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起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比较实施前后,供应室物品合格情况及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前,清洗处理后待灭菌物品合格率为83%,无菌物品合格率为87%,临床服务满意度为≥81%;实施后,清洗处理后待灭菌物品合格率为98%,无菌物品合格率为100%,临床服务满意度为≥9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加强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物品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情况发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供应室;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405-02
供应室作为医院无菌物品供应中心,是医院再利用物品的处理的重要部门,其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的高效进行,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关键。消毒供应室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可重复利用的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保证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在严格按照规定去污染后,可再次安全利用[1]。我院為研究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在2013年6月起开始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供应室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实施护理质量管理,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且需使用相关器械的患者300例,男167例,女133例,年龄16-75岁,平均(35.9±7.4)岁;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且需使用相关器械的患者390例,男214例,女176例,年龄18-73岁,平均(36.1±8.2)岁;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2013年6月起我院消毒供应室开始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由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护理管理部门加强对供应室监督与检查力度,通过培养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加强再生物品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灭菌器及无菌物品的综合监测,来分析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前后供应室物品的合格情况,统计其相关感染发生情况。护理质量管理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1.2.1 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应积极调整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人员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协作能力;其次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消毒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等专业知识,规范其操作能力;最后还应加强其法律知识与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其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保证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1.2.2 加强再生物品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再生物品各环节的质量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内容。(1)加强清洗质量管理。进行消毒灭菌的前期工作就是清洗,这是保证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的重点,特别是清除器械上的残血污迹,这不仅是保证接触者安全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消毒、灭菌效果的基础;(2)加强包装质量管理。包装是灭菌物品处于无菌状态下安全存放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已经消毒、灭菌后的物品在使用前处于无菌状态;(3)严格灭菌物品的装放。灭菌物品正确放置是保证灭菌物品质量的重要内容。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不同物品摆放顺序进行放置;(4)加强灭菌质量管理。灭菌是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灭菌质量与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有密切联系,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2]。
1.2.3 加强灭菌器及无菌物品的综合监测 灭菌器及无菌物品的监测内容较多:(1)压力蒸汽的灭菌监测。每锅次均有物理监测,对其日期、锅次、灭菌器号、温度、压力、进出锅时间、灭菌时间及具体操作者进行详细记录。使用通用的耐热性较强的ATCC7953(嗜热脂肪杆菌芽胞)当作指示菌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2)环氧乙烷灭菌监测。每锅次均有物理监测,对其温度、湿度、投药量、环氧乙烷浓度、作用时间及曝气时间进行记录,采用超过2个的生物指示剂检测灭菌效果,结果均为阴性。(3)加强对供应室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细菌培养,使用中化学消毒剂;(4)每月使用紫外线照射一次,并监测其消毒效果,保证消毒质量合格;(5)对于剥离注射器、针头等相关物品,每周1次细菌内毒素法热原监测以及微粒分析,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6)每周进行1次蒸馏水质量监测,保证蒸馏水PH值保持在5-7之间,将相关检测质量合格。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软件SPSS 18.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形式表示,行X2检验进行对比,当P<0.05时,二者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前,清洗处理后待灭菌物品合格率为83%,无菌物品合格率为87%,临床服务满意度为≥81%,相关感染发生率为6.3%(19例);实施后,清洗处理后待灭菌物品合格率为98%,无菌物品合格率为100%,临床服务满意度为≥96%,相关感染发生率为0.8%(3例),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室首先应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且保证所有工作人员持有消毒供应室相关合格证及压力容器操作上岗证后方可开展工作;通过加强再生物品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及灭菌器、无菌物品的综合监测,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的连续性、科学性及系统性等措施,保证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3]。综上所述,供应室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后,其清洗处理后待灭菌物品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为、临床服务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高,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加强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内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波.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259-260.
[2] 高淑娟,单利群.加强供应室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J].吉林医学,2011,32(20):4274-4275.
[3] 郑冬梅.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965-1767.
作者简介:龙瑜,云南昭通镇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主管护师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供应室;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405-02
供应室作为医院无菌物品供应中心,是医院再利用物品的处理的重要部门,其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的高效进行,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关键。消毒供应室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可重复利用的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保证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在严格按照规定去污染后,可再次安全利用[1]。我院為研究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在2013年6月起开始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供应室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实施护理质量管理,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且需使用相关器械的患者300例,男167例,女133例,年龄16-75岁,平均(35.9±7.4)岁;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且需使用相关器械的患者390例,男214例,女176例,年龄18-73岁,平均(36.1±8.2)岁;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2013年6月起我院消毒供应室开始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由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护理管理部门加强对供应室监督与检查力度,通过培养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加强再生物品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灭菌器及无菌物品的综合监测,来分析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前后供应室物品的合格情况,统计其相关感染发生情况。护理质量管理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1.2.1 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应积极调整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人员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协作能力;其次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消毒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等专业知识,规范其操作能力;最后还应加强其法律知识与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其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保证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1.2.2 加强再生物品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再生物品各环节的质量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内容。(1)加强清洗质量管理。进行消毒灭菌的前期工作就是清洗,这是保证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的重点,特别是清除器械上的残血污迹,这不仅是保证接触者安全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消毒、灭菌效果的基础;(2)加强包装质量管理。包装是灭菌物品处于无菌状态下安全存放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已经消毒、灭菌后的物品在使用前处于无菌状态;(3)严格灭菌物品的装放。灭菌物品正确放置是保证灭菌物品质量的重要内容。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不同物品摆放顺序进行放置;(4)加强灭菌质量管理。灭菌是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灭菌质量与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有密切联系,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2]。
1.2.3 加强灭菌器及无菌物品的综合监测 灭菌器及无菌物品的监测内容较多:(1)压力蒸汽的灭菌监测。每锅次均有物理监测,对其日期、锅次、灭菌器号、温度、压力、进出锅时间、灭菌时间及具体操作者进行详细记录。使用通用的耐热性较强的ATCC7953(嗜热脂肪杆菌芽胞)当作指示菌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2)环氧乙烷灭菌监测。每锅次均有物理监测,对其温度、湿度、投药量、环氧乙烷浓度、作用时间及曝气时间进行记录,采用超过2个的生物指示剂检测灭菌效果,结果均为阴性。(3)加强对供应室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细菌培养,使用中化学消毒剂;(4)每月使用紫外线照射一次,并监测其消毒效果,保证消毒质量合格;(5)对于剥离注射器、针头等相关物品,每周1次细菌内毒素法热原监测以及微粒分析,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6)每周进行1次蒸馏水质量监测,保证蒸馏水PH值保持在5-7之间,将相关检测质量合格。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软件SPSS 18.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形式表示,行X2检验进行对比,当P<0.05时,二者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前,清洗处理后待灭菌物品合格率为83%,无菌物品合格率为87%,临床服务满意度为≥81%,相关感染发生率为6.3%(19例);实施后,清洗处理后待灭菌物品合格率为98%,无菌物品合格率为100%,临床服务满意度为≥96%,相关感染发生率为0.8%(3例),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室首先应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且保证所有工作人员持有消毒供应室相关合格证及压力容器操作上岗证后方可开展工作;通过加强再生物品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及灭菌器、无菌物品的综合监测,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的连续性、科学性及系统性等措施,保证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3]。综上所述,供应室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后,其清洗处理后待灭菌物品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为、临床服务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高,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加强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内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波.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259-260.
[2] 高淑娟,单利群.加强供应室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J].吉林医学,2011,32(20):4274-4275.
[3] 郑冬梅.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965-1767.
作者简介:龙瑜,云南昭通镇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