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滥用带来了很多弊端,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媒体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了阐述。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多媒体;优化
随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迅猛推进,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力,在激发学习兴趣、加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优化教学元素、提高教学效果和展示现代化气息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现行的各级各类优质课评选、公开课等活动中,多媒体已经贯穿课堂始末。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不管形式上是否恰当,也不考虑教学效果如何,一堂课如果没有采用多媒体,这堂课好像就算不得一堂好课。多媒体大有取代板书、演示实验等传统教学手段之势。殊不知多媒体的滥用同样会带来很多弊端,甚至有时比不用多媒体危害更大。下面笔者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滥用的弊端(多媒体优化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多媒体优化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高中生物物教学滥用多媒体之弊
1、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够。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动画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感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态和生理过程等方面的知识,但却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图像、动画是通过一定的软件加工制作出来的,很多地方具有片面性。如果只看图像和动画,不看实物,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会降低,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解。只有在图像动画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接触大自然,经过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思考。才能对生物及其现象有一个整体感知。如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以及对衰老、个体发育、遗传病、生态因素、种群和群落等自然现象的感知,都离不开观察。如果单纯用多媒体演示其过程,会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误差,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多观察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才能领略到生命世界的奥秘。
2、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多媒体能较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但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徒手切片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做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如果用观看多媒体的教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无疑会削弱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媒体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它作为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化为直观的教学信息。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先优化媒体设计,教学实践表明,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进行优化设计,更能优化生物教学。那么,如何优化多媒体?
二、如何进行媒体优化
媒体的优化,就是在最需要媒体的时候,使用最恰当的媒体发挥最大功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的选择(选择性优化)
1、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缺乏沉稳易激动的年龄阶段,对多媒体中声、光、电的综合刺激,容易产生积极的响应。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疲倦;经常性地使用电脑或看大屏幕,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甚至产生腻烦心理。因此,多媒体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尽量平和自然,要美观,切忌艳、花、乱,切忌夸大形式掩盖了内容;二是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将事与愿违。高中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加上课本中有些与化学相关的内容接触过早,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蛋白质的结构与合成”,通过多媒体模拟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合成过程,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多肽、肽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
2、依据内容选择多媒体。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或都必须用多媒体教学。高中生物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掌握的,或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的,或只需教师做简单的指导便能融会贯通的。这部分知识根本用不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了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而像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加深印象。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我们通过动画模拟,展示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和整个过程,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3、依据实验性质选择多媒体。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实验课一般不适合用多媒体来替代。即便要使用,也要根据实验本身的性质。如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进行的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演示。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过程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精心准备,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手段,教师创作出严谨而丰富的电子课件,其目的就是将它应用于教学: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则(设计性优化)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義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这一要求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可以概括为:
1、以学为中心的原则。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要让学生在恰当的情况下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自我反馈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情境化原则。创设一种与学习相联系的现实背景,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同化和索引当前的学习内容,从而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联系。如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中,模拟出酸雨的现象及其危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与传统教学手段协调互补的原则。在一堂课中,语言表述是基础,板书、板画是纲要,多媒体绝对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果我们采用CAI系统教学,从上课到下课学生全部是观看大屏幕完成,且不说引起兴奋的手段单一,学生诸多能力培养方面也是单一的,所以得到的结果必然是学习基础不扎实。媒体毕竟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选择何种教学手段必须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效为依据。如投影的使用可以很好地配合观察实验、讨论、阅读及复习纲要。当然,一堂课中应以一种教学手段为主,如采用投影时,尽可能不使用挂图,在CAI系统中,就要尽可能少使用投影、录像等。假如不注意教学手段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就会搞得课堂花哨,气氛活泼而效果不佳。应该强调的是,在多媒体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与教学语言的配合。教师的语言能使电教媒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多媒体又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语言所要表述的深层含义。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精确,与媒体结合的恰到好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播放适时、把握好课件的播放时间。就能使多媒体辅助教学产生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让课堂教学精彩有效。从而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惑,按教学所需,对症下药,真正使多媒体教学做到适时、适当、适合、适量,真正做到“适合”二字,处理好教材,决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相信,多媒体教学必将成为新课改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多媒体;优化
