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那天下午,我接到了学校精明强干的德育主任的紧急呼叫:“郭老师,请来某某班一下,一位家长正在教室里发飙……”
顾不得手头正在准备的申报材料,匆忙走出办公室,遇见了过来寻我的已经被吓哭了的年轻班主任。我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有些艰难地告诉我:“因为孩子丢了两个杯子,妈妈在教室大发雷霆。”
“两个杯子就闹成这样?”我有些不解,“对孩子还是对老师发火?”我想了解一下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她当着我的面上来就给孩子几记耳光,然后就是破口大骂,骂得特别难听。”美丽的小老师心有余悸地说着,估计她从来也没有听过那样难听的话吧。担心小老师再度受到惊吓,我就一个人来到了班上。
只见一位身穿黑衣的年轻女性杀气腾腾地坐在教室里,薄薄的眼镜片后面投射出凶狠的目光,拒人千里之外地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正冷冷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呢?则在教室里漫无目的地前晃后看、东翻西找。我知道,他正在找水杯,而这表情动作就是经常被打骂之后的麻木和迟钝。
可能是看见有人来了,原本安静的教室里再次响起母亲犀利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声音:“昨天掉一个,今天又掉一个!你×××是来上学的啊,还是来掉东西的啊?今天必须给我找出来,就是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来!我×××真是受够你了,这学校的学生难道都是小偷啊?!……”
面对如此恶劣的情绪,我知道放孩子跟她单独在一起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便带着孩子去辦公室拿了两个新杯子。在路上,从孩子口中了解到母亲在家里确实是经常打骂他,经常发脾气、跟家人吵架。但毕竟还是一年级的娃,很多事情他也说不清楚。
二
当我拿着新水杯再次来到母亲面前时,她显得有些意外,但稍加迟疑之后,又开始继续发飙:“我不要这个水杯,我就要孩子丢掉的两个水杯!今天必须给我找到,否则……”
我让班主任暂时把孩子带走,因为我也不确定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在母亲情绪平稳之前,最好孩子不要在她跟前。
等孩子离开,我提高了声调对母亲说:“你要杯子我给你杯子了,你现在又说非要丢掉的杯子,这就有点过分了。在你心中到底是两个杯子值钱,还是你孩子的命更值钱啊?你是想逼死他吗?他去哪里给你找那两个丢掉的杯子呢?”
可能是“哪个更值钱”的问题让她开始有所思考,没再开骂了。我继续说:“其实我知道你并不是在乎这两个杯子,你就是气他整天丢东西,对吧?但我告诉你,一年级的孩子丢个东西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要做的不是在这里痛骂,而是要教会孩子怎么合理保管自己的物品,这才是我们要教的事情啊!孩子天天丢,正是说明我们没有教会他呀。”
一听这话,她又来理由了:“我天天教,天天教,都教了无数次了。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这样,上课外班也是这样,不知道丢了多少东西,怎么说他就是不听啊……”
“你都教了无数次还没有效果,正说明你教得不好,教得不对,或者说你根本就不会教。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你的问题。”我直接打断了她的话头,语气坚定地说着。
“那我该怎么办呢?我实在没有办法啊。”她突然发出了痛苦的声音,“你不知道这个孩子有多让人操心,我都要被他给气死了,我真的要被气死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戳老师的屁股,成天惹是生非,害得我天天被老师找。我就在担心他长大以后会去抢银行被抓,会被当逃犯被通缉……”
听到这些话我诧异极了——这难道是一个母亲对儿子未来的定位吗?“你住嘴!不可以这样说孩子的!”我有点忍无可忍了,但我瞬间似乎又能理解母亲那深深担忧背后的浓浓爱心。
我说:“其实我看出来了,你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特别有责任心的好妈妈。你想把孩子抚养好,让他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好人,所以你才特别担心。看到他现在有一点问题,你就会感到特别害怕;因为害怕,你就特别想去纠正他。而你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发脾气、生气、打骂,对吗?”
