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特勒实验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回忆道:“我当时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好事,但我认为这是正常的。”

| 报纸上的熟面孔 |


  2017年,一个叫马克的德国人看报,恰好看到了一篇文章的配图,上面印着一位教授的照片。这对他而言是老面孔,他小时候就认识这个人。报纸上说这位名为赫尔穆特·肯特勒的教授是德国知名性学家,这令马克大吃一惊。报纸上还说,有人对所谓提倡性自由的“肯特勒实验”进行了调查,并提交了报告。从60年代末起,肯特勒就有意将无人照顾的儿童寄养在恋童男性家里,认为他们这样能够各取所需。实验是德国参议院点头同意的,并且,参议院还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1988年,肯特勒向参议院递交实验报告,称实验“大获成功”。
  马克在寄养家庭长大,养父常常带他去肯特勒家做客。如今,他已经34岁了,还有一个1岁的女儿。
  马克放下报纸,还是无法忘记文章的内容。文章出自哥廷根大学政治学学者特雷莎·南特维格笔下。几个月后,马克找到了作者的电话。他按下号码,心里既好奇又羞耻。电话通了以后,他称自己是受害者,还提到他的养父每周都会跟肯特勒通电话。肯特勒是心理学家,同时还是汉诺威大学的社会教育学教授,但这么一个人,似乎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
  南特维格本以为肯特勒的实验早在70年代就结束了,但马克是21岁才离开养父家的,那会儿已经2003年了。马克小时候觉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很正常,他告诉自己:“生活中就是会发生这样的事,世界的法则就是吃与被吃。”如他所说:“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政府一直在暗中观察。”
  几周后,马克拨通了养兄弟斯文的电话。他们一起在养父亨克尔家住了十几年。马克很喜欢斯文,但他们并不怎么处得来,二人从未真正交心聊过。他告诉斯文,他们是实验品,但斯文似乎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我们在寄养家庭生活那么多年,都没有思考的习惯了。”马克说。

| 从街头到寄养家庭 |


  马克小时候非常活泼,有时会一个人在柏林街头瞎逛。1988年,5岁的他一个人过马路,被车撞了。他伤得不重,但这场意外引起了柏林青年福利局的关注。福利局的社工经过调查,发现马克的母亲好像“无法给他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她是卖香肠的,一个人带孩子很吃力。她的前夫,也就是马克的父亲,是巴勒斯坦难民。马克还有一个哥哥,他们白天被母亲送到日间托儿所,一待就是11个小时,身上的衣服也总是脏兮兮的。社工建议给马克找一个有家庭氛围的寄养家庭。一名社工说,马克很招人喜爱,虽然皮了点,但“可塑性很强”。
  之后,马克就被送到了亨克尔家。亨克尔是一名47岁的单身男性,平日里靠修自动点唱机等电子设备赚钱。马克是亨克尔的第八个养子。早在1973年,亨克尔就开始收养男孩。一位老师表示:“亨克尔总是在寻找男孩。”六年后,一名社工怀疑亨克尔与某个养子有同性恋关系。公诉人对此展开调查,但肯特勒很快介入,称自己一直在给亨克尔提供指导。与亨克尔有关的卷宗有800页之厚,翻阅卷宗可以发现,一有调查,肯特勒就会介入。作为知名的学者以及几部性教育及教育专著的作者,肯特勒的话经常被德国各大报纸及电视栏目引用。德国《时代周报》称其为“德国性教育领域的主要权威”。肯特勒写了一封专家意见信,称亨克尔是称职的养父,并点名批评一位心理学家,称她“乱作推断”,侵犯了亨克爾家中的隐私,调查也因此中断了。
  马克在亨克尔家住了一年半后,斯文搬了进来。警察是在柏林地铁站碰到斯文的,当时他以乞讨为生,还患有肝炎。福利局为他在柏林寻找寄养家庭,最后找到了亨克尔。
  两个男孩在新家中的表现截然不同,斯文是听话的那一个,马克则有些反叛。不过,晚上亨克尔去马克房间等他或者抱他,他也不会反抗。“我出于孝心,便接受了。”马克说,“我当时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好事,但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可能有点像食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性也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取向。”斯文的门有时是敞开的,但人却不在里面,马克很清楚他在哪儿,但两个男孩从不讨论亨克尔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这是绝对的禁忌。”马克说。
  一天夜里,马克从厨房取了一把刀,放在了枕头下。亨克尔上床后看到刀刃,很快就出去了。他紧忙拨通肯特勒的号码,并将电话递给了马克。“墙后藏着恶魔。”马克解释道。肯特勒说世界上根本没有恶魔,马克最后按他的指示,交出了厨刀。

