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儿童之谜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为什么研究超常儿童,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费尔德曼曾经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在我研究的超常儿童中,常常遇到一些特殊状况,是一个人的成长异常顺利的典范:孩子的天赋兴趣、父母的养育、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的机制,完美地促成了一个人一生潜力的最佳发挥。我想,研究这些顺利的典范,至少是一种视角,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些不那么顺利的情况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比如,超常儿童往往很早就知道人生的志趣所在,但对于普通的孩子,可能父母就要花费更多的心力帮助他一起找到这种志趣。
  超常儿童在人口分布中的比例大约是1%~3%,按照中国的人口基数,每年的超常儿童的人数都在几百万左右,但是这些孩子的命运如何,我们基本上一无所知,因为国内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在采访这组封面的过程中,那些超常儿童在我们内心激发的情感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对他们才华的某种困惑与敬畏——对于这些超常儿童,我们的了解其实很少,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特殊能力到底从何而来。
  另一方面则直指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失落與痛楚——与他们相比,普通人的人生是否天生就带着某种自身局限,只能以某种速度思考到某一深度,而不可能最终达到卓越的境地。
  其实,在关于天才的讨论中,先天与后天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先天论者认为,才华由基因决定,是不可变的。后天论者则认为才华受文化影响,可以经教育/训练而提高。
  前者以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为始作俑者。高尔顿是达尔文的表兄弟,博学多才,后人估计他的智商接近200。他开创了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复合肖像、法医指纹等新方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气象学家之一。此外,“先天与后天”的词组也是他发明的。
  1869年,他出版了《遗传的天才》。在这本书中,他以统计学的方法,对英国400多名杰出发明家、领袖、运动员等人群的家族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天才是基因遗传的,也就是“天生的”。由此,他也开创了以统计学方法测量人类精神特质的先河。
  虽然他承认激情、毅力的重要性,但完全无视环境的影响。他认为,无论环境如何,天才自会脱颖而出。牛顿就算生在沙漠,也仍然会做出牛顿的成就。在他之后的一个世纪,人们对他的说法深信不疑。“自科学诞生以来,极少有什么声音,像一个稳定、独特、独立的智商那样魅惑人心,如海妖之歌,攫住了大众的耳朵(G.P.普特南,1976)。
  但一个世纪以后,环境论兴起。尤其是在美国,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包括B.F.斯金纳和詹姆斯·华生基本上否定有基因遗传这种事情。他们认为,环境就是一切。比如华生曾经有过如下豪语: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我承认这超出了事实,但是持相反主张的人已经夸张了数千年。
  一百多年来,关于天才的争论,似乎就是在这种先天VS后天的两极之间不断深化我们关于智力、努力、创造力以及人之潜质的真相。尤其是过去25年里,行为遗传学、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证据,但没有一门学科能单独解释天才的起源与结局。但我们毕竟可以达成一些共识,比如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智力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基因与环境之间是不断交互、互相影响,并最终决定我们人生的走向。
  我们知道,天才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美国记者埃里克·维纳为了写作《天才地理学》,探访了七个历史上天才辈出的城市,并总结了几个重要的规律,比如天才从来都是扎堆出现的,而不是分散的,一两个出现的;天才几乎都在城市涌现,他们也许出生在乡村,但一定在城市长大成材,因为城市的环境更有利于激发创造力。
  我们还知道,一个超常儿童需要与他们的心智水平相符的智力挑战与因材施教的教育环境,否则他们很可能会在无聊中浪费掉自己的才华,或者为了泯然众人而泯然众人。国内公立学校系统中开设超常班的中小学不过30多所,大城市的父母固然可以将资优孩子送去各种私人的天才训练营,但寒门子弟的超常儿童,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测评与教育支持,他们发挥自己潜质的机会微乎其微。