也许被我说中了心思,她开始流泪。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一个成年人都没有办法能帮助他,他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又能有什么好办法呢?你这样打骂能解决问题吗?除了让孩子紧张、害怕、恐惧、麻木,这还能带给孩子什么呢?”
她的眼泪开始汩汩地往外流淌。
“你今天这么发脾气,表面上看是生孩子的气,实际上是你自己紧张、焦虑、害怕的一种表现。我估计,你在家里可能没有帮手,是你一个人在独自应对这糟糕的局面……”
还没有等我说完,母亲几乎是不受控制地开始哭泣,哽咽的声音几次都让她不能把话说清楚。
三
原来,这位母亲的原生家庭是不完整的,从小她就有深深的不安全感,经常一个人待在冰冷的家中,没有关怀,没有温情,没有尊重。童年的生活经历让她生命中充满了恐惧与无助,内心深处充斥着深深的自卑感和无能感。
这份自卑一直延续到她成年成家之后。内心的恐惧让她经常会觉得自己是毫无价值的,是可以被随意丢弃的,因此,她没有勇气和自信维持在新家的尊严和地位,以致在她和公公婆婆为教育孩子的问题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居然会被他们合起来殴打,而且就当着年幼的孩子的面。这份羞辱让她抬不起头来,潜意识让她通过更加强烈的打骂孩子来还击和报复……
她说:“其实我和老公的关系也很不好……按说我不应该告诉你这一切,咱们才第一次见面,但我觉得你是个好人。我知道自己的内心深处有很多问题,我真的是害怕啊……”
听着她声泪俱下的叙述,握着她冰凉的、渴望得到温暖的手掌,我终于明白了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糟糕的状况——是和母亲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母亲为什么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和她的童年经历以及在家中的遭遇有着直接的关联。
我轻轻地抱住了这个年轻的母亲,任由她的眼泪流淌在我的肩头。我知道,她太害怕了,她太缺乏支持了,她太需要得到温柔的对待了;我知道,只有她的灵魂能够安稳下来,孩子才有可能有一个健康的童年。
我帮她擦去眼泪,安慰她说:“别着急,孩子总会慢慢长大,会越来越好的。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我们会帮助你解决的。”同时,我也提醒她:“你现在如此痛苦,肯定不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跟你现在一样恐惧和害怕吧?那就请你好好地对待孩子,一定要控制好情绪,千万别再打骂。”
她紧紧握着我的手,答应了。一会儿,放松下来的孩子大脑神经系统恢复了正常运转,也想起来了水杯其实就放在教室后面的柜子里面,母亲最后也含泪向班主任老师道了歉。
四
这场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我们想想,有多少孩子每天默默忍受着来自父母的呵斥甚至打骂?在呵护和打骂中,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一天天在萎缩。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会有其父母本来期待的幸福人生。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恶劣态度应该说有源于天性的爱。由于恨铁不成钢,他们情绪失控甚至失态。然而,我在这里不愿过多地指责这样的父母,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很可能也是不幸者。自己都活不出幸福感的父母,又怎么可能养育出幸福的孩子呢?
