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理论的混合型网络课程设计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21211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课程是当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形式,在网络课程盛行的今天,如何将网络课程与面授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做好一门实用的网络课程的设计,成为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之一。文章从活动理论的视角出发,基于活动理论的关注要素以及活动流程,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混合型网络课程设计研究,对于课程中的活动要素以及活动过程进行了分析解构,以活动理论的视角阐述了混合型网络课程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关键词:活动理论;网络课程;混合型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53-04
  一、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信息化教学,网络课程是目前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自身教学与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许多高校都踊跃展开网络课程的建设。
  网络课程的质量如何来保障,如何将网络课程更好地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当下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热点内容。在网络课程热、MOOC热的大背景下,混合型网络课程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思路,在混合型网络课程的设计内容中,对于学习者影响较为深远的内容便是网络课程中的活动设计。本文从活动理论的视角出发,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对网络课程的结构以及课程的混合型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
  二、活动理论概述
  活动理论源于康德与黑格尔的古典哲学,并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由维果斯基提出[1]。
  活动理论视角中的活动体系主要含三个核心要素:主体、客体、共同体。主体指的是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活动的主体为学生,主体分析通常是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客体通常是指学习目的,是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能够达到的目标,对活动的客体进行分析设计时通常需要根据学习者特征来进行。共同体是指在活动的过程中,除主体之外的其他学习者、教师以及教辅人员,在网络课程的活动进行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设计使学习者的情感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活动理论还强调三个次要成分的设计:工具、规则、劳动分工。活动理论认为人类活动是通过工具作为中介的[2],工具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为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提供支持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支持;规则在活动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制约”,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离不开规则的制约,有效的规则对于学习者可以起到督促及管理的良性作用;劳动分工在活动过程中主要指任务分工,明确的任务分工在学习共同体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活动理论指导下混合型网络课程设计
  混合型网络课程是在近年来网络课程热的大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能够将网络课程与实际面授教学进行融合的网络课程形式,混合型网络课程设计要素如图1所示,大体上可以分为面授主导型、MOOC主导型两类。
  面授主导型混合式网络课程活动过程如图2所示,学习者和教师进行的大部分学习以及教学活动主要在面授课堂上进行,线下的面授课程承担了主要教学任务,线上的MOOC课程为教学服务,主要来提供契合实际教学需求的知识点讲解。
  MOOC主导型混合式网络课程活动过程如图3所示,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活动在线上MOOC平台中进行,MOOC平台承担了主要教学任务,为学生主要活动场所。线下的面授课程为MOOC课程服务,解决学习者在学习MOOC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现代教育技术》MOOC设计研究
  1.《现代教育技术》 MOOC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为师范院校本科生以及教育硕士的公共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广大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理念,并为教师在信息时代掌握信息化的教学技能以及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将信息技术结合课程特点,更为有效地融入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质量,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现代教育技术》MOOC结构解析
  《现代教育技术》MOOC线上课程主要包括公告、学习计划安排、评分标准、课件、测验与作业、考试、讨论区七大模块[3]。
  公告模块主要包含四部分:学习进度提醒、课程公告、即将到期、最近更新。学习进度提醒主要内容是学习者最近一次离开课程学习时,所学习的内容进度提醒;课程公告主要包含作业发布与相关说明、开课公告(学习内容、学习建议);即将到期部分主要包括单元作业截止提交时间提醒以及单元测验截止提交时间提醒;最近更新部分主要包括学习辅助课件以及拓展性学习资源更新提醒。
  学习计划安排模块主要包含学习内容发布日期及测验安排、单元作业日期安排、互评作业日期安排、期末考试日期安排。学习内容发布日期及测验安排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内容、周次、内容发布日期、测验发布日期以及测验截止日期安排;單元作业日期安排主要包括各单元作业发布时间以及作业提交截止时间安排;互评作业日期安排主要包括各单元互评作业开始日期以及互评截止日期安排;期末考试日期安排主要包括期末考试开始日期、试卷提交截止日期、主观题互评日期、主观题互评截止日期以及成绩公布日期。
  评分标准模块主要涉及《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进行成绩认定时所依据的评分细则。
  课件模块主要内容包括各章节中的视频资源以及文档资源,其中视频资源以微课视频为主,文档资源以PPT课件为主。
  测验与作业模块主要包括测验截止时间、有效分数、有效提交次数。在测验与作业模块中含有进入各单元测验的入口,学生可以通过各入口分别进入每个单元的测试。
  考试模块主要包含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当期中或期末考试开始时,学生可以进入考试栏目进行考试,并且可以查看教师设置的考试相关信息。
  讨论区模块主要包括综合讨论区(不限主题)、教师答疑区(关于作业、测试、课件内容等对教师的提问)、测验作业讨论区(主题一般与测验、作业相关)、课堂交流区(主要是在课件学习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讨论)、作业与在线考试成绩申诉区(包括对于作业成绩以及考试成绩的申诉讨论)。   3.《现代教育技术》MOOC活动分析
  (1)活动主体分析
  从活动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于《现代教育技术》MOOC的主体分析即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原有知识基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分析。