随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迅猛推进,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力,在激发学习兴趣、加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优化教学元素、提高教学效果和展示现代化气息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现行的各级各类优质课评选、公开课等活动中,多媒体已经贯穿课堂始末。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不管形式上是否恰当,也不考虑教学效果如何,一堂课如果没有采用多媒体,这堂课好像就算不得一堂好课。多媒体大有取代板书、演示实验等传统教学手段之势。殊不知多媒体的滥用同样会带来很多弊端,甚至有时比不用多媒体危害更大。下面笔者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滥用的弊端(多媒体优化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多媒体优化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高中生物物教学滥用多媒体之弊
1、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够。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动画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感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态和生理过程等方面的知识,但却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图像、动画是通过一定的软件加工制作出来的,很多地方具有片面性。如果只看图像和动画,不看实物,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会降低,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解。只有在图像动画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接触大自然,经过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思考。才能对生物及其现象有一个整体感知。如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以及对衰老、个体发育、遗传病、生态因素、种群和群落等自然现象的感知,都离不开观察。如果单纯用多媒体演示其过程,会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误差,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多观察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才能领略到生命世界的奥秘。
2、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多媒体能较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但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徒手切片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做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如果用观看多媒体的教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无疑会削弱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媒体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它作为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化为直观的教学信息。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先优化媒体设计,教学实践表明,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进行优化设计,更能优化生物教学。那么,如何优化多媒体?
二、如何进行媒体优化
媒体的优化,就是在最需要媒体的时候,使用最恰当的媒体发挥最大功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的选择(选择性优化)
1、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缺乏沉稳易激动的年龄阶段,对多媒体中声、光、电的综合刺激,容易产生积极的响应。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疲倦;经常性地使用电脑或看大屏幕,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甚至产生腻烦心理。因此,多媒体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尽量平和自然,要美观,切忌艳、花、乱,切忌夸大形式掩盖了内容;二是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将事与愿违。高中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加上课本中有些与化学相关的内容接触过早,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蛋白质的结构与合成”,通过多媒体模拟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合成过程,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多肽、肽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
2、依据内容选择多媒体。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或都必须用多媒体教学。高中生物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掌握的,或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的,或只需教师做简单的指导便能融会贯通的。这部分知识根本用不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了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而像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加深印象。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我们通过动画模拟,展示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和整个过程,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3、依据实验性质选择多媒体。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实验课一般不适合用多媒体来替代。即便要使用,也要根据实验本身的性质。如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进行的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演示。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过程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精心准备,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手段,教师创作出严谨而丰富的电子课件,其目的就是将它应用于教学: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则(设计性优化)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義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这一要求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可以概括为:
1、以学为中心的原则。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要让学生在恰当的情况下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自我反馈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情境化原则。创设一种与学习相联系的现实背景,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同化和索引当前的学习内容,从而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联系。如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中,模拟出酸雨的现象及其危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与传统教学手段协调互补的原则。在一堂课中,语言表述是基础,板书、板画是纲要,多媒体绝对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果我们采用CAI系统教学,从上课到下课学生全部是观看大屏幕完成,且不说引起兴奋的手段单一,学生诸多能力培养方面也是单一的,所以得到的结果必然是学习基础不扎实。媒体毕竟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选择何种教学手段必须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效为依据。如投影的使用可以很好地配合观察实验、讨论、阅读及复习纲要。当然,一堂课中应以一种教学手段为主,如采用投影时,尽可能不使用挂图,在CAI系统中,就要尽可能少使用投影、录像等。假如不注意教学手段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就会搞得课堂花哨,气氛活泼而效果不佳。应该强调的是,在多媒体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与教学语言的配合。教师的语言能使电教媒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多媒体又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语言所要表述的深层含义。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精确,与媒体结合的恰到好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播放适时、把握好课件的播放时间。就能使多媒体辅助教学产生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让课堂教学精彩有效。从而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惑,按教学所需,对症下药,真正使多媒体教学做到适时、适当、适合、适量,真正做到“适合”二字,处理好教材,决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相信,多媒体教学必将成为新课改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