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低效低分仍是作文教学的主旋律,分析产生低效低分的原因,能为我们改进今后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作文教学;低效低分;原因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紧扣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做好对学生基本功培养和提高。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但我们的作文教學仍处于这样的状态:教师绞尽脑汁研究作文教学,学生从小学就开始进行作文训练,可到高中毕业时能写一手好文章的人却屈指可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无物,泛泛而谈;形式呆板,层次不清;语言啰嗦,缺少文采;题材陈旧,无创新意识。长期处于一种机械,被动、单调甚至是冷淡、厌恶的写作状态。面对如此低效低分的作文教学现状,我们有必要对以下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摸索出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现将这些问题的成因分析如下:
一、 忽视学生生活实际
作文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乏味,缺少时代感,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远离了生活。应试教育让学生的生活紧张而又一成不变,几乎关闭了学生参与生活的大门,更不用说主动去关注人生、自然、社会并积极投入思考。没完没了的作业,频繁的考试,让学生身不由己,很少有时间,有机会面对现实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对生活的感悟缺少激情。
其次,忽略了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学生从家庭、社会、电视、网络中接受到丰富的信息,也有不少的学生不缺素材,不缺生活、缺对素材、对生活的留心、观察、思考、感悟和创新。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关键环节,当然也就很难解决“无话可说”问题。
再次,教师命题随意,有时是课本中的作文题,有时是测试题中的作文题,有时是已考过的高考题,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不顾及学生的思想实际,造成学生有话说不出,有劲用不上。
二、 缺乏计划性,要求不具体
作文教学的计划性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但我们许多一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乏计划性,每次训练的目标模糊,不知道每个周,每学期训练的次数、内容和重点没能统筹安排、全面计划的进行作文教学。
大多数教师每次作文只能提出既全面又模糊的要求,从主旨材料到语言、结构、面面俱到,分散了可能集中在重点、突破点上的注意力,让学生顾此失彼,只能写出些“不求有亮点,但求无过失”文章来。让作文教学处于无序状态,随意性很大,导致多数学生怕写作文,最终导致作文收效甚微。
三、 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多年来,语文教师沿“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步骤,训练学生。训练形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学生没有写作兴趣。从小学到高中,就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说明、议论,周而复始。写一件事,必须是“最有意义的”,写一个人,必须是“最难忘的”等。单一的方式,单一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写作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 作文批改不到位
批改是作文教学中最费时间和精力的环节,是教师周期性对学生作文的一种评价。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阅读,去写评语。可不少教师,批改要么敷衍了事,要么什么都改,要么无关痛痒的评语,哪篇都适应。其实,放任自流脱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包大揽又会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痛不痒的批改又起不到训练的目的,难怪学生拿到作文本一看分数评语,然后就束之高阁。
另有教师评讲时往往批评否定多,鼓励赞赏少,对学生作文的标准,高要求,加深学生对写作的厌恶心理。可见批改方式失当会让学生觉得“写好写坏都一样”,挫伤了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无法写出好作文;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批改活动中,让他们自改或互改,并与教师批改相结合。
总之,目前作文教学低效低分的原因很多,不管怎样,探寻其原因,是为了今后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让我们一线教师带着这些原因分析去重新审视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开辟一条创新写作之路。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施 》中国人事出版社
关键词:作文教学;低效低分;原因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紧扣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做好对学生基本功培养和提高。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但我们的作文教學仍处于这样的状态:教师绞尽脑汁研究作文教学,学生从小学就开始进行作文训练,可到高中毕业时能写一手好文章的人却屈指可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无物,泛泛而谈;形式呆板,层次不清;语言啰嗦,缺少文采;题材陈旧,无创新意识。长期处于一种机械,被动、单调甚至是冷淡、厌恶的写作状态。面对如此低效低分的作文教学现状,我们有必要对以下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摸索出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现将这些问题的成因分析如下:
一、 忽视学生生活实际
作文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乏味,缺少时代感,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远离了生活。应试教育让学生的生活紧张而又一成不变,几乎关闭了学生参与生活的大门,更不用说主动去关注人生、自然、社会并积极投入思考。没完没了的作业,频繁的考试,让学生身不由己,很少有时间,有机会面对现实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对生活的感悟缺少激情。
其次,忽略了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学生从家庭、社会、电视、网络中接受到丰富的信息,也有不少的学生不缺素材,不缺生活、缺对素材、对生活的留心、观察、思考、感悟和创新。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关键环节,当然也就很难解决“无话可说”问题。
再次,教师命题随意,有时是课本中的作文题,有时是测试题中的作文题,有时是已考过的高考题,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不顾及学生的思想实际,造成学生有话说不出,有劲用不上。
二、 缺乏计划性,要求不具体
作文教学的计划性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但我们许多一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乏计划性,每次训练的目标模糊,不知道每个周,每学期训练的次数、内容和重点没能统筹安排、全面计划的进行作文教学。
大多数教师每次作文只能提出既全面又模糊的要求,从主旨材料到语言、结构、面面俱到,分散了可能集中在重点、突破点上的注意力,让学生顾此失彼,只能写出些“不求有亮点,但求无过失”文章来。让作文教学处于无序状态,随意性很大,导致多数学生怕写作文,最终导致作文收效甚微。
三、 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多年来,语文教师沿“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步骤,训练学生。训练形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学生没有写作兴趣。从小学到高中,就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说明、议论,周而复始。写一件事,必须是“最有意义的”,写一个人,必须是“最难忘的”等。单一的方式,单一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写作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 作文批改不到位
批改是作文教学中最费时间和精力的环节,是教师周期性对学生作文的一种评价。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阅读,去写评语。可不少教师,批改要么敷衍了事,要么什么都改,要么无关痛痒的评语,哪篇都适应。其实,放任自流脱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包大揽又会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痛不痒的批改又起不到训练的目的,难怪学生拿到作文本一看分数评语,然后就束之高阁。
另有教师评讲时往往批评否定多,鼓励赞赏少,对学生作文的标准,高要求,加深学生对写作的厌恶心理。可见批改方式失当会让学生觉得“写好写坏都一样”,挫伤了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无法写出好作文;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批改活动中,让他们自改或互改,并与教师批改相结合。
总之,目前作文教学低效低分的原因很多,不管怎样,探寻其原因,是为了今后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让我们一线教师带着这些原因分析去重新审视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开辟一条创新写作之路。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施 》中国人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