  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分析:处于本阶段的学生,在进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之前需具备相关信息技术软件的基础知识,例如Word、PPT、Camtasia Studio,并且具备基本的软件下载、安装能力以及文档格式转换的基础能力。
  认知能力分析: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学习的学习者多为师范院校本科生、教育硕士、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处于此阶段的学习者身心较为成熟,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外部动机减弱,内部成就动机增强,具备进行独立学习的条件,并且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2)活动客体分析
  活动理论的观点认为对于活动的客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指对学习目标的分析,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學习者能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能够理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内涵以及规律,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对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有所熟悉。
  过程与方法:学习者在经过课程的学习之后,需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时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数字媒体进行教学的辅助。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者在课程学习后,能够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前景有自己的了解,并且学习者在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能够更新传统教学理念,逐渐具备信息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有意识地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改善教学方法,展开科研。
  (3)活动共同体分析
  活动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体验,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设计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在线交互以及情感体验。在《现代教育技术》MOOC课程中,对于学习者而言,每位学习者都包含在两个共同体中,一是线下面授课程中的实体共同体,二是由网络构成的虚拟共同体中。在这两大共同体之中,参与学习及教学活动的主要人员包括MOOC讲授教师、面授课程讲授教师、学习者群体、助教人员。在共同体中,各种角色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共同影响以及建构着《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庞大的社区。
  (4)活动的工具中介
  硬件环境:学习者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时,所需的硬件环境主要包括能够登录课程的终端(电脑、手机、平板设备)、《现代教育技术》参考书。
  软件环境:学习者的软件资源主要有良好的网络环境,课程的视频资源,文档资料以及网络中的大量非结构化拓展学习资源。
  (5)活动规则
  在课程活动进行过程中,学习者需要服从课程管理者的安排,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测验内容并及时提交。在参与讨论或发起主题讨论时,学习者需根据主题的区别进入相应的主题讨论区参与讨论,并且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6)活动分工
  教师角色: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中,MOOC讲授教师主要完成的工作是线上课程讲授,面授课程中的讲授教师主要完成的任务是针对学生在MOOC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助教角色:助教在课程的进行中作为学习者的引导者,需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将学习者的问题反映给主讲教师,并且协调主讲教师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课程后台的维护工作。
  学习者角色:学习者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按时完成相应单元课程的学习,并且按要求完成单元作业的提交,完成单元测验以及互评作业,按时参加期中、期末测验,每周需参加面授课程,并且参与课程的讨论。
  4.《现代教育技术》MOOC活动过程
  (1)准备工作
  课程的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任务分析、学习共同体构建、任务分工设计[4]。
  学习任务分析指在分析学习者的原有知识以及认知能力基础之上,为学习者设计适应学习者特征的学习任务;学习共同体构建指为学习者创建一个良好的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者需明确学习共同体中的角色有哪些,可以从何处获得帮助及支持;良好的任务分工设计可以使各种角色各司其职,保障活动高效进行。
  (2)实施过程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习者首先阅读课程介绍,在了解学习目标以及任务之后,进入课程的学习。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界面中会出现一个问题,学习者需要直接作答,完成后系统会直接给予学习者反馈,用来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保障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同时,学习者可以实时地进行讨论,遇到问题之后,在教学视频观看的界面具有直达讨论区的入口,学习者可以自如地在讨论区直接进行相应主题的讨论,寻求教师以及同学的帮助,学习完每一单元之后需要完成单元测验,部分单元含有学习者需完成的单元作业,除此之外,学习者还需进行期中期末测试以及完成互评作业。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按时参加面授课程,在面授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完成在MOOC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答,面授课程与MOOC课程交叉进行,这种方式可以保障学生学习的效率,能够有效防止学习者在学习MOOC的过程中出现辍学等问题。
  (3)评价活动
  活动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探究活动,指导学习评价的设计要在关注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来进行测评。在《现代教育技术》MOOC中,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进行测评,具体权重如表1所示。
  五、结束语
  如今,我们已步入了信息时代,网络课程层出不穷,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参与网络课程的建设,然而,网络课程是否能够促进教学?混合型网络课程为网络课程的有效应用提供了解决路径。本文的研究主要从活动理论的视角出发,进行了混合型网络课程的设计探究,对《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型网络课程结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混合型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有部分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葛文双,傅钢善.基于活动理论的网络学习活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公共课活动案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8(3):50-64.
