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有创业,才能改变现状
2001年,刘利云初中毕业后就到广东打工,那时他刚满16岁。很多同龄的城里孩子还在父母身边撒娇,但刘利云却开始独自面对生活。
刘利云是湖南衡阳人,在家是老大,有一个妹妹。父亲是村里极少的高中生,曾任村会计。但父亲为人老实,没有心计,曾因一件小事陷入流言蜚语中,解释不清,父亲一气之下辞了职,跟着刘利云姑爷在外打工。家里建房、兄妹俩上学花销很大,加上刘利云母亲身体不太好,一直欠债,直到两年前才还清。
刘利云想着打工能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每天在工厂重复着上班、下班、吃饭、睡觉的枯燥生活,对于自己的未来他没有多思考,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业余时间刘利云喜欢看书,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看书的兴趣从休闲类转到了财经类杂志。2005年他接触《创业》,书中的内容虽然看不大懂,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随着见识的增长,他的内心深处有了一个梦:自己创业。
梦想要变成现实,谈何容易?自己读书少,年龄小,经验没有,虽说在书本上学习到不少的创业知识,但自己从未亲自动手做过一样事情,刘利云对创业充满了深深的恐惧。眼看时间一年一年流逝,刘利云的内心非常痛苦:他渴望靠创业来改变现状,但又怕失败,不敢贸然动手。怎么办?是放手一博,还是安于现状,刘利云迟迟没有勇气来做决断。
2006年7月,妹妹秋萍也来到广东打工,先后转过好几个厂,挣的钱却很少。2010年春节后,妹妹在一家品牌服装店卖衣服,从早站到晚,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看到妹妹如此辛苦,刘利云既心疼又自责。就在此时,创业的念头再一次从心里蹦发出来:我一定要创业,改变自己和妹妹的处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把创业的想法告诉妹妹,秋萍很高兴,全力支持他,兄妹俩商议好,等哥哥学到一技之长,秋萍就辞工,俩人齐心协力创业。
下决心学做黄金饼,兄妹俩共同创业见成效
早在二年前,刘利云就选好了项目——“谢氏黄金饼”,他也曾多次打电话与谢国鹏沟通过,这两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去学习技术,但他一直在关注“黄金饼”。
2010年5月28日,《创业》杂志社举办的第六届创业年会在广东韶关召开,刘利云见到了谢国鹏老师。见到朴实真诚的谢老师,刘利云没有问烤饼味道怎样,难不难学,赚不赚钱,他只问了一句:“我只有一万块,够不够?”谢老师回答:“够!但要找个帮手,而且很辛苦。”
朴实的回答让刘利云看清了谢老师的为人,跟着他学技术肯定错不了。年会结束后,刘利云返回东莞,办好了辞工手续,带着对创业的憧憬,千里迢迢到了湖北黄石,这一次他义无反顾,志在必得。
经过25天认真的学习,刘利云掌握了黄金饼和现磨豆浆制作技术,于7月6日返回东莞常平,开始寻找门面。可连着找了多个都不理想,不是位置太偏,就是租金太贵。一个多月后,他终于在一菜市场门口找了间20平方米的门面,月租金500元,租金一月一交,收取一月的房租押金。
门面租好了,必需的设备也添置好了,可余下的钱不多了,同时经营黄金饼和豆浆可能会造成资金短缺,所以刘利云选择先做相对简单且利润高的豆浆。
9月26日,开业第一天,早上5点半兄妹俩就做好了准备,陆续有人来买豆浆,因为豆浆是现磨,味道比传统的豆浆鲜香、浓郁,口感好,许多顾客都说从来没喝过这样好喝的豆浆。1元一杯,价格合理,第一天仅三个小时,就卖出130杯豆浆,收入130元。
小小的成绩给了兄妹俩莫大的鼓舞,刘利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连续十多天,豆浆生意稳定。10月13日,刘利云增加烤饼,卖饼的第一天,就收入180元。
刘利云主要做的是菜饼、鸡蛋饼和千层饼,菜饼鸡蛋饼1元钱一个,千层饼5元一斤。兄妹俩做了分工,刘利云做饼,妹妹秋萍卖豆浆、切饼、收钱,秋萍态度热情,做事认真,顾客都很喜欢她。即使是生意忙,或者饼没出锅,顾客也愿意等上几分钟。
买饼的顾客大都是来菜市场买菜的居民,有的顺路带早餐回家。以前这里没有饼,吃惯了包子馒头的顾客,正好换个口味。加之黄金饼味道好,很多顾客成了回头客。10月31日,营业额突破350元。
做饼很辛苦,早上3点多就得起床做准备,做好第一锅饼,正好赶上早上的营业时间。从6点半到11点半,营业结束,收拾打扫后关门吃午饭,下午晚上除了做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就可以休息了。
现在刘利云的黄金饼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往往是饼一出锅就被“抢”光,还有不少的顾客等,俩人忙得团团转,饼还是做不过来,放走了不少的顾客。
刘利云做饼一个月,纯收入4000元。虽说生意才刚起步,经验还不足,收入也不高,但自己从中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
从胆怯到开店,刘利云经历了迷茫、恐惧和喜悦,对此他深有感触:“当初我把创业想得太复杂,缺少自信心,总不敢跨出第一步。其实,创业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难,只要选对项目,用对方法,加上自己百分百的努力,就会成功。”
谢氏黄金饼(包括现磨港式豆浆)学习费用2800元,现磨港式豆浆技术可函授,费用800元。
《创业》监督电话:023-67537097
谢国鹏电话:13872114400
