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很少。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资源不足,其中26个国家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达40个。21世纪淡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淡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全球淡水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对水资源需求有差异,这正是人类实施跨流域调水的原因所在。
二、跨流域调水的利与弊
从洛杉矶成长为美国第三大城市,到造成咸海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从改善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生态环境,到造成澳大利亚高山大河的萎缩,想给世界大型调水工程的利弊下一个简单的定论非常困难。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南部,北部气候湿润、洪水频频,南部却天旱地裂,是名副其实的“阳光地带”。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兴建于1960年,在调水量、调水距离、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调水工程,也是调水工程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典型案例。
1973年,加州调水主体工程完工,1990年达到设计输水能力。后来,加州又继续兴建大大小小的调水工程。得益于这些长距离调水工程,加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出现了灌溉面积达2 000多万亩的良田,受益人口达2 300万。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全州经济实力跃居美国第一。
南加州得到北水的滋润而繁荣起来是有代价的,“北水南调”工程建成后人们发现,由于截取了原来流向旧金山湾区的大量水源,湾区内累积失去太多洁净水的调剂后,导致水体质量变差,海湾生物数量减少,海湾附近地区土地盐碱化……
澳大利亚的雪山调水工程包括7座水电站、16座坝、2座泵站、225km输水管道和隧洞以及附属设施。水库总库容84.8亿立方米,有效库容70亿立方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74万kW,年发电量50亿kW·h,占澳大利亚东南部电网容量的17.8%。雪山调水工程于1949年开工,1974年全部建成运行。每年提供工农业用水量23.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6万公顷。可以说,这项工程提供的水与电力在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功甚伟。但如此庞大的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上游的森林极易在开发过中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而城市与农业排出的污水又严重威胁着宝贵的水源。由于干旱少雨,气温高及适应水体中的有机体繁殖,水体很容易发生富营养化,从而导致蓝藻(此种藻类带有毒性)迅速生长蔓延,1991年大规模蓝藻爆发,致使新南威尔士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由此可见,跨流域调水是利还是弊不是简单的一个结论,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承认它帮助人类更好的利用自然不可或缺,但也无法否认它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
三、跨流域调水与自然和谐共存
从全球思维看,跨流域调水大多利大于弊,所以依旧被人类所需要。但在日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每一个地方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同时,也要对跨流域调水带来的问题加以预防。在这方面,澳大利亚就是个不错的例子。
雪山调水工程供水系统中有诸多水库,它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保证这些蓄水工程不受淤积的威胁,必须切实防止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破坏了农田和草场的生产力,并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联邦政府极为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他们将雪山工程的资源辟为国家公园,公园内除供游人观光外,不发展其它产业。为保护植被,游览只能在特定通道上行走,这种通道实际是高于地面的小便桥。在农牧区,政府规定坡度陡于18°的坡地禁止耕种。正是由于一贯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严格保护森林植被,雪山调水工程的各水库及输水河道和渠道,淤积量很小。如休姆水库自1936年第一期工程投入运行以来,60余年水库淤积量还不足总库容的1%。
1991年大规模蓝藻爆发,致使新南威尔士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自那以后,建立了一个全民监测蓝藻的网络。少年儿童也投入到这一工作中,他们在教师的辅导下,经常观察周围水体中生物生长情况,观察水的透明度,所收集的信息对防止蓝藻爆发起了很好的作用。阻止蓝藻生长的有效办法是减少有机物进入水体,为此,沿河岸修筑了拦截板,阻止落叶、枯草被卷入水中。另外,严格禁止未经处置的污水排入河道,是保护水质、防止蓝藻生长的一个重要措施。现在各州已把引水量与其污水处理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处理污水能力强的地区将会在供水方面得到优惠。
正因如此,庞大如雪山的调水工程进行得井井有条。这也是人类活动与自然和谐的范例。
四、跨流域调水与国际关系
世界上干旱面积广,许多国家处在干旱区。因此,跨流域调水不可避免地牵涉到多个国家。 南非与其“国中之国”莱索托之间的调水工程为有“南非发动机”之称的高腾省提供了宝贵的工业用水,同时也为每年财政预算仅3 900万美元的莱索托提供了高达三千万美元的财政收入。
但是,并非所有富水与缺水地区之间都有跨流域调水的可能。以2005年网传的“贝加尔湖调水”为例。被称为“西伯利亚之海”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这个弯月形的湖泊虽然面积只排在世界第八,但它的最深处竟达到1 637米,平均水深也超过700米。依靠这样的深度,贝加尔湖容纳了占全球地表淡水总量的1/5。贝加尔湖的水量足够全世界所有人口喝一个世纪。而2005年网络上有谣言宣称中俄政府之间将开展协作,引湖水入缺水的华北地区。
