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语感培养的三个层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j8u5y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能力的心理学表现就是语感。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材料分析、理解、体会、吸收的过程,也是言语材料内化的心理过程。文言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对我国古汉语文字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是文学欣赏和思想精神传承、语言运用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培养文言语感,既是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途径。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文言文语感,我觉得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文言词的基本义教学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敏锐的感觉。文言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文言词语的积累,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词的基本义即词最常用的意义,并非只是狭义的本义。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词法现象的产生,大都是以基本义为核心的。词类活用可以理解为词的语境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则是词义的演变而产生的。学生熟练掌握词的基本义,既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也利于形成敏锐的文言语感。
  文言词语的基本义的教学,重点是教给学生释词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阅读文言语言材料最基本的能力,也即是积累文言词语、发展语感的基本能力。
  1、根据语体特点,转换词义。文言语体多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双音节词。根据这种语体特征,教学时采用组词法、换词法等指导学生把文言词转化为现代汉语常用词,是目前最常见的文言释词方法。也是学生读懂文言文最便捷的方法。如“夸父逐日”,一般的学生都能用“换词法”理解句意。
  2、根据字形,探源释义。汉字是表意文字,了解一点汉字基本的造字方法,对学生理解词的基本义非常有帮助。如“旦、明、休”等,只要教师根据造字方法稍作指点,学生一看就懂。有些字结构稍微复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特点,探源释义。比如《岳阳楼记》“沙鸥翔集”的“集”字,“隹”是“短尾鸟”,“集”即“鸟停在树上休息”。比如《礼记》中的“虽有嘉肴”,因为“嘉肴”两字现代汉语已不常用,对七年级学生而言相对生僻,学生对于字形識记和句意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只要配合两字的篆体,给学生讲清楚“嘉”字原来由“鼓”和“加”组成,“鼓”意为“击鼓”,“加”为“张大嘴巴用力喊”。因为鼓击得好,内心愉悦,所以大声叫喊,这个词的意思原意为“尽情欢娱之乐”,引申为“美好”。“肴”字,下面的“月”是指“肉”,上面部分看起来像切东西,是“错杂”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切碎可以吃的肉食”,“肉食”不易得,味美,两个字连起来就是“美味的菜肴”,这样讲透了,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以语感训练为目的,运用探源释义的文言释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语言感悟、情感熏陶和文化积淀的过程。
  3、根据语境,揣摩词义。文言基本词义的教学,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迁移和猜读能力,猜读能力直接体现学生语言的灵敏程度。它既可以提高学生读懂文言文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充满学习乐趣的过程中丰富积累。如学习“学而时习之”,学生只要会给“学”“时”“习”三个词组词,了解虚词“之”的用法,就能根据语境,猜读出“之”指的是“所学的知识”,发现虚词“而”也可以用“并且”来替代。另外词类活用、通假字的语境义,特别适合用这种方法。
  4、比较辨析,融会贯通。文言词语具有多义性的特点,有的词有几个常用的词义,尤其是几个常用的文言虚词,如果学生不能掌握一些用词规律,就会影响学生对文句的理解,影响文言语感的发展。教学时,要把这些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去辨析,找出用词释义的规律,在言语实践中融会贯通。如《马说》中“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和“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两句中的“虽”,经辨析,得出“以假设的条件起强调作用”为“即使”“以存在的条件起强调作用”为“虽然”的规律。后来学到《唐雎不辱使命》中“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域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很快发现某些资料中把“虽然”解释为“虽然这样”不妥,根据前面总结的规律, 大王“以大易小”是想法,并不存在,“以假设的条件起强调作用”应译“即使”。这样,表达语气更为强烈,表示安陵君拒绝秦王无理要求的态度之坚决,更符合文意。
  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充满趣味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词的基本义,真正地为学生卸去了机械记忆的繁复负担,丰富文言词语的积累,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为高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侧重文言文的诵读感悟
  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指出了诵读对于语感训练的作用:“诵读是一种言语行为,它包含两个心理过程,一是内化过程,言语对象通过人的视觉系统作用于大脑,完成人的内部言语图式语言与对象意义结构的心理联结(同化或顺应);一是外化过程,言语主体将通过内化产生的言语理解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实现和应证内化过程的结果。”他认为“阅读只有前一个过程,而诵读却有两个过程”。古人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反复诵读能促使语感的进一步形成。多读,读散文读到句读自成,读韵文读到韵律自现,语感也就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1、读正字音。朗读时,读准字音,对文言文学习非常重要。因为汉语中许多多音多义的同形字,读法不同,意义也不同;还有古汉语中众多的通假字,读音错了,词义法和用法就容易混淆。比如《马说》,读准了“食”“见”“祗”等几个字的音,释词翻译就正确到位了。
