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浙江省云和县水库移民的基本情况,总结了近年来云和县水库移民工作取得新成效的基本经验:抓产业发展平台;抓创业激励平台;抓技能培训平台。
关键词:水库移民; 增收增产;云和县
基金项目:浙江省民政厅课题 (合同号ZMYB201544)
中图分类号: D6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5.067
水库移民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库移民作为工程移民的一类,具有规模大、情况复杂等特点,做好水库移民的安稳致富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1]。
浙江省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云和县是全省13个少数民族重点县之一,有2个畲族乡、27个畲族行政村、畲族9000多人口。还有新安江、紧水滩等库区移民1.8万余人。
1 云和县水库移民基本情况
云和县境内共有紧水滩、石塘、玉溪、雾溪4座大中型水库(库容≥1000万立方米),有沙铺砻、梅砻、泗州堂等18座小型水库(10万立方米≤库容<1000万立方米)。除安置县境内4座大中型水库移民外,该县还安置有新安江、乌溪江、滩坑等12座大中型水库移民。2006年核定全县有大中型水库移民17946人,2010年核定全县有小型水库移民1587人,全县水库移民总人口1953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5%。水库移民在该县境内分布广泛,全县10个乡(镇、街道),139个行政村(社区)都有移民分布。从水库移民人口占比和分布情况来说,“小县大移民”是该县县情之一。
受水库淹没、移民动迁安置等因素的影响,该县移民的耕地、山林等主要生产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与全县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移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据统计,全县移民人均耕地面积约为253.35平方米,相当于全县平均水平的56%(全县平均约453.34平方米);移民人均山林面积约为0.43公顷,相当于全县平均水平的48%(全县平均约0.91公顷)。2015年移民人均纯收入约为7400元,相当于同期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86%(全县8580元),相当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全省14552元),全县人均纯收入少于4600元的低收入移民还有2256人。
2移民增收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云和县实施浙江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部署,鼓励移民创业,促进移民增收做为全县移民工作的中心,通过着力构筑三个发展平台,移民增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移民人均纯收入5年来年均增幅达13%。
2.1抓产业发展平台
“十二五”期间,共投入868.61万元,扶持移民发展水干果500多亩,茶叶1000多亩,玩具林3500亩,食用菌1400多万袋,家畜1600多头,家禽1.2万羽;抚育玩具林2.3万亩,水干果2000多亩,茶叶2200亩。为解决移民创业资金短缺问题,云和县对移民创业提供短期融资服务,扶持创业项目300多个。
2.2抓创业激励平台
为进一步推动移民创业创新,从2009年开始云和县开展“移民创业致富竞赛”活动,在全县范围内评选出移民致富典型,实现从政府“树典型”到移民“创典型”的转变,从而带动激励其他移民创业致富。如石塘镇岭足村的板栗基地,紧水滩镇卜广禄的生态龟鳖养殖基地,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云和县县移民的创业致富。
2.3抓技能培训平台
云和县依托县、乡农民技能培训中心,从移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围绕来料加工、乡村旅游、超市经营等实用性内容开展培训,帮助移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创业就业的能力,“十二五”期间,对移民开展共培训43期5000多人次,通过培训,移民创业就业能力得到有效增强,部分移民通过培训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并取得成功,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3 结语
由于水库移民主要在农村,移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仅靠国家扶持改善基础设施,很难达到后期扶持的目的。要切实实现移民生产生活水平改善,收入增加,实现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就要对移民的经济发展项目进行扶持,构建合理的水库移民经济产业,提高移民的生产生活和就业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移民的稳定致富和长治久安[2]。在新时期,移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必须摆脱“等、靠、要”的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信念,对移民经济发展项目进行各种形式的扶持,促进移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央关于开发性移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以移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移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立足资源,扬长避短,调整优化项目结构,扎实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系列项目。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重点,着力扶持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新项目,切实加快支柱产业建设,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经济发展载体,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大力度推进,加快移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步伐,努力改善移民生产、生活,以确保“稳得住,融得入,富得起”,达到预期的扶持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美,曾庆连.我国水库移民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探析[J].农业考古,2008(03):254-257
[2]王思琪,温州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实施效果评估[J].辽宁农业科学,2014(04):40-44
作者简介:陈海生,博士后,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水生态研究。
