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担保公司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重要角色,日益发挥着其不容小觑的作用,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间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然而随着担保行业的日益发展,其内部控制诸多问题日渐凸显,纵使我国对担保公司逐步加强了监管以降低金融风险,可担保公司的根源问题——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仍长期存在。本文依据担保公司所处时代背景及现状,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视角列举出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当今担保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信息化
一、背景及现状
自1993年我国出现担保公司后,我国担保公司便陆续由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向内地蔓延,“担保”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金融工具,它的出现为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为中小企业融资打通渠道,鼓励发展担保业,完善风险控制。随着习总书记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我国经济体制在改革的深水岭中步伐愈加坚定,中小企业迎来了更为灿烂的春天。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担保机构的发展更为迅速,担保业务更为丰富。据调查,近三年来担保行业发展态势良好,详见表1.1:
在担保行业一片大好时,近年来也相继出现了中担、华鼎资金黑洞,温州、广东担保公司事件,这对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2015年1月,河北融投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发生的严重经营危机,更是让我们聚焦担保行业的内控体系建设。
以上事件均暴露了我国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现有严重缺陷。即使我国现在制定各项法律法规来逐步加强对担保行业的监管,提高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来防范金融风险,但是要从根本上降低担保风险,必须要健全担保公司的内控体系建设。
二、现存问题
本文在内控各要素的视角下对目前担保公司内部控制面临的诸多问题大致概括如下:
(一)内部环境问题
内控理论概述中,内部环境中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等。由于我国担保公司对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不够重视而导致内部环境紊乱。具体如下:
1.担保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时下我国担保公司的审计部门设置并不严谨,且在公司中缺乏权威性,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也频频难以保持。有的担保公司甚至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仅由财务部的工作人员兼职代管审计工作。此外担保公司的审计工作也略为简单,审计工作仅是开展调整账目和纠正错误等方面,这并没有提供关于担保公司的总体经营和战略规划方面的帮助。
2.员工综合素质不高;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健全完善。目前国内担保机构人才来源比较单一,担保公司的招聘和培训机制不完善,导致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降低了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部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在业绩的压力或利益诱惑下不能严格控制自己,为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方面出具虚假报告,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判断。
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担保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一般都是采取以工作量和担保费的收人为依据而制定的,并没有考虑到费用水平、内部控制机制执行力以及风险控制水平。
(二)风险评估问题
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方面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担保业务按照先后顺序一般包括审查决策阶段、签订合同阶段、监管阶段、绩效评估阶段和追责阶段。担保公司在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1.担保机构评委问题。很多担保机构评委没有经历相关的评委资格考核,甚至为满足评审制度的人数规定,而临时抽调人员凑数。评审过程中,对评委的责、权、利界定不清晰,评审质量不高。没有奖惩机制,评委积极性低。有些担保风险控制部门只强调风险控制,导致业务人员与风险控制人员相互信任关系降低,导致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存在矛盾,项目开展困难。
2.受理担保申请阶段的问题。公司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对担保申请进行初审;由于民营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担保公司上层领导可能会由于某人情关系,使审查过程流于形式,提供关系担保;申请人和公司受理人员存在关联关系,导致审核缺少独立性。
3.担保过程监管阶段的问题。担保过程监管阶段是担保公司担保业务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主要工作包括日常业务监管以及财务报表监管,主要风险是由于公司人员对担保申请单位监管不当或者监管不到位,导致公司未能及时发现担保申请单位的问题,延误了担保公司做出决策的时间,加重了担保公司的损失。
三、措施
(一)提高全局意识,完善内控环境
1.完善内部审计系统。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对担保公司十分有必要,公司及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忽视,会直接导致内部控制人员的弱化,破坏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备性。担保公司应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并给予其崇高的权力,重视其权威性,合理运用内部审计来评估担保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进而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从而提高担保公司的经营指导力。另外,内部审计部门应在董事会的指导下成立,以保证其独立性。
2.提高担保公司人员综合素质。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担保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一是要加强担保专业人才的引进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要关注从业人员法律、金融、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三是应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员工学习和签署职业操守准则、岗位风险提示书等,构建融资性担保机构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提高员工遵章守纪意识。
同时建立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明确职责、开展绩效考核,建立全面的岗位考核和岗位晋升指标体系。
(二)加强风险管理,实现系统化内控
担保公司应当遵循《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办法,制订并实施项目调查、评估、保后监管和代偿追偿程序等所有业务环节,以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此外,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薪酬应当征得公司决策机构的同意,对项目审批机构通过项目具有一定否决权限。
担保公司的内控应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全面分析担保业务的总体风险以及担保业务中各环节的风险,找出产生风险的原因,并对于高风险区域采取一定的规避、补偿措施来降低风险。
(三)担保业务管理信息化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担保公司应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充分借用高科技技术,建立一套关于担保业务全方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做到担保申请、受理、评估评审、合同管理、保后跟踪、结项归档的全过程管理。
在构建过程中,首先要着力于系统的正确使用;其次要对担保业务的电子记录进行精确的核查,以此保证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有效发挥,才能迅速发现发现并对其有效防范;最后要重视担保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防止信息泄露而产生的一系列商业损失。
参考文献
[1]张艳.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浅探[J].中国内部审计,2014,06:23-26.