| 被迫隐身的亲生父母 |


  马克的母亲和哥哥基本上一个月只能探视他一次,但亨克尔常常在最后一刻拒绝让他们相见,理由是他们会打扰马克的生活。马克有时候会尿床,上课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肯特勒将此归咎于马克和母亲共处的几个钟头。马克的父亲完全无权探视自己的儿子。肯特勒称马克被父亲打出了心理阴影,一在马路上看到阿拉伯人,就神经紧张。
  马克的老师建议他看心理医生,一周两小时。心理医生说,亨克尔把马克当成犯人,每次治疗都会坐在隔壁屋。有一次,心理医生在没有告知亨克尔的情况下,直接跟马克谈了起来,亨克尔随后直接冲进屋,对着医生的脸来了一拳。后来,轮到斯文接受心理测试,亨克尔坚决不同意。
  肯特勒在一封信中表示,如果非要做心理评估,可以由他做。在另一封信中,他承认亨克尔看上去有些粗暴。不过,他接着写道:“能带这样的孩子,已经说明他不简单了。政府应该信任、保护他才是。”
  马克9岁时,他母亲向法院提出申请,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孩子待在一起。马克的父亲也向福利局提出质疑,并对亨克尔提出了多项指控。
  1992年3月,法院举行了听证会。法官希望和马克单独谈话,但亨克尔还是站在门外,大声对马克说:“他们要是敢威胁你,你就大声喊出来!”马克的话好像是别人事先灌输进去的。他说养父很爱自己,生父却不爱自己。法官问他希望多久和母亲见一次,他说偶尔见见就成,最好一年一次,并且养父一定要在场。他还说自己很怕生父,如今和养父住在一起,就不用担惊受怕了。但他又加一句:“晚上有时会怕。”听证会后,肯特勒给法官写了封信:“为孩子着想,我认为接下来两年,还是不要让孩子和原生家庭接触为妙。”   马克母亲的申请被驳回了,她和原来一样,一个月才能见一次儿子。听证会后,母子第一次相见,马克就跟母亲说自己不想见她,理由是她和养父关系不和。三周后,母子再次相见,他拒绝接受母亲送的钢笔和纸张,母亲提问,他也一律不答。他反复让她走,母亲最后只得离开。
  一年半以后,马克的父親联系福利局,说自己要搬到叙利亚,希望离开前跟儿子告个别。福利局档案里没有任何回复的记录。马克从亨克尔和肯特勒那里听到了关于亲生父母的大量负面评价。在他的想象中,母亲是一个天天吃香肠的懒女人,父亲则是个暴君。多年后他才意识到,父母一直在试图走进他的世界。

  肯特勒为恋童癖男性亨克尔背书:“能带这样的孩子,已经说明他不简单了。政府应该信任、保护他才是。”

| 心爱的弟弟 |


  马克11岁时,亨克尔又领养了一个男孩,名叫马塞尔·克莱默。克莱默有着一对小酒窝,牙齿不怎么齐,笑起来非常灿烂。这个比马克小一岁半的男孩患有痉挛性四肢瘫,没法走路、说话、自己吃饭。马克和斯文成了他的保姆,用勺子一口一口喂他草莓味牛奶,用抽吸管帮他清理肺部粘液。克莱默的出现让马克第一次体验到了爱一个人是怎样一种感受。
  马克忍受亨克尔多年,进入青春期后对他萌生了恨意。为保护自己,他每天会花一小时举重。一天夜里,亨克尔将手伸向马克,反倒被马克狠狠地打了一下。亨克尔看上去很吃惊,但他没说什么,便离开了。自此以后,他不再性骚扰马克,但会刻意惩罚马克。
  按理说,马克18岁那年就可以离开亨克尔家了,但不知为什么,他并没有离开。有一天,克莱默患上了流感,接下来两天,他呼吸越来越困难,但亨克尔就是不叫医生,等医生赶到,已经回天乏术了。马克一直守在克莱默身边,亲眼看着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 重获新生 |


