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是南京市唯一的一所民族小学,拥有汉、回、畲、彝、蒙古、土家、布依、侗族等8个民族的学生。学校围绕“培养初步的民族素养,成为可爱的中国儿童”的核心理念,以长期坚持的民族教育为突破口,以校本课程建设为重要载体,辅之以氛围支撑、课堂融入、活动拓展,形成民族教育校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民族教育中发现自我、扩展视野、认识世界,培养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国儿童。
核心:体现民族精神的校本课程
为了有效开展民族教育,学校在《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民族素养的研究》课题的引领下,着力进行体现民族精神的校本课程开发。师生共同搜集各民族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概括、汇编,前期编印了《民族教育读本》,书中还有自编的《五十六个民族对对歌》和十八个班级走进十八个民族,为孩子们提供了走进不同民族的窗口。同时,学校还围绕民族特色汇编了四本《民乐进课堂》系列丛书,从音乐的视角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承。
2010年开始,学校根据上级的要求将省编教材《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纳入校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比较完整的民族知识教育。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民族素养,体现对民族教育的校本理解与追求,学校还组织师生精心汇编了校本课程民族娃系列——《民族娃——名胜古迹篇》《民族娃——杰出人物篇》《民族娃——爱生故事篇》。
学校一直采用“民族 国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娃娃抓起”,将不同的民族知识和国学知识相融合,不断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并于2015年编写了《民族国学》系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学校根据少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在每个自然节内都会选择一些相关故事,用来启迪和引导孩子思考;通过特定环节引领孩子们参与进来,通过互动问答和游戏,增强趣味性和参与度;在知识编排上,始终坚持“听、说、读、写、思”五大基础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进行阶梯性设计,将听说能力、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机集合和阶梯化实现。
支撑:充满民族气息的氛围营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学校一楼大厅里的一根根精美的立柱,是民族文化特色墙,彩绘出各民族的人物画像、服饰、乐器及民族名称等,让每个“民族娃”踏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民族风情。走廊的墙壁上悬挂了56个民族的人物画像及民族介绍,这些画像都是“民族娃”亲手绘画的作品,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民族人物画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学校还开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宣传阵地、民族娃娃安全学习园地、民族娃娃爱读书长廊、民族娃娃科技长廊、民族娃艺术长廊等宣传阵地。
学校班级文化也各具特色。每个教室前的走廊上是“我和我的祖国”“民族娃娃在成长”的民族知识宣传墙。各班教室里,可以看到后墙上的民族文化展板、“我们的成长脚印”班级文化特色墙等。各个班级还自建了读书角,在这个小空间里,读书成为了孩子最快乐的事。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无形中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操。
整合:彰显民族意识的课堂融入
学校将校本课程中的民族教育有机融入到课堂中,实现了民族教育价值功能的放大。学校每个年级学习一种民族乐器,每周授课2课时,笛子进课堂、葫芦丝进课堂、二胡进课堂、琵琶进课堂,聘请专业民乐教师教学生学习民族乐器,让民族娃们了解民乐、享受民乐、热爱民乐,让民乐飞进民族娃娃们的心田。学校将书法、国画引进课堂,进行诗配画的教学,使民族娃娃们从小就学习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学校将中华武术、腰鼓等引入课堂,利用体育课,教学生学习武术操、太极拳,增强民族娃娃们的身体素质,传承民族体育,振奋民族精神。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学校通过对音乐教材进行整合,在音乐课堂上教学生学习各民族的歌舞,加深了民族娃娃们对民族歌舞的喜爱和对各民族的了解。
拓展:感受民族活力的实践体验
为了进一步夯实校本课程的教育效果,学校还围绕民族特色教育,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深化民族情感。
第一,民族特色的主题班会。有时小朋友穿着白族的服饰,品着白族特色茶水,在“感受白族”主题班会中体验感悟着白族人民的生活;有时小朋友们图文并茂地介绍着布依族的风光,并亲手制作了许多布依族特色的装饰挂件……第二,有趣有益的综合实践活动。丝网花、荷花灯、兔子灯,这些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也悄然走进学校的民族课堂,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着浓浓民族情。第三,每年一届的民族风情节。从2006年开始,学校每年举办民族风情节,“团结一家亲”“魅力朝小,民族风情”“十全十美民族风,相亲相爱中国情”等不同主题,民族娃娃们用56张代表着56个民族的卡片拼连成了伟大祖国的轮廓,师生、嘉宾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民族风情节成了全体师生共同期待的精彩大舞台!