通讯作者:方应喜,硕士,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水文信息。
关键词:水库移民; 增收增产;云和县
基金项目:浙江省民政厅课题 (合同号ZMYB201544)
中图分类号: D6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5.067
水库移民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库移民作为工程移民的一类,具有规模大、情况复杂等特点,做好水库移民的安稳致富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1]。
浙江省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云和县是全省13个少数民族重点县之一,有2个畲族乡、27个畲族行政村、畲族9000多人口。还有新安江、紧水滩等库区移民1.8万余人。
1 云和县水库移民基本情况
云和县境内共有紧水滩、石塘、玉溪、雾溪4座大中型水库(库容≥1000万立方米),有沙铺砻、梅砻、泗州堂等18座小型水库(10万立方米≤库容<1000万立方米)。除安置县境内4座大中型水库移民外,该县还安置有新安江、乌溪江、滩坑等12座大中型水库移民。2006年核定全县有大中型水库移民17946人,2010年核定全县有小型水库移民1587人,全县水库移民总人口1953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5%。水库移民在该县境内分布广泛,全县10个乡(镇、街道),139个行政村(社区)都有移民分布。从水库移民人口占比和分布情况来说,“小县大移民”是该县县情之一。
受水库淹没、移民动迁安置等因素的影响,该县移民的耕地、山林等主要生产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与全县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移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据统计,全县移民人均耕地面积约为253.35平方米,相当于全县平均水平的56%(全县平均约453.34平方米);移民人均山林面积约为0.43公顷,相当于全县平均水平的48%(全县平均约0.91公顷)。2015年移民人均纯收入约为7400元,相当于同期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86%(全县8580元),相当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全省14552元),全县人均纯收入少于4600元的低收入移民还有2256人。
2移民增收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云和县实施浙江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部署,鼓励移民创业,促进移民增收做为全县移民工作的中心,通过着力构筑三个发展平台,移民增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移民人均纯收入5年来年均增幅达13%。
2.1抓产业发展平台
“十二五”期间,共投入868.61万元,扶持移民发展水干果500多亩,茶叶1000多亩,玩具林3500亩,食用菌1400多万袋,家畜1600多头,家禽1.2万羽;抚育玩具林2.3万亩,水干果2000多亩,茶叶2200亩。为解决移民创业资金短缺问题,云和县对移民创业提供短期融资服务,扶持创业项目300多个。
2.2抓创业激励平台
为进一步推动移民创业创新,从2009年开始云和县开展“移民创业致富竞赛”活动,在全县范围内评选出移民致富典型,实现从政府“树典型”到移民“创典型”的转变,从而带动激励其他移民创业致富。如石塘镇岭足村的板栗基地,紧水滩镇卜广禄的生态龟鳖养殖基地,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云和县县移民的创业致富。
2.3抓技能培训平台
云和县依托县、乡农民技能培训中心,从移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围绕来料加工、乡村旅游、超市经营等实用性内容开展培训,帮助移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创业就业的能力,“十二五”期间,对移民开展共培训43期5000多人次,通过培训,移民创业就业能力得到有效增强,部分移民通过培训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并取得成功,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3 结语
由于水库移民主要在农村,移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仅靠国家扶持改善基础设施,很难达到后期扶持的目的。要切实实现移民生产生活水平改善,收入增加,实现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就要对移民的经济发展项目进行扶持,构建合理的水库移民经济产业,提高移民的生产生活和就业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移民的稳定致富和长治久安[2]。在新时期,移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必须摆脱“等、靠、要”的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信念,对移民经济发展项目进行各种形式的扶持,促进移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央关于开发性移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以移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移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立足资源,扬长避短,调整优化项目结构,扎实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系列项目。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重点,着力扶持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新项目,切实加快支柱产业建设,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经济发展载体,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大力度推进,加快移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步伐,努力改善移民生产、生活,以确保“稳得住,融得入,富得起”,达到预期的扶持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美,曾庆连.我国水库移民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探析[J].农业考古,2008(03):254-257
[2]王思琪,温州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实施效果评估[J].辽宁农业科学,2014(04):40-44
作者简介:陈海生,博士后,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水生态研究。
通讯作者:方应喜,硕士,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水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