  2003年,亨克尔关停寄养家庭,马克这才搬了出去,此时他已经21岁了。之后,他和亨克尔有过两次接触,一次是在他25岁的时候,亨克尔突然打来电话,问他是否记得喂兔子,亨克尔似乎老年痴呆了。另一次是2015年,他听说亨克尔癌症晚期,住进了安养院,他到安养院一看,亨克尔确实不行了。
  隔天,亨克尔便去世了。马克听到消息,一下子哭了出来,但他的泪水是为克莱默流的。弟弟去世那天,他并没有哭,亨克尔去世了,封堵他情感的瓶塞才就此拔出,他的悲痛也才随之倾泻而出。马克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初没有搬出去,是因为弟弟。如他所说:“我不能丢下他一个人。”
  几周后,马克慢慢拥有了对生活的渴望。他说:“我头一次意识到我的生活拥有无限可能。我可以做任何事。我的信念越来越强,我告诉自己:‘不必按他教给我的方式生活,我可以继续前行。’”
  [编译自美国《纽约客》]
  编辑:要媛
其他文献
在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已成为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广大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高涨,消费金融行业已进入了发展快车道,而消费性贷款业务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然而除了商业银行外,其他消费金融服务提供者,往往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为了助力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践行普惠金融的理念,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应运而生。自2014年首单发行以来,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获得快速发展。
  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本质上属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其兼具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属性的同时,也有其自身的
公众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对证券市场的秩序和活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而证券法律制度及执法方面存在滞后性,使得对公众投资者保护力度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尤其在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这一情境下,公众投资者的权益受到严重冲击且损失难以弥补。就该问题,现行法律及制度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立法对强制退市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规定过于抽象化,并缺乏配套的细则;诉讼机制功能的失灵造成投资者难以通过司法救济挽回损失;权益救济渠道单一化,不能对公众投资者形成有效赔偿。
  证券市场
著名的克格勃第九局是在安德罗波夫时期建立的,专门负责苏联领导人和外国政要的安保工作。曾任第九局局长的瓦列里·维利奇科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秘闻。| 窗帘架事件 |  在戈尔巴乔夫携家人第一次到黑海之滨疗养胜地福罗斯度假期间,他的女儿在拉窗帘时,被突然掉下来的窗帘架砸到了头。幸好,她没有受伤。但所有与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被解职了,其中还包括几位“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获得者。参加过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建设的
期刊
近年来,私募基金老鼠仓案件逐渐涌现,市场乱象频发,引发了人们的关注。然而,我国对于私募基金老鼠仓问题的法律规制还不够完善,处罚力度有限,不能有效规范私募基金市场。本文旨在从中国证监会针对私募基金老鼠仓行为的行政处罚入手,结合现行监管法律法规,探究私募基金老鼠仓行为的法律性质,分析私募基金老鼠仓行为的行政、刑事处罚现状及法律规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法律监管建议。
  论文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的创新点等
在私募法律关系中,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尤其重要,而在我国私募登记备案制的大背景下,信息披露成为私募监管的核心方式。近几年来,自条例至自律文件,各级别的私募监管相关文件密集出台,私募法治化不断完善。
  私募的法治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伴随着私募监管的逐渐趋严。尤其信息披露义务繁多,堪比公募,令人诟病。部分私募性质的证券基金并非由证监会管理,这使得部分类型的私募基金无法统一适用证监会的信息披露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首先需要在市场准入阶段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不予备案”制度赋予了私募准入明显的“核准制”色彩,
近年来,我国医疗诉讼大幅增长,医疗损害赔偿数额不断攀升,高额的赔偿金额和病患非理性的医闹严重影响了医生的执业热情与意愿,也极大损害了医疗服务的质量。而当前不健全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难以有效分担医疗机构与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风险,进一步加重了医务人员的负担。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许多国家在医疗责任保险领域采用了相互保险的形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么,医疗责任相互保险形式是否适合在我国发展?应当如何构建医疗责任相互保险的具体制度?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并结合我国当下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实际情
公司的发展与当下公司法的资本制度产生断层,类别股恰能有效扩充股份形式。在对财产权和表决权两项子权利的排列组合基础上,附加以其他子权利,形成了多样化的股权类型。确立类别股制度之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划定法律规定与章程自治边界。对此,当下各国主要采用章程自治式、类别股法定式及子权利法定式。我国在类别股制度建立初期应当采用法定模式,通过公司法规定类别股的创设方式及类型,在公司法中尽量全面地规定公司可以发行的类别股种类。在法律强制规范下,是否设定类别股、选定类别股样态、发行数量等仍交由公司章程决定。不同的公司类型也应当
斯大林为钢琴家尤金娜演奏的奏鸣曲倾心,希特勒也深陷于密友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向他介绍的音乐家瓦格纳的音乐中而难以自拔……这些以残忍手段著称的领袖们似乎也有自己的软肋。纳粹德国二号人物海因里希·希姆莱的软肋则是他的按摩师费利克斯·克斯滕。约瑟夫·凯瑟尔1974年出版的著作《金手指》| 迟来的认可 |  克斯滕(1898—1960年)是德裔爱沙尼亚人,于1920年加入芬兰籍,在20世纪30年代居住于荷
期刊
2012年底,最高院审判的“对赌协议第一案”的海富案,确定了投资者与目标公司对赌无效、与目标公司股东对赌有效的司法裁判原则。通过无讼裁判网,笔者选取了“估值调整”、“民事”作为关键词搜索,整理命中案例52篇。回购退出是对赌最常用的退出机制。承担对赌协议的回购责任而产生的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目标公司回购投资人股权的约定属于无效条款,目标公司是否要承担责任?司法实务中,裁判观点并不一致。
  经过理论和实证数据相结合,分析对赌协议法律性质、法律效力以及履行阶段的问题。其法律性质判定为非典型合同更
作为平台经济迅猛发展下的产物,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托网络技术极容易发展成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强势主体。同时,由于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的双边市场属性及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平台企业实施的非对称定价机制常常具有掠夺性定价之嫌。然而在对此类企业掠夺性定价问题的认定上,传统的反垄断分析方法出现了明显的适用困难。
  通过对互联网平台企业掠夺性定价及其认定难点进行基本说明之后,积极借鉴国外在成本标准、主观意图、竞争效果、合理抗辩等反面的规制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有关掠夺性定价认定的最新理论观点,重新认识企业实施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