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中国美术史教学探析

来源 :美术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hxum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美术史通过记录美术发展的客观过程展示美术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其是对中国几千年来美术发展的记录与体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中国美术史的作品讲解、知识点讲授、课程考核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政认知水平,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认识中国美术史,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品位和创作水平,更好地发挥中国美术史课程特殊的育人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双创”为背景,首先对“双创”以及职业教育的概念进行简要阐述,然后对“双创”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最后根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方法.笔者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在未来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育人的效用.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是中国教育进入整体现代化阶段新的战略任务和历史命题.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更加先进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的结构体系、更富质量的育人体系和更加现代的治理体系四大支柱.要从系统设计和战略实践的高度,对高质量教育体系进行整体谋划,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制度安排和实践路径.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医学院校对临床实习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临床教学基地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何在不同临床教学基地完成同样质量的临床教学变得尤为重要,临床教学同质化的改革与实践成为了热点课题.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实践性强、专业性强、三级学科多、病种之间差异大等特点,给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带来挑战.基于现阶段口腔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的发展和实践,文章对临床教学同质化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分析了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特点和现状、口腔医学教学同质化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以沈阳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为
闳约深美不仅在词学、美育等领域有深远意义,而且对工笔人物画创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闳约深美为基础的审美理想建构意味着创作者对至高艺术品格的追求.闳约深美既具有多层蕴藉,又与工笔人物画创作规律和精神品质高度契合,它在艺术体验、构思和表现等多个创作环节中的应用揭示了它在文化传承、艺术创新与审美教育等方面的价值不容忽视.
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结构是新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版画是设计专业课程的有益补充,本文从版画之为、版画课程之建、版画之用三个方面阐述版画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作用和意义.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身体、心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在反对传统二元认识论以及强调知识的具身性方面与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有着共同的旨趣与思想的汇聚.寻求这种联结,重构具身课程知识观需要回归知识的身体根源、知识的默会维度、知识的个人系数以及知识的具象层面,由此才能赋予知识以意义和生命.进而,在身心寓居于课程环境并与之互动的过程中,在基于身体主体的真实实践/活动/行动的亲知中,在现场具体默会内容的范例学习中,生成并重构个体鲜活的具身化知识.
苏州丰富的文博资源可以为高校文创设计提供丰富多彩的创意源泉.无论是从文博资源的形式还是从文创产品的精神内核看,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都为文创设计提供了无穷的启示和帮助.如何将文创设计教学根植于地方传统文化,如何利用苏州地方文博资源与高职文创设计进行融合式教学是本文探讨的重点.笔者试图通过探究文创设计与文博资源融合的设计方法、设计程序,实现用文创产品表现和宣传区域文化风貌、服务地方文旅宣传的目的.
以诗作画是通过文字语言与造型语言之间的碰撞以及各自符号之间的磨合,在不断的否定中构建起来的一种创作模式.两者虽然隶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建构语言和呈现方式,但最终的意境传输中却有着共同的审美需求,即脱离物质状态进入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生命的交流场景之中.正因为它们有这般相同的特征,才让以诗为题作画成为可能.
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人们的价值观息息相关,在文化多元发展的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骆郁廷著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引论》一书,旨在为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顺利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相对全面的思路,书中提出的一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
期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室内空间功能愈加复杂多元化,人们对室内设计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VR技术,利用该技术的沉浸感、构想性、交互性等优势,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缺少实践训练的状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首先明确VR技术的应用优势,其次分析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最后结合教学案例重点探讨VR技术融入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路径,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