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酷街头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头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嘻哈”确实已经成了其代名词。上世纪90年代后期,街头文化随着哈韩哈日的潮流进入中国年轻人的视野,掀起“嘻哈”热潮。到了21世纪,街头文化深入传播到中国的各大城市,对于追求特立独行的年轻人说,街头文化已经成为前卫和时尚的象征,也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上世纪90年代是属于街头文化的:迪斯科舞池的忘情摇摆、混音台上的DJ打碟、街角巷弄的肆意涂鸦、街头旷地的滑板挑战……型酷、随性、不羁的前卫态度至今影响着当代年轻人的潮流观念。
  街头文化有很多,几乎在街头任何的艺术都可以成为街头文化。街头文化包含了四大元素,分别是街舞、DJ、饶舌和涂鸦。一般人最容易想起的一定是那些尺码超大、宽松随意的嘻哈服饰,以及有型有款的街舞,因为这些比较贴近年轻人的生活,也比较容易接受和学习。
  近代的街头文化在20世纪的70年代得到发展,集中在欧美地区,特别是美国的街头时尚火热时出现的街头音乐R&B、RAP(说唱音乐)、摇滚乐等,还有街头舞蹈、滑板族、滑旱冰。伴随出现的是街头服饰、涂鸦等。
  Hip-Hop街舞文化
  现在的街头文化打破传统,打扮夸张。形象突出特点。这些特点使年轻人喜爱而且传播很快一下在世界各地扎根。在亚洲,先在日本和韩国出现的说唱组合,然后出现跳街舞的舞团,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现一些说唱的组合,会跳齐舞和简单的高难度动作。
  超大尺码的服饰可算是Hip-Hop街头文化的经典风格。据说这种穿法的来源和Hip-Hop文化的发源有密切的关系。
  Hip-hop文化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当时美国的黑人、犹太人、墨西哥人等有色人种发起并演化而来。当时美国的有色人种经济状况不如白人优越,然而小孩子却生得比白人多,为了让这些小孩穿的衣服不至于太快淘汰,所以经常购买尺码较大的T恤;再加上Hip-Hop文化运动味重,宽松的衣服方便多了。
  宽大并非Hip-Hop穿着的全貌,细分还有差别:玩滑板的朋友喜欢穿滑板鞋,运动时比较得心应手且比较耐磨,并搭配滑板品牌的服装。
  街头极限滑板
  20世纪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的美国,美式冲浪音乐及电影领导潮流,人们在某种类似冲浪板的设计中寻找陆地冲浪的乐趣,第一张滑板在1959年推向市场。上世纪80年代末,夹心木制障碍物以及街道式场地的出现令滑板运动以一种自助的形式再现生机,这批滑板新生代开始培育出自己的明星运动员。
  滑板运动对世界潮流文化影响深远,滑板运动员爱听的Punk音乐以及他们所穿的泥土感很重的宽衣以及怀旧式网球鞋等,都一度成为了世界潮流。
  极限自行车
  时下许多年轻人已不把自行车当作上学或上班的代步工具,对于一些人来说,用自行车玩的花式比滑板更多、跳得更高、更刺激。极限自行车(B-MX)的动作有上百种,其中最基本的是车上静平衡,如后轮点地跳、前轮点地跳、擦轮、定车、飘、过桥等。极限自行车的车身一般采用合金制成,可以承受从几米高的地方摔下的冲力。设计上也有许多的特殊之处,如不受车闸线的限制,可以做360度转动的车把。极限自行车在著名电影《E·T》中的出现,使它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代表。
  在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特技单车分为三种竞赛项目:U型管、平地赛及公园赛。这些竞赛将特技单车带给了社会大众,而运动的核心仍然保持在街头。
  绿色时尚——电动平衡车
  当全世界都在号召低碳出行、绿色生活的时候,骑行这项出行运动方式也随之开启共享,不仅成为了短途代步的首选,也成为了日益流行的旅游潮流时尚。近几年,新兴出现的电动平衡车悄然在街头流行成风。对于许多电动平衡车使用者来说,电动平衡车实际上就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而对于骑行爱好者们,电动平衡车维系着他们的社交圈,他们有着频繁交流的网络社区、俱乐部和几乎一致的骑行价值观。
  “城市疾走”——跑酷
