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623.5
一、模式的提出
在近代以前,教学的典型结构是:讲—听—读—记—练,这一模式是极其机械化的。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程改革的洪潮中,我校倡导运用“‘学导式’愉快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努力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在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为了执行课改方针,遵循“学导式”愉快教育理念,我不断对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在实践探索中,寻求出一个适合计算题教学的:“激趣、互动”式教学模式。
二、模式构建的依据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孩子的好奇心里。
《小学生心理学》指出: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变化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容易产生好奇心理,从而产生探究欲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抓住了孩子的这一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探究新知的欲望。
2.以“学导式”愉快教学理论为指导。
(1)“学导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学是内因,导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2)“愉快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全面发展、学到知识。
三、模式内涵的界定
1.“激趣、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抓住学生的发展规律,创设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并能举一反三,应用新知解决其他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这个模式的基本结构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师生互动、寻找算法。
(3)举一反三、巩固拓展。
(4)要点回顾、师生互评。
四、模式操作的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
数学计算题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递进行,许多计算题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围绕《新教材》教学目标,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带着浓厚兴趣并愉快地学习。
这个环节可分两步进行:
1.启动火车、算式卡片
(1)这个环节是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小火车接力赛”的形式进行算式卡片的练习。跑火车似的速度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为获取新知做好准备。
(2)算式卡片上的知识为以前学过的或与本节课教学有联系的。通过计算,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維反映能力,又可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2.创设情境:根据本节课需要以及小学生发展特点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寻找算法:
这个环节可分几步进行:
1.生自主分析问题:
(1)教师提问:问题情境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其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学生自主分析: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
2.代表列式计算: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3.小组合作交流算法。(生生互动)
(1)教师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
4.汇报计算方法: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学生汇报。
(2)师生互评。
(3)师生小结。(师生互动)
(4)学生总结算法。
(5)教师小结算法。
(6)指导练说算法。
(三)举一反三、巩固拓展
1.举一反三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总结出来的算法,对同类型的习题进行计算。通过这些习题的计算可以考察学生对算法的掌握情况。
2.巩固拓展:
(1)巩固题多为做一做的练习题。
(2)拓展题则是教师搜集其他资料,寻找到的与本节课内容相关,但层次更高的习题。
(四)要点回顾、师生互评
这个环节可分为两个部分:
1.学生进行回顾: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要点的掌握情况。
2.教师进行小结:这个环节放在后面,是为了让教师对学生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可以再次巩固要点。
五、模式产生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计算题的兴趣。
2.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计算题算法规律的能力。
3.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为学生建立了成功的自信心。
一、模式的提出
在近代以前,教学的典型结构是:讲—听—读—记—练,这一模式是极其机械化的。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程改革的洪潮中,我校倡导运用“‘学导式’愉快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努力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在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为了执行课改方针,遵循“学导式”愉快教育理念,我不断对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在实践探索中,寻求出一个适合计算题教学的:“激趣、互动”式教学模式。
二、模式构建的依据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孩子的好奇心里。
《小学生心理学》指出: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变化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容易产生好奇心理,从而产生探究欲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抓住了孩子的这一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探究新知的欲望。
2.以“学导式”愉快教学理论为指导。
(1)“学导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学是内因,导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2)“愉快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全面发展、学到知识。
三、模式内涵的界定
1.“激趣、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抓住学生的发展规律,创设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并能举一反三,应用新知解决其他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这个模式的基本结构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师生互动、寻找算法。
(3)举一反三、巩固拓展。
(4)要点回顾、师生互评。
四、模式操作的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
数学计算题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递进行,许多计算题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围绕《新教材》教学目标,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带着浓厚兴趣并愉快地学习。
这个环节可分两步进行:
1.启动火车、算式卡片
(1)这个环节是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小火车接力赛”的形式进行算式卡片的练习。跑火车似的速度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为获取新知做好准备。
(2)算式卡片上的知识为以前学过的或与本节课教学有联系的。通过计算,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維反映能力,又可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2.创设情境:根据本节课需要以及小学生发展特点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寻找算法:
这个环节可分几步进行:
1.生自主分析问题:
(1)教师提问:问题情境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其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学生自主分析: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
2.代表列式计算: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3.小组合作交流算法。(生生互动)
(1)教师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
4.汇报计算方法: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学生汇报。
(2)师生互评。
(3)师生小结。(师生互动)
(4)学生总结算法。
(5)教师小结算法。
(6)指导练说算法。
(三)举一反三、巩固拓展
1.举一反三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总结出来的算法,对同类型的习题进行计算。通过这些习题的计算可以考察学生对算法的掌握情况。
2.巩固拓展:
(1)巩固题多为做一做的练习题。
(2)拓展题则是教师搜集其他资料,寻找到的与本节课内容相关,但层次更高的习题。
(四)要点回顾、师生互评
这个环节可分为两个部分:
1.学生进行回顾: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要点的掌握情况。
2.教师进行小结:这个环节放在后面,是为了让教师对学生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可以再次巩固要点。
五、模式产生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计算题的兴趣。
2.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计算题算法规律的能力。
3.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为学生建立了成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