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家园 心灵的驿站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封封书信,在大洋上穿越,承载着深情厚谊,也承载着诗情画意,架起了英国女作家海莲·汉芙和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书商弗兰克·德尔之间情感的桥梁。在20年的时间里,他们通过书信谈论文学,谈论人生,互相关心着彼此,却从未提及过爱情,而这爱却是深入骨髓、痛彻心扉的。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对《查令十字街84号》中爱情做了很好的诠释。
  关键词:海莲;《查令十字街84号》;爱情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2-0148-02
  《查令十字街84号》被誉为读书人的圣经,以十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着。夜阑后,细细品读,娓娓道来的家常书信能让人感受人间的大爱,感受书的魅力,感受人间的温暖。一个酷爱读书的女作家,一个旧书商,20年来近乎爱情的友情,全都机缘于书,又沟通于书,让人感动,也让人羡慕。书中自有颜如玉,红袖添香夜伴读。虽然近乎是男人们梦想的宣言,但是自古以来的好书大都是激情之作,没有情的文章和书是没有灵魂的。查令十字街84号这一个小小的旧书店,上演了一曲感动的故事。当汉芙终于来到了它的面前,物是人非,泪尽之后,她觉得体内的五脏六腑似乎被掏空了,一片冰凉[1]。
  一、《查令十字街84号》孕育的半世温情
  海莲·汉芙是出生在美国费城小作家,她一生绝大多数时间在英国的曼哈顿度过,以写作为生,主要作品有《我眼中的苹果》、《Q的遗产》、《纽约来鸿》、《布鲁姆斯伯里的女伯爵》和一系列的关于美国历史的少儿读物。她主要工作是为剧团修审剧本,一生踽踽独行困窘潦倒。书是她生命的最大快乐之源和精神支柱,给她提供了20几年旧书的弗兰克去世后,她整理了他们之间20年的往来书信,成就此书。书中所有书信都是当时的真迹,没有半点虚构和修改。海莲·汉芙1997年于纽约病逝[2]。
  《查令十字街84号》是通过书信的形式,展开情节的小说,所有的书信都是原版的再现,使读者读来更感亲切真实。小说的故事是这样的,贫困潦倒的英国女作家海莲,特别喜爱古旧书籍,但又囊中羞涩,无奈到处寻找可以折价的旧书卖所。她在《书评周刊》上看到的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思与恩波书店时,如获至宝般地写了一封求购信,在热切的期待中海莲很快得到答复。于是,海莲和弗兰克之间的书缘与情缘开始了,长达20年的书信来往,将远隔重洋的两人变成了天涯咫尺,成为知己。用海莲的话说:“弗兰克,只有你能懂我。”[3]穷困潦倒的海莲,虽然囊中羞涩还是千方百计地为弗兰克和书店里的员工邮寄他们很久吃不到的东西:火腿、鸡蛋、香肠和“完整而大块”的肉。而弗兰克也煞费苦心地为海莲寻觅她钟情的各种书籍,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通过一封封书信,把他们日常的生活铺展开来,书信和书,承载着爱与期盼,穿越重洋,温馨着他们平淡的生活,温暖着彼此的心。他们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对方的向往,但直到弗兰克去世,他们依然未曾谋面。当海莲终于站在查令十字街84号门前,物是人非,她泪如泉涌,五内俱焚,满腹悲凉。
  二、查令十字街84号,我亏欠你的太多
  海莲·汉芙泪流满面地站在了查令十字街84号前,她感慨万千,未曾谋面的人你在哪里?如今已天人相隔,20年来,我亏欠你的太多。
  1.独特的形式,情景真实
  首先,它的书名就独具魅力。一个具体的地址,在这里发生了什么样令人难忘的故事,才能让作者以这个具体的地址来命名?这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探索心理,勾起了读者阅读的欲望。其次,独特的形式令读者耳目一新,书信体小说并不少见,而《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信体却是独一无二的。它以真实的书信为小说的唯一内容,以书信的时间为小说的唯一线索,说它是爱书人的圣经,是最经典的评价,因为它带给人的就是那份清纯、圣洁与爱。
  2.文字清晰淡雅,无杂质,不矫饰
  从小说的形式看,是完全的书信体小说,但在众多的书信体小说中它却是最独特的,因为它所有的书信都是真实的。书中所有的文字都是日常书信的真实再现,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清新淡雅,没有任何的矫饰和杂质。小说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表达了人与书、人与人之间的感人情愫,使读者读来倍觉亲切真实,仿佛置身其中。海莲和弗兰克之间的书缘和情缘,在20年间穿越重洋,自由的飞翔,20年间不曾中断,却未曾谋面,深情厚谊藏于文字的背后,让读者自己去探查。每一封书信都是他们的真情流露,都是真实生活的告白,是率性之作,没有杂质,没有矫饰。那些幽默的话语,既展示了海蓮的率真,体现了弗兰克的绅士。读者读来,内心充满了愉悦。
  3.功夫在诗外的主题