  跑酷也被称作“城市疾走”,城市疾走即跑酷。跑酷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跑酷运动一词来自法文的“parcourir”,直译就是“到处跑”,当然在其中含义就是“超越障碍训练场”的意思。跑酷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一切栏杆、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
  跑酷非常具有观赏性,配合猿猴一样的灵活攀越,讲究速度和实用性。有人认为这是一门艺术,配合出其不意的动作绝对超出了常人的想象,绝对是视觉享受!不过这项运动的热衷者倒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青年亚文化所倡导的生活方式。跑酷不只是对身体有利,思想也是很重要的。当在练跑酷的时候,你要非常的专注,学跑酷会让人明白,怎么克服自己的恐惧,不断提升自己和突破障碍的能力。
  3D艺术地画
  在二维平面上模拟三维空间效果一直是人类视觉艺术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自文艺复兴以来,解决该问题成为艺术进步和艺术史书写的重要标准之一。3D街头地画可看作这一艺术逻辑在当代的重要发展和延伸。所谓3D地画,顾名思义就是将画作展示于地上或直接在地面上绘画以求得立体的艺术效果。3D地画中的景物立体、细腻、逼真,往往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因为它秉承后现代绘画理念,诞生于西方大众文化的语境中,最初是西方先锋街头艺术家表达自我、彰显个性的一种方式,它创作成本低廉,不易受场地限制,因此是一些西方草根艺术家钟爱的艺术形式。又因为它颇具娱乐精神与诙谐效果、易于与流行文化元素相关联,加之创作与展示过程都是在露天,打破了隔阂感,因此受到人们的认同和喜爱。
  街头画师
  在一些旅游胜地、美术馆、剧院、教学及广场上,常常看到一群群街头画师,有的白发苍苍满脸胡须,有的风华正茂,只见他们面对支起来的大画架聚精会神埋头作画,脚下摆着几杯涮笔水和一大堆各色颜料和待售的作品,夏季还支起些五颜六色的大遮阳伞。
  这些街头画师主要依靠画像和卖画为生,也有许多有名气的画家掺杂其中。街头画师大都很文明讲礼,他们从不主动“拉客”,也不劝说游客画像,看他们的神态和表情大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架式。
  街头画像通常有黑白和彩色两种,彩色较贵,8开纸,也可根据游客特殊需要改变大小。游客坐在椅子上或站在路边上,画师选择其姿式和角度,这样画师可根据人物的特性表现人物内在性格和个性。画师一般采取写实手法,画完后署上游客的姓名注上日期,再将画像夹在一个薄薄的透明塑料夹中,交给游客,一幅碳粉黑白人物肖像十几分钟即可画完。几乎所有的街头画师都出售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各种流派、风格,版画、油画、素描和水彩画一应俱全。有些街头画师还临摹名家作品,而且非常专业,如果不是专家很难辨出真伪。
  街头涂鸦
  涂鸦首先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街头涂鸦文化已经散布到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在美国纽约、德国柏林、英国伦敦、丹麦哥本哈根等一些大城市,并慢慢被人们接受,而且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1996年左右,随着HIP-HOP热潮的涌入,涂鸦作为街头文化的一部分,开始出现在北京。最初的一批涂鸦者,在大拆大建的北京胡同里找到了自己宣泄的出口,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涂鸦也逐渐艺术化和商业化,它不仅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变迁,也在成为北京这样的城市建筑中一道新的风景。
  对于每一个普通年轻人来说,街头文化也许能塑造其性格。无论是街舞、说唱,还是滑板、街头足球,都需要足够的体力和相当的技巧,并且需要当众表现。这不仅能培养人的胆气,而且能增加自信心。街头文化让年轻人更加注重公平,更加个性张扬,让年轻人心灵充满阳光,充满活力,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为创新提供了温床。
其他文献
尼泊尔19岁青年拉亚·塔帕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嘴,日前他将138支铅笔同时塞入嘴中,打破了此前印度男子迪奈什·史弗纳斯·邬波德哈亚创下的纪录,后者曾在嘴里塞进92支铅笔。尽管塔帕比邬波德哈亚嘴里多塞进46支铅笔,但他并未停下来,随后将32根点燃的蜡烛又塞入嘴里。塔帕表示:“我喜欢古怪的东西。我在尼泊尔看到许多稀奇古怪的纪录被打破,为此我也想来尝试下。”塔帕是一名保安,现在计划定期街头表演,尝试打破更多
