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有着一定规模、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深远影响的学科。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入手,深入剖析了现代心理学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之间的关系,并从心理学视角归纳了、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现代心理学高校思想教育管理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未成熟性
当代大学生虽然在身高、体重、内脏系统、大脑等生理素质方面发展成熟,但是其心理发展却还表现出不成熟性。因其不了解中国国情,未能充分把握社会转型期的特点,所以,当代大学生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
2.片面性
当代大学生要求独立自主,勇于接受挑战,对未来充满期待,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良好,但是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却并没有同步发展起来,所以, 当代大学生存在智力发展与其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造成了其心理发展的片面性。
3.不稳定性
处在17~23岁之间的大学生在对待许多社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然而,因其大多是独生子女,且缺乏挫折教育,所以,他们在情绪、人格等方面还表现出不稳定的特质,会经常性地出现情绪波动、健全人格缺失等现象。
二、现代心理学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1.现代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一般情况下,我们从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来研究人类的心理。现代心理学经历了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流派发展,逐步建立起研究人类认识、情感、意志、能力、需要、动机等内容的心理学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应运而生,教育中的心理学应用不断深入,为我们进行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指社会及社会群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的社会化活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学习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法制与道德,有利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思想政治管理水平,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能力培养、心理发展的统一体,一方面,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合理调试,强化教育的导向、激励、评价功能;另一方面,又通过教育管理提升教育发展,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综合考虑教育管理,教育与管理有机统一的良好态势。
3.现代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现代心理学中的许多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本身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范畴。例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表示,刺激-反应-强化是进行成功教育与学习的程序,只有在教育中不断给学生提供刺激,使其行为正常反应出来,并且定期强化。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成败就在于教育者是否充分地利用了刺激-反应-强化的手段。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目的是现代心理学的狭义范畴,即努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使其得到健康发展。
三、现代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策略
1.促进大学生积极认知
(1)积极进行自我认识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诸多不良心理都或多或少地源于认知。现代心理学主张从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出发,充分而全面地认识到人的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调动其积极因素,使其看到自身潜能与美德,培养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
(2)形成高度的自尊感
自尊源于大学生对自我的主观评价。只有对自己的学业、道德、为人处事进行正确的评价才可能形成高度的自尊感,否则就会出现由成绩下滑、应变能力下降、人际关系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导致的挫败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开设一定数量的课程,满足学生需要,使其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其自尊心、自信心。
(3)增强自我效能感
社会心理学家、后行为主义者班杜拉从强化出发,区分了外在强化、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自己对完成或组织某一特殊任务的主观评价,并且认为学习是由社会模仿、替代性强化、榜样示范形成的。在此基础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该考虑在学校树立典型、模范、代表以供大学生学习,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积极的情绪体验
不良情绪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从而影响心理健康,而积极地情绪体验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愉悦感、成功感和满足感,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时应充分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提供多种成功的体验。
3.发展大学生人格
人格是大学生思想、行为、情绪的统合模式。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是持续发展的过程,伴随人的一生,当代大学生主要处于统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两个阶段,是获得忠诚与自信、爱与友谊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时,我们应着重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其忠诚、友爱的良好特质。
(1)培养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所以,一方面我们应该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把握好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时代主义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中的道德问题。
(2)培养良好的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本身并没有善恶、好坏之分,每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到气质的作用,全面认识气质类型,对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做到心中有数,联系学生的职业规划与选择,培养良好的气质。
4.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纠正规模巨大的不良行为及意识,所以,只有通过创建教育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芳芳.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2,(03):12-39.
[2]蒋翠云.积极立心理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12,(05):17-25.
[3]唐元,龚光军.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03):50-51.
[4]彭云,张俊.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学科园地,2011,(07):84-85.
[5]邱祥群.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浅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4-5.
现代心理学高校思想教育管理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未成熟性
当代大学生虽然在身高、体重、内脏系统、大脑等生理素质方面发展成熟,但是其心理发展却还表现出不成熟性。因其不了解中国国情,未能充分把握社会转型期的特点,所以,当代大学生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
2.片面性
当代大学生要求独立自主,勇于接受挑战,对未来充满期待,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良好,但是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却并没有同步发展起来,所以, 当代大学生存在智力发展与其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造成了其心理发展的片面性。
3.不稳定性
处在17~23岁之间的大学生在对待许多社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然而,因其大多是独生子女,且缺乏挫折教育,所以,他们在情绪、人格等方面还表现出不稳定的特质,会经常性地出现情绪波动、健全人格缺失等现象。
二、现代心理学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1.现代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一般情况下,我们从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来研究人类的心理。现代心理学经历了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流派发展,逐步建立起研究人类认识、情感、意志、能力、需要、动机等内容的心理学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应运而生,教育中的心理学应用不断深入,为我们进行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指社会及社会群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的社会化活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学习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法制与道德,有利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思想政治管理水平,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能力培养、心理发展的统一体,一方面,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合理调试,强化教育的导向、激励、评价功能;另一方面,又通过教育管理提升教育发展,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综合考虑教育管理,教育与管理有机统一的良好态势。
3.现代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现代心理学中的许多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本身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范畴。例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表示,刺激-反应-强化是进行成功教育与学习的程序,只有在教育中不断给学生提供刺激,使其行为正常反应出来,并且定期强化。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成败就在于教育者是否充分地利用了刺激-反应-强化的手段。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目的是现代心理学的狭义范畴,即努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使其得到健康发展。
三、现代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策略
1.促进大学生积极认知
(1)积极进行自我认识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诸多不良心理都或多或少地源于认知。现代心理学主张从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出发,充分而全面地认识到人的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调动其积极因素,使其看到自身潜能与美德,培养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
(2)形成高度的自尊感
自尊源于大学生对自我的主观评价。只有对自己的学业、道德、为人处事进行正确的评价才可能形成高度的自尊感,否则就会出现由成绩下滑、应变能力下降、人际关系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导致的挫败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开设一定数量的课程,满足学生需要,使其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其自尊心、自信心。
(3)增强自我效能感
社会心理学家、后行为主义者班杜拉从强化出发,区分了外在强化、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自己对完成或组织某一特殊任务的主观评价,并且认为学习是由社会模仿、替代性强化、榜样示范形成的。在此基础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该考虑在学校树立典型、模范、代表以供大学生学习,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积极的情绪体验
不良情绪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从而影响心理健康,而积极地情绪体验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愉悦感、成功感和满足感,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时应充分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提供多种成功的体验。
3.发展大学生人格
人格是大学生思想、行为、情绪的统合模式。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是持续发展的过程,伴随人的一生,当代大学生主要处于统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两个阶段,是获得忠诚与自信、爱与友谊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时,我们应着重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其忠诚、友爱的良好特质。
(1)培养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所以,一方面我们应该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把握好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时代主义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中的道德问题。
(2)培养良好的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本身并没有善恶、好坏之分,每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到气质的作用,全面认识气质类型,对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做到心中有数,联系学生的职业规划与选择,培养良好的气质。
4.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纠正规模巨大的不良行为及意识,所以,只有通过创建教育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芳芳.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2,(03):12-39.
[2]蒋翠云.积极立心理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12,(05):17-25.
[3]唐元,龚光军.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03):50-51.
[4]彭云,张俊.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学科园地,2011,(07):84-85.
[5]邱祥群.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浅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