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教学模式的科学创新与合理转变,有助于改进教学质量,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是推动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也是现代教学中需要合理应用的新技术,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信息技术
对高职院校信息化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无论是“师生培养”,还是教学资源开发,对于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就目的来讲,高校信息化主要是为了改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其中,前者是信息化的重要目标。因此,对于高校来讲,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改善教学质量而服务的。
一、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新课改要求高校重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完成教学目标,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对于当前阶段的高职教学管理来讲,应首先进行制度创新。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维持学校正常的运转秩序,是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不少的学校尚未将教学管理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教学系统中包括很多内容,其中包括教学设备及教师等,教学管理制度的意义在于可以将各种教学因素联系起来,使它们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还有助于学校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教学活动、教学管理、教学评测开展的辅助,其能够使上述活动的进行更为顺利和简便,有助于提高学校系统的运行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高职院校教学的传统模式,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使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改善。比如,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教学内容呈现的更为直观和具体,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对于高校教学改革来讲,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和改善教学成效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信息技术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得宜,在改善教学质量方面会有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实中由于教师教学能力不同,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效也各不相同。对于这样的情况,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合理,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使其与教学内容完美契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树立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学会有意识、有选择地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适时、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将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教学内容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更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但其中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由其完全代替教师讲解。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开展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教学质量。学生是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要使教师学会、善于使用信息技术,还要适当地鼓励学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自身的学习成效。高职院校应重视转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互动式教学的新模式,鼓励学生参与。
3.完善学校现有的信息资源。在当前的基础上,高职院校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一是针对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中侧重管理、忽视服务的情况,学校应将实现业务整合作为重点,通过信息门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对于当前信息化教学体系中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情况,学校应立足长期发展战略,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统筹全局,多考虑长期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还要重视加强管理力度,形成统一管理模式,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三是学校在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面向学校的未来发展,利用开放性平台推动改进,提升校园信息应用运维的效率;四是由于尚未形成数据标准,数据共享程度非常低,导致部门之间很难实现有效协调和良好配合,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应重视建立共享机制,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促进学校系统的平稳运行。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实中,高校应依据自身实际,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完善现有信息资源等三方面入手,推动教学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贾瑞光.学校体育教学和管理的完善与优化——评《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J].当代教育科学,2015(12):100.
[2]李亚非,王宏长.关于提升高校教学管理队伍能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19):31-33.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信息技术
对高职院校信息化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无论是“师生培养”,还是教学资源开发,对于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就目的来讲,高校信息化主要是为了改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其中,前者是信息化的重要目标。因此,对于高校来讲,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改善教学质量而服务的。
一、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新课改要求高校重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完成教学目标,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对于当前阶段的高职教学管理来讲,应首先进行制度创新。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维持学校正常的运转秩序,是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不少的学校尚未将教学管理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教学系统中包括很多内容,其中包括教学设备及教师等,教学管理制度的意义在于可以将各种教学因素联系起来,使它们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还有助于学校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教学活动、教学管理、教学评测开展的辅助,其能够使上述活动的进行更为顺利和简便,有助于提高学校系统的运行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高职院校教学的传统模式,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使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改善。比如,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教学内容呈现的更为直观和具体,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对于高校教学改革来讲,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和改善教学成效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信息技术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得宜,在改善教学质量方面会有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实中由于教师教学能力不同,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效也各不相同。对于这样的情况,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合理,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使其与教学内容完美契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树立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学会有意识、有选择地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适时、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将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教学内容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更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但其中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由其完全代替教师讲解。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开展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教学质量。学生是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要使教师学会、善于使用信息技术,还要适当地鼓励学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自身的学习成效。高职院校应重视转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互动式教学的新模式,鼓励学生参与。
3.完善学校现有的信息资源。在当前的基础上,高职院校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一是针对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中侧重管理、忽视服务的情况,学校应将实现业务整合作为重点,通过信息门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对于当前信息化教学体系中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情况,学校应立足长期发展战略,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统筹全局,多考虑长期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还要重视加强管理力度,形成统一管理模式,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三是学校在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面向学校的未来发展,利用开放性平台推动改进,提升校园信息应用运维的效率;四是由于尚未形成数据标准,数据共享程度非常低,导致部门之间很难实现有效协调和良好配合,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应重视建立共享机制,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促进学校系统的平稳运行。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实中,高校应依据自身实际,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完善现有信息资源等三方面入手,推动教学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贾瑞光.学校体育教学和管理的完善与优化——评《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J].当代教育科学,2015(12):100.
[2]李亚非,王宏长.关于提升高校教学管理队伍能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1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