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林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加快发展林业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运用科学的育苗理念和技术指导育苗工作有助于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再生。本文首先分析了林业育苗的现状,接着阐述了现代化林业林业育苗理念以及最后分析了育苗的技术策略。
关键词:林业育苗;理念;育苗技术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地形不同,植被不同,随着退耕还林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一些地区林业发展十分迅速。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作为支撑,科学的指导思想和优质的技术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育苗理念和育苗技术是保障林业扩大规模,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依据本人长期从事林业工作经验指出了林业育苗的现状,对现代育苗理念进行了分析,提出育苗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林业育苗的现状
1.育苗理念和技术有待完善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的育苗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阶段,一般都是采用育苗器育苗,这种方式的优点十分明显,如苗木生长快、根系完整,这样可以保证育苗的质量较高。但是使用育苗器育苗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苗木容易出现根系生产不良的问题,如稀根、卷根或无主根,这是一种先天的疾病,容易造成苗木发育不正常,进而影响苗木质量。因此,先进的育苗理念和技术有待挖掘和创新。
2.设备升级换代给林业发展带来了冲击现代林业发展依赖于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尤其在育苗阶段,我国林业研究所已经采用了十分先进的智能设备,极大的提高了育苗的效率,缓解了育苗的压力。但是先进设备的更新换代极快,智能化设备需要采用高科技控制技术,这些设备和技术会花费大量的资金,这给林业部门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二、现代林业育苗理念
1.林业育苗一般都是在大棚內进行,做好母株的插条采集工作,育苗过程中,要首先对苗木母株进行幼化处理,多以盆栽或池栽的方式培养母株,苗木母株培养阶段不用大面积栽培,保证能够采集到木质化的插条就可以。这种方式培养母株成熟,一株母株就可以采集约五十枝插条,而且要保证每根插条上有顶芽。每棵母株采集插条的世间为一年,要及时更新母株。
2.做好插条的处理插条处理工作包括很多内容,如采条、制条、插条、光照施水肥等,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在插条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带有顶芽的,还要有叶子,而且插条要具备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特征,插条的切割方向要格外注意,不能损伤插条的组织。
3.选择育苗器林业育苗和农业育苗以及花卉育苗是不同的,经济作物重视产量,要在一定的土地范围内保证作物生长不缺失养分;花卉种植主要要保证外观,而且不能稀疏,花卉要按照一定的图案进行栽植。林业育苗主要要保证主干生长良好,枝干笔直,树木生长较高,营养来自于根部,因此要保证苗木根系健康和发达,尤其是高大型的木质植物。选择容器时一定要注意材质和大小,保证根系不缠绕,不损坏。
三、育苗技术的应用策略
1.种苗生产基地形成规模
近年来,随着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的逐年扩大,我区实施的旅游环境治理工程、水资源治理工程,任务量大,种苗需求量大,给种苗生产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选择适宜的育苗土壤,做好施肥我国不同地区的土质是不同的,想要做好林业育苗,就要做好苗圃的选择,苗圃土壤要有足够的吸水性,要土质肥沃,土层厚度要达到育苗的要求。苗圃所处的位置要有足够的光照,通风良好,而且附近要有健康的灌溉水源。在育苗之前,要做好土质检测,保证土壤中的有机物满足苗木生长的需求。还要做好土地平整,冬季做好灌溉,保证春季播种。其次,要做好人工施肥的工作,进而平衡土壤酸碱度,要使用有机肥,每亩保证施入有机肥5000千克左右,还要施些化肥作为辅助。再次,在施肥后要做好育苗苗床的制作工作,苗床要根据地区的气候高度有所差异,多雨地区苗床要高,相对干旱地区苗床要低,苗床高度一般控制在15厘米左右,宽度在一米左右。
2.科技兴种,加大种苗科技含量
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是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近年来,我们在种苗生产过程中,加大了种苗生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先后推广了地膜覆盖育苗,营养钵育苗,ABT生根粉,根宝等育苗技术,同时还加大新品种的引种示范工作,先后对十多个新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示范工作,逐步培育出适宜当地的良种壮苗,为林业生态建设搞好技术服务工作。
播种技术的应用林业育苗人员要做好土壤消毒和杀菌的工作,尤其在播种种子的一周前,使用稀释的硫酸亚铁溶液做好土壤消毒,保证土壤适合播种,确保没有细菌危害苗木生长。其次,做好播种和扦插工作,一般选择在春季进行,也有的部分地区在秋季进行,播种深度要根据种子大小来确定,播种的深度要为种子直径的3倍左右,落叶松或云杉种子的播种深度要在1厘米左右,种子种植后要覆盖湿土压实。
3.依法治种,种苗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种子法》,初步形成了依法开展种苗生产、经营的良好氛围。一是实行种苗生产“一签两证”制度,严把种苗质量关,严禁不合格苗木到重点工程,从根本上保障了林业建设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二是实行种苗供应招投标制,禁止使用“人情苗”、“关系苗”,将合格苗、优质苗用在工程上,保证了工程造林的质量。三是实行种苗价格听证制,坚决制止垄断种苗市场、哄抬种苗价格的行为。
