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恒丰优3550是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用优质不育系恒丰A与抗病恢复系R3550组配育成的高产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本文介绍其特征特性,并从合理安排播种期、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恒丰优3550;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023-01
恒丰优3550是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用优质三系不育系恒丰A与抗病恢复系R3550组配育成的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1]。2013—2014年晚造参加广东省杂交稻弱感光熟组区试,2年区试比对照平均增产10.3%,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014年晚造在湛江市雷州、廉江、遂溪、吴川及茂名市高州等县(市、区)进行多点试种,表现为中产田产量7 500 kg/hm2,高产田产量超过8 250 kg/hm2;2015年晚造雷州市松竹镇高产创建实割验收,该品种即使抽穗期受台风影响,平均产量仍达8 970 kg/hm2;2016年、2017年晚造在湛江、茂名等粤西地区推广,均表现出产量高、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将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表现
2012年晚造参加广东省杂交稻弱感光组预备试验,平均产量为7 336.2 kg/hm2,较对照种博Ⅲ优273增产11.07%。2013年晚造参加广东省杂交稻弱感光组区试,平均产量为6 642.3 kg/hm2,较对照种博Ⅲ优273增产5.30%,增产达显著水平。2014年晚造复试,平均产量为7 920.6 kg/hm2,较对照种博Ⅲ优273增产15.2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晚造生产试验(阳春、雷州、澄海、信宜、云浮、潮安、惠州)平均产量为7 338.9 kg/hm2,较博Ⅲ优273增产5.83%。
1.2 主要农艺性状
恒丰优3550属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在广东省晚造种植全生育期118~122 d,比博Ⅲ优273迟熟2~3 d。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株高适中,抗倒力强。后期转色顺调,耐寒性中弱。株高99.0~104.9 cm,有效穗数232.5万~274.5万穗/hm2,穗长21.4~21.6 cm,每穗总粒数161~167粒,结实率80.2%~83.1%,千粒重22.6~23.5 g。
1.3 稻米品质
恒丰优3550粒型较短,米饭口感好。主要理化指标为整精米率56.8%~61.4%,垩白粒率15%~29%,垩白度2.5%~2.6%,直链淀粉含量14.7%~15.3%,胶稠度71~74 mm,长宽比2.7,食味品质79~81分。
1.4 抗病性
经广东省区试鉴定,恒丰优3550中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78.79%~80.6%,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3.68%~87.50%和69.20%~85.71%,病圃鉴定叶瘟2.0~2.5级、穗瘟3.0~4.0级(单点最高7.0级);高感白叶枯病(Ⅳ型菌7~9级,Ⅴ型9级)。在大田种植中,细菌性条斑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较轻[2]。
1.5 适宜种植区域
该组合适宜粤中南和粤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晚造种植。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合理安排播种期
在湛江晚造种植,播种期7月上中旬,秧龄16~18 d。采用塑盘湿润育秧抛栽技术,播种期可安排在7月中下旬,秧龄11~12 d、叶龄3.5片左右时抛植。
2.2 合理密植
恒丰优3550分蘖力中等,因而要插足基本苗,手插栽培,插植规格20 cm×20 cm,栽植24万穴/hm2左右,每穴插1~2粒谷秧苗。抛秧可抛25.5万~27.0万穴/hm2,有效穗数要求达到270万~300万穗/hm2。
2.3 肥水管理
应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基肥施腐熟猪牛栏肥15 t/hm2,抛秧田施过磷酸钙375 kg/hm2、尿素75 kg/hm2,耘田后抛秧。晚造抛后5 d第1次追肥,施尿素150 kg/hm2;抛后10 d左右第2次追肥,施尿素9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幼穗分化5~6期禾苗叶色较淡时追穗肥,施水稻专用肥75~90 kg/hm2 [3-4]。水分管理宜泥皮水抛秧,浅水促分蘖,适时露晒田,曬田先轻后重,浅水抽穗扬花,灌浆期干湿交替,不能过早断水[5-6]。
2.4 病虫害防治
湛江沿海地区晚造台风暴雨多,要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近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水稻颖枯病发生严重,要注意做好防治工作。
3 参考文献
[1] 黄溪华.恒丰优387在龙海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7,35(3):43-45.
[2] 肖捷,于洪波,林建强,等.恒丰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9):3-5.
[3] 刘永坚,文家旺,吴金传,等.三系杂交水稻恒丰优华占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7):155-156.
[4] 文家旺,张雄武,李果,等.杂交水稻品种恒丰优386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8):207-208.
[5] 胡海强,李木衡,于洪波.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恒丰优426的选育与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4):80.
[6] 张运钰,李宝贤.杂交稻恒丰优387的引种观察及抛栽高产技术[J].科技信息,2013(19):468.