  最后,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一个孩子发挥出最大的潜能。“神经可塑性”让我们相信一个孩子的潜力,他们可以变得更聪明,有更多的成就,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种潜力有它自身的限制,你不可能通过后天的训练制造一个超常儿童。
  (赵元疆荐)
其他文献
来英国不久,所谓的英伦风情还没领略几分,倒是先对英式排队有了深切的体悟。  因为只要你待在英国,就免不了排队。天天排,事事排,一言不合就排队。  当然,排队是美德。英国人民排起队来,尤其有观赏性。不但自觉自愿、秩序一流,而且颇有耐心,甭管怎么排,都很少有人焦躁催促,心态好得出奇。  然而英式排队也有个大槽点——秩序有多好,效率就有多低。低到什么水平呢?我觉得孟夫子要是生在英国,可能会说“天将降大任
1940年8月24日,12架执行轰炸任务的德国轰炸机在英伦三岛上空迷航了。虽然迷失了方向,但敬业的德国人坚持要把飞机携带的炸弹扔完才肯返航,于是找到一座大城市的市中心,让炸弹倾泻而下。那座城市就是伦敦。  丘吉尔震怒了。8月25日,按照丘吉尔的指示,81架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飞临柏林上空,丢下了报复性的炸弹。虽然对柏林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但对德国人造成的心灵上的震撼是巨大的——元首向他们保证过的家园
宋代·林逋  林逋(967-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奉化大里(今浙江宁波)人,一说杭州钱塘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以湖山为伴,相传二十余年足不及城市。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劝“录以示后世”,答曰:“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三百余首传世。其
汤玛斯·内格尔写了本《哲学入门九堂课》,书印得不错,但译笔平庸,勉强能猜到意思。台湾书,大都有这样的毛病。  有一篇讲“自由意志”的,举了个例子:假设你去吃自助餐,走到甜品区,不晓得该拿桃子还是有糖霜的巧克力蛋糕。蛋糕惹人垂涎,但你知道吃了会发胖,会变丑,会没人喜爱,受人歧视,成为减肥广告嘲笑的目标。然而,你还是喊一声: “肥死罢就!”吃掉了蛋糕。  第二天,照镜子,量体重,又后悔了,暗想: “真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历任扬州签判、舒州通判等,在职政绩显著。1069年(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即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启用,旋又罢相。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俱废,王安石于当年病逝,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
那么我就是一个盲目的诗人  在七月的最早几天  想起你 我今夜跑尽这空无一人的街道  明天,明天起來后我要重新做人  我要成为宇宙的孩子 世纪的孩子  挥霍我自己的青春  然后放弃爱情的王位  去做铁石心肠的船长
人多有怀旧的心理。一首老歌,一件舊事,一个故人,任何与过去有关的人、事、物似乎都能在我们心海掀起一片波澜,让我们久久难以释怀。有人说,我们之所以会怀旧,是因为那些旧的东西再也找不回来了。而怀旧,是我们唯一能与它们交流的机会。  怀旧是如此的简单,它不需要繁复的铺垫和手续。旧物、故人、老家和过去的岁月,事事都可怀念。其实,人世间的每一段时光都会成为过去,包括现在和将来。岁月更迭,从前的寻常到了若干年
这个男人站在北方一个小山村最高的山头上已经超过四个时辰了,从日头正中到霞光散落,只是站着,沧桑的双眼中翻涌着数不尽的复杂感情。  他本是在与京城齐名的徐州做个小官,上个月得了消息,老父亲翻地时犯了腰伤过世了,于是回乡丁忧。上午他安抚好母亲,但自己心中的苦闷却无人可诉,便出来走一走。见惯了歌舞升平的场面,乍然回到乡下看农民劳作,亲切之余却也有几分怯懦,十分不适应。而将这里与徐州一对比,他便更加同情底
現代家居设计比前讲究,进屋后脱鞋的机会很多。  进屋后脱鞋,其实卫生干净——假如你的袜子也卫生干净的话。  但有些人,外表整洁,件件名牌,一脱鞋,图穷匕见。正如美女装扮再好,香氛再浓,她的胸围是有污迹的。  脱鞋后若传出阵阵异味,固然宾主不欢。袜子又旧、又脏,还有破洞,自己恨不得就自哪个破洞一头钻进去不出来。主人也不好意思,觉得是揭穿了你不可告人的丑事。地毡的脸色一沉,当然,那样的脚踩上去,是对它
认识秋道太太是在我抵达京都的第一天。记得那是一个枫叶初转红的星期日中午,热心的平冈武夫先生把居所尚无着落的我带到“十二段家”——左京区名料理店之一。我在京都的第一顿饭便是在秋道太太的店里吃的。  “十二段家”是一家颇具古典风格的日本餐馆,而它的女主人秋道太太给我的第一印象也是典型的京都女性。她是一位中年妇人,虽然没有沉鱼落雁的美貌,但是她那一身素雅的和服,以及和蔼亲切的仪态却另有动人之处。  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