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庄是农民世代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农村经济活动的基本空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农民安居乐业、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生态环境改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面对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与居住环境较差、精神生活相对匮乏之间形成强烈反差的现实状况,下大力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环境污染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问题成为很多乡村的困扰。
最近3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改善人居环境之要义
去年10月,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浙江召开,会上,汪洋副总理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重要批示和李克强总理对此次会议的重要批示。
习近平指出,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李克强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村庄是农民世代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农村经济活动的基本空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农民安居乐业、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汪洋副总理表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省兰考县考察指导工作时,从保障现代化事业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高度,再次强调不能让农业现代化掉了队,不能让新农村建设掉了队。
当前我国的城乡差距,除了体现在收入之外,更明显的是反映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这又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这种城乡面貌的鲜明反差,与全面小康的要求很不对称。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而我国大部分国土面积在农村,65%人口的家在农村,近半人口还常住在农村,森立、草原、河流、湿地等生态屏障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农村。很显然,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林茂粮丰的自然景观,还要有路畅灯明、水清塘净、村容整洁的宜居环境。
特别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如火如荼发展的当下,让农村居民享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宜居宜业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人口均衡合理分布。
致力打造“升级版”农村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农村面积大、分布广,较其他经济发达省份,建设美丽宜居的农村,河南更显得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各地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都要加大整治力度,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2014年1月9日,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作出具体安排,明确近期做什么、长远搞什么,分类提出整治办法和美化环境的要求,有序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不要大拆大建,不要不顾经济条件大把花钱。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保护传承乡土文化,把乡情美景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头绪多,任务重。我们要紧紧围绕目前农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危、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以保住房安全、净化环境、硬化道路、美化村庄等‘两保三化’为重点,坚持不懈,扎实推进,努力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4月16日,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在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指出。
其中,保住房安全和保饮水安全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底线,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路线战略的应有之义。据统计,目前,河南农村还有112万户危房需要改造,有1380万人饮水安全需要解决。
净化环境、净化道路、美化村庄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中心任务。一个时期以来,大家对农村的印象是,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许多农村住房建得很漂亮、很气派,屋里现代化的家电一应俱全,门外却“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苍蝇乱飞”,屋内屋外两个天地。
“到2020年,我们将基本上完成现存农村危房的改造,让农民住房放心房,并确保2015年底之前完成剩余人口的饮水安全任务。”邓凯说。“我们要普遍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因地制宜地开展垃圾和污水处理;加强农村家庭宅院、村庄公共空间整治,规范农业生产废弃物和秸秆回收利用,做好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要加快推进农村道路‘乡村畅通’工程,将其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对村村通、连村道路该拓宽就拓宽,该整修就整修,该提高就提高,同时因地制宜做好通组、通户道路的硬化工作。”
邓凯强调,在搞好环境整治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比如开展街道、庭院绿化,打造绿化景观街道,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路灯,抓好农村河道综合治理,改善农村河道水环境等,注重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保持田园风光,打造“升级版”的农村。
一场新的农村变革
当前,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化加快发展的新时期,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力度加大,农村人口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农村发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一些村庄可能会逐渐萎缩甚至消亡。
邓凯指出,要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的要求推进以县为单元的农村发展规划,对于可能发展壮大的村庄,要明确长远目标和年度计划,开展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可能萎缩消亡的村庄,主要是进行环境净化。
另外,河南农村面积大,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民俗风情都有较大不同,改善人居环境不能采取一种模式搞齐步走、一刀切,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比如平原村庄是全省农村的主体,要着力在净化环境上下功夫,全面清理各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山区、丘陵村庄要依托自然的地形地貌,着力在村庄道路整修硬化上下功夫,鼓励利用当地资源建设方便易行的安全道路。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主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用。具体工作安排部署要广泛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干什么,什么时候干,采取什么方式干,干到什么程度,都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让群众说了算,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要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努力用简便的办法、较低的成本取得较好的成果。”邓凯说。
进行农村环境改造,资金自然不可或缺。目前,河南已经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建立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村内道路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清洁工程、沼气工程、农村改厕等稳定投入机制,并不断增加投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三分建,七分管”。要想方设法做好公用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做到有人建、有人管理,有人养护,让农民群众能够长期受益,坚决避免“今年建,明年修,后年坏”的现象。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场新的农村变革,必须与农村发展协调推进,面临的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既要鼓起打攻坚战的勇气,又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决不能有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慢不得急不得更拖不得。”邓凯说,目前,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选择工作基础较好、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的3个省辖市和18个县(市)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示范点,目的在于创造经验、闯出路子、整体示范,为全省工作提供借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面对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与居住环境较差、精神生活相对匮乏之间形成强烈反差的现实状况,下大力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环境污染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问题成为很多乡村的困扰。
