教师更要像一个演员一样,找准自己的角色,演好自己的戏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掌控者,确保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在学生完成以上三个小任务环节之中,笔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而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适时提供解决问题的部分线索,并及时对学生的想法观点进行点评,对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不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协作互助探求,让他们在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和修正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经过笔者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充分学习和验证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于电路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在任何时刻,流进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四)评价任务。对于学生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客观理性的效果评价必不可少,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毫不吝啬地表扬和鼓励,以及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都会对他们今后学习产生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比如,对学生在每节课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汇报,通过展示和汇报,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激发和增强他们的学习劲头。
笔者在《基》这一课尾声阶段,对学生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总结评价,对实验环节中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及学习小组进行了表扬,同时帮助其中实验效果不是很好的学生找到原因,并鼓励他们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争取下一节课有所突破,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从而继续检验和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以上即为笔者的肤浅认识,由于才识有限、经验欠缺,难免有诸多不足之处,敬请相关人士予以批评指正。关于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地应用到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笔者将在今后继续探索实践。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打破传统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填鸭”式、“独角戏”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多维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与“问题”或者“任务”紧密结合,通过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热情。
任务驱动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一个个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不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不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获求欲望,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特点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来自于中学时期的学困生,学习成绩一般不理想,对各科知识的掌握并不好,更缺乏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但他们并不缺少创新探索精神,他们喜欢追求新事物,获得新体验,头脑足够灵活,动手能力足够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来说,要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这些“纨绔子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就必须让课堂变得有吸引力,变得精彩生动,甚至像一部悬疑大片一样,步步牵动着学生的神经。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一方面可以将课堂上零散的知识点和教学步骤衔接在一起,让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前后连贯、首尾呼应的有机整体,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能够熟悉掌握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从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环节(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和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导入、讲授新课、作业布置等)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讲授《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以下简称《基》)这一课为例,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入任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疑问无疑是一次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特别是电工基础这样的理科课堂,相对于语文、历史那样的文科课堂,本身就显得枯燥单调。因此,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提出的任务(问题)必须让学生感兴趣,能触动学生的思考神经,让学生一开始就追着“任务”走。无论是联系实际、引用事例,还是道具使用,实验展示,目的都是为学生布置好的学习任务。
为了在第一时间就把学生吸引住,笔者在《基》这一课导入阶段进行了一段简单而有趣的情境展示——在一个空水瓶底挖一个小孔,然后用两个烧杯同时往瓶中灌水,水从瓶底小孔流出,让学生比较流入的水与流出的水体积重量是否相同,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如果将水换成电流,那么当它们通过同一节点时,前后大小也会不变吗?”
(二)设定任务。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后,学生往往会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希望自己亲身体验一把。这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这个大任务,合理设定一些过程性小任务,引导学生层层推进、由浅入深,像拨洋葱一样,寻找问题的答案,完成自己的任务,让学生获得破解知识密码的快乐。
笔者在《基》这一课讲授阶段先后设定了三个小任务:一是总结旧知识得出新结论(即由之前学过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特点展开学习);二是通过实验亲身领会所学(即按图连接实际电路,测出电阻大小,确定电流方向,计算电流之和);三是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即按图写出电流方程、已知电流方向求电流大小),先学后做再巩固。三个小任务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一个也不能少。
(三)完成任务。结果往往比过程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师设定的教学任务最关键。这既是一个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的过程,又是一个体现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生全身心投入和互相交流合作探究之外,教师更要像一个演员一样,找准自己的角色,演好自己的戏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掌控者,确保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在学生完成以上三个小任务环节之中,笔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而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适时提供解决问题的部分线索,并及时对学生的想法观点进行点评,对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不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协作互助探求,让他们在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和修正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经过笔者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充分学习和验证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于电路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在任何时刻,流进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四)评价任务。对于学生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客观理性的效果评价必不可少,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毫不吝啬地表扬和鼓励,以及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都会对他们今后学习产生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比如,对学生在每节课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汇报,通过展示和汇报,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激发和增强他们的学习劲头。
笔者在《基》这一课尾声阶段,对学生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总结评价,对实验环节中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及学习小组进行了表扬,同时帮助其中实验效果不是很好的学生找到原因,并鼓励他们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争取下一节课有所突破,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从而继续检验和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以上即为笔者的肤浅认识,由于才识有限、经验欠缺,难免有诸多不足之处,敬请相关人士予以批评指正。关于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地应用到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笔者将在今后继续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