期刊
莫克清真寺位于伊朗色拉子,是一座传统清真寺。其内部装饰使用粉色墙砖,因而又有“粉红清真寺”的美名。摄影师米格尔·肯塔尔在一天清晨拍摄了这张照片,阳光透过五彩的玻璃投射进来,呈现出斑斓的色彩。肯塔尔说:“当我踏入寺内,便发现了这无与伦比的光影,身处其中让人感到无比的平静。”
期刊
这里是瑞典哈兰,清晨零星的小雪并未影响这只知更鸟出门玩耍的心情,也丝毫不妨碍摄影师汤米·埃利亚松拍下这张有趣的照片。这只鸟儿在埃利亚松家后院的小花园待了很长时间,这让他能有足够的时间拿出相机,调好参数,然后拍了一组这只鸟儿的写真集哦!
期刊
日本福岛,摄影师小关晃典是唯一一个在这个风雪交加的清晨出现在站台上的人。列车员正在抬腕看表,指钟恰好指向5:30,这也正是只见线(会津川口站至大白川站的客运铁路)在会津川口站的发车时间。摄影师在列车员看表的瞬间按下了快门。并没有乘客上车,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列车准时离开了车站。
期刊
胡里节,也叫洒红节,是印度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洒象征活力、生命和快乐的明亮颜料。摄影师塔伦·切布拉亲历了颜料大战,“我跪在一群人的中间,他们口中唱着祈祷歌,互相泼着水和颜料,我已然浑身湿透,费尽力气才能勉强睁眼……却发现眼前的情景让人动容。空中弥漫着红色烟云,此情此景让我的内心陡然升起一股冲动,我费力地将眼睛睁大了一些,构图后按下了快门。”
期刊
岁月更迭,金猴献瑞,“又是一年春好处”。2016年2月20日,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报社主办,全省各设区市摄协等单位承办的2016福建省摄影界迎春工作年会在福州西湖宾馆隆重举行。  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王来文,省旅游局副局长陈奕辉,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宇,省文联顾问、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省高院原副院长张化林,《中国摄影报》总编辑曾星明,福建省能源集团总
期刊
曾经活跃在街头巷尾的老行当,让人怀旧遐想。那些传统的手工艺劳动,记述了历史的昨天。剃头匠、捏面人、冰糖葫芦、爆米花、弹棉花等,都曾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走进老行当,就像回到了那已经逝去的年月。  惟妙惟肖捏面人  捏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汉族民间工艺品。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
期刊
题图: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走进地铁站或者地铁车厢,放眼望去随处可见埋头玩手机的“低头族”。摄影/曾斐然  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低头族”现象的兴起,反衬出的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  摄影/曾斐然 刘小兰 李江川 整理/周传馨  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
期刊
傲立千百年的古树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与一种文化的记录;一棵古树,就是一部自然环境发展史;一株名木,就是一段历史的生动记载。透过一棵棵古树名木,我们可以重温这些“活文物”的博大精深。  福建的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古树名木众多,凡古村落、古驿道,古祠堂必有古树。苍郁的古树生机盎然,充满灵气,集古、奇、灵、神于一体;给人以恬静、幽远、清凉、古朴、豁达之感。人类与树木朝夕相伴,
期刊
在法国的翁赞,有一对百岁双胞胎姐妹——西蒙娜·蒂奥和波莱特·奥利维尔。这两位老人出生于1912年1月30日,两姐妹现在已经104岁,被认为是世界上在世的年龄最大的双胞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