最近3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改善人居环境之要义
去年10月,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浙江召开,会上,汪洋副总理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重要批示和李克强总理对此次会议的重要批示。
习近平指出,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李克强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村庄是农民世代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农村经济活动的基本空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农民安居乐业、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汪洋副总理表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省兰考县考察指导工作时,从保障现代化事业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高度,再次强调不能让农业现代化掉了队,不能让新农村建设掉了队。
当前我国的城乡差距,除了体现在收入之外,更明显的是反映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这又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这种城乡面貌的鲜明反差,与全面小康的要求很不对称。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而我国大部分国土面积在农村,65%人口的家在农村,近半人口还常住在农村,森立、草原、河流、湿地等生态屏障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农村。很显然,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林茂粮丰的自然景观,还要有路畅灯明、水清塘净、村容整洁的宜居环境。
特别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如火如荼发展的当下,让农村居民享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宜居宜业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人口均衡合理分布。
致力打造“升级版”农村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农村面积大、分布广,较其他经济发达省份,建设美丽宜居的农村,河南更显得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各地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都要加大整治力度,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2014年1月9日,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作出具体安排,明确近期做什么、长远搞什么,分类提出整治办法和美化环境的要求,有序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不要大拆大建,不要不顾经济条件大把花钱。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保护传承乡土文化,把乡情美景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头绪多,任务重。我们要紧紧围绕目前农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危、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以保住房安全、净化环境、硬化道路、美化村庄等‘两保三化’为重点,坚持不懈,扎实推进,努力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4月16日,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在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指出。
其中,保住房安全和保饮水安全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底线,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路线战略的应有之义。据统计,目前,河南农村还有112万户危房需要改造,有1380万人饮水安全需要解决。
净化环境、净化道路、美化村庄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中心任务。一个时期以来,大家对农村的印象是,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许多农村住房建得很漂亮、很气派,屋里现代化的家电一应俱全,门外却“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苍蝇乱飞”,屋内屋外两个天地。
“到2020年,我们将基本上完成现存农村危房的改造,让农民住房放心房,并确保2015年底之前完成剩余人口的饮水安全任务。”邓凯说。“我们要普遍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因地制宜地开展垃圾和污水处理;加强农村家庭宅院、村庄公共空间整治,规范农业生产废弃物和秸秆回收利用,做好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要加快推进农村道路‘乡村畅通’工程,将其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对村村通、连村道路该拓宽就拓宽,该整修就整修,该提高就提高,同时因地制宜做好通组、通户道路的硬化工作。”
邓凯强调,在搞好环境整治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比如开展街道、庭院绿化,打造绿化景观街道,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路灯,抓好农村河道综合治理,改善农村河道水环境等,注重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保持田园风光,打造“升级版”的农村。
一场新的农村变革
当前,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化加快发展的新时期,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力度加大,农村人口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农村发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一些村庄可能会逐渐萎缩甚至消亡。
邓凯指出,要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的要求推进以县为单元的农村发展规划,对于可能发展壮大的村庄,要明确长远目标和年度计划,开展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可能萎缩消亡的村庄,主要是进行环境净化。
另外,河南农村面积大,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民俗风情都有较大不同,改善人居环境不能采取一种模式搞齐步走、一刀切,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比如平原村庄是全省农村的主体,要着力在净化环境上下功夫,全面清理各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山区、丘陵村庄要依托自然的地形地貌,着力在村庄道路整修硬化上下功夫,鼓励利用当地资源建设方便易行的安全道路。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主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用。具体工作安排部署要广泛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干什么,什么时候干,采取什么方式干,干到什么程度,都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让群众说了算,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要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努力用简便的办法、较低的成本取得较好的成果。”邓凯说。
进行农村环境改造,资金自然不可或缺。目前,河南已经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建立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村内道路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清洁工程、沼气工程、农村改厕等稳定投入机制,并不断增加投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三分建,七分管”。要想方设法做好公用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做到有人建、有人管理,有人养护,让农民群众能够长期受益,坚决避免“今年建,明年修,后年坏”的现象。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场新的农村变革,必须与农村发展协调推进,面临的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既要鼓起打攻坚战的勇气,又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决不能有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慢不得急不得更拖不得。”邓凯说,目前,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选择工作基础较好、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的3个省辖市和18个县(市)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示范点,目的在于创造经验、闯出路子、整体示范,为全省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