作者单位:浙江省常山县第一中学高三2班(324200)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很少。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资源不足,其中26个国家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达40个。21世纪淡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淡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全球淡水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对水资源需求有差异,这正是人类实施跨流域调水的原因所在。
二、跨流域调水的利与弊
从洛杉矶成长为美国第三大城市,到造成咸海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从改善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生态环境,到造成澳大利亚高山大河的萎缩,想给世界大型调水工程的利弊下一个简单的定论非常困难。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南部,北部气候湿润、洪水频频,南部却天旱地裂,是名副其实的“阳光地带”。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兴建于1960年,在调水量、调水距离、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调水工程,也是调水工程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典型案例。
1973年,加州调水主体工程完工,1990年达到设计输水能力。后来,加州又继续兴建大大小小的调水工程。得益于这些长距离调水工程,加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出现了灌溉面积达2 000多万亩的良田,受益人口达2 300万。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全州经济实力跃居美国第一。
南加州得到北水的滋润而繁荣起来是有代价的,“北水南调”工程建成后人们发现,由于截取了原来流向旧金山湾区的大量水源,湾区内累积失去太多洁净水的调剂后,导致水体质量变差,海湾生物数量减少,海湾附近地区土地盐碱化……
澳大利亚的雪山调水工程包括7座水电站、16座坝、2座泵站、225km输水管道和隧洞以及附属设施。水库总库容84.8亿立方米,有效库容70亿立方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74万kW,年发电量50亿kW·h,占澳大利亚东南部电网容量的17.8%。雪山调水工程于1949年开工,1974年全部建成运行。每年提供工农业用水量23.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6万公顷。可以说,这项工程提供的水与电力在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功甚伟。但如此庞大的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上游的森林极易在开发过中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而城市与农业排出的污水又严重威胁着宝贵的水源。由于干旱少雨,气温高及适应水体中的有机体繁殖,水体很容易发生富营养化,从而导致蓝藻(此种藻类带有毒性)迅速生长蔓延,1991年大规模蓝藻爆发,致使新南威尔士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由此可见,跨流域调水是利还是弊不是简单的一个结论,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承认它帮助人类更好的利用自然不可或缺,但也无法否认它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
三、跨流域调水与自然和谐共存
从全球思维看,跨流域调水大多利大于弊,所以依旧被人类所需要。但在日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每一个地方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同时,也要对跨流域调水带来的问题加以预防。在这方面,澳大利亚就是个不错的例子。
雪山调水工程供水系统中有诸多水库,它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保证这些蓄水工程不受淤积的威胁,必须切实防止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破坏了农田和草场的生产力,并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联邦政府极为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他们将雪山工程的资源辟为国家公园,公园内除供游人观光外,不发展其它产业。为保护植被,游览只能在特定通道上行走,这种通道实际是高于地面的小便桥。在农牧区,政府规定坡度陡于18°的坡地禁止耕种。正是由于一贯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严格保护森林植被,雪山调水工程的各水库及输水河道和渠道,淤积量很小。如休姆水库自1936年第一期工程投入运行以来,60余年水库淤积量还不足总库容的1%。
1991年大规模蓝藻爆发,致使新南威尔士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自那以后,建立了一个全民监测蓝藻的网络。少年儿童也投入到这一工作中,他们在教师的辅导下,经常观察周围水体中生物生长情况,观察水的透明度,所收集的信息对防止蓝藻爆发起了很好的作用。阻止蓝藻生长的有效办法是减少有机物进入水体,为此,沿河岸修筑了拦截板,阻止落叶、枯草被卷入水中。另外,严格禁止未经处置的污水排入河道,是保护水质、防止蓝藻生长的一个重要措施。现在各州已把引水量与其污水处理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处理污水能力强的地区将会在供水方面得到优惠。
正因如此,庞大如雪山的调水工程进行得井井有条。这也是人类活动与自然和谐的范例。
四、跨流域调水与国际关系
世界上干旱面积广,许多国家处在干旱区。因此,跨流域调水不可避免地牵涉到多个国家。 南非与其“国中之国”莱索托之间的调水工程为有“南非发动机”之称的高腾省提供了宝贵的工业用水,同时也为每年财政预算仅3 900万美元的莱索托提供了高达三千万美元的财政收入。
但是,并非所有富水与缺水地区之间都有跨流域调水的可能。以2005年网传的“贝加尔湖调水”为例。被称为“西伯利亚之海”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这个弯月形的湖泊虽然面积只排在世界第八,但它的最深处竟达到1 637米,平均水深也超过700米。依靠这样的深度,贝加尔湖容纳了占全球地表淡水总量的1/5。贝加尔湖的水量足够全世界所有人口喝一个世纪。而2005年网络上有谣言宣称中俄政府之间将开展协作,引湖水入缺水的华北地区。
作者单位:浙江省常山县第一中学高三2班(3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