善待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不仅仅为了孩子本身,而且也是为了未来的孩子,因为我们眼前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将来的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今天给孩子的恨,有可能会不知不觉地积攒成未来父母对其子女的“暴行”;而今天给孩子的爱,则会潜移默化地滋养未来父母的精神世界,最后转化为对下一代孩子的真正的爱。
善待每一个母亲,因为女人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婚姻的幸福,关系到子女一生的幸福,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庭三代的幸福。被善待的母亲,会更温柔,更有爱。只有母亲有了充分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过上平安健康的幸福生活,并由此实现良性循环。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为了自己孩子的未来,也为了全体国民的命运,请善待母亲吧。当然,也请每一位母亲善待自己。
(郭文红,南京市芳草园小学,210036)
责任编辑:杨孝如
那天下午,我接到了学校精明强干的德育主任的紧急呼叫:“郭老师,请来某某班一下,一位家长正在教室里发飙……”
顾不得手头正在准备的申报材料,匆忙走出办公室,遇见了过来寻我的已经被吓哭了的年轻班主任。我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有些艰难地告诉我:“因为孩子丢了两个杯子,妈妈在教室大发雷霆。”
“两个杯子就闹成这样?”我有些不解,“对孩子还是对老师发火?”我想了解一下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她当着我的面上来就给孩子几记耳光,然后就是破口大骂,骂得特别难听。”美丽的小老师心有余悸地说着,估计她从来也没有听过那样难听的话吧。担心小老师再度受到惊吓,我就一个人来到了班上。
只见一位身穿黑衣的年轻女性杀气腾腾地坐在教室里,薄薄的眼镜片后面投射出凶狠的目光,拒人千里之外地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正冷冷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呢?则在教室里漫无目的地前晃后看、东翻西找。我知道,他正在找水杯,而这表情动作就是经常被打骂之后的麻木和迟钝。
可能是看见有人来了,原本安静的教室里再次响起母亲犀利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声音:“昨天掉一个,今天又掉一个!你×××是来上学的啊,还是来掉东西的啊?今天必须给我找出来,就是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来!我×××真是受够你了,这学校的学生难道都是小偷啊?!……”
面对如此恶劣的情绪,我知道放孩子跟她单独在一起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便带着孩子去辦公室拿了两个新杯子。在路上,从孩子口中了解到母亲在家里确实是经常打骂他,经常发脾气、跟家人吵架。但毕竟还是一年级的娃,很多事情他也说不清楚。
二
当我拿着新水杯再次来到母亲面前时,她显得有些意外,但稍加迟疑之后,又开始继续发飙:“我不要这个水杯,我就要孩子丢掉的两个水杯!今天必须给我找到,否则……”
我让班主任暂时把孩子带走,因为我也不确定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在母亲情绪平稳之前,最好孩子不要在她跟前。
等孩子离开,我提高了声调对母亲说:“你要杯子我给你杯子了,你现在又说非要丢掉的杯子,这就有点过分了。在你心中到底是两个杯子值钱,还是你孩子的命更值钱啊?你是想逼死他吗?他去哪里给你找那两个丢掉的杯子呢?”
可能是“哪个更值钱”的问题让她开始有所思考,没再开骂了。我继续说:“其实我知道你并不是在乎这两个杯子,你就是气他整天丢东西,对吧?但我告诉你,一年级的孩子丢个东西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要做的不是在这里痛骂,而是要教会孩子怎么合理保管自己的物品,这才是我们要教的事情啊!孩子天天丢,正是说明我们没有教会他呀。”
一听这话,她又来理由了:“我天天教,天天教,都教了无数次了。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这样,上课外班也是这样,不知道丢了多少东西,怎么说他就是不听啊……”
“你都教了无数次还没有效果,正说明你教得不好,教得不对,或者说你根本就不会教。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你的问题。”我直接打断了她的话头,语气坚定地说着。
“那我该怎么办呢?我实在没有办法啊。”她突然发出了痛苦的声音,“你不知道这个孩子有多让人操心,我都要被他给气死了,我真的要被气死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戳老师的屁股,成天惹是生非,害得我天天被老师找。我就在担心他长大以后会去抢银行被抓,会被当逃犯被通缉……”
听到这些话我诧异极了——这难道是一个母亲对儿子未来的定位吗?“你住嘴!不可以这样说孩子的!”我有点忍无可忍了,但我瞬间似乎又能理解母亲那深深担忧背后的浓浓爱心。
我说:“其实我看出来了,你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特别有责任心的好妈妈。你想把孩子抚养好,让他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好人,所以你才特别担心。看到他现在有一点问题,你就会感到特别害怕;因为害怕,你就特别想去纠正他。而你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发脾气、生气、打骂,对吗?”
