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以及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深刻解读。本文首先对民俗文化作出简要阐述,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民俗文化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予以说明,最后引用相关案例,对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体现作出探讨。希望可以对业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民俗文化;现当代文学;创作体现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民俗文化对于作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审美观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民俗文化是作家创作中十分重要的动力源泉。与此同时,文学作品可以让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俗文化相关概述
所谓民俗,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中由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并予以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1)民俗创造者以及主体为民众、群体,个人无法创造民俗;(2)民俗本身具有模式特点,如果民俗文化形成,那么民俗事象就会转化为一种模式;(3)民俗文化需要被民众传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除此之外,民俗文化对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语言以及心里状态具有规范作用,民俗文化可能会让人们形成固定生活习惯。我国地大物博,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如动作民俗文化、宗教民俗文化、语言民俗文化与文学民俗文化等。民俗对于文学作品具有依赖性,而文学作品中需要融入民俗文化,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民俗文化所存在的文学领域极为多样,不仅仅在乡土小说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民俗文化,在都市题材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民俗文化的身影,如作家老舍所营造的都市,就蕴含着社会各个层次中的不同民俗文化。
二、民俗文化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一)文学作品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文学作品的发展对于民俗文化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纵观我国文学发展史,可以发现在新文学运动中,白话文地位明显提升,这一现象的重要影响就是让民俗语言变得更为丰富。在传统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会受到儒家文学观、道家文学观的影响,其很难对精神文化之外的部分予以自由展现,而在白话文中,民俗语言不仅可以表现为精神内涵,还可以直接引入,这对于新文学世俗精神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描写往往体现了某一时代和某一地域中真切、自然的生活状态,其文化性、审美性得到了有效兼容,丰富性超过了从历史观、文化观以及社会观对民俗文化的单一关注,与此同时,文学任务不仅仅可以让民俗得到描绘、传承,利用情节推进、结构组合以及营造意象等方法,可以让民俗内涵得到生动展现,进而让民俗文化更具生活气息。
(二)民俗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民俗文化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民俗文化让文学主题、文学体裁以及文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和古代文学相比,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可以让文学叙事方式变得更为多元,可以让审美情趣得以传达,让人物性格得到塑造,进而拓展现当代文学可读空间。其次,民俗文化可以让文学流派、文学风格得到明显区分,如“乡土文学”、“京派文学”、“山药蛋派”等,此类区分标志均具有明显的民间色彩,体现了作者所要展示的民间生活。而这种现实探索,推动了作家从传统过于关心个人回忆、情绪变化转化为对整个社会的思考,文学空间变得更为宽阔。
三、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一)记录作用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记录作用。民俗文化具有传承性特点,而在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元素雖然已经经过加工,但在一定程度上,其保持了民俗文化的特色,对于社会生活具有承载作用,对于历史变迁具有记录作用。除此之外,文学作品民俗资料可以作为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内的文本变体,通过研读此类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了解当时年代中,一部分人的心理情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状态。
(二)反思作用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自我反思意识的融入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启示作用。与此同时,民俗文化的应用可以让文学与社会生活之间得到紧密联系,进而让文学作品充分反映现实生活形态,这也是现当代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如在萧红、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中,就包含多种对乡土民俗文化的描写,表现了对作品中某个地域以及某个时代的反思。而在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需要通过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做到了解民俗学常识、深入现实生活。
四、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一)人物塑造中民俗文化的体现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塑造占有重要地位,利用民俗文化,往往可以让人物形象塑造变得更为生动,让人物性格得到彰显。
1.语言民俗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民俗的应用往往可以让人物性情、人物身份得到凸显,一些乡间俚语更是可以将读者迅速带入到作者所描述的时代环境。如在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马加的中篇小说《登基前后》中,就使用了丰富的语言民俗文化描绘了一个辽河南岸小村子的变化,像“宣统回朝,秃子开瓢”“纸人剪头发”以及对当地方言中“天数”这些乡俚语言的描写,可以让徐老八、陆有祥等人物刻画变得极为生动,让有理和有趣得到结合,以凸显出人物身份特征,对于书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思想变化、性格变化描写具有重要作用。
2.精神民俗
精神民俗文化往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通过描写此类精神民俗文化,可以让文学作品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同时可以让人物塑造变得更为生动。以“跳大神”为例,如在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作家端木蕻良的《科尔沁草原》等文学作品中,均有对“跳大神”的生动描写。以《科尔沁草原》为例,在该作品中,通过对丁四太爷利用“跳大神”来让自己财产合法的描写,成功凸显出了该人物的贪婪、狡猾性格。
