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普及,各个高职学校都开始借助博客、QQ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校园建设、借助网络文化发挥育人功能,形式多样的互联网平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同时也极大丰富了高职院校育人的全员范畴。通过分析互联网+这一新的育人背景,探寻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机制对策,以更好发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育人机制
全员育人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主要指通过学生、学校、社会、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家庭等构成的一种育人体制,以形成全方位、全员与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因此,要想达到全员育人的效果,需要发挥每一个教育主体在育人环节中的主导作用。
1 拓宽渠道,网络育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进,互联网俨然成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各种交流工具都可以建群,完成建群以后能够邀请多人进行聊天,各个群成员可以应用视频、文字与图片等方式来沟通交流。还可以通过群来发布各种群邮件与群公告等,以便群成员及时了解群活动。近年来,在高职院校中微信与QQ等网络交流平台应用非常广泛,大部分学生都有微信或是QQ,并且基本是每个班级与学校都有一个班级群、学校群,这对于学生思想、学习与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借助互联网,既能够传导思政的教育内容,又能够实现思政教育主体与客体进行交流。与传统思政教育的载体相比,互联网平台的信息量比较大,互动性比较强,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育人过程中需要正确应用互联网平台,发挥互联网自身的优势,充分掌握互联网育人的内容与方向。教师可以从互联网平台了解学生动态、和家长沟通以及及时了解社会时事等;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社会,和学生、教师等进行沟通,进而实现全员育人。
2 坚守阵地,课堂育人
互联网平台在拓宽育人渠道的同时,也导致伴随着历史唯物主义、拜金主义、虚假谣言的传播。胡锦涛指出:思想政治的工作就是做人工作,不仅要鞭策人、教育人与鼓舞人,而且要帮助人、尊重人与关心人。和过去相比,现阶段高职学生成长的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思想状况也有很多新特点,如果一味使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教育效果。所以教育者需要充分了解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掌握学生实际动态,然后针对学生情况对思政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创新,进而发挥线上线下全员育人的效果。就教育教学的内容而言,高职院校全员育人中育不只是专业技能与知识,包含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的素质、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做人品德等。课前,应充分应用互联网的优势,在教学平台上发布一些新闻热点,师生互动讨论,课上,通过学生活动亲身体验,将生活、社会、学校、实践等元素融合,落实全员育人理念,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
3 融合资源,发挥合力
高职院校要想做大全员育人,提高教学质量,对各类育人资源进行整合,就必须发挥学生、学校、社会、学校、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与家庭的协同育人作用。就教育教学的主体而言,学校全员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涉及学院的各级学生管理部门、实践指导教师、家庭成员、社会环境、学生及专业授课教师等。所以,在进行育人资源整合时,需要充分应用新平台,使得学生、学校、社会、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与家庭真正的与学院育人工作融合在一起。例如:微博、微信与QQ等,通过这些平台,不仅能够调动服务人员、教师与管理干部等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将最新的理论热点、育人理念、教育模式,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全员育人。高职院校辅导员、领导与教师等都可以应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工作,方便协调各方力量、部署工作任务以及落实各项措施。思政课教师间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或是QQ等进行交流,以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理论课的教师也可以和系书记、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等讨论,然后制定一个符合学生的教育方案。通过结合各种网络技术进行开展多种育人活动,不仅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而且能够发挥全员育人合力。
4 借助互联网+,助推全员育人
在全员育人的过程中,互联网交流平台可以拉紧师生的关系、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同时方便师生了解社会发展动态,使得学生、学校、社会、学校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与家庭等均可以融入高校思政育人中。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丰富的教育和实践资源,选择一些善于服务、政治素质比较高、懂管理以及业务能力比较强的人管理互联网社交平台,和学生进行即时答疑、交流沟通,以实现全员育人。如果发现学生社会实践、学习与就业等方面发生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家庭、社会与学校等的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开拓学生的思路,同时启发高职学生的智慧。在全员育人的工作中,教师属于思想政治的主体,就目前而言,很多高职院校都使用大班方式开展思政教学,一个教师面对着一百多个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实现因材施教,限制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为了保证全员育人的机制顺利进行,需要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建立一个方便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认识社会等的平台,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与缺陷,强化思政教育实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在群中讨论,学生对社会的看法和自己的思想问题,可以在群中反映出来,教师发动同学讨论。例如:可以应用微博与微信等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在社交平台上互动,可以通过探讨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是社会时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社交平台上,教师能够和学生共商就业形势、国家大事与学校管理等事件,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强化全员育人效果。
总而言之,面对互联网+这样的新背景,高職院校需要及时转变育人理念、更新育人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网络新平台、实践新领域、专业新动向的全员育人功能。要想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需要高职院校创造有效的条件,使用各种方式,对各方力量进行整合,应用各类资源,积极调动各种因素,形成人人都是教育之人、处处都是教育之地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友,网络化背景下QQ群与高职院校全员育人体系构建[J].学理论,2014(12): 253-255.