关键词 杂交水稻;恒丰优3550;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023-01
恒丰优3550是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用优质三系不育系恒丰A与抗病恢复系R3550组配育成的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1]。2013—2014年晚造参加广东省杂交稻弱感光熟组区试,2年区试比对照平均增产10.3%,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014年晚造在湛江市雷州、廉江、遂溪、吴川及茂名市高州等县(市、区)进行多点试种,表现为中产田产量7 500 kg/hm2,高产田产量超过8 250 kg/hm2;2015年晚造雷州市松竹镇高产创建实割验收,该品种即使抽穗期受台风影响,平均产量仍达8 970 kg/hm2;2016年、2017年晚造在湛江、茂名等粤西地区推广,均表现出产量高、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将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表现
2012年晚造参加广东省杂交稻弱感光组预备试验,平均产量为7 336.2 kg/hm2,较对照种博Ⅲ优273增产11.07%。2013年晚造参加广东省杂交稻弱感光组区试,平均产量为6 642.3 kg/hm2,较对照种博Ⅲ优273增产5.30%,增产达显著水平。2014年晚造复试,平均产量为7 920.6 kg/hm2,较对照种博Ⅲ优273增产15.2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晚造生产试验(阳春、雷州、澄海、信宜、云浮、潮安、惠州)平均产量为7 338.9 kg/hm2,较博Ⅲ优273增产5.83%。
1.2 主要农艺性状
恒丰优3550属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在广东省晚造种植全生育期118~122 d,比博Ⅲ优273迟熟2~3 d。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株高适中,抗倒力强。后期转色顺调,耐寒性中弱。株高99.0~104.9 cm,有效穗数232.5万~274.5万穗/hm2,穗长21.4~21.6 cm,每穗总粒数161~167粒,结实率80.2%~83.1%,千粒重22.6~23.5 g。
1.3 稻米品质
恒丰优3550粒型较短,米饭口感好。主要理化指标为整精米率56.8%~61.4%,垩白粒率15%~29%,垩白度2.5%~2.6%,直链淀粉含量14.7%~15.3%,胶稠度71~74 mm,长宽比2.7,食味品质79~81分。
1.4 抗病性
经广东省区试鉴定,恒丰优3550中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78.79%~80.6%,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3.68%~87.50%和69.20%~85.71%,病圃鉴定叶瘟2.0~2.5级、穗瘟3.0~4.0级(单点最高7.0级);高感白叶枯病(Ⅳ型菌7~9级,Ⅴ型9级)。在大田种植中,细菌性条斑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较轻[2]。
1.5 适宜种植区域
该组合适宜粤中南和粤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晚造种植。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合理安排播种期
在湛江晚造种植,播种期7月上中旬,秧龄16~18 d。采用塑盘湿润育秧抛栽技术,播种期可安排在7月中下旬,秧龄11~12 d、叶龄3.5片左右时抛植。
2.2 合理密植
恒丰优3550分蘖力中等,因而要插足基本苗,手插栽培,插植规格20 cm×20 cm,栽植24万穴/hm2左右,每穴插1~2粒谷秧苗。抛秧可抛25.5万~27.0万穴/hm2,有效穗数要求达到270万~300万穗/hm2。
2.3 肥水管理
应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基肥施腐熟猪牛栏肥15 t/hm2,抛秧田施过磷酸钙375 kg/hm2、尿素75 kg/hm2,耘田后抛秧。晚造抛后5 d第1次追肥,施尿素150 kg/hm2;抛后10 d左右第2次追肥,施尿素9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幼穗分化5~6期禾苗叶色较淡时追穗肥,施水稻专用肥75~90 kg/hm2 [3-4]。水分管理宜泥皮水抛秧,浅水促分蘖,适时露晒田,曬田先轻后重,浅水抽穗扬花,灌浆期干湿交替,不能过早断水[5-6]。
2.4 病虫害防治
湛江沿海地区晚造台风暴雨多,要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近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水稻颖枯病发生严重,要注意做好防治工作。
3 参考文献
[1] 黄溪华.恒丰优387在龙海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7,35(3):43-45.
[2] 肖捷,于洪波,林建强,等.恒丰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9):3-5.
[3] 刘永坚,文家旺,吴金传,等.三系杂交水稻恒丰优华占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7):155-156.
[4] 文家旺,张雄武,李果,等.杂交水稻品种恒丰优386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8):207-208.
[5] 胡海强,李木衡,于洪波.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恒丰优426的选育与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4):80.
[6] 张运钰,李宝贤.杂交稻恒丰优387的引种观察及抛栽高产技术[J].科技信息,2013(19):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