(二)环境描写中民俗文化的体现
关键词:民俗文化;现当代文学;创作体现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民俗文化对于作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审美观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民俗文化是作家创作中十分重要的动力源泉。与此同时,文学作品可以让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俗文化相关概述
所谓民俗,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中由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并予以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1)民俗创造者以及主体为民众、群体,个人无法创造民俗;(2)民俗本身具有模式特点,如果民俗文化形成,那么民俗事象就会转化为一种模式;(3)民俗文化需要被民众传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除此之外,民俗文化对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语言以及心里状态具有规范作用,民俗文化可能会让人们形成固定生活习惯。我国地大物博,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如动作民俗文化、宗教民俗文化、语言民俗文化与文学民俗文化等。民俗对于文学作品具有依赖性,而文学作品中需要融入民俗文化,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民俗文化所存在的文学领域极为多样,不仅仅在乡土小说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民俗文化,在都市题材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民俗文化的身影,如作家老舍所营造的都市,就蕴含着社会各个层次中的不同民俗文化。
二、民俗文化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一)文学作品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文学作品的发展对于民俗文化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纵观我国文学发展史,可以发现在新文学运动中,白话文地位明显提升,这一现象的重要影响就是让民俗语言变得更为丰富。在传统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会受到儒家文学观、道家文学观的影响,其很难对精神文化之外的部分予以自由展现,而在白话文中,民俗语言不仅可以表现为精神内涵,还可以直接引入,这对于新文学世俗精神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描写往往体现了某一时代和某一地域中真切、自然的生活状态,其文化性、审美性得到了有效兼容,丰富性超过了从历史观、文化观以及社会观对民俗文化的单一关注,与此同时,文学任务不仅仅可以让民俗得到描绘、传承,利用情节推进、结构组合以及营造意象等方法,可以让民俗内涵得到生动展现,进而让民俗文化更具生活气息。
(二)民俗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民俗文化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民俗文化让文学主题、文学体裁以及文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和古代文学相比,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可以让文学叙事方式变得更为多元,可以让审美情趣得以传达,让人物性格得到塑造,进而拓展现当代文学可读空间。其次,民俗文化可以让文学流派、文学风格得到明显区分,如“乡土文学”、“京派文学”、“山药蛋派”等,此类区分标志均具有明显的民间色彩,体现了作者所要展示的民间生活。而这种现实探索,推动了作家从传统过于关心个人回忆、情绪变化转化为对整个社会的思考,文学空间变得更为宽阔。
三、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一)记录作用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记录作用。民俗文化具有传承性特点,而在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元素雖然已经经过加工,但在一定程度上,其保持了民俗文化的特色,对于社会生活具有承载作用,对于历史变迁具有记录作用。除此之外,文学作品民俗资料可以作为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内的文本变体,通过研读此类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了解当时年代中,一部分人的心理情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状态。
(二)反思作用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自我反思意识的融入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启示作用。与此同时,民俗文化的应用可以让文学与社会生活之间得到紧密联系,进而让文学作品充分反映现实生活形态,这也是现当代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如在萧红、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中,就包含多种对乡土民俗文化的描写,表现了对作品中某个地域以及某个时代的反思。而在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需要通过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做到了解民俗学常识、深入现实生活。
四、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一)人物塑造中民俗文化的体现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塑造占有重要地位,利用民俗文化,往往可以让人物形象塑造变得更为生动,让人物性格得到彰显。
1.语言民俗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民俗的应用往往可以让人物性情、人物身份得到凸显,一些乡间俚语更是可以将读者迅速带入到作者所描述的时代环境。如在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马加的中篇小说《登基前后》中,就使用了丰富的语言民俗文化描绘了一个辽河南岸小村子的变化,像“宣统回朝,秃子开瓢”“纸人剪头发”以及对当地方言中“天数”这些乡俚语言的描写,可以让徐老八、陆有祥等人物刻画变得极为生动,让有理和有趣得到结合,以凸显出人物身份特征,对于书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思想变化、性格变化描写具有重要作用。
2.精神民俗
精神民俗文化往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通过描写此类精神民俗文化,可以让文学作品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同时可以让人物塑造变得更为生动。以“跳大神”为例,如在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作家端木蕻良的《科尔沁草原》等文学作品中,均有对“跳大神”的生动描写。以《科尔沁草原》为例,在该作品中,通过对丁四太爷利用“跳大神”来让自己财产合法的描写,成功凸显出了该人物的贪婪、狡猾性格。
(二)环境描写中民俗文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