  2、准确句读。准确断句或读准长句的节奏,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学生能合理断句,表明其语感发展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了。句读训练宜有层次性,由易到难,从课内到课外。七年级初学文言文时,待学生理解了文言文的基本意思后,将去掉标点的语段让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读背。八年级可选择重点语段,去掉标点,在理解文章内容前,让学生自己读,试着给文章断句,再说断句的理由,即理解文意,然后与原文对照,自我体悟。实践多了,理解能力自然提高。
  3、读出感情。通过诵读富有节奏感和旋律感的言语材料,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学生形成领悟作品情感内涵的经验,达到对语感的培养。
  三、开展文言文语感培养的迁移拓展训练
  选择课外语文材料,迁移拓展,既是语感训练的实践,又是学习结果的检验。要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能力,除了教材选文教学外,还必须适当的由课内向课外迁移拓展,从文言文词的基本义理解、诵读感悟等方面对学生的文言语感能力进行拓展训练。
  1、迁移训练。迁移训练指的是教师有意识地选择语料,围绕语感培养,引导学生强化或运用课内学习的文言阅读经验。比如,七年级学习了《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后,选择学生熟知的神话——《精卫填海》作为课内的延伸训练,内容包括断句、文言词语、句式等,训练内容基本上为课内知识点或学习经验的迁移。如在“读对停顿,理解内容”环节,要求学生读对“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的停顿,作为断句和释词方法迁移训练。
  2、拓展互补。拓展互补,是指教师有意识的选择语料,根据文言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语感拓展与补充训练。人教版语文新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都是小品文。除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外,其他文章基本上以四字句或四六句为主,从句读的角度,训练语感的价值不大。学习《与朱元思书》一文后,选择了“吴均三书”的另外两篇《与顾章书》和《与施从事书》,让学生断句、朗读、赏析,作为拓展补充,既可以训练语感,又考虑了文化对接。
  3、测评巩固。测评是学生文言积累和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反馈,也是课堂训练的依据。与迁移训练、拓展互补一样,既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我的做法是前两者以课堂训练为主,后者以课外训练为主。每周精选一到两篇文言文,编制相关习题,测试学生的文言积累和阅读能力,然后在文言文教学时根据学生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语感训练。
  教师教学时有明确的语感训练意识,学生的语感经过长期反复实践自会形成。当初中的文言文教学以语感培养为核心追求,也就是把握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袁聪莲,浙江宁海县跃龙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永久性、节段性扩张,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动脉退行性疾病,多见于65岁以上的男性人群,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就是孩子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理解他. 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以其真实的儿童成长经历为我们展现了理解孩子的独特视角——倾听.该书为纪念已逝的巴学
一位外国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个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不是吗?我们的祖先正是通过视觉在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中产生了美的意识。远古洪荒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在大地上亡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合并胰腺炎在临床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对本文62例患者进行救治和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异常表现、心理护理等;观察淀粉酶变化、血白细胞升高值和预后转归
<正> 1、烧伤。活蝎30-40个,放入500克油中浸泡12小时以上,将伤面水泡剪破,涂抹此油。以此法治疗8例,均很快止痛,结痂而愈。 2、小儿百日咳。全蝎1只,炒焦为末,用熟鸡蛋1个蘸
<正> 大脑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物质基础,脑力劳动是十分艰苦的劳动。所以人们历来十分关心健脑益智之法。 食物健脑法 通过摄取营养丰富而平衡的饮食,可达到促进大脑发育、保持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这一素养的提升。2017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陈先云主任提出了小学语文素养的“四大清单”: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这里理解能力指文化传承与理解,运用能力主要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能力指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能力指审美鉴赏与创造;其中语言运用是其他三种能力得以开展的前提,而小学生识字、写字又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因
目的探讨肌电图仪在周围神经损伤手术中应用电刺激促进神经再生的监测作用。方法对23例周围神经损伤实施松解手术的患者于术中进行超强电刺激,在肌电图仪的持续监测下分析相
<正>~~
2001年2月3日,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中医药事业!校园内再也看不到先生和蔼可亲的面孔,平日里再也听不到先生授业解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