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有效设计和实施”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wuy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正确地理解、掌握并运用文字的能力,同时应当注重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的情感,培养他们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格。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有效设计和实施”的看法。
  一、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学生能力相当的教育,让语文课堂“慢”下来
  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学生能力相当的教育,一篇课文,特别是名篇,其内涵十分丰富,教师不可能通过一堂课或是两堂课就让他们理解感悟,更多的是让他们随着自己的成长慢慢去体悟和领会。
  《社戏》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看社戏往事的小说,文章采用写意的笔法,文字中弥散着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所展现的是一份“悠悠少年心”。要让学生品读出美感,仅仅面对文字,美感从何而出呢?
  可以先引情,以宋·章良能《小重山》中的句子“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唯有少年心”引入本课,奠定一个追忆往事、回归少年的课堂氛围。
  不急于看戏,不急于品析,只是让学生在平桥村逛了一圈,结识了一群朋友,如此慢节奏地铺垫便为月下航船增添了一份期盼。学生在赏析明月清风时,就能带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了。于是妙笔生花,一个个少年心便浮了上来,课上到此处,学生已自失于《社戏》之中,关于“豆为何好吃,戏为何好看”,便也不言而喻了。
  课堂教学中,阅读是需要时间的,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再细节。语文教学总体上是慢的艺术,作家王安忆说,读叙述才有可能读出文章的厚度与深度,语文课堂要立足于文本,立足于叙述,立足于学生发现。
  二、转换语文课堂模式,尝试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传统的语文课堂模式是“内容——教师——学生”,一成不变的课堂让学生渐渐丧失了兴趣,丧失了提出问题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应该将“课堂模式”转换成“问题——指导者——问题解决者”的模式,让“学习活动”贯串其中。教师在这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地位,培养他们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可将三分之二的时间还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工明确,问题要很具体。在《社戏》的教学中,可以欣赏月夜,可以亲近人物,使每位学生都沉浸在少年美好的时光中,走进了梦境中的桃源。在《猫》的教学中,可以让三个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三只可爱的小猫,诉说自己的经历,学生的想象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学《登上地球之巅》时,可以召开“登顶者的记者招待会”,让学生讲述自己登山时遇到的困难,感受登山运动员的可贵精神。这样的课堂,教师担负起引导员和启发员的角色,不替代学生,把学生领进文本。
  当教师转变角色的时候,学生才能发现自己,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海德格尔在《诗·语言·思》中说:人,诗意地栖居。这句话对语文教师来说,不失为一种良药。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关注学生对文本考试意义的理解,而不在意文本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关怀。长此以往,学生也许会像陶渊明一样感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朱自清的《背影》简单短小,但每每读来,总是令人心生感动。文章叙事并无特别之处,让人动容的定是父亲那矮胖的攀爬的背影,作者的眼泪流了三次,读者的眼泪也流了三次。但是背影又何其普通,何其平常,这样的文章,不能只看背影,而是要引导学生透过背影去体会深沉的父爱。
  这样的课文的教学,一定要立足文本,但也一定要超越文本,进入学生自己的情感世界,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触及心灵的情感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他们自主地品味文本,关注细节。这样的课堂,才能够让学生升华自己的情感体验,真正理解背影的意义。
  教育就是撒下一个又一个小小的火种,也许播种之时不能见其光亮,但时间久了,终能连成一片火海,温暖人心。要相信,最好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摇篮,更是人格的摇篮。
其他文献
先秦诸子中,孔子像一位君子,庄严正定温文尔雅,让人敬佩;孟子像一位辩士,舍我其谁咄咄逼人,让人信服;韩非子更像一位行者,怀才不遇孤单冷峻,让人同情。说起庄子,却让人为难,他身份多变,他是思想家,是诗人,他像流浪汉,像隐士;他尖锐犀利,慷慨激昂,多愁善感,激情浪漫,谬悠荒唐,汪洋恣肆……也许,他更像一位至情至性的谪仙人,以他的睿智开示着芸芸众生!   荒唐无端有深情。看多了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妻,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面临不少挑战。时下,教育界带有作秀和表演成分的“公开课”“观摩课”长盛不衰。一些学校也敞开校门,邀请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观看教师是如何上课的。但是,怎样评价一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包括有些教师在内,都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肩负着很多任务: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期刊
郑振铎先生的《猫》一文,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上,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这篇作品同他早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的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鼓吹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他凭着一颗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热烈、真挚的情感,纯朴、坦率的童心,在努力探索人生的真谛,并将自己的所感所得
期刊
徐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对于学讲方式,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这只是形式,换汤不换药。而我认为既然徐州市教育局大力推广,肯定有它的科学的地方。结合自己的一堂课上的一个方面,谈谈对学讲方式的理解。   在教《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的时候,其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爸爸的花儿落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对吗?问题出来了,学生积极
期刊
后进生,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他们坐在偏僻的角落,享受着“非凡”的待遇:教师置之一旁,不予理睬;家长呵斥怒骂,经常责罚;同学嘲笑讽刺,冷眼相看。于是,后进生们在没有激情和友情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自信心逐渐丧失,内心一片茫然,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误入歧途。因此,能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学生的成
期刊
镇江市初中教研员丁国斌在谈到文言文教学时,提倡把“文”和“言”结合到一起,兼顾“以言带文”和“以文带言”。因为这样的古文教学,才有可能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色,才有可能使古文教学更有语文味儿。  以《黔之驴》的教学为例,既不能偏“文”而轻“言”,也不能偏“言”而轻“文”,而应该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第一课时  主要完成四个任务:1.了解柳宗元;2.流利地朗读课文;3.翻译课文;4.用自己的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课堂教学依然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专业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忽视了课堂中的育人知识就会失去教学应有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专业知识的教学从一个侧面展示现实世界,这本身就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脱离语文知识的教育是空洞的,牵强附会的教育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在相关问题中,要占用较长时间也是不可能的。因而,
期刊
我是一个有26年教龄的乡村初中语文教师,26年的教学生涯,我送走了数千名学生,送走了九千多个昼夜,更送走了我的青春年华。今天,我想把我26年教学生涯中的苦与乐,与我的朋友们分享。但我不是“名师”,也不是“新秀”,我从事的是平平凡凡的工作,过的是普普通通的生活——一个山区教师的生活:清贫而不感到空虚,奉献但不求报答,身处尘世却又超然于物外。我热爱山区教师这份工作,就像热爱我的生命——用凝重的感情,用
期刊
在规范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除审题立意外,事例论据的选择与处理也是决定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事例论据的选择上,学生的普遍问题:一是因为平时的阅读面太窄,积累的素材太少,难以找到典型事例去论证观点,只好随便找一个能扯得上关系的凑数;二是所选事例虽然能论证观点,却又处理不好事例的详略取舍;三是事例处理没有问题,便是对中心论点、分论点处理不当。下面,就一次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这次
期刊
一、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  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新课文的预习,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对问题进行了探究。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通过预习,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要解决的问题等。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把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标记,在课堂教学时重点解决。例如,在让学
期刊