  思想是作品的灵魂,对于一部作品来说,文字贵精不贵多。《查令十字街84号》以十分精炼的文字,描述了一个可以无限拓展的故事,一个个小小的幽默里,透露弗兰克的人格魅力与绅士风度,一个个抱怨的嗔怪中,体现了海莲的率真和阳光性情[4]。从这不经意的流露中,可以一窥文字背后的那份深沉真挚的情感。其实,每一封书信都是爱的表述,而都没有爱的只言片语,这就是功夫在诗外的主题。不乏抱怨但并不讨厌,彼此的书信里,除了感谢之意就没有其它明显的表达。但可以体味弗兰克与海莲之间那说不出、道不明的羁绊、牵挂和思念。
  三、爱情的另一种诠释
  大悲无声,真爱无言,海莲·汉芙与弗兰克因书结下了半世的情缘。没有表达,没有暗示,是无言的真爱,刻骨铭心又痛彻心扉。这爱是无声的歌,响彻在两个人的心扉,这种爱是无字的诗,书写在两个人的心底。而海莲的悲,也是无声的,是满面的泪流,是心底的凄寒。
  1.真情无须告白
  一封封富含真挚情义又带点调侃的书信,让读者感觉得出,那是主人公真实的感受和喜怒哀乐,是生活的本真,源自于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从他们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没有勾兑成文学作品的文字。让读者随作者的感情脉络走进作品,走进更深的情感世界,跟作者一起构建自己你心中的伊甸园,探索作者华丽而深邃的情感。每一封书信,都在走近你,递送着一股暖流,盈满了海莲的心田,也盈满了弗兰克的心田,从而也盈满了读者的心田。书信在远隔重洋的两地穿越,以无穷的力量,穿越了千山万水,却消弭心与心的距离[5]。没有相同的心路,不可能有一样的灵魂。这相同的心路,演绎了这个温暖全世界的故事。海莲的每一封书信,都在传递着自己向上快乐向上的情怀,让弗兰克一家都能够领略到她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关爱,也让读者感受一种澄澈无私的情怀。弗兰克及其妻子的每一封书信,都是在含蓄地表达一种超越私利的问候与关怀。他们传递的都是温情、关怀、快乐,而他们在现实生活里所付出的艰辛,所面对的心酸和苦难,谁都不去探究,谁都不去展示,传递的都是正能量。而透过这一封封书信,他们彼此完全可以感受到对方的苦,对方的痛,对方的忧伤。情景的真实再现,是小说的最独特之处,似乎是旧日情景的再现,紧紧地攫住了读者的心,带领读者一起进入这个圣洁的心灵家园,情感驿站。   2.怕失去,从不敢拥有
  “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了一种更美好的语言”。而海莲和弗兰克又何尝不是一本书,弗兰克的早逝,也同样不是他被从这本书中撕去,而是翻译成了更美好的语言——爱的语言[6]。所有的书信中,寻不到爱的踪影,而正是这无影无踪的爱,更加刻骨铭心。孤独的海莲,在每一个寂寞的午后,穿着破旧的睡衣,躲在床上抚摸弗兰克寄来的、他曾经抚摸过的书籍,似乎这书籍还带着弗兰克的体温,在海莲的心海里慢慢地温暖开来,让海莲激动不已。在通往乡间别墅的公里上,风尘仆仆的弗兰克,想着为海莲搜到她钟情的图书,而在兴致勃勃地奔走着,他的心里充满了喜悦。通过书信,他们彼此感觉对方已融入自己的生命里,走进自己的灵魂深处。一封封书信,都是对方生活的真情告白。20年就这样静静地过去了,那是近万个日子的积淀,也是近万个日子的向往与思念。弗兰克走了,带着所有的美好和对海莲的真情,一切都结束了,而一切也都重新开始了。海莲对朋友说:“你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当海莲来到物是人非的查令十字街84号,“她笑着对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这是怎样的爱?这是积攒了20年的情感最终的迸发。20年弗兰克寄给自己一本本书、一封封信,像穿起时空的链条,直接通向心底,哪怕是死亡都无法抹去这永恒的记忆。泪尽之后,她觉得体内的五脏六腑似乎被掏空了,一片冰凉。她深深地知道,这一美丽被捧在手心的时候,它就依然逝去——怕失去,所以,从不敢拥有。
  3.终于抵达了心灵的驿站
  爱的文字只有爱的心才能读懂。在《查令十字街84号》的古旧书店里,找不到关于爱的传说,而却处处都是爱的印痕。那每天风尘仆仆才搜罗来的珍品旧书,哪一个不是爱的记载?那带在身上的完整的大块肉,是不是还散发着爱的味道?那一句“你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是不是爱的真情告白?那一声“弗兰克,我终于来了”是不是在心底里掀起的爱的狂滥?这份爱,无声、无痕,深藏在永恒的记忆里,无法抹去,日久弥新。爱的文字是一个神秘的符号,爱才是读懂这符号的钥匙。
  四、《查令十字街84号》:现代人灵魂的清新剂
  美国的女作家海莲·汉芙根据自己与旧书商弗兰克·德尔之间20年间的书信,整理而成的书信体小说《查令十字街84号》如一缕春风,吹来了人们心中久违的清新,它像圣经一样传递着,让人在洗尽铅华后,还能以内心的真实,面对曾经的带给自己那么多快樂和感伤的书籍。它的清新淡雅,它的不染铅华,它的干净利落,它的真情告白,都是现代人灵魂的清新剂,使人们的灵魂忽然澄澈而芬芳起来。重新去感受书,使更多的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快节奏的时代,重新领略那散发着墨香的书籍,领略它带给我们的无限风景,那会带给我们久违的温馨[5]。正像海莲说的:“我简直不晓得一本书竟也能这么迷人,光抚摸着就教人打心里头舒服。”
  参考文献:
  〔1〕熊毅.多恩及其诗歌的现代性研究[M].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14.