2001年,刘利云初中毕业后就到广东打工,那时他刚满16岁。很多同龄的城里孩子还在父母身边撒娇,但刘利云却开始独自面对生活。
刘利云是湖南衡阳人,在家是老大,有一个妹妹。父亲是村里极少的高中生,曾任村会计。但父亲为人老实,没有心计,曾因一件小事陷入流言蜚语中,解释不清,父亲一气之下辞了职,跟着刘利云姑爷在外打工。家里建房、兄妹俩上学花销很大,加上刘利云母亲身体不太好,一直欠债,直到两年前才还清。
刘利云想着打工能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每天在工厂重复着上班、下班、吃饭、睡觉的枯燥生活,对于自己的未来他没有多思考,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业余时间刘利云喜欢看书,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看书的兴趣从休闲类转到了财经类杂志。2005年他接触《创业》,书中的内容虽然看不大懂,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随着见识的增长,他的内心深处有了一个梦:自己创业。
梦想要变成现实,谈何容易?自己读书少,年龄小,经验没有,虽说在书本上学习到不少的创业知识,但自己从未亲自动手做过一样事情,刘利云对创业充满了深深的恐惧。眼看时间一年一年流逝,刘利云的内心非常痛苦:他渴望靠创业来改变现状,但又怕失败,不敢贸然动手。怎么办?是放手一博,还是安于现状,刘利云迟迟没有勇气来做决断。
2006年7月,妹妹秋萍也来到广东打工,先后转过好几个厂,挣的钱却很少。2010年春节后,妹妹在一家品牌服装店卖衣服,从早站到晚,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看到妹妹如此辛苦,刘利云既心疼又自责。就在此时,创业的念头再一次从心里蹦发出来:我一定要创业,改变自己和妹妹的处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把创业的想法告诉妹妹,秋萍很高兴,全力支持他,兄妹俩商议好,等哥哥学到一技之长,秋萍就辞工,俩人齐心协力创业。
下决心学做黄金饼,兄妹俩共同创业见成效
早在二年前,刘利云就选好了项目——“谢氏黄金饼”,他也曾多次打电话与谢国鹏沟通过,这两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去学习技术,但他一直在关注“黄金饼”。
2010年5月28日,《创业》杂志社举办的第六届创业年会在广东韶关召开,刘利云见到了谢国鹏老师。见到朴实真诚的谢老师,刘利云没有问烤饼味道怎样,难不难学,赚不赚钱,他只问了一句:“我只有一万块,够不够?”谢老师回答:“够!但要找个帮手,而且很辛苦。”
朴实的回答让刘利云看清了谢老师的为人,跟着他学技术肯定错不了。年会结束后,刘利云返回东莞,办好了辞工手续,带着对创业的憧憬,千里迢迢到了湖北黄石,这一次他义无反顾,志在必得。
经过25天认真的学习,刘利云掌握了黄金饼和现磨豆浆制作技术,于7月6日返回东莞常平,开始寻找门面。可连着找了多个都不理想,不是位置太偏,就是租金太贵。一个多月后,他终于在一菜市场门口找了间20平方米的门面,月租金500元,租金一月一交,收取一月的房租押金。
门面租好了,必需的设备也添置好了,可余下的钱不多了,同时经营黄金饼和豆浆可能会造成资金短缺,所以刘利云选择先做相对简单且利润高的豆浆。
9月26日,开业第一天,早上5点半兄妹俩就做好了准备,陆续有人来买豆浆,因为豆浆是现磨,味道比传统的豆浆鲜香、浓郁,口感好,许多顾客都说从来没喝过这样好喝的豆浆。1元一杯,价格合理,第一天仅三个小时,就卖出130杯豆浆,收入130元。
小小的成绩给了兄妹俩莫大的鼓舞,刘利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连续十多天,豆浆生意稳定。10月13日,刘利云增加烤饼,卖饼的第一天,就收入180元。
刘利云主要做的是菜饼、鸡蛋饼和千层饼,菜饼鸡蛋饼1元钱一个,千层饼5元一斤。兄妹俩做了分工,刘利云做饼,妹妹秋萍卖豆浆、切饼、收钱,秋萍态度热情,做事认真,顾客都很喜欢她。即使是生意忙,或者饼没出锅,顾客也愿意等上几分钟。
买饼的顾客大都是来菜市场买菜的居民,有的顺路带早餐回家。以前这里没有饼,吃惯了包子馒头的顾客,正好换个口味。加之黄金饼味道好,很多顾客成了回头客。10月31日,营业额突破350元。
做饼很辛苦,早上3点多就得起床做准备,做好第一锅饼,正好赶上早上的营业时间。从6点半到11点半,营业结束,收拾打扫后关门吃午饭,下午晚上除了做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就可以休息了。
现在刘利云的黄金饼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往往是饼一出锅就被“抢”光,还有不少的顾客等,俩人忙得团团转,饼还是做不过来,放走了不少的顾客。
刘利云做饼一个月,纯收入4000元。虽说生意才刚起步,经验还不足,收入也不高,但自己从中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
从胆怯到开店,刘利云经历了迷茫、恐惧和喜悦,对此他深有感触:“当初我把创业想得太复杂,缺少自信心,总不敢跨出第一步。其实,创业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难,只要选对项目,用对方法,加上自己百分百的努力,就会成功。”
谢氏黄金饼(包括现磨港式豆浆)学习费用2800元,现磨港式豆浆技术可函授,费用800元。
《创业》监督电话:023-67537097
谢国鹏电话:138721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