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整体探索,围绕“培养初步的民族素养,成为可爱的中国儿童”的核心理念,通过民族教育这个视角,来丰富教育目标,让它更具有传统文化的意蕴,更具有民族文化的意蕴,从而让孩子成为可爱的中国儿童。
核心:体现民族精神的校本课程
为了有效开展民族教育,学校在《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民族素养的研究》课题的引领下,着力进行体现民族精神的校本课程开发。师生共同搜集各民族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概括、汇编,前期编印了《民族教育读本》,书中还有自编的《五十六个民族对对歌》和十八个班级走进十八个民族,为孩子们提供了走进不同民族的窗口。同时,学校还围绕民族特色汇编了四本《民乐进课堂》系列丛书,从音乐的视角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承。
2010年开始,学校根据上级的要求将省编教材《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纳入校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比较完整的民族知识教育。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民族素养,体现对民族教育的校本理解与追求,学校还组织师生精心汇编了校本课程民族娃系列——《民族娃——名胜古迹篇》《民族娃——杰出人物篇》《民族娃——爱生故事篇》。
学校一直采用“民族 国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娃娃抓起”,将不同的民族知识和国学知识相融合,不断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并于2015年编写了《民族国学》系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学校根据少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在每个自然节内都会选择一些相关故事,用来启迪和引导孩子思考;通过特定环节引领孩子们参与进来,通过互动问答和游戏,增强趣味性和参与度;在知识编排上,始终坚持“听、说、读、写、思”五大基础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进行阶梯性设计,将听说能力、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机集合和阶梯化实现。
支撑:充满民族气息的氛围营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学校一楼大厅里的一根根精美的立柱,是民族文化特色墙,彩绘出各民族的人物画像、服饰、乐器及民族名称等,让每个“民族娃”踏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民族风情。走廊的墙壁上悬挂了56个民族的人物画像及民族介绍,这些画像都是“民族娃”亲手绘画的作品,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民族人物画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学校还开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宣传阵地、民族娃娃安全学习园地、民族娃娃爱读书长廊、民族娃娃科技长廊、民族娃艺术长廊等宣传阵地。
学校班级文化也各具特色。每个教室前的走廊上是“我和我的祖国”“民族娃娃在成长”的民族知识宣传墙。各班教室里,可以看到后墙上的民族文化展板、“我们的成长脚印”班级文化特色墙等。各个班级还自建了读书角,在这个小空间里,读书成为了孩子最快乐的事。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无形中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操。
整合:彰显民族意识的课堂融入
学校将校本课程中的民族教育有机融入到课堂中,实现了民族教育价值功能的放大。学校每个年级学习一种民族乐器,每周授课2课时,笛子进课堂、葫芦丝进课堂、二胡进课堂、琵琶进课堂,聘请专业民乐教师教学生学习民族乐器,让民族娃们了解民乐、享受民乐、热爱民乐,让民乐飞进民族娃娃们的心田。学校将书法、国画引进课堂,进行诗配画的教学,使民族娃娃们从小就学习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学校将中华武术、腰鼓等引入课堂,利用体育课,教学生学习武术操、太极拳,增强民族娃娃们的身体素质,传承民族体育,振奋民族精神。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学校通过对音乐教材进行整合,在音乐课堂上教学生学习各民族的歌舞,加深了民族娃娃们对民族歌舞的喜爱和对各民族的了解。
拓展:感受民族活力的实践体验
为了进一步夯实校本课程的教育效果,学校还围绕民族特色教育,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深化民族情感。
第一,民族特色的主题班会。有时小朋友穿着白族的服饰,品着白族特色茶水,在“感受白族”主题班会中体验感悟着白族人民的生活;有时小朋友们图文并茂地介绍着布依族的风光,并亲手制作了许多布依族特色的装饰挂件……第二,有趣有益的综合实践活动。丝网花、荷花灯、兔子灯,这些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也悄然走进学校的民族课堂,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着浓浓民族情。第三,每年一届的民族风情节。从2006年开始,学校每年举办民族风情节,“团结一家亲”“魅力朝小,民族风情”“十全十美民族风,相亲相爱中国情”等不同主题,民族娃娃们用56张代表着56个民族的卡片拼连成了伟大祖国的轮廓,师生、嘉宾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民族风情节成了全体师生共同期待的精彩大舞台!
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整体探索,围绕“培养初步的民族素养,成为可爱的中国儿童”的核心理念,通过民族教育这个视角,来丰富教育目标,让它更具有传统文化的意蕴,更具有民族文化的意蕴,从而让孩子成为可爱的中国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