[2]康建军.基于移动互联网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范式重构[J].江苏教育研究,2016(12):56-60.
[3]林夕宝,余景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22-26.
作者单位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潍坊市 262500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育人机制
全员育人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主要指通过学生、学校、社会、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家庭等构成的一种育人体制,以形成全方位、全员与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因此,要想达到全员育人的效果,需要发挥每一个教育主体在育人环节中的主导作用。
1 拓宽渠道,网络育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进,互联网俨然成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各种交流工具都可以建群,完成建群以后能够邀请多人进行聊天,各个群成员可以应用视频、文字与图片等方式来沟通交流。还可以通过群来发布各种群邮件与群公告等,以便群成员及时了解群活动。近年来,在高职院校中微信与QQ等网络交流平台应用非常广泛,大部分学生都有微信或是QQ,并且基本是每个班级与学校都有一个班级群、学校群,这对于学生思想、学习与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借助互联网,既能够传导思政的教育内容,又能够实现思政教育主体与客体进行交流。与传统思政教育的载体相比,互联网平台的信息量比较大,互动性比较强,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育人过程中需要正确应用互联网平台,发挥互联网自身的优势,充分掌握互联网育人的内容与方向。教师可以从互联网平台了解学生动态、和家长沟通以及及时了解社会时事等;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社会,和学生、教师等进行沟通,进而实现全员育人。
2 坚守阵地,课堂育人
互联网平台在拓宽育人渠道的同时,也导致伴随着历史唯物主义、拜金主义、虚假谣言的传播。胡锦涛指出:思想政治的工作就是做人工作,不仅要鞭策人、教育人与鼓舞人,而且要帮助人、尊重人与关心人。和过去相比,现阶段高职学生成长的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思想状况也有很多新特点,如果一味使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教育效果。所以教育者需要充分了解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掌握学生实际动态,然后针对学生情况对思政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创新,进而发挥线上线下全员育人的效果。就教育教学的内容而言,高职院校全员育人中育不只是专业技能与知识,包含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的素质、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做人品德等。课前,应充分应用互联网的优势,在教学平台上发布一些新闻热点,师生互动讨论,课上,通过学生活动亲身体验,将生活、社会、学校、实践等元素融合,落实全员育人理念,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
3 融合资源,发挥合力
高职院校要想做大全员育人,提高教学质量,对各类育人资源进行整合,就必须发挥学生、学校、社会、学校、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与家庭的协同育人作用。就教育教学的主体而言,学校全员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涉及学院的各级学生管理部门、实践指导教师、家庭成员、社会环境、学生及专业授课教师等。所以,在进行育人资源整合时,需要充分应用新平台,使得学生、学校、社会、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与家庭真正的与学院育人工作融合在一起。例如:微博、微信与QQ等,通过这些平台,不仅能够调动服务人员、教师与管理干部等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将最新的理论热点、育人理念、教育模式,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全员育人。高职院校辅导员、领导与教师等都可以应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工作,方便协调各方力量、部署工作任务以及落实各项措施。思政课教师间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或是QQ等进行交流,以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理论课的教师也可以和系书记、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等讨论,然后制定一个符合学生的教育方案。通过结合各种网络技术进行开展多种育人活动,不仅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而且能够发挥全员育人合力。
4 借助互联网+,助推全员育人
在全员育人的过程中,互联网交流平台可以拉紧师生的关系、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同时方便师生了解社会发展动态,使得学生、学校、社会、学校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与家庭等均可以融入高校思政育人中。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丰富的教育和实践资源,选择一些善于服务、政治素质比较高、懂管理以及业务能力比较强的人管理互联网社交平台,和学生进行即时答疑、交流沟通,以实现全员育人。如果发现学生社会实践、学习与就业等方面发生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家庭、社会与学校等的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开拓学生的思路,同时启发高职学生的智慧。在全员育人的工作中,教师属于思想政治的主体,就目前而言,很多高职院校都使用大班方式开展思政教学,一个教师面对着一百多个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实现因材施教,限制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为了保证全员育人的机制顺利进行,需要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建立一个方便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认识社会等的平台,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与缺陷,强化思政教育实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在群中讨论,学生对社会的看法和自己的思想问题,可以在群中反映出来,教师发动同学讨论。例如:可以应用微博与微信等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在社交平台上互动,可以通过探讨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是社会时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社交平台上,教师能够和学生共商就业形势、国家大事与学校管理等事件,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强化全员育人效果。
总而言之,面对互联网+这样的新背景,高職院校需要及时转变育人理念、更新育人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网络新平台、实践新领域、专业新动向的全员育人功能。要想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需要高职院校创造有效的条件,使用各种方式,对各方力量进行整合,应用各类资源,积极调动各种因素,形成人人都是教育之人、处处都是教育之地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友,网络化背景下QQ群与高职院校全员育人体系构建[J].学理论,2014(12): 253-255.
[2]康建军.基于移动互联网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范式重构[J].江苏教育研究,2016(12):56-60.
[3]林夕宝,余景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22-26.
作者单位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潍坊市 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