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显得日益重要。《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之中,教师通过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的支持,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以及网络信息下各种数学材料、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形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超越课本的视野,拓宽数学的范畴,丰富教学的内容,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人文教育环境。可以说,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插上了翅膀。
一、有助于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图文声色并茂、感染力强的信息和实现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思维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过渡,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学习数学。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课中,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启发他们发现对称的性质。接着将其中的蝴蝶图形框定放大,并用动画显示将此图形左右对折,让学生观察到此图形的左右部分是完全重合的,由此学生对什么是对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很容易理解对称轴的概念。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能顺利地学到知识。又如,在讲授《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时,如果用正方体实物,由于实物不透明,学生观察不方便。可利用计算机上的“几何画板”画一个透明的正方体,并给其六个面着不同的颜色,标上字母,再结合实物进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教学。学生们通过动手实验,发挥想象,开展讨论,感受并认识了正方体和它的各个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结果学生共得出11种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并能正确判断所给出的哪些平面图形能折叠成正方体。活动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
二、有利于学生学会获取知识
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网络上丰富的知识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例如,在讲授圆的知识时,布置学生上网查找“割圆术”的有关资料。结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知道了是刘微独创了割圆术,他计算的圆周率比德国的托勒密计算的精确一些,比古希腊阿基米德的方法更简单。又如,在讲授勾股定理的证明时,布置学生上网查找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结果,同学们都了解了包括我国古代的赵爽和刘徽的证法在内的至少五种以上的证明方法。学生都有猎奇获新的心理,正确的引导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有目的的漫游,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寻找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途径。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产生了自豪感。
三、有效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又枯燥,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考虑如何使课本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运用信息技术往往可以顺利收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无理数时,放几张有关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背景资料和人物介绍的幻灯片,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知道无理数的产生过程。又如,可利用“几何画板”演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直观地表现其“三线合一”的现象,让学生从感性上认清概念,加深记忆;还可运用“几何画板”指导学生自制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等积变形课件,引导他们推导面积计算公式,使数学思想方法更易于为学生掌握;象“垂线定理”、“圆心角、弧、弦、弦与弦心距关系定理”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方法证明的定理,可用“几何面板”动态地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信息技术的资源丰富、手段灵活、互动性强,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情景,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并提出探究的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学生利用校园网,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各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教师提供各种边数的正多边形,配上各种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平面镶嵌图案。学生在计算机上使用复制、粘贴、组合等图形处理方法,设计出各种各样很有创意的图案,培养了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最大程度地优化课堂的教与学,就能实现教学质量的腾飞。
责编 王学军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之中,教师通过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的支持,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以及网络信息下各种数学材料、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形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超越课本的视野,拓宽数学的范畴,丰富教学的内容,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人文教育环境。可以说,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插上了翅膀。
一、有助于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图文声色并茂、感染力强的信息和实现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思维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过渡,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学习数学。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课中,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启发他们发现对称的性质。接着将其中的蝴蝶图形框定放大,并用动画显示将此图形左右对折,让学生观察到此图形的左右部分是完全重合的,由此学生对什么是对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很容易理解对称轴的概念。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能顺利地学到知识。又如,在讲授《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时,如果用正方体实物,由于实物不透明,学生观察不方便。可利用计算机上的“几何画板”画一个透明的正方体,并给其六个面着不同的颜色,标上字母,再结合实物进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教学。学生们通过动手实验,发挥想象,开展讨论,感受并认识了正方体和它的各个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结果学生共得出11种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并能正确判断所给出的哪些平面图形能折叠成正方体。活动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
二、有利于学生学会获取知识
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网络上丰富的知识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例如,在讲授圆的知识时,布置学生上网查找“割圆术”的有关资料。结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知道了是刘微独创了割圆术,他计算的圆周率比德国的托勒密计算的精确一些,比古希腊阿基米德的方法更简单。又如,在讲授勾股定理的证明时,布置学生上网查找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结果,同学们都了解了包括我国古代的赵爽和刘徽的证法在内的至少五种以上的证明方法。学生都有猎奇获新的心理,正确的引导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有目的的漫游,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寻找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途径。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产生了自豪感。
三、有效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又枯燥,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考虑如何使课本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运用信息技术往往可以顺利收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无理数时,放几张有关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背景资料和人物介绍的幻灯片,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知道无理数的产生过程。又如,可利用“几何画板”演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直观地表现其“三线合一”的现象,让学生从感性上认清概念,加深记忆;还可运用“几何画板”指导学生自制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等积变形课件,引导他们推导面积计算公式,使数学思想方法更易于为学生掌握;象“垂线定理”、“圆心角、弧、弦、弦与弦心距关系定理”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方法证明的定理,可用“几何面板”动态地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信息技术的资源丰富、手段灵活、互动性强,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情景,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并提出探究的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学生利用校园网,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各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教师提供各种边数的正多边形,配上各种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平面镶嵌图案。学生在计算机上使用复制、粘贴、组合等图形处理方法,设计出各种各样很有创意的图案,培养了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最大程度地优化课堂的教与学,就能实现教学质量的腾飞。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