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训练 方法策略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引导联想,活跃思维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构想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或多个事物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学生形成了联想的思维习惯,就能够触类旁通、活学活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观察联想”就是学生在观察数、式、图的同时,展开联想,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教完梯形知识后,可引导学生想像:“当梯形的一个底逐渐缩短,直到为0,梯形会变成什么形?当梯形短底延长,直到与另一底边相等时,它又变成什么形?”借助表象,能有机地把看上去似乎无联系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对题目作深入的分析、联想,定能让学生找到题目的本质属性,从而解决问题。
  二、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三、合作学习要激励学生“彰显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根据需要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所以,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迎合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特意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好小组长,组长对每个组员的任务进行分工,教师也会低下身子走到学生中去。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组长一言堂,或者只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参与,而其他学生则袖手旁观、坐享其成。看似热闹,其实毫无“个性”可言,完全是被动接受,这样的合作学习其实是低效的。合作学习本身应该是一种互助性学习,但这种互助性学习一定是建立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每个人随时准备发言的基础上的。所以在平时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学习,勇于围绕学习任务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对他人的思维、做法进行评价,即“彰显个性”。
  四、多思多想,培养发散思维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对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多思,是很有必要的。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设计了这样一题“发散思维训练”:妈妈把生日蛋糕平均切成10块,小明吃了其中的4块,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组织讨论:
  ①、如果余下的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和妈妈分别吃蛋糕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幾分之几,爸爸和妈妈吃了几分之几,谁吃得多?为什么?
  ③、如果你是小明,你觉得这样分合理吗?你会怎样分这块蛋糕?
  从知识技能的角度看,这一练习充分挖掘了题目的智力因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成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这一目标。就人文精神来讲,题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尊敬长辈、人文关怀等意识无声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灵。
  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们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心理学认为,借助语言人们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注意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结果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快的提高。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都有用语言表达他们思维的训练机会,可以把指名发言、集体讨论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教师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注意帮助差生,鼓励差生发言,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以便促使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思维能力都取得较大的进步。
  总之,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思维的训练不仅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教师应不断分析、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改革中,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运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操作、嘗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数学 旋转
期刊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句广告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之所以不能超越的原因是“一直在模仿”!模仿,谈何创新,谈何超越?而我们学习的过程却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怎样才能创新,如何才能超越,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谁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不是老师的问题,更不是家长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最有发言权,学习不能是强迫的,不应该是被动的,
期刊
摘要:在大力推行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型期的今天,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实践证明,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理念。对于教师来说,要怀着賞识的态度、真诚的爱心去对待学生,赏识每个学生的每个闪光点,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爱的光里,让他们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  本文阐述了新课改教学过程,只有把快乐还给学生,做教师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实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思维
期刊
摘要:针对高中语文课难上且低效的现状,我尝试从重视生命教育的角度,为学生快乐成长的目的考虑,努力营造语文诗意的课堂,为语文课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诗意的课堂 生命教育 快乐学习  一、高中语文似重实轻的尴尬地位  高中语文课难上,这是经历初中语文教学之后的语文教师的一致感慨。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地位不言而喻,到了高中,语文与数理化相比,似乎成了边缘科目。不是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期刊
摘要: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获得幸福,就要努力工作,用自己的有为,获得学生的爱戴,收获工作的快乐。  关键词:教师 学生 爱 幸福教育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
期刊
著名教育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优化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把心理品质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突破口,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从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来看,可以说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和不可或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标志是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教师只有科学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行动起来,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一、重视
期刊
摘要:正确解答辨析病句题,除了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种常见语病类型外,还要学会依据一些形式上的标志,去辨析病句,以加快解题的速度,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关键词:病句 语言标志 识别病句的方法  运用语言标志巧识高考病句  一看并列短语 六看否定词  二看多项修饰成分 七看两面词  三看数量短语 八看句子结构  四看介词 九看赘余词  五看关联词 十看长宾语  一看并列短语:  1、在宣泰战斗中,
期刊
摘要: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代,为学生提供以环境教育主题为内容的听说读写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知识或环境道德的感染和影响,这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环保教育  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感受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