也许被我说中了心思,她开始流泪。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一个成年人都没有办法能帮助他,他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又能有什么好办法呢?你这样打骂能解决问题吗?除了让孩子紧张、害怕、恐惧、麻木,这还能带给孩子什么呢?”
她的眼泪开始汩汩地往外流淌。
“你今天这么发脾气,表面上看是生孩子的气,实际上是你自己紧张、焦虑、害怕的一种表现。我估计,你在家里可能没有帮手,是你一个人在独自应对这糟糕的局面……”
还没有等我说完,母亲几乎是不受控制地开始哭泣,哽咽的声音几次都让她不能把话说清楚。
三
原来,这位母亲的原生家庭是不完整的,从小她就有深深的不安全感,经常一个人待在冰冷的家中,没有关怀,没有温情,没有尊重。童年的生活经历让她生命中充满了恐惧与无助,内心深处充斥着深深的自卑感和无能感。
这份自卑一直延续到她成年成家之后。内心的恐惧让她经常会觉得自己是毫无价值的,是可以被随意丢弃的,因此,她没有勇气和自信维持在新家的尊严和地位,以致在她和公公婆婆为教育孩子的问题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居然会被他们合起来殴打,而且就当着年幼的孩子的面。这份羞辱让她抬不起头来,潜意识让她通过更加强烈的打骂孩子来还击和报复……
她说:“其实我和老公的关系也很不好……按说我不应该告诉你这一切,咱们才第一次见面,但我觉得你是个好人。我知道自己的内心深处有很多问题,我真的是害怕啊……”
听着她声泪俱下的叙述,握着她冰凉的、渴望得到温暖的手掌,我终于明白了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糟糕的状况——是和母亲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母亲为什么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和她的童年经历以及在家中的遭遇有着直接的关联。
我轻轻地抱住了这个年轻的母亲,任由她的眼泪流淌在我的肩头。我知道,她太害怕了,她太缺乏支持了,她太需要得到温柔的对待了;我知道,只有她的灵魂能够安稳下来,孩子才有可能有一个健康的童年。
我帮她擦去眼泪,安慰她说:“别着急,孩子总会慢慢长大,会越来越好的。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我们会帮助你解决的。”同时,我也提醒她:“你现在如此痛苦,肯定不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跟你现在一样恐惧和害怕吧?那就请你好好地对待孩子,一定要控制好情绪,千万别再打骂。”
她紧紧握着我的手,答应了。一会儿,放松下来的孩子大脑神经系统恢复了正常运转,也想起来了水杯其实就放在教室后面的柜子里面,母亲最后也含泪向班主任老师道了歉。
四
这场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我们想想,有多少孩子每天默默忍受着来自父母的呵斥甚至打骂?在呵护和打骂中,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一天天在萎缩。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会有其父母本来期待的幸福人生。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恶劣态度应该说有源于天性的爱。由于恨铁不成钢,他们情绪失控甚至失态。然而,我在这里不愿过多地指责这样的父母,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很可能也是不幸者。自己都活不出幸福感的父母,又怎么可能养育出幸福的孩子呢?
善待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不仅仅为了孩子本身,而且也是为了未来的孩子,因为我们眼前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将来的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今天给孩子的恨,有可能会不知不觉地积攒成未来父母对其子女的“暴行”;而今天给孩子的爱,则会潜移默化地滋养未来父母的精神世界,最后转化为对下一代孩子的真正的爱。
善待每一个母亲,因为女人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婚姻的幸福,关系到子女一生的幸福,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庭三代的幸福。被善待的母亲,会更温柔,更有爱。只有母亲有了充分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过上平安健康的幸福生活,并由此实现良性循环。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为了自己孩子的未来,也为了全体国民的命运,请善待母亲吧。当然,也请每一位母亲善待自己。
(郭文红,南京市芳草园小学,210036)
责任编辑:杨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