  [2]项国雄,赖晓云.活动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5(6):9-14.
  [3]中国大学MOOC.现代教育技术[DB/OL].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SNNU-1001517001#/info.
  [4]刘清堂,叶阳梅,朱珂.活动理论视角下MOOC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4):99-105.
  [5]中国大学MOOC.现代教育技术[DB/OL].http://www.icourse163.org/learn/SNNU-1001517001?tid=1001751008#/learn/score.
  (编辑:鲁利瑞)
其他文献
10月31日,首届“全国幼儿教师集体教育活动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教师代表齐聚京城,在金秋十月尽享收获的喜悦。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3240名教师参加,共提交作品3954篇,作品内容涉及幼儿园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其中来自各地幼儿园园长热心推荐的优秀作品达354篇,累计评析作品超过4万次。其中安康网主题文章《为参赛老师鼓掌加油》上线两个星
说起我的妈妈,哎,怎么说呢?她可真是个矛盾体!  她是个很唠叨的女人。我整天听她说:“宝贝,作业都写完了吗?拿出来让我检查一下。英语读了吗?复习资料读了吗?卷子做了吗?练习题做了吗?口算做了吗?字练了吗?书看了吗……”总之,她好像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早上,她去上班,出门时对我说:“宝贝,记得把水杯带上,天热了,多喝水。记得把门锁好,路上注意安全……”  她这么好唠叨,但又总是忘事。有时,她一转身
摘 要:文章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或者手持设备,结合相应软件,替代电子白板中的部分功能,为经济落后地区的交互式教学提供另一种解决方案。作者首先确立替代系统硬件,主要从手写板、绘图板、大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笔形鼠标当中进行选取。然后确立替代系统软件,选用合适的软件来模拟电子白板的多项功能,包括板书手写、标注、页面回放、照相机、放大镜、幕布、探照灯、板擦、录像教学过程、教师互动等,并实践其设
摘 要:“互联网 ”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向学校教育渗透。本文围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相关热议论题,结合课堂应用与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功能。分析表明课堂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会产生不同影响。课堂教学应理性处理和积极应对教育生态的新变化,秉持开放姿态和价值坚守,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  关键词:
摘 要: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包括: 指导学校制定并有效执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与发展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是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聚焦课堂应用是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的主线,“简单实用”是培训课程开发的根本原则,混合培训是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深度融合;路径与策
6月17日,以“变革中的教师教育——技术与创新”为主题,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指导,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教师教育国际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国内外教育专家,各级教研、教师培训机构及
这学期,科学老师要求我们每位同学养蚕。于是,我让爸爸帮我从网上购买了几条小蚕。小蚕刚来我家时,身体黑黑的、瘦瘦的,长着细细短短的、几乎看不见的绒毛,十分可爱。我喜欢摸摸它们、捏捏它们,但每次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们捏死了。  一天天过去了,它们慢慢长大了,身体变得白白胖胖的,十几条小短腿慢慢地移动着,好玩极了!这时,我总喜欢挑一只胖蚕捏着,用手拨拨它的小短腿,只见它一会儿肚皮朝天,一会儿
大家好!我叫家城,是一个瘦瘦的男生。我的个头既不算低也不算高,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吧。我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特别直的鼻子下面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我经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弄得老爸哑口无言。哈哈,我的优点一是反应比较快,二是字写得很漂亮,还有我最喜欢绘画和看书。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完了自己的优点下面也该说说缺点了。  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关于自己的体型:太瘦啊!简直可以用麻秆来形容了,
摘 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文章以《工程设计概论》课程为例,对线上资源、线下课堂进行改革,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阐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及实践应用。并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经实践应用证明教学成效明显,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形成一门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色课程。   关键词:线上线下;
摘 要:苏州教育E卡通是苏州推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苏州教育E卡通的功能建设情况以及应用效果。苏州教育E卡通以其广泛的使用范围、完善的支付功能、便捷的应用方式为全市中小学师生以及家长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在国内具有一定的领先和带头作用。进一步优化结算机制,提高苏州教育E卡通的运用深度将有助于今后苏州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苏州E卡通;教育信息化;效果调研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