  〔2〕凯蒂.书缘.情缘 查令十字街84号(序)[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7.
  〔3〕赵芳.海莲·汉芙[J].新青年,2006,(6):172-173.
  〔4〕徐红萍.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亩田[J].观察与思考,2005,(19):122-123.
  〔5〕张立宪.爱情的另外一种译法[J].爱情·婚姻·家庭(冷暖人生),2005,(11):92-93.
  〔6〕潘小娴.有多少传奇可以成为怀念[J].中国图书评论,2005,(11):112-113.
  〔7〕孙海英.久违的温馨:《查令十字街84号》[J].世界文化.2006,(10):36.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其他文献
摘 要:杂剧《西游记》是蒙古族剧作家杨景贤所著,在西天取经故事的发展演变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西游故事是再生型神话,用坎贝尔的英雄历险模式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再与吴承恩本小说《西游记》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杂剧《西游记》的英雄人物是唐三藏,而小说《西游记》的英雄人物则是孙悟空。  关键词:杂剧《西游记》;神话;英雄;坎贝尔;神话理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于把党锤炼成为一支坚强的领导核心。作为与苏共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科学看待苏共亡党的历史,反思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本文试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执政内涵展开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的分析。  关键词:苏共;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261.3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南方周末》近年来艾滋病有关议题的报道为个案,以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艾滋病人的媒介形象的呈现。分析资料显示:《南方周末》对艾滋病群体的报道以艾滋病的防治、艾滋病个案报道为主;报道类型以特稿为主;消息来源以记者采访和官方机构的发布为主;媒介对艾滋病人形象的评价以正面积极的居多。本研究的结论是,大众议程与媒体议程是互相建构的,随着社会大众对艾滋病及其患病群体正确认知的加强,媒体对
期刊
摘 要: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发展到“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应有之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中,社会主义本质论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丰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先进生产力;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2-0019
期刊
摘 要:城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也要重视城市精神文化的建设。建筑在城镇化建设中有着构成城市意象的功能:其外形是城市建设物质层面的要素,其历史及其所唤起的情感是城市建设精神层面的要素。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把握城市建筑精神層面的价值,才能在建设中把握城市文化的构成。遵义的城镇化建设遵循这个规律,才能建设有个性的城市。  关键词:建筑;意象;红色文化;城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
期刊
摘 要:冒犯性话语在日常会话中普遍存在且相当复杂,以其语用效应为标准,可划分为和谐——挑战取向和和谐——维护取向两大类,其中和谐——维护取向的冒犯性话语更是非常具有特殊性的一类言语行为,有别于和谐——挑战取向的冒犯性话语。隐含和谐取向的冒犯性话语在语言形式上体现为不礼貌的语言策略,可能会威胁到听话者的面子。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类冒犯性话语呈现出双重性及言语的攻击性等语用特征,在语言形式上多体现为
期刊
摘 要:据不完全统计,1911至1949年间共出版、发表涉及金宋关系史著作、论文205余部、篇,其中著作49部,论文156余篇。目录分为著作、史料与文献、金宋和战、经济交流、人物、其他6类。  关键词:金宋关系史;著作;论文;目录;建国前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0-0271-05  一、著作  专著  1.《岳飞》,孙毓修著,商务印书馆,
期刊
摘 要:参与式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言论规制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不仅涉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也关系到被规制主体言论自由权利的限制。我国政府在网络言论规制方面采取了立法规制、追究ISP责任、技术规制和行业自治等主流手段,但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采取的四种网络言论规制方式,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言论自由;规制;参与式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在此视野下,城市公共安全也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住宅小区作为城市重要组成细胞,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安全状况关系着每一个城市公民的切身利益。就目前城市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现状来看,学术界比较认可"人防、物防、技防"这一组合方式。近年来"技防"得到长足发展和应用,与此同时"植物防"这一防范方式也得到诸多小区防范系统建设的青睐。但这些方式在城市住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嘉莉与苔丝命运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生存法则等的客观因素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而启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命运归宿;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生存法则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2-0140-02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笔下的嘉莉,“生就一副早晚会出落得线条有致的身材,以及透露着某种天生智慧的眼睛,她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