做好苗期管理容器育苗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育苗技术,是现代林业普遍采用的育苗手段和方法。在育苗阶段,做好苗期的综合管理至关重要,在播种前,苗床要及时灌溉,保证土壤湿润,在树苗出土约占总种植量的1/3时,要及时喷洒农药,避免病虫害威胁苗木生长。苗株出齐后要针对过密的部位进行间苗,保证每平方米苗株在500株左右即可,间苗期间要增加施肥次数。苗株生长期间要做好灌溉工作,保证苗床土壤湿润,苗株快速生长阶段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溉密度,苗株出圃前也要灌溉。播种时漏播或苗死亡的容器,培养人员可以从其他容器中间苗移栽,移栽比例不能高于育苗总数的20%。要做好除草工作,要保证苗床无杂草,保证苗木的营养成分。
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在苗株生长期会面临病虫害,树苗苗株生产期的主要病虫害是蛴螬和金龟子等。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种类的病虫害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方法,还可以采用综合措施,提升防治效果。首先,做好人工防治。一般在深秋的季节,要人工挖掘和捡拾蛴螬,最好在8月的阴雨天气的早晨捡拾,因为蛴螬不耐水,有时会自动爬出土面。其次,加强物理防治。金龟子成虫有一种趋光性,我们可以采用黑光灯,在黑光灯周围喷洒农药杀死金龟子。此外,要做好化学防治。即使用浓度约为50%的辛硫磷200倍液灌在苗木根部,灌后覆土,防止漏风。
4.深化国有苗圃改革,增强发展后劲
国有苗圃是林木种苗行业的骨干力量,对促进全区林业种苗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对两国有苗圃进行了内部整合,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实行了整合资源,合作发展,统一规划,分组管理的体制。规模的扩大,规划的合理,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国有苗圃的快速发展。苗圃内部组建了“四组一队”,即育苗一组、育苗二组、科研组、营销组、绿化队。内部实行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四、结语
总之,创新育苗理念和育苗技术是有效提高育苗效率的重要途径,现代林业的发展依赖于科学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育苗人员要做好育苗技术的应用,做好苗圃管理和苗期的综合管理,创新育苗管理体系,完善林业育苗机制,大力培养专业人才,进而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银.现代林业育苗的理念与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 2017(16).
[2] 耿健.浅谈现代林业育苗理念与育种技术[J].花卉. 2017(16).
[3] 刘淑波.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性及措施[J].吉林农业. 2014(17).
关键词:林业育苗;理念;育苗技术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地形不同,植被不同,随着退耕还林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一些地区林业发展十分迅速。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作为支撑,科学的指导思想和优质的技术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育苗理念和育苗技术是保障林业扩大规模,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依据本人长期从事林业工作经验指出了林业育苗的现状,对现代育苗理念进行了分析,提出育苗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林业育苗的现状
1.育苗理念和技术有待完善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的育苗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阶段,一般都是采用育苗器育苗,这种方式的优点十分明显,如苗木生长快、根系完整,这样可以保证育苗的质量较高。但是使用育苗器育苗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苗木容易出现根系生产不良的问题,如稀根、卷根或无主根,这是一种先天的疾病,容易造成苗木发育不正常,进而影响苗木质量。因此,先进的育苗理念和技术有待挖掘和创新。
2.设备升级换代给林业发展带来了冲击现代林业发展依赖于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尤其在育苗阶段,我国林业研究所已经采用了十分先进的智能设备,极大的提高了育苗的效率,缓解了育苗的压力。但是先进设备的更新换代极快,智能化设备需要采用高科技控制技术,这些设备和技术会花费大量的资金,这给林业部门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二、现代林业育苗理念
1.林业育苗一般都是在大棚內进行,做好母株的插条采集工作,育苗过程中,要首先对苗木母株进行幼化处理,多以盆栽或池栽的方式培养母株,苗木母株培养阶段不用大面积栽培,保证能够采集到木质化的插条就可以。这种方式培养母株成熟,一株母株就可以采集约五十枝插条,而且要保证每根插条上有顶芽。每棵母株采集插条的世间为一年,要及时更新母株。
2.做好插条的处理插条处理工作包括很多内容,如采条、制条、插条、光照施水肥等,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在插条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带有顶芽的,还要有叶子,而且插条要具备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特征,插条的切割方向要格外注意,不能损伤插条的组织。