[2]刘洪军.关于完善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2,06:79-80.
[3]陈皓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09.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信息化
一、背景及现状
自1993年我国出现担保公司后,我国担保公司便陆续由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向内地蔓延,“担保”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金融工具,它的出现为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为中小企业融资打通渠道,鼓励发展担保业,完善风险控制。随着习总书记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我国经济体制在改革的深水岭中步伐愈加坚定,中小企业迎来了更为灿烂的春天。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担保机构的发展更为迅速,担保业务更为丰富。据调查,近三年来担保行业发展态势良好,详见表1.1:
在担保行业一片大好时,近年来也相继出现了中担、华鼎资金黑洞,温州、广东担保公司事件,这对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2015年1月,河北融投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发生的严重经营危机,更是让我们聚焦担保行业的内控体系建设。
以上事件均暴露了我国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现有严重缺陷。即使我国现在制定各项法律法规来逐步加强对担保行业的监管,提高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来防范金融风险,但是要从根本上降低担保风险,必须要健全担保公司的内控体系建设。
二、现存问题
本文在内控各要素的视角下对目前担保公司内部控制面临的诸多问题大致概括如下:
(一)内部环境问题
内控理论概述中,内部环境中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等。由于我国担保公司对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不够重视而导致内部环境紊乱。具体如下:
1.担保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时下我国担保公司的审计部门设置并不严谨,且在公司中缺乏权威性,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也频频难以保持。有的担保公司甚至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仅由财务部的工作人员兼职代管审计工作。此外担保公司的审计工作也略为简单,审计工作仅是开展调整账目和纠正错误等方面,这并没有提供关于担保公司的总体经营和战略规划方面的帮助。
2.员工综合素质不高;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健全完善。目前国内担保机构人才来源比较单一,担保公司的招聘和培训机制不完善,导致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降低了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部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在业绩的压力或利益诱惑下不能严格控制自己,为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方面出具虚假报告,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判断。
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担保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一般都是采取以工作量和担保费的收人为依据而制定的,并没有考虑到费用水平、内部控制机制执行力以及风险控制水平。
(二)风险评估问题
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方面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担保业务按照先后顺序一般包括审查决策阶段、签订合同阶段、监管阶段、绩效评估阶段和追责阶段。担保公司在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1.担保机构评委问题。很多担保机构评委没有经历相关的评委资格考核,甚至为满足评审制度的人数规定,而临时抽调人员凑数。评审过程中,对评委的责、权、利界定不清晰,评审质量不高。没有奖惩机制,评委积极性低。有些担保风险控制部门只强调风险控制,导致业务人员与风险控制人员相互信任关系降低,导致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存在矛盾,项目开展困难。
2.受理担保申请阶段的问题。公司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对担保申请进行初审;由于民营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担保公司上层领导可能会由于某人情关系,使审查过程流于形式,提供关系担保;申请人和公司受理人员存在关联关系,导致审核缺少独立性。
3.担保过程监管阶段的问题。担保过程监管阶段是担保公司担保业务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主要工作包括日常业务监管以及财务报表监管,主要风险是由于公司人员对担保申请单位监管不当或者监管不到位,导致公司未能及时发现担保申请单位的问题,延误了担保公司做出决策的时间,加重了担保公司的损失。
三、措施
(一)提高全局意识,完善内控环境
1.完善内部审计系统。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对担保公司十分有必要,公司及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忽视,会直接导致内部控制人员的弱化,破坏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备性。担保公司应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并给予其崇高的权力,重视其权威性,合理运用内部审计来评估担保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进而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从而提高担保公司的经营指导力。另外,内部审计部门应在董事会的指导下成立,以保证其独立性。
2.提高担保公司人员综合素质。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担保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一是要加强担保专业人才的引进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要关注从业人员法律、金融、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三是应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员工学习和签署职业操守准则、岗位风险提示书等,构建融资性担保机构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提高员工遵章守纪意识。
同时建立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明确职责、开展绩效考核,建立全面的岗位考核和岗位晋升指标体系。
(二)加强风险管理,实现系统化内控
担保公司应当遵循《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办法,制订并实施项目调查、评估、保后监管和代偿追偿程序等所有业务环节,以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此外,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薪酬应当征得公司决策机构的同意,对项目审批机构通过项目具有一定否决权限。
担保公司的内控应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全面分析担保业务的总体风险以及担保业务中各环节的风险,找出产生风险的原因,并对于高风险区域采取一定的规避、补偿措施来降低风险。
(三)担保业务管理信息化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担保公司应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充分借用高科技技术,建立一套关于担保业务全方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做到担保申请、受理、评估评审、合同管理、保后跟踪、结项归档的全过程管理。
在构建过程中,首先要着力于系统的正确使用;其次要对担保业务的电子记录进行精确的核查,以此保证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有效发挥,才能迅速发现发现并对其有效防范;最后要重视担保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防止信息泄露而产生的一系列商业损失。
参考文献
[1]张艳.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浅探[J].中国内部审计,2014,06:23-26.
[2]刘洪军.关于完善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2,06:79-80.
[3]陈皓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