3.选择育苗器林业育苗和农业育苗以及花卉育苗是不同的,经济作物重视产量,要在一定的土地范围内保证作物生长不缺失养分;花卉种植主要要保证外观,而且不能稀疏,花卉要按照一定的图案进行栽植。林业育苗主要要保证主干生长良好,枝干笔直,树木生长较高,营养来自于根部,因此要保证苗木根系健康和发达,尤其是高大型的木质植物。选择容器时一定要注意材质和大小,保证根系不缠绕,不损坏。
三、育苗技术的应用策略
1.种苗生产基地形成规模
近年来,随着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的逐年扩大,我区实施的旅游环境治理工程、水资源治理工程,任务量大,种苗需求量大,给种苗生产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选择适宜的育苗土壤,做好施肥我国不同地区的土质是不同的,想要做好林业育苗,就要做好苗圃的选择,苗圃土壤要有足够的吸水性,要土质肥沃,土层厚度要达到育苗的要求。苗圃所处的位置要有足够的光照,通风良好,而且附近要有健康的灌溉水源。在育苗之前,要做好土质检测,保证土壤中的有机物满足苗木生长的需求。还要做好土地平整,冬季做好灌溉,保证春季播种。其次,要做好人工施肥的工作,进而平衡土壤酸碱度,要使用有机肥,每亩保证施入有机肥5000千克左右,还要施些化肥作为辅助。再次,在施肥后要做好育苗苗床的制作工作,苗床要根据地区的气候高度有所差异,多雨地区苗床要高,相对干旱地区苗床要低,苗床高度一般控制在15厘米左右,宽度在一米左右。
2.科技兴种,加大种苗科技含量
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是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近年来,我们在种苗生产过程中,加大了种苗生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先后推广了地膜覆盖育苗,营养钵育苗,ABT生根粉,根宝等育苗技术,同时还加大新品种的引种示范工作,先后对十多个新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示范工作,逐步培育出适宜当地的良种壮苗,为林业生态建设搞好技术服务工作。
播种技术的应用林业育苗人员要做好土壤消毒和杀菌的工作,尤其在播种种子的一周前,使用稀释的硫酸亚铁溶液做好土壤消毒,保证土壤适合播种,确保没有细菌危害苗木生长。其次,做好播种和扦插工作,一般选择在春季进行,也有的部分地区在秋季进行,播种深度要根据种子大小来确定,播种的深度要为种子直径的3倍左右,落叶松或云杉种子的播种深度要在1厘米左右,种子种植后要覆盖湿土压实。
3.依法治种,种苗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种子法》,初步形成了依法开展种苗生产、经营的良好氛围。一是实行种苗生产“一签两证”制度,严把种苗质量关,严禁不合格苗木到重点工程,从根本上保障了林业建设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二是实行种苗供应招投标制,禁止使用“人情苗”、“关系苗”,将合格苗、优质苗用在工程上,保证了工程造林的质量。三是实行种苗价格听证制,坚决制止垄断种苗市场、哄抬种苗价格的行为。
做好苗期管理容器育苗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育苗技术,是现代林业普遍采用的育苗手段和方法。在育苗阶段,做好苗期的综合管理至关重要,在播种前,苗床要及时灌溉,保证土壤湿润,在树苗出土约占总种植量的1/3时,要及时喷洒农药,避免病虫害威胁苗木生长。苗株出齐后要针对过密的部位进行间苗,保证每平方米苗株在500株左右即可,间苗期间要增加施肥次数。苗株生长期间要做好灌溉工作,保证苗床土壤湿润,苗株快速生长阶段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溉密度,苗株出圃前也要灌溉。播种时漏播或苗死亡的容器,培养人员可以从其他容器中间苗移栽,移栽比例不能高于育苗总数的20%。要做好除草工作,要保证苗床无杂草,保证苗木的营养成分。
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在苗株生长期会面临病虫害,树苗苗株生产期的主要病虫害是蛴螬和金龟子等。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种类的病虫害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方法,还可以采用综合措施,提升防治效果。首先,做好人工防治。一般在深秋的季节,要人工挖掘和捡拾蛴螬,最好在8月的阴雨天气的早晨捡拾,因为蛴螬不耐水,有时会自动爬出土面。其次,加强物理防治。金龟子成虫有一种趋光性,我们可以采用黑光灯,在黑光灯周围喷洒农药杀死金龟子。此外,要做好化学防治。即使用浓度约为50%的辛硫磷200倍液灌在苗木根部,灌后覆土,防止漏风。
4.深化国有苗圃改革,增强发展后劲
国有苗圃是林木种苗行业的骨干力量,对促进全区林业种苗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对两国有苗圃进行了内部整合,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实行了整合资源,合作发展,统一规划,分组管理的体制。规模的扩大,规划的合理,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国有苗圃的快速发展。苗圃内部组建了“四组一队”,即育苗一组、育苗二组、科研组、营销组、绿化队。内部实行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四、结语
总之,创新育苗理念和育苗技术是有效提高育苗效率的重要途径,现代林业的发展依赖于科学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育苗人员要做好育苗技术的应用,做好苗圃管理和苗期的综合管理,创新育苗管理体系,完善林业育苗机制,大力培养专业人才,进而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银.现代林业育苗的理念与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 2017(16).
[2] 耿健.浅谈现代林业育苗理念与育种技术[J].花卉. 2017(16).
[3] 刘淑波.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性及措施[J].吉林农业. 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